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理论“先天之精”的现代医学科学本质诠释(原创)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3-11-16 19:4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3-11-16 11:49 编辑

所谓后天之精可以补充和化生先天之精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是错误的。后天之精可以补充肾精,但是绝不能补充或代替先天之精。希望我的意见,能对你有所帮助。
————————————————————————————-
          您对“补充”一词理解有误。后天之精,指的就是营养物质。不光要补肾精,五脏六腑乃至于全身所有地方都要补。不补活不了。哪里缺营养哪里,用现代的话说,哪里就营养不良,生命活动就会停止。   


民以食为天,人确实是离不开饮食营养的。但是再好的饮食营养也变不成先天之精的。先天之精只能来源与父母,而不能来源以饮食。没有后天之精,人不能生存;而没有先天之精,人类就会消亡!

点评

我已说过,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不是一个东西,后天之精当然变不成先天之精。这没有疑问。问题不在这里,在于您误解了后天之精补充先天之精这句话。不是数量上的补,而是新陈代谢的补法。你就是卡在这里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6 21:43
92
发表于 2013-11-16 19:47: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3-11-16 11:52 编辑


             看了先生的点评,还是不准备回答!不应该吧。先生连一个肯定的说法都没有?先生还是面对现实,回答问题吧!

          “中医的物质基础就是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除此之外再无别物。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肤腠理等,无一不是由先天之精(细胞)构成的。”
            回复:
            以上是先生的原话。

           请先生赐教:腠理是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我认真拜读了先生的回复,先生没有回答问题。请直接回答:是与不是,然后我自然表明观点,决不食言。
   
   

点评

您在磨叽,不要再耍小心眼了。不许删我的贴子和回复啊!  发表于 2013-11-16 21:58
93
发表于 2013-11-16 19:48:01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3-11-16 19:44
认同先天之精的本质以内分泌激素为主的说法。

先天之精的来源禀受于父母,出生以后有赖于饮食水谷之精 ...

陈斌先生好呀,很想念你
94
发表于 2013-11-16 19:50:23 | 只看该作者
95
发表于 2013-11-16 19:50:53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1-16 11:37
后天之精,来源于呼吸和消化吸收。后天之精,可以不断地被消耗,同时也可以不断的再生和补充。所以从人一出 ...

96
发表于 2013-11-16 19:5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3-11-16 12:05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3-11-16 11:44
认同先天之精的本质以内分泌激素为主的说法。

先天之精的来源禀受于父母,出生以后有赖于饮食水谷之精 ...

陈版,您好,  看到你的发言很高兴。十分欣赏你的意见。也赞同先天之精的本质以内分泌激素为主的说法。不认为先天之精是细胞。
97
发表于 2013-11-16 20:01:22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1-16 10:59
1、刘先生还没明白中医基础理论中“先天之精”的概念。


     请问:如果激素是先天之精的话,那么细胞在中医理论中相当于什么?

   按照王教授的诠释,细胞在中医理论中相当于先天之精,受精卵、全身脏腑的细胞都是先天之精。

点评

对,这就是我的观点。  发表于 2013-12-1 06:57
98
发表于 2013-11-16 20:10:50 | 只看该作者
另外,研究先天之精,也可以与后天之精相比较而研究之。至于后天之精的现代研究,可参阅

气血津液——中医之生化学
http://bayuelang.blog.163.com/bl ... 081201151861747742/

机体能量供应系统与临床病症之关系
http://bayuelang.blog.163.com/bl ... 081201151862120702/

气血阴阳虚证之我见
http://bayuelang.blog.163.com/bl ... 081201151862038630/


99
发表于 2013-11-16 20:1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3-11-16 12:36 编辑

气血津液——中医之生化学

西医的生化学,是从分子水平出发,描述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问。
   
西医的生化学认识到哪些东西的呢?它认识到机体的组织结构是有物质基础的,是葡萄糖、脂肪、氨基酸;它认识到机体的生命活动,即能量代谢是有物质基础的,是ATP、三羧酸循环;它认识到机体的遗传是有物质基础的,是核酸;它认识到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也是有物质基础的,是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反过来,它从物质基础出发,从葡萄糖、脂肪、氨基酸、ATP、三羧酸循环、核酸、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出发,一一谈及它们的生理功能及过程。
     
我们是否只有这一种方式、这一种角度去描述机体在分子水平的生命活动规律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中医的气血津液学说就是用另一种方式、另一种角度去描述了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规律。
     
中医产生于二千多年前,囿于当时的条件,它不可能深入的阐述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结构、过程的具体化学步骤。但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规律是必然要反映出来,也必然会被人类认识到。中医在对活体的深刻观察中,认识到了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的某些特征,某些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把这种相互关系认识得很完整、很深刻。如气与血的关系,中医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上,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血津液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提供了能量,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又维持了气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而西医的生化学尚未认识到此地步、此高度。比如能量代谢、三羧酸循环与血液、血液中的营养生化物质之关系(即气与血之关系);生化学与生理学之关系(机体分子水平生命活动与器官组织水平生命活动之关系,即气血津液与脏腑之关系),西医根本未曾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或者说还未曾达到中医在整体上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未来的思路,我们应当在中医气血津液学说的指导下,去重建西医的生化学,而将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附:中医部分精、气之实质
先天之精——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
后天之精——营养物质和氧气,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脂肪、氨基酸、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元气——ATP ,三羧酸循环而产生;
清气——氧气 ;
营气——血液中营养生化物质,包括血糖、血脂肪酸、血氨基酸等 ;

宗 气——由清气和营气混合而成,类似于经肺循环气体交换后形成的富含氧气与营养物质的动脉血;
卫气——血液中白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功能,可能还有交感神经的支配功能;
     
气为血之帅——意为推动血液运行的是“气”。推动血液运行的在西医上究竟是什么呢?应当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周围血管的博动,而这一切又依赖于能量ATP的推动;
     
血为气之母——心脏与血管的博动的能量ATP又是哪里来的呢?自然是从血液中来的,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生化物质和氧气,故曰血为气之母;


气能摄血——应是指的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尚包括在交感神经支配下的血管收缩功能,共同构成了血液的止血、凝血功能;
     
心气——可以把它理解为心的生理功能;
肝气——似乎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情绪系统和植物神经调节系统的功能;
脾气——可以把它理解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肺气——可以把它理解为肺的生理功能;
肾气——可以把它理解为肾的分泌排泄和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




点评

在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上,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血津液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提供了能量,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又维持了气血津液的生成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6 21:53
100
发表于 2013-11-16 20:21:16 | 只看该作者
营气、清气、宗气——从现代医学来看,人体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经门静脉至肝至下腔静脉入右房,在此过程中血液吸收携带了丰富的葡萄糖、脂肪、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中医谓之营气);从右心到肺动脉到肺静脉到左心过程中,通过肺部气体呼吸交换,血液输出CO2,吸纳携带了大量新鲜的O2(中医谓之清气)。宗气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贯注心肺之脉,从实质上看,即为无营养的静脉血经交换吸收形成了富含氧与营养物质的动脉血,然后进入体循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9:27 , Processed in 0.05477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