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理论真的不可通约吗——兼与李致重教授商榷(原创)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1:46:08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3-12-17 21:36
不回这一段尚好,回了这一段,说明连中医的皮毛还没摸着呢。

既然连中医皮毛都摸着,也就不谈中医了。 ...

真的是你说的那样吗?恐不见得。

看了太白侠先生以往前面对于科学认识的几个贴子,方知,太白头脑中的科学,不是科学的基本含义。

要谈科学,必须先知道什么是科学。本论坛中,不少人都在谈科学,但偏离科学本义的贴子不在少数。有些人盲目批评科学,但并不真懂什么是科学。

关于科学的定义,近两年我已发过许多贴子,可往中华中医药论坛去找找看。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点评

回复一:哲学家和科学家,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成功。看来王教授是超越了以往的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完成这一课题喽,恭喜恭喜。 回复二:再次请王教授“参阅内经注本”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8 09:17
答非所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7 21:51
答非所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7 21:50
9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1:5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2-17 21:52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3-12-17 21:36
不回这一段尚好,回了这一段,说明连中医的皮毛还没摸着呢。

既然连中医皮毛都摸着,也就不谈中医了。 ...
      太白先生说的对。
      
       从太白先生对于《灵枢• 经脉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这段经文,认为是谈经脉,不是谈胚胎发育。我就已经断定,太白先生并未入中医门。

       谈现代科学,更不是太白先生的长处,还是别谈了。

93
发表于 2013-12-17 21:50:4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2-17 21:46
真的是你说的那样吗?恐不见得。

看了太白侠先生以往前面对于科学认识的几个贴子,方知,太白头脑中的 ...

答非所问。
94
发表于 2013-12-17 21:51:16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2-17 21:46
真的是你说的那样吗?恐不见得。

看了太白侠先生以往前面对于科学认识的几个贴子,方知,太白头脑中的 ...

答非所问!
95
发表于 2013-12-18 07:4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3-12-18 00:19 编辑

一、太阳表实-重感冒证态   
    【中医别名】太阳伤寒证,伤寒证,太阳表实证,伤寒表实证,表实证,麻黄证,麻黄汤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无汗、头痛、身肢疼痛。舌淡红,苔白薄润。脉浮紧。
【证态概念】中医认为风寒表实证其病邪是风寒,其病机是风寒束表,卫遏营郁,肺气失于宣降。应当与风寒表虚证、温邪侵袭肺卫证、温病卫分证相鉴别。西医认为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其临床表现大致一样,治疗方法一样,根据多年来诊治经验与理论分析,麻黄汤的适应症是:已经确诊为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身体强壮、高热无汗的年轻人。其禁忌症在《伤寒论》中已经论述。
源于《伤寒论》
35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解说  本条所列的临床表现与重感冒完全一致,它与表虚证的鉴别要点是无汗、脉浮紧。
【诊断标准】
(1)典型临床表现
(2)符合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诊断标准
(3)无汗、身体强壮的年轻患者
【鉴别诊断】
(1)与温病卫分-传染病的前驱期及轻型相鉴别,与其它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温邪侵袭肺卫证)相鉴别。不仅对中医是困难,而且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也是很困难的问题。如果明确诊断有困难,可以按照温病卫分证辨证施治,不宜使用麻黄汤。一般的说太阳表实-重感冒证态是由病毒引起的,白细胞会低于正常,病人不出汗,有明显的寒象如畏寒、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涎清稀、脉浮紧等。卫分-前驱期证态以感染的病原体不同,白细胞或高或低,一般表现为热象,如恶寒不明显或者短暂恶寒即发高热,咽痛、痰黄,口微渴,脉浮数。另外流行病学资料对鉴别诊断很重要,当时、当地有什么传染病流行,应当首先考虑正在流行的传染病。
(2)与太阳表虚-感冒证态鉴别:太阳表虚-感冒证态临床表现一般比较轻,体温在38℃左右,出汗,脉浮缓;太阳表实-重感冒证态临床表现比较重,体温在39℃以上,不出汗,脉浮紧。
感冒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七天,病情的高峰期在发病后的第二、三天,在病情的高峰期用桂枝汤或者麻黄汤治疗,只要适应症及用药方法掌握正确,24小时内体温应当下降。在桂枝汤中有“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在24小时内可以连续服二到三剂。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第16条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汤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与现代医学也是相符的,对于感冒发热的病人不可能都作病原体检查,有些病原体检查需要一周或一周以上才能出结果,在传染病(流感除外)的流行地区、流行季节,对发热的病人一般不用发汗方剂,根据各种传染病的前驱期,决定观察的时间。所以时间概念必须有,但是各种传染病、感染病的前驱期是不同的,具体到每个病人其前驱期又不同,因此时间概念又不是绝对的。在《伤寒论》中,在时日之后都要讲述当时的临床表现,以是否出现各器官系统的特异性征候(少阳证、阳明证、气分证),所以,发病时间与临床表现的紧密结合,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1)麻黄汤的适应症是确诊为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无汗、身体强壮的年轻患者。必须严格掌握。
(2)西医使用对症治疗及早期口服盐酸金刚烷胺(肾功能不全及65岁以上老年患者慎用)或金刚乙胺。高热及全身酸痛严重者,可用镇痛退热药物,但应防止出汗过多而致虚脱(与麻黄汤的禁忌症一致)。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3)荆防败毒散加减:本方可以加减适应症比较广泛,不象麻黄汤的适应症那么严格。
麻黄汤药理作用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
药理研究
(1)解热:用霍乱、伤寒、副伤寒甲、乙四联菌苗,鲜酵母,内毒素所致的动物发热实验证明,麻黄汤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2)动物实验证明麻黄汤具有增强唾液腺、泪腺、汗腺的分泌作用,具有较强的发汗作用。麻黄汤的发汗作用与方中麻黄、桂枝药对有关。
(3)祛痰、止咳、平喘作用:麻黄汤能够显著扩张支气管,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支气管收缩,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其平喘的主药为麻黄(麻黄碱)。
(4)抗病毒、抑制细菌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证明本方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5)抗炎、抗过敏作用,抗低体温,调节免疫功能等。
麻黄汤的副作用及禁忌症    麻黄汤具有较强的发汗作用,容易引起肌体失盐失水,这是麻黄汤的最大的副作用。《伤寒论》中有明确的描述:
《伤寒论》中 83条~89条是麻黄汤发汗法的禁忌症。
83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咽喉干燥指口干综合征,不是指一般的慢性咽炎这类疾病,当然严重的慢性咽炎也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峻发汗剂。在干旱季节和地区,具有 咽喉干燥的病人也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峻发汗剂。因为大量发汗后引起机体失盐失水,会加重 咽喉干燥,或者引起其它病变。
84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淋家即久患淋证的病人,淋证泛指现代的泌尿道感染,包括泌尿道细小的结石等。这类病人要求经常饮水,目的是保持对泌尿道的冲洗作用,引流通畅,感染不易复发。大量发汗后引起机体失盐失水,尿量减少,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复发,出现血尿。另外麻黄素对毛细血管具有先收缩后扩张的作用,以及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已经慢性充血的泌尿道粘膜,也会起到促使其出血的作用。
85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疮家:指久患疮疡的病人。痉:筋脉拘急、项背强直、肌肉抽搐。本条的意思是:经久不愈的皮肤感染,形成溃疡、脓肿,长期的渗出以及感染、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机体损失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大量发汗不仅能促使感染扩散,而且能够引起严重电解质紊乱,病人就可能出现肌肉痉挛。
86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久患鼻出血的病人。额上陷、脉急紧:额上陷脉指的是额部外侧(相当于太阳穴)凹陷处的动脉,就是颞浅动脉。颞浅动脉的跳动快而有力,血管壁的紧张度高。眴:指眼球转动。直视不能眴即眼球不能转动,只能向前直视。
鼻衄是一个症状,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多:(1)局部原因:在鼻中隔的前下区,粘膜下就是软骨,粘膜很薄,没有粘膜下层,却有五条小动脉在此交汇;发热使呼吸加快,鼻粘膜蒸发量加大,鼻粘膜干燥,加之鼻中隔的前下区的特殊结构,粘膜容易干燥、破裂出血。如果有鼻中隔偏屈,在鼻中隔突出侧形成鼻腔狭窄,气流通过狭窄区时速度加快,蒸发量加大,粘膜容易干燥、破裂出血。(2)出血性疾病。(3)动脉硬化高血压病。(4)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上这些病理状态都不适宜使用麻黄汤,因为麻黄汤发汗作用大,容易引起机体失盐失水,加重鼻粘膜干燥;麻黄汤还具有升高血压作用会促使鼻出血的发生。麻黄汤具有升高血压作用,引起颞浅动脉的跳动快而有力,血管壁的紧张度高。颞浅动脉与在鼻中隔前下区交汇的五条小动脉统属颈外动脉的分支,它们搏动的情况是一致的。直视不能眴即眼球不能转动,只能向前直视等。另外长期鼻衄也会引起贫血,与亡血家,不可发汗相连续。
87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亡血家:平常有出血的病人,往往有失血性贫血。寒栗而振:即寒战。本条的意思是:平常有出血的病人,往往有失血性贫血,或者处于低血容量状态,这时大量发汗,病人还很快进入休克代偿期,出现寒战。
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恍惚心乱:神志昏沉模糊,心慌不安。阴疼:尿道疼痛。本条的意思是:汗家,即平时经常出汗的病人,包括自汗和盗汗 ,机体已经处于水电解质紊乱的抵偿期,再大量发汗机体很容易进入低血容量状态,出现神志昏沉模糊,心慌不安,小便后尿道疼等临床表现。
89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蛔虫病在古代是非常普遍、非常严重的疾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使用麻黄汤发汗,改变了蛔虫的外环境,蛔虫扰动,就会呕吐蛔虫。
    以上都是强发汗剂如麻黄汤的禁忌症,在西医看来都是非常正确的,中、西医是一致的。可见《伤寒论》对汗法的禁忌症有了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禁忌症的机理解释与西医不一样。
     麻黄素对毛细血管具有先收缩后扩张的作用,以及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以容易引起出血的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立克次体病的前驱期为禁忌症。由于麻黄汤使用不当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除了流行性感冒之外的传染病都不宜使用麻黄汤。
      



96
发表于 2013-12-18 08:51:1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与西医在解剖结构上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且必须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说明中医的解剖是错误的。

     回复:
       中医与西医在解剖结构上的认识是“不”一致的,而且必须“不”一致,如果“一致了”,就说明“西医”的解剖是错误的。
      例如:中医的肺主气,司呼吸,这个肺,既是胸腔中的肺,而且还包括呼吸肌肉以及呼吸功能的调控机制等等,中医的肺能够完成呼吸功能;而西医的肺单独不能够完成呼吸功能,不能完成呼吸功能,他就不是呼吸器官,所以,把肺归类于呼吸系统是错误的!

      讲歪理,谁怕谁!为什么一定是中医的错误?
97
发表于 2013-12-18 08:58:36 | 只看该作者
       “也正是由于中医理论自相矛盾,糊里糊涂,所以,到现在连元气、真气、原气、肾气、正气都分不清,阴阳平衡是什么,也不能落实。”

      回复:
      既然先生如此认识中医理论,先生岂不是“自相矛盾、稀里糊涂”与西医通约吗?!自欺欺人,忽悠大家!
98
发表于 2013-12-18 09:07:31 | 只看该作者
   三、 风温卫分-前驱期证态
【中医别名】风热犯卫证,风热袭肺卫证,风温邪袭肺卫证,风温邪在表证,风温客在表证,风热犯肺证。风热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数。
【证态概念】本证见于风温病出起,风热病邪侵入肺卫,以致卫气被郁,肺失宣降引起的证候。本证的病因是风温,性质与风寒不同,其病机与风寒相似。
上呼吸道感染是许多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前驱期、轻型,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病变部位大多仅限于呼吸道粘膜层。可以是细菌感染也可以是病毒感染,而且在临床上不易鉴别。
本证态好发季节是冬春季,是流行性感冒及普通感冒、呼吸道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中医特别强调风寒与风温的鉴别,这是因为发汗法只能用于风寒(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发汗法是温病的禁忌症。风温病卫分证使用辛凉解表法方用银翘散。
本证态包括: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与带状疱疹的前驱期,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心肌炎、白喉、血吸虫病的前驱期,急性扁桃体炎轻型,急性咽炎,急性肺炎的早期及轻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的前驱期、轻型等。以上病理状态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发汗解热药的禁忌症,也是麻黄汤的禁忌症。所以本证态是中医外感热病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证态,对于温病与伤寒的鉴别具有分水岭的作用,是温病学说对伤寒学理论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即使在现代临床医学中辛凉解表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本证态对于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风温侵袭肺卫证与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病理状态不能融合,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也就不可能实现。
源于《温病条辨》上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条文: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条文: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证悉减者,减其制。
条文: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可以看出三方的区别在于:桂枝汤的适应症主要是感冒,如果服用桂枝汤后病情没有本质变化,这时就是银翘散的适应症,说明病人不是感冒,而是传染病的前驱期。桂枝汤与银翘散的区别在于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说明二方都可以治疗感冒。所以银翘散的适应症有两方面:一是感冒与流行性感冒;而是传染病的前驱期。桑菊饮的适应症比较轻,体温不升高,轻微咳嗽为主。
【诊断】
(1)符合典型表现者
(2)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者
(3)怀疑为呼吸道传染病前驱期者
【鉴别诊断】
(1)风寒表实-感冒证态  风寒表证与风温病卫分证二者均为表证,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发病季节(冬春季)基本相同,单靠临床表现很难鉴别。西医可以结合流行病学、化验及病原学诊断,如果能够确诊为普通感冒或者流行性感冒者,属于风寒表实-感冒证态,如果不能确诊为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均可按照温病卫分证治疗。
(2)温燥犯肺证(参考相应证态)
(3)湿遏卫阳证(参考相应证态)
(4)暑热犯肺证(参考相应证态)
【治疗】银翘散加减  银翘散
组成:连翘9克、 二花9克、 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3克、 甘草6克、 荆芥6克、牛蒡子9克。
附方:银翘汤
组成:二花15克、 连翘10克、 竹叶6克、 甘草3克、 麦冬12克、 生地12克。
银翘散药理研究
(1)解热作用:本方对动物由多种致热剂引起的实验性发热,均有显著的解热降温作用。实验证明该药为中枢性解热药,而且其作用原理不全同于解热镇痛类药物。
(2)抗炎作用:本方对组胺、前列腺素E2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以对组胺所致者作用为强。然而对二甲苯、醋酸及5-羟色胺所致小鼠皮肤或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则无抑制作用。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上述结果提示银翘散具有作用较强且起效迅速的抗炎作用。
(3)镇痛作用:用热板发观察本方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本方片剂有较好的镇痛作用,能明显延长小鼠产生疼痛反应的潜伏时间,这样维持1小时,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
(4)抗菌、抗病毒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表明,本方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报告不一。体外抗病毒实验表明,本方具有明显的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体内抗病毒实验表明,本方具有较好的体内抗病毒作用,可明显减少体内感染病毒小鼠的死亡率,但灌胃给药则无上述作用。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方的各种制剂给小鼠口服,均不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对血液中惰性炭核的吞噬廓清,但对肝糖原激活的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天花粉所致的小鼠、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袋泡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减轻天花粉所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的程度及降低过敏性休克动物的死亡数。
(6)实验表明,银翘散能显著抑制小鼠因新斯的明诱致的肠蠕动亢进,根据药效动力学参数与麻黄汤、桂枝汤、桑菊饮相比,银翘散起效则较快;银翘散与桑菊饮的主要参数比较接近,而与辛温解表的麻黄汤和桂枝汤则差异较大。
桑菊饮
组成:桑叶6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连翘6克、 薄荷3克、 桔梗6克、 甘草3克、 苇根6克。
四、暑湿表寒-感冒证态
【中医别名】 暑湿兼寒证,暑兼寒湿证,暑湿为寒邪所遏证,寒湿困表暑热内蕴证,暑天感冒证,暑湿在表证,暑湿兼外寒证,暑湿内蕴寒邪束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行拘急,脘痞,心烦,舌质红,苔薄腻,脉濡数。
【证态概念】本证为暑温病之兼证,乃因下月先感暑湿之邪,复因起居不慎,贪凉饮冷,寒邪外侵,暑湿为寒邪所遏而表现的证候。根据病机及临床表现本证为夏秋季节的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源于《温病条辨》上焦篇~暑温
    条文: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
    注:(1)证如上条,指形似伤寒右脉洪大,左手反小,面赤口渴而言。
     (2)但以汗不能自出,表实为异,故用香薷饮发暑邪之表也。 
    条文:手太阴暑温,服香薷饮,微得汗,不可再服。香薷饮,重伤其表,暑必伤气,最令表虚,虽有余证,知在何经,以法治之。
【诊断】
(1)符合典型表现者。
(2)盛夏季节的感冒或流行性感冒。
【治疗】
新加香薷饮
组成:香需6克、银花9克、鲜扁豆花9克、厚朴6克、连翘9克
用法:水5杯,煮取2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更作服。
    药理作用
99
发表于 2013-12-18 09:17:59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2-17 21:46
真的是你说的那样吗?恐不见得。

看了太白侠先生以往前面对于科学认识的几个贴子,方知,太白头脑中的 ...

回复一:哲学家和科学家,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成功。看来王教授是超越了以往的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完成这一课题喽,恭喜恭喜。

回复二:再次请王教授“参阅内经注本”解释一下《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回复三:看来王教授自诩是下棋看五步的,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是下棋看七步的呢?不管下棋看几步,总不能给中国象棋支国际象棋的招吧?

最后奉劝王教授一句,做学问要看不懂的继续看,甭看不懂就说古人有误差或错误。中医理论既不自相矛盾,又不糊里糊涂,矛盾和糊涂的是王教授自己。要想揭秘中医,请问话于《黄帝内经》,甭拿中医教材为蓝本,中医教材离中医原旨相去甚远。

点评

回复一:哲学家和科学家,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成功。看来王教授是超越了以往的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完成这一课题喽,恭喜恭喜。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1 07:03
中医理论既不自相矛盾,又不糊里糊涂,矛盾和糊涂的是王教授自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8 18:45
你我在认识上差距很大,难以沟通,就不要勉强了。我的认识是我的认识,你的认识是你的认识,各说各的。  发表于 2013-12-18 18:32
100
发表于 2013-12-18 09:20:05 | 只看该作者
      正确与错误的标准是什么?以什么为参照物来判定正确与错误?
   以普通感冒的治疗为例:1  输液加抗菌素;2  抗病毒药物;3  喝白开水;4  解表药(包括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等等,都能够治愈普通感冒都正确吗?先生以为哪个正确,哪个错误?
   当我们判断某个中医理论错误的时候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以西医为参照物?以疗效为参照物?以科学为参照物?
   一般认为:真理只有一个,对于同一个事物的认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而事实是对于同一个事物的两种不同认识可以是二者都是正确的,以治疗感冒为例,中医、西医都能够治愈普通感冒,两个理论体系都是正确的,都是相对真理!
      人体是如此复杂,至今我们人类对于人体的认识也仅仅是皮毛而已,当细胞学建立的时候,我们以为人类对于人体的认识已经十分完美,一切疾病的本质迎刃而解,今天我们进入了原子时代、量子时代,似乎对于物质的认识达到了尽头,其实不然,人类的疾病更多了!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分子医学出现了,细胞学过时了,我们对于细胞学的态度是什么?
     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医理论的某些错误是什么?在哪里?而是以西医、现代科学为参照物,把中医理论中的未被现代科学发现的值钱东西误认为错误!例如肺与大肠相表里,西医认为是胡说八道!而验之临床这是完全正确的!诸如此类。
     中医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认为,即使有些人认为中医理论中某些错误,中医理论体系不能够改动。只有中、西医理论体系融合形成新的理论体系之后,中医理论融入新的理论体系之中。

点评

中医、西医都能够治愈普通感冒,两个理论体系都是正确的,都是相对真理! -------------------------------------- 这个道理好像有点问题。治愈普通感冒的标准是什么?要说明两个理论体系都正确,需要:1,治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9 23:48
正确与错误的标准是什么?以什么为参照物来判定正确与错误? 以普通感冒的治疗为例:1 输液加抗菌素;2 抗病毒药物;3 喝白开水;4 解表药(包括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等等,都能够治愈普通感冒都正确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8 19: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2 01:51 , Processed in 0.08262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