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融合观应对甲型H1N1流感世界大流行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08:59:2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应对甲型H1N1流感世界大流行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2009/11/15 08:15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讲的很在理,“如果有咳嗽,麻杏石甘汤比较合适,而且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也是这个处方。这个处方可能与三部六病有关系。”三部六病的葛根麻黄汤 :葛根、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加味是高效方,葛根量要大。
    无论使用什么方剂,流感的辨证论治都跳不出太阳表证与卫分证这个范围。请先生关注87楼的帖子,H1N1病毒只是外邪的载体!外邪是病原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综合体,病原体只有在合适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才能够成为致病原因!能不能致病,以及致病的强度,还要看机体的防卫功能的状况,即中医的正气如何。
    中医药的作用不是直接作用于病原体,而是作用于机体的防卫功能。而西医的达菲作用于病原体,一旦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西医一筹莫展!中医则可以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临床表现的不同、个体的年龄以及各种状况选用不同的方剂。
    谢谢先生关注。
92
发表于 2009-11-16 12:38:1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应对甲型H1N1流感世界大流行

先生说的好:“病原体只有在合适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才能够成为致病原因!能不能致病,以及致病的强度,还要看机体的防卫功能的状况,即中医的正气如何。”形神合谐是健康之本。
93
发表于 2009-11-16 13:44:0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应对甲型H1N1流感世界大流行

先生讲的很在理,说的也很好,只是都与治病无关。
94
发表于 2009-11-16 13:55:0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应对甲型H1N1流感世界大流行

特来给先生捧场。
95
发表于 2009-11-17 20:07:3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应对甲型H1N1流感世界大流行

    讲述的非常的祥细,中西医贯通,学习学习很有借鉴意义。
96
发表于 2009-11-17 20:56:0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应对甲型H1N1流感世界大流行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6/13 05:24pm 发表的内容:
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与治疗出不了太阳表证与卫分证这个范围,具体到每一个病人,使用的方剂可能有出入,或者创新一个新方剂,但是出不了太阳表证与卫分证这个范围。西医不懂辨证论治,不要紧,按照中医药管理局下 ...
很有临床意义!
9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04:11:0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应对甲型H1N1流感世界大流行

    中医的外邪实际上就是病原体与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综合体,病原体是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的载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承载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病原体作用的信息。人体的防御功能即中医的正气也与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关。
     以流感而论,在呼吸道,吸入的微生物必须通过上呼吸道和气管支气管的滤过系统,如果微生物到达气管支气管,粘膜纤毛会运送它们远离肺脏,咳嗽也能排出微生物。如果微生物到达肺泡,会遭到肺泡吞噬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吞噬;肺部炎症可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特异性免疫(如调理素)的存在,可加强它们的吞噬作用。但是,当侵入的微生物数量多或由于空气污染(香烟烟雾),人工呼吸,气管切开等造成上述功能受损时,防御功能就可被打破。
      冬季干燥的气候容易使得鼻腔粘膜干燥、干裂,流感病毒容易侵入受损害的呼吸道粘膜;空气干燥,尘土飞扬有利于飞沫传播。下雪可以增加湿度,保护鼻腔粘膜;可以净化空气,不利于飞沫传播。这是有利的方面,不利的方面是寒使得人口在室内比较密集,有利于病毒传播;气候寒冷,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呼吸道抵抗力下降。但是利大于弊。
       相关内容请阅读《中西医融合观》下篇导论部分。
9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04:23:0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应对甲型H1N1流感世界大流行

    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在空气中存活2小时,因此,大气中的各种气象条件对病毒的存活、传播和致病性有很大的影响。从一般概念来说,风速大的区域空气流动快,有降水时段对空气有冲刷作用,都有利于空气中病毒浓度的稀释,可以减少这种传染病的暴发。
  专家认为,气温升高将有利于对流感病毒的防控。尤其是高温天,将可能形成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阻击防线”。
  上海防控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专家、复旦大学病毒学教研室病毒学专家袁正宏教授指出,研究发现,气温和湿度与病毒有明显的关系,当气温在15℃—25℃范围内,大气中病毒的传染力及其持久性没有明显的差别。而当相对湿度较高时,大气中病毒的传染力较大,但持久性比相对湿度低时要短。他认为,流感病毒对温度非常敏感,如果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流感病毒就会自然死亡。从研究实验看,流感病毒在夏天高温空气里,存活时间不会太长,甚至还会加快病毒死亡,减少其继续传播的可能性。
===========================================================================
    当病毒侵入人体时,已经承载了自然环境的这些信息!
9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04:28:2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应对甲型H1N1流感世界大流行

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可能在人与人间传播
键康医疗   2008-05-27 13:01   阅读88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2008年05月27日10:4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7日电 综合报道,5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报》上的一份最新医学报告称,一些禽流感病毒正在发生异变,而异变的病毒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研究人员在对近期的禽流感病毒样本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2002年到2004年这段时间,一些曾经在北美可进行微弱的传染H7型病毒已经加强了对人体器官细胞表面糖份的亲和性。
  最新在白鼬身上的实验表明,这种病毒还是不容易传染,但是其中的一种H7N2型病毒已经能够在白鼬呼吸道中复制,而且可以从受感染的白鼬传染到未受感染的同类。实验表明H7N2型病毒病毒已经能在人类之间传染,这种病毒是于2003年在纽约从人体分离出来的。
  研究人员称,现有的证据表明这种病毒可能会继续变异下去,从而朝着1918年、1957年和1968年全球性大流感中肆虐的三种病毒方向发展,具有很强的糖分结合力。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疾控中心的生物学家说:“最新这些发现说明,H7型禽流感病毒正向能识别人体细胞接收器的方向变化,过去只有人流感病毒才有这种能力。
  专家们还称,假如这种病毒继续朝此方向变异,禽流感就可能在人与动物间轻易传播。所以,他们呼吁对禽流感病毒进行严格监控,继续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传播作准备。
照片中的蓝色部分就是H5N1禽流感病毒,下面的红色部分则是健康人体细胞,照片显示H5N1禽流感病毒正在攻击健康的细胞。照片显示H5N1正在攻击正常健康的细胞,禽流感病毒逐一附着在健康细胞上,然后一步步破坏组织,最后布满整个健康细胞,严重侵蚀细胞的功用。
禽流感病毒是什么病毒
  禽流感病毒(Influenzavirus,IV)属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A、B、C三型。A型流感病毒可见于人类、多种禽类、猪和马及其他哺乳动物,B型和C型一般只见于人类。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特性,将A型流感病毒分成不同的亚型。目前,有15种特异的HA亚型和9种特异的NA亚型。
H5N1 病毒与人类流感病毒的4500个氨基酸只有19个不同,一旦差异性降到10个氨基酸,禽流感就会突变。
研究显示禽流感病毒可借助粪便、血液传播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病理学系主任顾江课题组经过研究,推翻了“禽流感病毒只在肺部,不易咳嗽出来,所以人传人不大可能”的理论,认为人患禽流感后,不只造成肺部感染,而是多器官全身性疾病,粪便血液等都是传染源。
  顾江课题组做了2例禽流感尸检,经过一年多反复研究,推翻了“禽流感病毒只在肺部,不易咳嗽出来,所以人传人不大可能”理论,认为禽流感病毒不仅对肺部,对大脑、消化道、淋巴细胞、血液、体液都有侵袭,而且病毒能穿透胎盘,其危害性比原来知道的要严重。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9年11月18日 04:35am 时添加 -=-=-=-=-
H1N1病毒是不是也这样?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04:34:1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应对甲型H1N1流感世界大流行


照片中的蓝色部分就是H5N1禽流感病毒,下面的红色部分则是健康人体细胞,照片显示H5N1禽流感病毒正在攻击健康的细胞。照片显示H5N1正在攻击正常健康的细胞,禽流感病毒逐一附着在健康细胞上,然后一步步破坏组织,最后布满整个健康细胞,严重侵蚀细胞的功用。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9年11月18日 04:39am 时添加 -=-=-=-=-
    传统的看法是:流感病毒不引起不毒血症!只在呼吸道粘膜柱状上皮中复制!请大家继续关注病毒的变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12:31 , Processed in 0.09921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