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阜新汪海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21:18:5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16:冠心病心绞痛
李某,女,50岁,威县吴王目村人,2001年11月7日初诊。
发作性胸痛一年,不服药发作甚频,服药且不劳动则不发作。发作较重时睡眠不好。已断经多年,其余无大不适。脉象沉细,舌淡嫩。血压150/106mmHg。
处理如下:
附子8g、桂枝15g、薤白10g、党参10g、黄芪10g、陈皮10g、川芎10g、当归8g、五味子8g、半夏8g、羌活8g、独活8g、茯苓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1剂。
心痛定10mg日3次。
11月11日再诊:未再犯胸痛,但有时心悸,双手似颤似麻感,右脉接近正常,左脉稍沉弱。血压150/96mmHg。守上方。
11月16日再诊:诸证悉去,脉舌象接近正常。血压120/80mmHg。
9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8:11:0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17:不典型冠心病
徐某,女,68岁,退休教师,住威县城内,2005年9月1日就诊。
患高血压十年,不太重。五年前曾就诊治愈心前区发作性疼痛,近两周来每下午多次发作心前区闷痛,故再次求治。
患者一般情况尚可,脉象细弱,舌质暗红。血压140/80mmHg。正在服用心血康、丹参滴丸、复方利血平、消心痛等。
嘱其停用丹参滴丸和消心痛,加服中药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五味子10g、山芋肉10g、党参10g、黄芪15g、桂枝20g、薤白10g、附子8g、半夏8g、甘草5g、当归10g、陈皮10g、茯苓10g。常规水煎日1剂。
人参归脾丸9克日2次;天王补心丸9克日2次
9月6日再诊:称服上方一次即明显好转,服完五日尤其大好,但仍偶有轻微胸闷。脉象仍见沉细,继续服用上方。
9月22日三诊:称五年前就诊时,一诊即愈,持续至今年复发。此次效果似不如上次好,是否可找出上次方子,按旧方治疗。
于是查出2000年3月20日初次就诊的记录,发现旧方和新方基本相同。于是仔细询问正在服用的西药,丹参滴丸和消心痛是这时才问出来的。于是嘱其停用丹参和消心痛,加服心痛定10mg日3次。
按照丹参制剂的说明,最适用于冠心病。但是,据我的经验,凡有气虚者,不宜使用丹参片等。久服丹参制剂——近年依次最常用丹参片和丹参滴丸——每见气虚而使冠心病加重。有专题说明,不赘。
按西医理论,消心痛缓解心绞痛最快,为什么也要停用呢?
浅见以为,此药扩张血管太强,而且不是只扩张冠脉。破气作用略同丹参,故凡气虚者,最好停用。
按:患者曾经多次做心电图,没有典型的冠脉供血不足表现,但是,不能据此排除冠心病。她有高血压十年,症状比较典型,可以根据症状诊断冠心病。此所以西药亦按冠心病处理。
9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20:33: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18:高心病心衰
郭某之母,73岁,威县时庄人,2006年4月25日初诊。
两个人架着,患者方可勉强进入诊室。自己坐着也困难。故不能自述病史。家属称,两年前在县医院诊为高心病,每发病即胸满呕吐。于是我主动问:发现高血压多少年?家属答:大约五六年。再问:平时是否有下肢水肿和心慌气短。答:常有水肿,稍劳即心慌气短。但是,上年患者还在勉力劳动。再问:近来怎样治的。答:已经断续输液一个多月,越治越重,几乎完全不能进食半个月。再问:发病时有无头晕目眩,天旋地转感。答:头晕严重,并不断恶心呕吐。再问:输液之前医院的诊断是什么?答:小脑出血。
患者全身苍白水肿。脉象略见洪大。舌大而粘。就诊前测血压不高。
处理如下:
支持输液3天
川芎10g、怀牛膝15g、五味子10g、党参10g、黄芪20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10g、桂枝20g、当归10g、白芍15g、川朴6g、枳实6g、三仙各10g、甘草5g、葛根15g、生姜20g。常规水煎日1剂。
4月29日家属来诉:称病情大好,可以进流食,精神改善。患者拒绝继续输液,坚决要求服用中药。
5月11日就诊:全身虚肿完全消退。仍感心悸,食后略感饱胀。仍守上方。
按:患者的一个孙媳是我的邻居家的姑娘。初诊之后,都是她来取药并补充病情。原来,患者有11个子女。3年前才为最小的儿子娶妻。终生劳苦,可想而知。高心病心衰之后,患者还坚持下地劳动近一年。终于又出现了小脑出血。注意!她的椎动脉系出血相当典型。一般突然发病,患者严重头晕,自觉天旋地转如翻江倒海,故恶心呕吐。此证不见肢体瘫痪——即肌力尚可,但共济运动失调。大多有严重吞咽困难——呛。一般20日左右好转。西医治疗此病,与其它脑意外没有区别。但可断言,即便按常规治疗无误,也疗效不好。因为患者已经是多器官衰竭,输液不能解决这么多问题。加之患者有心衰,不可能大量输液。又,输液不经济,更不方便,她每天输液12小时左右,多次跑针。患者和家属早已难以忍受。又输液中大量使用活血化瘀药,给盐多,给糖少,给钾更少。这也是为什么越治越重。
2006年9月20日:患者的孙媳为自己的孩子来看病,称患者早已柱杖遊走且食欲很好。
9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17:23:1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19:高心病心衰
  患者是我的病人中最胖大的一位,他的病也很典型,故记在这里。他身高190cm左右,目前体重115kg,最高体重160kg。
  张某,男,33岁,威县河洼村人,2006年6月1日初诊。
  四个月前感冒发烧扎针输液数日后,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并吐血样泡沫痰。显然是典型的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当即急诊住县医院治疗。当时最高血压290/220mmHg。情况好转后出院,继续服药4种,但仍然稍劳即气短。已经停药约2周,似乎比服药时略好。体型高大肥胖,面色青黄,脉见沉滑有力,舌淡甚,苔白厚。食欲不佳,但食量不少于常人。下肢严重水肿,波及少腹。血压170/130mmHg。心率100次/分,齐。又称长期不出汗。
  患者于上年夏天发现高血压,当时在180/120左右。那时体力很好,可以作重体力劳动。故血压陡升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应该是感冒输液时滥用皮质激素所致。住院期间的抢救应该大体不错,但远期疗效显然不满意。
  处理如下:
  附子20g、干姜10g、桂枝20g、苍术10g、陈皮12g、茯苓15g、半夏12g、五味子15g、川芎12g、怀牛膝20g、白芍15g、川朴10g、枳实10g、甘草5g、生姜20g。常规水煎日1剂。
金匱肾气丸9克日4次。
复方降压片1片日4次;心痛定片10mg日4次;双氢克尿塞片25mg日4次;地戈辛片0.25mg日2次
  6月7日:今日见其义兄(第一次他陪同就诊)说:患者今天去过他那里,病情明显好转。下肢水肿大见轻,小肚子水肿消退,呼吸困难好转。本来要来就诊,因为风俗原因,后天再去。即明天要停药一天。其义兄还转告说:患者服药后有不严重的腹泻,但自觉舒适。
  6月9日:患者就诊。自称略好,膝下肿胀仍然明显,脐下亦有水肿。脉舌象略如前。血压180/110mmHg。看来疗效不很满意。于是追问病史。原来,患者曾经大好——水肿基本消退。后听信人言和广告,自购“朴雪”口服。服药后胃肠反应厉害,病情立即加重。曾经几次自觉临危。乏力严重时,无力持箸。由此可以肯定,患者的强心药用量不足。于是地戈辛和中药煎剂使用如前,其余西药加倍。患者服用肾气丸困难,减去。
9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20:03:3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20:不典型的心衰
  
李某,男,51岁,威县四马坊村人,2005年11月30日就诊。
  患者是老病人,近2年没有就诊。主诉为双小腿憋胀疼痛约一月,此前常有小腿虚肿,肿重时即痛。其人体丰,脉沉滑有力,舌暗苔黄略厚。3年前发现高血压,当时正在治疗乙肝。此外又有明显的小便频数。血压150/90mmHg。
处理如下:
白芍25g、甘草10g、川芎10g、怀牛膝15g、当归10g、丹皮5g、桂枝20g、五味子15g、山萸肉15g、川朴5g、香附10g、龙骨粉10g、茵陈10g、三仙各10g。常规水煎日1剂。
  金匱肾气丸9克日3次
 12月5日再诊:诸证大减,虚肿、疼痛和尿频均几乎完全缓解,继续服上方5日巩固疗效。
  按:煎剂的前两味略同经方芍药甘草汤,仲景用于治脚挛急(略同比目鱼肌痉挛)。该案主诉小腿憋胀疼痛,故方中首选白芍。较大剂量的芍药确实对肌肉痉挛效佳。1998年我在英国时,一位患者每夜下肢肌肉痉挛难忍数月去咨询。我说服中药必效。果然,重用芍药、甘草加川芎、当归、黄芪等一付即愈。类似经验很多,常常照用经方即效。
9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09:23:5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21:可疑心肌梗塞
   
曲某母,80岁,威县杨庄村人,2002年10月12日初诊。
突然严重胸痛、阵发加重10天,患者不敢起坐、翻身,故请出诊。体型中等,神志清醒,心脏听诊无明显异常。脉弦,舌苔略黄。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五味子10g、麦冬10g、生大黄6g、丹参10g、白芍12g、党参10g、大云10g、当归10g、川朴6g、枳实6g、香附8g、茯苓10g、甘草4g。常规水煎日1剂。
心痛定片10mg日2次
10月16日家属来诉:病大好,可以翻身、起坐、行走,仍守上方。
12月16日家属来诉:旧病复发,但较轻。仍守上方。
97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4:06:3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22:心肌梗塞死证
     ——断死与断生同样重要
  
2005年11月末一天深夜,有人敲门甚急。急开门,来人称其父病重,务请临诊。我是有请必去的,于是在那个寒冷的大雾天深夜出诊。
患者马某,82岁,邻村姜藿寨人,一向身体较好。发病的前半夜,还曾串门聊天儿。黎明时突然发病。其子听见动静,去看时见满床稀便。自称仍有便意,但解不出。此外以气短胸闷,痛苦莫名为主。村医及乡医,都按着凉闹肚子简单处理(并未输液),一天不缓解。病人提出一定要请我看。
到病家后,略作检查¬¬¬、甚至一看到病人,便知情况不好——典型的心肌梗塞表现:面色青黄,表情痛苦不可名状,全身冷汗冰凉,四肢尤甚,脉象沉细时如鸡啄。病人平时就很明白,此时仍然临危不乱。说:您一来我虽死无憾了。我只好安慰,但告诉家属,病人很难维持到天亮。虽然应该抢救,但在家无条件。患者辛劳一生,还是住院勉尽人事为好。病家同意,立即打了120。当我告别患者时,他说:我如此高年,自觉不好,您既然不治,不必住院了。我只好再次安慰这个大概不信假话的老者。医生这样做出于职业和人性需要,患者一般会感到温馨。结果是:患者到了医院未及抢救即死亡。
经云: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朝死。权且认为所说就是重证心肌梗塞吧!
此案有什么好介绍的呢!
第一是想提醒同道,对危重证要及时告诉病家,否则常常会引起医疗纠纷。我正式做医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处理纠纷。那是因为一个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夜间死亡,值班医生不知道,天明时病人家属首先发现。患者的子女有在北京工作的,直接告到卫生部。处理此类纠纷的麻烦可想而知。其实,那位值班医生相当有经验。当夜他曾经巡视病房,也检查过那个患者,而且发现少腹满(有尿),就差没有叫病人,看是否昏迷。原因是: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当天还自己去街上理发。他怕无故耽误病人休息,于是一时疏忽。读者可能知道,结核性脑膜炎可以因为颅压升高引起小脑扁桃体疝,突然呼吸停止、昏迷,迅速死亡。
我也碰到在医院猝死的,是个心肌梗塞病人。我接手病房第一天,查房时见其很可能是心肌梗塞(那时县医院还不能做心电图)。于是,再三告诉病家,患者一定要在床上解手。如果患者非要去厕所,一定要陪同到底。同道们很难想象,那时医院的条件——只有露天厕所,工作人员很少,一个病房只有我带着两三个护士,不可能有特护,更不可想象现在的电子监护。第三天,患者死在厕所里,他的家属却在院里看热闹(恰好发生了一件热闹事)。病家当然悲痛,但没有埋怨我,而是后悔没有听我的话。读者须知,心肌梗塞患者,猝死在厕所里,不是很罕见。
最后,说一下“验死”和“验生”。
医家不是只以治好病为能事。扁鹊传说他:“断生死多验”。说明“断死”与“断生”同样重要——有时断死更重要。所以,吴瑭说:不知死,焉能救生!
怎样才能迅速地断生死呢?简单说,要学验俱丰,并且要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医家终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是好干的行当。一切先进手段,都不能代替医生的知识和经验,更不能代替医生的责任心。
98
发表于 2009-8-29 14:32:1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渗透着作者的酸甜苦辣和责任心!中西医结合确实可以挽救很多被中西医判为“难治或不治之症”的病人。没有对中、西医的深刻理解,在临床上是很难做到这些的。
9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20:23: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23:最经济的心衰治验
——体谅病家的经济能力
 
这不是用中药治疗的病案,自己也记不清曾经有多少这样的验案了。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不是疗效好病家就一定能坚持使用你的方法。这里说的心力衰竭,应该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没有大致相通的病名,可以属于喘证、水肿、蛊胀等。按西医诊断,最常见的是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20多年前,以风心病最多见,近来高心病渐多。
慢性心衰是否可以只用中药纠正呢?可以的,暂不论。
先说治病当中的人情。
我年轻时,国人还很穷,农民更穷。劳动一天有时只挣几分钱,能挣三四毛钱就很好了。我的月薪长期不超过40元。
1971年,我做医生不久,本村的一位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衰患者,心衰加重大概数月之后找我治。她30多岁,是家庭主妇,有两个孩子,只有男人能劳动,困难可想而知。那时我就知道人参、附子等有效,让她服用西药的同时常服煎剂也许很好。但是,以她的财力,是不可能的。那样无异于不治,因为此病需要坚持服药多年,直到无效而死。
怎样治的呢?我选择了虽然属于西医常规,却最经济的办法。那时,一片洋地黄叶片6厘钱,一片双氢克尿塞4厘钱。前三日每天各用两三片,此后,每天各一片。这样,即便全年坚持服药,费用也不超过五块钱。这个病人坚持用了大约十年。病轻时可以做轻体力劳动,稍重时也可以做家务。自然最后还是死于此病。
现在,国人比起那时来是很富了。农民患重病也可花费上万元。所以,医院的经营情况大都很好,医生的收入更可观。不过我还是认为,最好能简便、少花钱,不必有门户之见。治疗经济困难的患者,一定要尽量少花钱。
我读古书,没有发现比上述办法更经济、简便且有效的纠正慢性心力衰竭的验案,经验中也没有见过中医同道的此类案例,且不论经济与否。当然,同时使用中药,疗效会更好,所以,我在单用西药疗效不满意时会加上中药。
顺便提及,现代中药研究证实,几味中药有类似洋地黄的强心作用。据我所知,最好的是夹竹桃叶,单纯的叶片就行,曾经有过制剂上市。据说毒副作用比洋地黄大一些,我没有用过。当然,有的同道会说,这是中医西化了——尽管夹竹桃大概是清代才传入中国的。
不过,中药治心衰还是常用补益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熟地、附子、五味子等。
总之,医家要体谅病家的经济能力。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08:36:1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24:高血压心动过缓
石某,男,45岁,威县徐古寨村人,2000年10月6日初诊。
发现心动过缓数月,曾用心宝、莨菪无显效。平时偶有心悸和一过性出汗。体瘦神可,舌淡苔白。心电图示最低心率41次/分,听诊约60次/分。血压150/100mmHg。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党参10g、黄芪15g、当归10g、白芍15g、熟地15g、生地15g、五味子10g、羌活5g、独活5g、桂枝15g、陈皮10、茯苓10g、半夏8g、三仙各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1剂。
心痛定片10mg日3次;脉通丸1粒日3次
10月11日再诊:服药后无不适,脉仍略迟,但有神且整齐。血压130/70mmHg。
10月16日三诊:双足心有红丘疹,发痒。停煎剂。
人参归脾丸9克日3次;香砂养胃丸6克日3次
各10日量,嘱服完后可以自购断续服。
2004年7月5日患者陪同妻子就诊:称服上方后一直未犯。脉略缓,舌淡。嘱仍服上述成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5 02:46 , Processed in 0.10140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