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方国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07-7-19 08:38: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汤液图圈外的除五大症,甚多人如跌打丸,徐浩等主张对照五泻汤治疗主症,并得出其缺字是"悸".
92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1:05: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白沙游子也曾考虑过用“悸”字,也曾把该字放入《经法图》中予以验证,而且还因此怀疑过其它四“症治”位置的正确与否,并化费二、三十个夜晚的时间进行画图求证而终不得要领,其后与家弟商讨,还以《说文解字》对五“症治”之字义解释为依据,并结合病症说明纳入《经法图》中得出现在的结果。
    为再现吾之验证过程,现把“悸”字放入有关联的“大补肺汤”与“大泻肾汤”二医方中,其结果如下:
2、大补肺汤
     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脉虚而快者方:
     麦门冬[土中金]      五味子[金中金]      旋覆花[火中火](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细辛[木中金](一两)  地黄[水中水]     竹叶[水中金]      甘草[土中木](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如解析为:
    肺虚则鼻息不利,胸中痛为病曰“悸”,必少气不足息,耳聋咽干。《说文》曰:“悸,心动也,从心季声”,或可勉强为之释解,而:
6、大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时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者方:
     茯苓[土中水]    甘草[土中木]    大黄[火中木]     黄芩[水中木](各三两)    芍药[金中土]     干姜[木中土](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温服。
如解析为:
    肾实则腹满,泾溲不利,面色正黑为病曰“悸”,必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说文》曰:“悸,心动也,从心季声”,则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63年12月版•2004年11月北京第23次印刷),由后汉许慎创作,“创稿于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一OO年)……从创稿至最后写定历时二十二年”,是我国最古老的字典。因此,笔者与家弟商定以此书之解释为《经法图》中五“症治”之字义,并以此填补《经法图》中圈外所缺之字。
    如hkc0207君有兴趣,亦可选取几个字试填之。真亦假时假亦真,一个“痉”字,已化去无闻居士三、四十个夜晚外加六、七个礼拜天,近二百七、八十个小时矣!
    振我医药,夜蜗斗室,寒暑甘苦自知,值否值否?值!蛮值!!
93
发表于 2007-7-20 18:0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经方之妙,深不可识。
呵呵,学习,学习,再学习。
谢谢,谢谢。
末学只弄个图,就花了不知多少个日夜了。弄那么多,真是厉害。敬仰中。
94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12:50: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为使《汤液经法图》在中医中药的承传教学、临床诊治中发挥其理与法、医与药、症与治的形象快捷、易懂易记之作用;为使专业中医药工作者和业余中医药爱好者能更好地掌握、运用《汤液经法图》,发挥中医药典籍古为今用之目的而找一条高效、便捷的通道,笔者再把第八卷——怎样解读《汤液经法图》予以公开,与同志同道共享。
95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12:53: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卷八  怎样解读《汤液经法图》
                                                    ——以方解图,以图读方
    为继承中华传统医药古籍之宝贵遗产,发扬和发挥中医药古方治病救人之神奇功效;为使《汤液经法图》在中医中药的承传教学、临床诊治中发挥其理与法、医与药、症与治的形象快捷、易懂易记之作用;为使专业中医药工作者和业余中医药爱好者能更好地掌握、运用《汤液经法图》,发挥中医药典籍古为今用之目的而找一条高效、便捷的通道,笔者把以上论述内容汇总成此卷,以临证病案处方为例,用“以方解图,以图读方”之方法解读《汤液经法图》,与读者共享其千年之神韵,方解之楚翘。
    无闻居士随机选取古今医案各一例,进行解读,供诸君评析。
一、清•王孟英《归砚录•卷三》医案:
    吕氏妇病两旬,延余视之。甫入室,病人裸衣而卧,神色不清,犹自掖被掩其胸,非热证神昏矣。及按脉,细而无神,目瞀内烦,咽痛不能容汤水,身冷如冰,汗出如洗。余思仲景云:大寒反汗出,身必冷如冰,咽痛目瞀者,龙雷之火上炎也。用熟地一两,桂、附各一钱,菊花三钱。煎成,冷水浸凉服之,诸病如失,即索粥饮,次日再一服,随以大补之药十余帖而安。
    愚按:大寒反汗出,乃阴盛格阳于外也,故身冷如冰;咽痛目瞀者,阳戴于上也。凡格阳、戴阳,皆是虚阳外越,所谓内真寒而外假热,故可以桂、附引之内潜,不可误为龙雷之火上炎也。夫春分龙见而雷乃发声,秋分龙蛰而雷乃收声。是龙雷之火,必炎于阳盛之时。人身一小天地,肝为角木,震为雷,龙雷之火即肝火也。必肾阴虚者,肝阳始炽,致生龙雷火上炎诸症。治宜壮水制火,设昧此义,而妄援引火归元之说,不啻抱薪救火矣。《潜斋医话  归砚录》(清•王士雄原著,刘更生、林绍志点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以方解图:
    把“地菊桂附汤”(方名为笔者加)四味中药放入《经法图》中:桂[木中木]、附[木中水]二味药在“用木体”格中,熟地[水中水]在“水体”格中,菊花[火中水]在“火体”格中,绘制成《地菊桂附汤方证图》(图12),以该医方解析《经法“方证”图》:
    ①、按五行相生律,水生木、木生火,木居中为“我”,水为“母”,火为“子”。《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主目”,肝为木,肝病“用木体”;
    ②、《经法图》中“用木体”格外所标之字为“化甘”、左转所注之症治为“除痞”,右转所注之症治为“除烦”;
    ③、“脉细而无神,目瞀内烦,咽痛不能容汤水,身冷如冰,汗出如洗”,为阳虚之症,阳虚用补法;《经法图》曰:“左转,阳进为补”,可知该方为补益肝阳之医方,并知该方用壮水补木以制火之医理治法来处方遣药的,所治之症曰“痞”。
96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12:56: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7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12:57: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2、以图读方:
    “肝阳虚,其人裸衣而卧,神色不清,脉细而无神,目瞀内烦,咽痛不能容汤水,身冷如冰,汗出如洗”是病。
    肝病用木体,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水大虚加木弱,强克脾土五行之火、土。“地菊桂附汤”方中熟地为水中水,桂为木中木,附为木中水,菊花为火中水。以“木体”之母“水体”之水扶助“木体”之水;以“木体”之水、木补扶“木‘本’体”之水、木;以“木体”之子“火体”之水,扶助“木体”之水;以“母、我、子”之木、重水克制脾土“土体”之火反侮转化“木体”之水、木克甘土之火、土,是方用“壮水补木以制火”也。
    肝阳虚“‘木体’之水大虚加木弱,强克脾土五行之火、土”是病则用“地菊桂附汤”是方。按《经法“方证”图》示及医方药物用量:熟地为君,菊花为臣,附为佐,桂为使,化甘除痞,治目瞀内烦,咽痛不能容汤水,身冷如冰,汗出如洗之病。是方一君一臣一佐一使。
    医案云:“咽痛不能容汤水”,乃肝脏“虚阳外越,阳戴于上”所致。
    从《地菊桂附汤方证图》分析病症、方义:则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水大虚加木弱,强克脾土五行之火、土,遭被克脾土“土体”之火、土反侮转化“木体”之水、木克甘土,而致“虚阳外越,阳戴于上”,“咽痛不能容汤水”、胃纳滞之“痞”症,治以壮水补木制火、土之方药。
98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13:02: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二、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医案:
    孟某,女,48岁。因口干多饮、多尿10余年,恶心呕吐1周入院。入院后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经血酮、血气分析检查,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治拟补中益气汤加减方:黄芪15克,炙甘草5克,太子参20克,橘皮、柴胡各6克,制半夏、当归、白术各10克,升麻3克。连服3剂后,呕吐明显减少;再服5剂后,症状基本消失,胃纳渐增,精神好转。嘱长期服用补中益气丸善后。半年后随访,患者胃纳正常,血糖(空腹及餐后)均在正常范围内。
    按:糖尿病胃轻瘫多隐匿发病,自觉脘腹痞塞,食后加重,有的伴有恶心呕吐或顽固性便秘。由于素体阴亏,病程日久,脾胃失养致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而上逆,故有呕吐;中焦气机不畅,故脘腹胀满;气阴两亏,亦可见大便秘结。补中益气汤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太子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配橘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降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加用制半夏可开痞散结止呕;玄参[火中水]、麦冬[土中金]、生地黄[水中水]滋阴增液,润燥滑肠。综合全方以治本健脾为主,脾胃调和则脾胃气虚诸症状可自愈。
    【验方来源】 周黎,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1):473  (引自《糖尿病验方》吴艳华主编、肖达民副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以方解图:
    把“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九味中药放入《经法图》中:炙甘草[土中木]在“用土体”格中,柴胡[金中木]在“金体”格中,当归[水中木]、白术[水中土]二味药在“水体”格中,太子参[木中土]、橘皮[木中木]、制半夏[木中土]三味药在“用木体”格中,黄芪[火中土]、升麻[火中土]二味药在“火体”格中,绘制成《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证图》(图13),以该医方解析《经法“方证”图》:
    ①、按五行相生相克律,火生土、土生金,土克水、木克土,土居中为“我”,火为“母”,金为“子”,“水”被我克,“木”则克我。《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主口”,脾为土,脾病“用土体”;
    ②、《经法图》中“用土体”格外所标之字为“化苦”,左转所注之症治为“除燥”,右转所注之症治为“除滞”;
    ③、“口干多饮、多尿10余年,恶心呕吐1周入院。入院后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经血酮、血气分析检查,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为脾虚之症,脾虚用补法;《经法图》曰:“左转,阳进为补”,可知该方为补脾益气之医方,并知该方用补木壮土益水以制燥金之医理治法来处方遣药的,所治之症曰“燥”。
99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13:05: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13:07: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2、以图读方:
    “脘腹痞塞,食后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或顽固性便秘。口干多饮、多尿10余年,恶心呕吐1周,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病。
    脾(胃)病用土体,是病为脾土五行中之木、土大虚并水弱,而金则亢,强克脾土五行之水、火、土及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方中黄芪为火中土,炙甘草为土中木,太子参为木中土,橘皮为木中木、柴胡为金中木,制半夏为木中土、当归为水中木、白术为水中土,升麻为火中土。以“土体”之母“火体”之重土扶助“土体”之虚土;以“土体”之子“金体”之木,扶助“土体”之虚木;以“土体”之木补扶“土‘本’体”之虚木;以被克肾水“水体”之子“木体”中之木、重土(水体之水生木体之木,水体之火生木体之土),承而制(化解甘土克苦水)之“土体”中之土、水;以“水体”之木、土反侮转化甘土中之金、木克苦水中之木、土,是方用“补木壮土益水以制燥金”也。
    脾虚“‘土体’五行中之木、土大虚并水弱,而金则亢,强克脾土五行之水、火、土及木”是病则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是方。按《经法“方证”图》示及医方药物用量:黄芪为君,太子参、制半夏、橘皮、炙甘草为臣,当归、白术为佐,升麻、柴胡为使,化苦除燥,治口干多饮、多尿,恶心呕吐之病。是方一君四臣二佐二使。
    医案云:“糖尿病胃轻瘫多隐匿发病,自觉脘腹痞塞,食后加重,有的伴有恶心呕吐或顽固性便秘。由于素体阴亏,病程日久,脾胃失养致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而上逆,故有呕吐;中焦气机不畅,故脘腹胀满;气阴两亏,亦可见大便秘结。补中益气汤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太子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配橘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降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加用制半夏可开痞散结止呕;玄参[火中水]、麦冬[土中金]、生地黄[水中水]滋阴增液,润燥滑肠。综合全方以治本健脾为主,脾胃调和则脾胃气虚诸症状可自愈。”
    从《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证图》分析病症、方义:则是病为脾土五行中之木、土大虚并水弱,而金则亢,强克脾土五行之水、火、土及木,致因脾虚而口干多饮、多尿,恶心呕吐之“燥”症。黄芪为君:黄芪为火中土为母,扶助“土(我)体”之虚土。太子参、制半夏、橘皮、炙甘草为臣:太子参为木中土、制半夏为木中土、橘皮为木中木,承被克水“体”制之“土体”中之土、水;炙甘草为土中木,补扶“土(我)体”之虚木,经云:“承乃制,制则生化”矣。当归、白术为佐:当归为水中木、白术为水中土,被克肾水反侮“土(我)体”之金、水,使亢者、虚者收敛。升麻、柴胡为使:升麻为火中土、柴胡为金中木,以少量之“母”土、“子”木引路,扶助“土(我)体”大虚之土、木。此为脾虚夹实综合之症,治以补木壮土益水以制燥金之方药。
                            无闻居士戏言之:
                                        以方解图者无中生有,
                                        以图读方者有亦是无;
                                        有无大小凭机缘巧合,
                                        青红皂白侯同道评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0 10:27 , Processed in 0.0515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