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东方医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毛嘉陵确立东方科学的学术战略地位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6-2-3 08:44:0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毛嘉陵确立东方科学的学术战略地位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2/03 08:05am 发表的内容:
那将在世界上出现东西方两类科学方法,西方科学家用圆周率计算圆形的周长,东方科学家用阴阳鱼计算周长;西方的科学家用分子原子分析物质的结构组成,东方的科学家用金木水火土研究物质的成分;西方的科学家用燃料让宇宙飞船上天,东方的科学家用气功把卫星腾空。
然而这种景象并不存在,中国科学院里的科学家们的计算方法、使用的科学语言与西方的科学家并无二致。
东西方文化与科学分合的辩证关系可以借用“DNA双螺旋”模式来表示:                                
                  :
            西方  :                  
                  :
            东方  :
     .............:.............................        
     时间         :   1000年            2000年  
                  :
            空间  :
  构成科学的四个“碱基”是:象、 数、理、化。一些学者认为东方偏重于象、数、理;西方偏重于数、理、化。东西方文化与科学将以“DNA双螺旋”模式在地球上延伸、缠绕、卷曲,而不是西方文化与科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为什么呢?东西方科学还存在着有、无、同、异、长、短等之别。


-=-=-=-=- 以下内容由 东方医学2006年02月03日 08:52am 时添加 -=-=-=-=-
……同者统一,异者自专。同一疾病,西医可辨病,中医当辨证……有些研究对象,你可用形式逻辑的方式来解决,我可以用形象思维方式来解决……

-=-=-=-=- 以下内容由 东方医学2006年02月03日 09:11am 时添加 -=-=-=-=-
又如你西医可用还原论的研究模式在实验方法中搞清楚生命的物质结构和功能,并由此区别健康与疾病(事件)。而我中医则可用整体论研究模式在实践中观测机体的状态(象),并由此区别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

-=-=-=-=- 以下内容由 东方医学2006年02月03日 09:20am 时添加 -=-=-=-=-
以有无论,双方可均有或均无,或只东有西无或西有东无……科学可探究的领域太多而不是只有一条独木桥。
92
发表于 2006-2-3 09:21:4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毛嘉陵确立东方科学的学术战略地位

东方医学  :
构成科学的四个“碱基”是:象、 数、理、化。一些学者认为东方偏重于象、数、理;西方偏重于数、理、化。东西方文化与科学将以“DNA双螺旋”模式在地球上延伸、缠绕、卷曲,而不是西方文化与科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为什么呢?东西方科学还存在着有、无、同、异、长、短等之别。

-----------呵呵,我们并没有看到,东方的汽车火车‘偏重于象’,东方的飞机轮船‘偏重于象’。
恰恰相反,我们看到的这些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事物,都是一个科学模式炮制的。

唯一的一个例外,就是那个UFO,估计与现代科学不同。不知道属于东方还是西方?
93
 楼主| 发表于 2006-2-3 10:07:2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毛嘉陵确立东方科学的学术战略地位

存在东西方科学之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源于人类的创造性,东西方文化之异是这这样,东西方科学之异也必然是这样。如东西方哲学之异,西方哲学力主主客两分,东方却倡天人合一。不可只见其同,也不可只见其异。当求同存异,求同者,科学的共有组分,求异者,虽皆为科学而又有不同之特征。故曰东西方科学。

-=-=-=-=- 以下内容由 东方医学2006年02月03日 03:11pm 时添加 -=-=-=-=-
东西方科学之间存在着有、无、同、异、长、短等的情形,我们无法用西方科学中还没有的知识来理解和发展东方科学中已有的那些对象,也无法应对东西方科学中存在着显著差异的那些对象,尤其是中医学中那些独创的先进的科学的对社会有益的那些对象,而这些只能走东方科学自己之路,铺国际化时代化之轨,共襄东西方科学对立统一的世界格局。
94
发表于 2006-2-3 19:57:2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毛嘉陵确立东方科学的学术战略地位

下面引用由东方医学2006/02/03 10:07am 发表的内容:
东西方科学之间存在着有、无、同、异、长、短等的情形,我们无法用西方科学中还没有的知识来理解和发展东方科学中已有的那些对象,也无法应对东西方科学中存在着显著差异的那些对象,尤其是中医学中那些独创的先进的科学的对社会有益的那些对象,而这些只能走东方科学自己之路,铺国际化时代化之轨,共襄东西方科学对立统一的世界格局。

我觉得东方先生的这个想法,无论在东方或西方,都会被科学界唾弃的。

研究科学,需要科学的态度。没有科学态度的热情蛮干,等于胡闹。

东方先生在这个帖子里,已经给了‘科学’若干定义。但终究没说明白什么是‘科学’。

伪科学的定义,上面已经张贴。
探讨中医是否属于科学的话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前面已经论述过了,如果有人把中医纳入‘科学’的范畴,必然被科学不能理解,必然成为“伪科学”。这就是在理论上扼杀中医的方法。
95
 楼主| 发表于 2006-2-3 22:04:5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毛嘉陵确立东方科学的学术战略地位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2/03 07:57pm 发表的内容:
...前面已经论述过了,如果有人把中医纳入‘科学’的范畴,必然被科学不能理解,必然成为“伪科学”。这就是在理论上扼杀中医的方法。
按星河先生的逻辑推来,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都是胡闹哟。那么不妨把先生对中医学的定位等拿来让大家开一下眼界如何?
96
 楼主| 发表于 2006-2-3 22:15:5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毛嘉陵确立东方科学的学术战略地位

[这个贴子最后由东方医学在 2006/02/03 10:33pm 第 2 次编辑]

http://whb.news365.com.cn/xl/t20050320_435957.htm
江晓原:《易经》与科学无关
——兼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文/江晓原
  《周易》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有何影响、《周易》本身是不是科学、《周易》中有没有科学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如果就事论事或意气用事地讨论,往往难以深入。鄙意以为,这些问题如果置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争论背景之下来思考,或许会得到一些新的理解。
  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在20世纪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国学者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当然是没有科学的。例如,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创刊号上发表《说中国无科学的原因》,1922年冯友兰在《国际伦理学杂志》上用英文发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一文,直到1944年竺可桢发表《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意见都相同的。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定义问题。在本世纪初那些最先提出中国为什么无科学这一问题的人士心目中,“科学”的定义是相当明确而一致的:“科学”是指在近代欧洲出现的科学理论、实验方法、机构组织、评判规则等一整套东西。上述诸人不约而同都使用这一定义。这个定义实在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科学确实是西方来的。事实上,在中国的传统语汇中,甚至就根本没有“科学”这样一个词。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却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了──因为许多学者极力主张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的。于是“有”、“无”两派,各逞利辩,倒是使得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
  90年代初拙著《天学真原》出版后,逐渐被“无”派当作一把有用的兵刃,不时拿它向“有”派挥舞──因为此书用大量史料和分析,论证了中国古代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这被认为在客观上从一个学科为“无”派提供了证据,并且还提供了新的论证思路。
  另一方面,“有”派的论证“也有许多高招”:
  比如,先改变科学的定义,把科学定义成一种中国古代存在着的东西(至少是他们认为存在着的),然后断言中国古代有科学。谁都知道,只要在合适的定义之下,结论当然可以要什么有什么,只是这样做在实际上已经转换了论题,争论就没有意义了。
  又如,因为“无”派通常认为现代科学的源头在古希腊,于是“有”派就试图论证西方古代也不存在科学,比如论证古希腊也不存在科学的源头,因此要么古代中国西方半斤八两,大家都没有科学;要么就允许使用极为宽泛的定义──这样就大家都有科学。
  国内“有”派人士所乐意采用的科学定义,经常是宽泛得无边无际,例如,将“科学精神”定义成简单的“实事求是”,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这样的“科学精神”肯定已经在世界各民族、各文明中都存在了几千几万年了——甚至在大猩猩那里也可以存在,这样的“科学精神”又有多少价值呢?如果论证出中国古代已经有了这样的“科学精神”,又能给我们增加多少荣光呢?所以采用这类宽泛无边的定义,只能使得“科学”概念庸俗化,却很难引导出有意义的结果。
  又有些人士曾追问:如果古希腊有科学的源头,那如何解释直到伽利略时代之前,科学发现基本上是缓慢进行的,至少没有以急剧增长或指数增长的形式发生,反而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这一追问看上去好像非常雄辩,似乎一棍就可将对方打闷,其实只是没有作用的虚招,中国有一句成语“枯木逢春”──在漫长的寒冬看上去已经死掉的一株枯木,逢春而新绿渐生,盛夏而树荫如盖,你怎么能因为寒冬时它未出现新绿,就否认它还是原来那棵树呢?事物的发展演变需要外界的条件,中世纪欧洲遭逢巨变,古希腊科学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条件,直等到文艺复兴之后,才是它枯木逢春之时。又好比长江的源头在西部,但东流入海还要经过漫长的路程,你怎么能要求它一下山就必须入海呢?
  争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个问题,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
  站在一些“有”派人士的立场上来看,一方面,证明中国古代有科学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他们中有不少人总是有意无意地要将学术研究和“爱国主义”之类的非学术因素联系起来,试图使自己在论战中处于有利地位。另一方面,证明中国古代有科学还可以拓展他们的研究领域,或者使他们的某些活动更具学术色彩。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于《周易》、阴阳、五行、八卦、星占、炼丹、风水之类的方术怀有长盛不衰的热情,他们热切地希望为这些“东方的智慧”正名,要让这些东西进入科学殿堂。他们相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类的“风水轮流转”——相信欧美在科学技术方面引领风骚的年代就要过去了,“轮也该轮到中国了”。而“轮到”中国后中国靠什么去引领风骚呢?他们认为就是要靠《周易》、阴阳、五行、八卦、星占、炼丹、风水之类的方术。所以他们指望的是,论证了中国古代有科学,就会比较容易为这些方术“正名”。
  最后我们回到《周易》的问题上来。《周易》体系,原是中国历代学者持续不断地参与建构的一个数字神秘主义体系。这个体系里当然有一些先民的哲学观、伦理观乃至自然观,在中国古代也确实产生过很大影响,但它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毫无关系。这本来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就像《花间集》、《西厢记》和现代科学毫无关系一样明显。
  有些人总是喜欢谈论《周易》和二进制数学的关系,以此作为《周易》与科学有关的重要证据,另一些学者则非常认真地搞考据功夫,力图证明二进制数学并不是受了《周易》的启发才产生的。在我看来这些争论意义都不大。《周易》作为古代数字神秘主义体系,它恰好有符合二进制的地方,这并不能使它因此就具有“科学”的身价,甚至也不能使它因此就和科学联系起来。就像人们在鹦鹉螺的壳上发现有符合某种数学规律的曲线(自然界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并不能因此就说鹦鹉螺是“科学”,更不会说那些数学知识是受了鹦鹉螺的启发才产生的。
  至于中国科学为何落后(其实可能从来就没有先进过,曾经先进的是技术),当然不能归因于一两部古代典籍——事实上也没有人这样做。我倒觉得美国加州大学的Richard Baum的意见颇有参考价值,他认为文化上有五个因素造成了中国的“科学滞后”:一、传统哲学中认识论上的形式主义;二、传统哲学中方法论上的狭隘经验主义;三、现代中国流行的独断的唯科学主义;四、政治文化中的封建官僚主义;五、行为风格中的强制性的礼教主义。其说并不仅着眼于古代,这是他比较高明的地方。“独断的唯科学主义”表面上把科学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硬将《周易》攀附到科学上去之类的做法,也未尝不是受此影响),实际上却是对科学有危害的。
   作者简介:
  江晓原,1955年生于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科学史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学天体物理出身,后投身于科学史研究,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获科学史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出版《天学真原》、《天学外史》、《历史上的星占学》、《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剑桥插图天文学史》、《中华科学文明史》、《江晓原自选集》、《天文西学东渐集》、《东边日出西边雨》等专著、译著、文集共20余种,还撰写了大量随笔、书评和杂文。
来源:《文汇报》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只管转贴, 不作评论,注明出处,真伪自辨。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医理探源转移过来的!
  
下面引用由专门转贴在 2006/02/03 00:47am 发表的内容:
http://whb.news365.com.cn/xl/t20050320_435957.htm
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在20世纪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国学者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当然是没有科学的。例如,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创刊号上发表《说中国无科学的原因》,1922年冯友兰在《国际伦理学杂志》上用英文发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一文,直到1944年竺可桢发表《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意见都相同的。



这些都是科学界一些权威人物的结论,但是权威人物也有失误的时候。这里就存在他们结论失误的两个原因:1、他们不可能知晓全部科学,因而也就存在不知晓中医学的可能性,故结论也就不全面,一个不全面的结论其正确性当受置疑。2、必然受时代知识背景的局限,因而对科学的结论也必然具有局限性。如没有当今的系统科学而只有还原论式的科学自然也就不能认为中医学是科学。当然犯这些错误也是很难避免的。
  
下面引用由专门转贴在 2006/02/03 00:47am 发表的内容:
http://whb.news365.com.cn/xl/t20050320_435957.htm
江晓原:《易经》与科学无关
——兼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文/江晓原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定义问题。在本世纪初那些最先提出中国为什么无科学这一问题的人士心目中,“科学”的定义是相当明确而一致的:“科学”是指在近代欧洲出现的科学理论、实验方法、机构组织、评判规则等一整套东西。上述诸人不约而同都使用这一定义。这个定义实在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科学确实是西方来的。事实上,在中国的传统语汇中,甚至就根本没有“科学”这样一个词。



我正是根据《辞海》《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的权威性结论得出中医学是科学,因而也就得出中国古代有科学的结论。
同样根据引文的定义也就不能把欧氏几何包含在科学之内,尽管现在还没有谁说其不是科学。
没有科学一词并不等于说没有科学这一文化形式,因为也只有科学这种文化形式出现后我们才能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而命名。
  
下面引用由专门转贴在 2006/02/03 00:47am 发表的内容:
http://whb.news365.com.cn/xl/t20050320_435957.htm
江晓原:《易经》与科学无关
——兼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文/江晓原
...论证了中国古代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这被认为在客观上从一个学科为“无”派提供了证据,并且还提供了新的论证思路。



我想未来意义上的天文学肯定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所以现代天文学不是科学,这合理吗?
97
发表于 2006-2-4 04:55:0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毛嘉陵确立东方科学的学术战略地位

下面引用由东方医学2006/02/03 10:04pm 发表的内容:
按星河先生的逻辑推来,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都是胡闹哟。
东方先生在这里提到的‘星河先生的逻辑’,即是“如果有人把中医纳入‘科学’的范畴,必然被科学不能理解,必然成为‘伪科学’”。

显而易见,稍微有点逻辑学常识的,是不会由此逻辑推导出‘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都是胡闹’的。

因为‘中医是科学’与‘用科学研究中医’,在概念上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
98
 楼主| 发表于 2006-2-4 07:35:5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毛嘉陵确立东方科学的学术战略地位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2/03 07:57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有人把中医纳入‘科学’的范畴,必然被科学不能理解,必然成为“伪科学”。这就是在理论上扼杀中医的方法。
如果中医学不是科学又岂能挂上中国中医科学院这块牌子?这就是伪科学所为?这就是在行动上扼杀中医?我无法理解先生所言,我由此得出的推论也是矛盾重重。
99
发表于 2006-2-4 08:56:3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毛嘉陵确立东方科学的学术战略地位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乃是对掉下来的苹果“科学研究”的结果。

这个道理恐怕初中生就应该懂得的了。

中医科学院,顾名思义,无非就是利用现代的科学手段研究中医,发明出‘万有张力’、‘亿有精气神’等等科学定律。这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嘛。

但是中医科学院能否有牛顿的运气,作出被科学界认可的科学发现,只能拭目以待了。
100
发表于 2006-2-4 21:04:4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毛嘉陵确立东方科学的学术战略地位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6/02/04 09:09pm 第 1 次编辑]

红旗漫卷西风

-=-=-=-=- 以下内容由 古水流2006年02月04日 09:25pm 时添加 -=-=-=-=-
天高云淡,
望断东飞雁。
不搞科学非好汉,
颠倒千古歧黄。
中医论坛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已经缚住苍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21:19 , Processed in 0.05581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