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期——孙曼之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09-1-12 18:25:5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这是新时代里的“千古复出”,也是未来中医振兴里的基石。中医不是没有规范,也不是仅有规范不可逾越。
讲脏象治病,可不言其它。这是行内人皆知晓的常识。除非外行……
说取类比象,为医者实有自我见的,以已诉他,原本就是“指东说西”。孙先生就是孙先生的,那又何苦非来个“张冠李戴”……
92
发表于 2009-1-12 18:33:3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假部长2009/01/12 06:17pm 发表的内容:
看到了朋友们的“议论”,便看到了如今市场状况。原本是“人物专访”,这里岂能成为“竞技台”?!
说点不中听的,朋友们在此主题下,就甭显巴自己的偏见,还是多倾听点“本坛推介”才是……
孙先生“自学成才” ...
同感!
93
发表于 2009-1-12 18:39: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顶!支持本坛对有代表性的中医(却波翁及孙先生),进行推荐介绍。通过推荐介绍,不仅脱下了“马夹”摘下“面具”化名,也更使中医业同仁相互了解在“取长补短”里,这不失是本坛为中医振兴办件实亊的良好开端……
94
发表于 2009-1-12 18:49:0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逻辑思维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共同思维方式,错误的思维方式必违反逻辑规律,中医也不例外。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这种推理没有必然性,只是或然性的。
     中医没有特殊的思维方式,也没有特殊的逻辑规则,也并非只有形象思维而没有逻辑思维。取象比类这种推理没有必然性,只是或然性的。
    但是,我们现在对于取象比类的认识十分浅显,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运用他。有必要把取象比类的真实面目,“取象比类这种推理没有必然性,只是或然性的”,必然性存在于或然性之中,中医理论正是通过反复实践把或然性变成了必然性。例如“沙苑子,女贞子,黑豆等外形与肾相似故就可以补肾,”就成了必然性了。如果没有取象比类,科学试验实证方法恐怕永远也不能发现“沙苑子,女贞子,黑豆等外形与肾相似故就可以补肾,”了!这就是我们现在重新认识取象比类的意义。
    另外,中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其原基概念是阴阳五行,那时是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时代,现代中国是社会主义,如果能够创立新的原基概念,那么运用取象比类方法就可以产生新的理论体系,有别于“科学”的理论体系。
95
发表于 2009-1-12 19:16:0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9/01/12 05:03pm 发表的内容:
    我还要指出的是,对于世界之谜的中医,还是需要一批科学工作者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多方位的坚持不懈的研究,我也请求各位中医热爱者,对于他们的研究给予热情支持而不要无理攻击,——因为,毕竟我们生活在 ...
中医里的取象比类是多元化的,临床用药引用取象比类亦是多元化的。
96
发表于 2009-1-13 00:25:5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科学的诞生和人类的历史基本上一样久远,同时,科学是人类意识对客观自然的一种正确的认识,它是来源于实践(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指导人类进行新一轮的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进行具体有续的整理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因此,中医本来就是在大量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方法的研究、包括反复实践而形成的科学体系。现代科学只是科学的一部份,而不是科学的全部,更不能相当然地成为科学的化身。我们在衡量某些问题是否科学时,并不应该以某种“科学方法”来验证中医是否科学,而是应该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来分析。如果不承认中医是科学的话,那么,我们在学习、研究、乃至运用中医理论诊疗疾病时,一定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取象比类”固然是古人的一种推理方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的发展,但也不能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事实上,这种认识方法,也是从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换句话说,它也是从“可能”、“似乎”等初步认识后,再通过实践证明,才最后确定所比类事物的正确性,而不会认为“取象比类”的必然正确性。因此,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认识事物的可能性,但不能认定这种方法认识事物的必然正确性。
97
发表于 2009-1-13 01:19:1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请问孙曼老,伤寒论中,你如何理解伤寒、中风、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
98
发表于 2009-1-13 10:57:5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9/01/13 04:28pm 第 1 次编辑]


我有一个忘年的朋友,西南联大物理专业毕业的,解放后受管制,在一小学教数学,想学中医,一看四气五味,将味一尝,与《本草》所载不同,从此不学,并大力反对。中医的五味虽大部分与实际味道同,但确有不同者,所以孙先生所言极是!
99
发表于 2009-1-13 18:19:2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张翔2009/01/13 01:19a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孙曼老,伤寒论中,你如何理解伤寒、中风、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
回先生:
     这个题目太大了,恐怕不是一时可以说得清的,我的学生董红昌曾经写过一些文章可以作为我对于伤寒论的基本观点看待,请参考。
100
发表于 2009-1-14 13:21:3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自学之苦勤为径,
以体善思德作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6:12 , Processed in 0.07556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