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孙殿文在 2009/03/27 07:37am 发表的内容:
丁和先生:
从你开口称我“孙老”,结尾戏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可知,先生是个戏说高手。
然而,从你语言游移,宁可曲解经文,也不服输,而对“鬼谋、人谋”,先后回帖否定“鬼谋”,是古人反映唯心论的释文 ... 孙殿文先生,看罢您的疑问,我又是嘻嘻一笑,感怀先生的直率,
开口称您“孙老”,一则由于您的年龄,主要是因为您的学问足以当我老师.此言出自肺腑.
但我年龄也不小,经历尤杂.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不定比先生少.
认真勤求古训,乃解读古文不可或缺.
但是可能是年轻时受的社会影响吧?记得毛泽东主席那时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以本人坚信:
古人不会故意制造子虚乌有的东西愚弄后代子孙.
第一,相信古人造字"鬼神"必有其物,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寻找证据,下班后骑自行车二十多里路,到太仓新华书店查找,那时经济观念还不太强.精装本的康熙辞典还可以随便翻看.在"神"字条下,除了祭奠意义的解释。有一条解释,令我欣喜,即“气之升,谓之神,气之屈,谓之鬼。”
第二,在阅读古文注解中,发现,众多解释注重于逐字校对,而忽略整体理义的贯通,多人云亦云,缺少独立见解,或许在小范围的独立见解,缺少贯通整体的独立见解。
例如:“阳气者,精则阳神,柔则养筋”。注解是“养神则精,养筋则柔”。
原文是说养 神 与 筋 的阳气状态。注解成为 神 与 筋 的功能现象。
个人认为这种错误是由于失落了对于“气”的实际存在的认识,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误,有其历久的根源,也由于学术界的某些不成文的意识,考经据典,就是延续错误也是学风严谨。很多时候在于字面解释。
为了证实这一想法,专程到上海大书店,几个版本如出一辙。主要是解答自己的一个疑问,就是凭我的学识能够发现的错误,为什么满世界古今众多学者研究《内经》不能发现?我的想法能成立吗?这个问题足足问了自己十余年。
随着自己用自己理解的《内经》气化理论,使自己日渐精力充沛。才放下这个疑问。
孙先生说我是个唯心主义者,或许是吧?
新华词典对于 唯心主义的解释:也叫唯心论,哲学中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精神的产物,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世界统一于精神。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也叫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统一于物质。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个人理解,如果不延伸进入政治派别斗争,是“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还是“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争。有鸡才有蛋,有蛋才孵化鸡。
辩证唯物主义。,只有确定物质的范围,才能辩证,如何辩证决定于心。
问题在现实中,有一种意识,把“精神”想象成为不可捉摸的天外来客。而不是人体物质的延伸抽象。这本身就是唯心地理解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另外还有一种对于各种名词范围意识的通用界定。对此,坦白说,本人不熟悉。
在我的认识过程中,确实是先从自身的感受,。产生想法,再去通过寻找书本知识以及网络论文,再修正自己的想法,重要的是由此产生的对于经络、药物的认识,再验之于自身。
这样过程,是属于“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任由孙先生评介。
可能学习少,所受拘束也少。有时说话难免少了一份拘谨。并非存心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