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onma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2:30: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没招2007/04/27 11:05am 发表的内容:
医学是研究人、研究病的学问,不是研究书的学问。
是的。人是原始起点。不在或离开这一原子能始起点,还能是医?应就人而发生而论,才至成为医学。否就难是了。
92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21:37: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4/27 09:21am 发表的内容:
赞成gonmai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恳请gonmai解答73、74、75楼的问题!
73楼:
再问:
1。细胞膜的功能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也就是问细胞膜的“郁”是由什么引起的?.
2。病因犯细胞内会引起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功能的哪些变化?是不是包括引起了细胞膜的收缩闭锁?
+你的1问在制造概念混乱,不予应答.
+你的2.问回答是由病因决定
74楼.
大青龙汤证和小柴胡汤证都存在细胞内液少于正常、细胞膜产生防御性反应收缩的情况,虽然如gonmai所言二者起因不一样,那么说来大青龙汤证和小柴胡汤证的症状就应该是一样呀!
虽然导致这二者症状相同的原因不同,可是都导致细胞内液少于正常、细胞膜产生防御性反应收缩的情况,所以二者症状应该相同。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还请gonmai解惑!
+两者的病位、临床表现和治法都不同。57楼有表述。或者重读《伤寒论》。
75楼:
这难道不是根据现象来推测本质吗?请问没有实际的生化结果诊断,你如何判断你的这些种种的推测是正确的?;
+是依据临床表现,如发热、脉浮紧、恶寒、口渴、烦躁及发病时间等诊断+临床诊疗体验验证。

-=-=-=-=- 以下内容由 gonmai2007年04月27日 09:49pm 时添加 -=-=-=-=-
你所提的问题都已在相关的文帖中有了答案。不过你或许是健忘了?
93
发表于 2007-4-28 02:35: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7/04/26 09:58pm 发表的内容:
接79楼:
“感觉”是反映表达,“理性”则是观念、方法,是概括。一种诊病是知识体系,更多是反映、表达,而不是观念和方法。而在其中是观念和方法是为反映表达的认识服务。是在为深化对反映认识。不能无根据 ...
    ““感觉”是反映表达,“理性”则是观念、方法,是概括”。
    这里,先探讨一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我认为“感觉”是由前五根产生的觉的总称,注意:谁在觉?死人的眼睛也能接收光,有觉者吗?第六根“意”,我认为就是指“显意识”,理性就是意的觉,死人大概无理性了吧。注意:我认为显意识是觉者之一,而不是全部。
    意,志之發也。意,心所無慮也,即心虑决而意出,显之於外曰意。意,不可见而象;还可以发挥:意,不可触而觉,意,不可听而……。
    上述感觉与理性之辨,不知gonmai 版主是否认可?
    至于感觉与理性的统一、相合,已有前述,这里再补充一点,六根能否统一、相合?望梅止渴说明什么?如果可以统一、相合,那么是谁在起作用?不要求回答,但请用科学和不科学两种方法去体会,哪一种更顺畅。
    下一段是前者的延续,在前者不统一的情况下,不去作定论。这里,仅把我的质疑留下,供我们反思。此段的意思是否是这样:理性是为感觉服务,是为深化感觉。
    然而,理性又是掺和了人力私智的,难免错误,如果错误,会否误导感觉呢?例如,鹦鹉学人语,是否会误以为是人在说话?此是否就是“住声生心”?注意:无所住而无所不住。再注意:无所不住不仅限于六根。
    至于中医理论用阴阳的问题,首先,医学是对生命现象的概括;哲学是对所有学术的概括。而阴阳是古圣类万物、万象而述不见而象的象,所以,它是普遍适用于万物、万象的,包括医学。西方哲学是基于古希腊哲学思维的,古希腊民族是长于纯粹思考的民族,其哲学多能超越现实具体的经验,进一步探求抽象的原理,乐于将事物现象纳入有限的概念中,其特点是阻力最小而远离本源。中国人的阴阳、五行哲学同样有抽象以求共性,但基于仰观俯察、远求近取,抽象而不离万物万象之象。例如,对立统一中的矛盾双方是抽象到没有具象的,矛盾双方可以互换;阴阳的抽象不离万物万象之象,阴不能取阳的概念,阳不能取阴的概念,五行不离时、空、色、声、味……等等。西方的简单直白,中国的类象比喻,一个超越具体的经验,一个紧密结合自然,西方哲学远离其具体学术,中国哲学类象万事万物,请看军事策略: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计中心思想“阴在阳之中,不在阳之对,太阴,太阳”,此句一点,心领神会。
    您是否因到西方文化的缺陷,而意中国文化的类同呢?中国古圣通达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易》不必求合于人身,而人身自然相符如此。不仅是医学,其他方面也如此。因为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凡尽天择的生存者,都符合这天道自然的大象——《易》。
    “中医学的伟大和不朽,不在于其内含有多少古代其它方面的文化”。
    中医学的伟大和不朽,源于中国古代的思想的伟大和不朽。西医学的形成,源于科学机械系统的认识,把人当作直立行走的机器。崇尚理性思维,是源于笛卡尔鼓吹的用理性重新认识一切。西方科学方法,是源于伽利略将吉尔伯特的实验方法与数学的结合。控制论思想,源于保留机器与生物类比的方法。西方有了精神分析学,是源于弗洛伊德重视了潜意识,使人们逐渐认识了精神病的一部分机理,因而产生了催眠术、暗示法、电疗法、谈话治疗法、专心回忆法、自由联想法等。但东方在此方面的层次远高于彼。
    所以中医学的伟大和不朽,正在于其内含有天道自然的大象,否则怎么会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呢?没听说西方当官的,回来可以为人开刀吧。如果不知其所以然,良相可为良医之论便不知所云,西方人定认为邪乎。
    “但我们此间又有多少人知其自然了?”。
    gonmai 版主所言极是,这大概就是纷争产生的主要原因吧。所以,我们应该反思究竟是“自唐以降,其道日衰,渐变古制,以矜新创”?还是没有科学、没有理性、没有崇尚苟合显意识,而使人们不知自然,远离自然呢?西方的军事、经济侵略,物质的发展,欲堑日深,能抹煞其远离自然的事实吗?
    中医离开了自然之道的方法论,所能用的只有科学赏赐的工具了,她将不含灵性而去保养、维修“人”这台机器了,良相转业也不能当维修工了,她还伟大和不朽吗?
94
发表于 2007-4-28 05:07:3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7/04/27 10:51am 发表的内容:

张建国 :
"在此,也别先下“迷失方向”的结论,我所论,正是努力将上古中医的现实存在,客观地展示在面前,而不妄自取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进入上古的思维状态,对“粗”、“精”进行接受并理解。 ...
    “不知先生您 为何没有看到这一方面的积极意义?”。
    任何事物都有积极、消极意义,阴阳哲学使然。有的积极意义是短暂的应急,其消极意义是长久的渐衰,例子不胜枚举,当是有目共睹,此处不熬述。宗派分而不知缘,源于渐变古制,以矜新创。古制本全,故可分宗分派,仅是当时当地当人之缘,依古制之理而生法,后学崇法轻理而失道,再后惟有两途,一为寻渊源归复于朴,一为遵法而新创其道。这大概也是“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的写照吧。
    “但不能因此这些工具就变成了中医的主体。……更不应硬推它站坐主位。”。
    中医看到“恶寒”表证,并没有去看细胞膜的反应,怎么也能治?其疗效比西医差?是不知其所以然的瞎猫碰死鼠?相信您不会这么认为,定是“工具”好。非典令西医失措,因为西医没有好“工具”,非典初期板蓝根抢购一空,西医科学在电视教育人们:“没有科学依据,不要迷信”,后期中医才能上电视言:“有预防效果”。为何认识不一?“工具”不一使然。没有细胞观,却能有伟大和不朽的医学,看来细胞可以与医学剥离。没有中医“工具”,但有“医学科学主体”,却瞎说板蓝根抢购一空的原因,看来“医学科学主体”有缺失,会不会就缺“工具”?
    “科学是客观必然,……否则就不能言之为科学。”。
    科学是客观某一端必然,她至少屈从“没有科学依据,即为迷信”,而没有反思“在客观的另一端,科学没有依据”,这“没有科学依据”与“科学没有依据”,“字”同“意”不同,这似乎意味着立场不同,大相径庭。牛顿力学是科学,它在微观粒子上没有普遍性,我们不苛求牛顿能够究竟,但没有依据说,科学符合宇宙法则的普遍性。言科学能包含“潜意识”的规律,没有依据,假如现代心理学能究竟“潜意识”,假如它可以归入科学范畴,那就没有“迷信”之说了。科学只能证明“存在”,不能证明“不存在”。
    科学的成就在于要求眼、耳、鼻、舌、身的实证而意,显处求实,直白而确切,所以称之为科学。恰恰不能以恍兮惚兮的诱发而忽显忽现的潜意识为依据。所以没有依据说科学具所谓“潜意识”。
95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2:26: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张先生的97、98楼的帖文已阅。同时也对张先生的其它帖文重新进行回顾。我觉得您我之间的认识只能、只有是对立的。是根本性的,不可调和的。所以,我不准备细答与您所涉及的问题了。
我只是一很不得要领临床医师。更多是观注病的真与实。否则则有负信任!所以对中医,我更多是关注它的是什么为什么。我觉得我对中医学的认识是“顺畅”了。到这里的唯一目的就是表达这种“顺畅”。以分享,以焕起醒悟,以立以扬。
您认识是根深蒂固的.而且是相当数量的代表。您 我还是各走各的道吧。
但,我还是不得不提醒先生,医是中医原始起点。象类是在明事达性。只有从他的原始点顺延才能显达他的伟大和不朽。
谢谢!
96
发表于 2007-4-29 20:48: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7/04/27 09:37pm 发表的内容:
73楼:
73楼:
再问:
1。细胞膜的功能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也就是问细胞膜的“郁”是由什么引起的?.
2。病因犯细胞内会引起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功能的哪些变化?是不是包括引起了细胞膜的收缩闭锁?
+你的1问在制造概念混乱,不予应答.
+你的2.问回答是由病因决定
1。请你详细说明我是如何制造概念混乱,否则我会认为你是在逃避问题,
2。所问非所答。
97
发表于 2007-4-29 20:4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7/04/29 08:50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7/04/27 09:37pm 发表的内容:
774楼.
大青龙汤证和小柴胡汤证都存在细胞内液少于正常、细胞膜产生防御性反应收缩的情况,虽然如gonmai所言二者起因不一样,那么说来大青龙汤证和小柴胡汤证的症状就应该是一样呀!
虽然导致这二者症状相同的原因不同,可是都导致细胞内液少于正常、细胞膜产生防御性反应收缩的情况,所以二者症状应该相同。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还请gonmai解惑!
+两者的病位、临床表现和治法都不同。57楼有表述。或者重读《伤寒论》。
虽然导致这二者症状相同的原因不同,可是都导致细胞内液少于正常、细胞膜产生防御性反应收缩的情况,所以二者症状应该相同。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还请gonmai解惑!
已经重读了《伤寒论》没有找到相关细胞的论述。
98
发表于 2007-4-30 01:50: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谢先生的答复,是的,还是应各自究竟其理,问题的提出也不是为了争论、必求解答,仅为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从别人的理解中获得一些启示,这个启示也不一定针对问题本身。
    也谢谢先生的提醒,是啊!中医的原始起点究竟在哪里?是起于感性?对感性的如实地描述总结?还是起于理性?当理性与感性不同时,重理性还是重感性?我们各自在心中解答吧。
99
发表于 2007-6-5 22:53: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gonmai:“中医学理论的主体是关于自然人体的常态、异态的生命规律的表达形式及其相关变化规律、相关正确的调治方法和方药的自然科学医学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其它文化形式,如观念、方法的哲学体系。充斥于中医理论内的其它方面的文化形式是被以工具以应用。是为着阐表中医学术服务。它们不是中医理论的学术主体而是工具。”
——中医学就是结合正确的哲学观,才得以系统完善、方便、灵活。
——一心把中医学与正确的哲学观分离的人,其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小撮人不敢正面对待客观现实存在的事实呢????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离开严密的哲学观,那形成的是怎样的学科理论?只能是不科学的。
——不懂得严密哲学观对任何一门学科的指导作用;不懂得严密哲学观与任何一门学科有机结合是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更不能成为一名中医人。
——否定事实就不是中医人的行为。这一小撮人也是在贬低、歪曲、否定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6-6 22:04: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7/06/05 10:53pm 发表的内容:
gonmai:“中医学理论的主体是关于自然人体的常态、异态的生命规律的表达形式及其相关变化规律、相关正确的调治方法和方药的自然科学医学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其它文化形式,如观念、方法的哲学体系。充斥于中医理 ...
你必须明确,中医学到底是一门人体医学知识体系,还是一门哲学体系?或者哪一门是主体?
只有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累积到一定的量后,才有哲学的产生。哲学可以教人更聪明的认识客观世界,但哲学不能也不可能是一具体的诊病处方的知识体系。所以,请你能思之以鉴。
也请明视和警惕一小撮人在贬低、歪曲、否定中医理论成为一非实体性的科学的科学知识体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8:19 , Processed in 0.05192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