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69|回复: 1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网网友王不留行Pk对决王锡民,谁对?谁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8-5 13:1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王锡民先生在2012年出版的《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第75页,认定“元气”概念始于《内经》,见下图。
        二、王不留行先生,绝决否定,并“考《内经》中无元气之说。……”(见下截图)
         谁对?谁错!
         请求各位网友评判、指教,谢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8:32: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22-8-5 18:37 编辑

        王锡民:论“元气”
        摘录:《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75项。
         “元气”和“真气”概念始于《内经》,《内经》有两篇文章论述“天真元气”。其中《素问·天元纪大论》讲的是《太始天元册》记录的是哲学意义上的“天真元气”,简称“元气”;而《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所论述的则是人体“天真元气”,简称“真气”,《难经》中简称为“元气”或“原气”。孙思邈书中所说的“真元气”一词则是沿用了《黄帝内经》中的“天真元气”。据此可知,人体内的“天真元气”就是“真气”。“真气”就是“元气”,元气也就是真气。一物多名,简繁相称而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王教授,能否回答这个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23 12:03
“元气”一词,始见于先秦著作《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11 19:39
3
发表于 2022-8-5 18:58:59 | 只看该作者
《素问·天元纪大论》


原文
编辑 播报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①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长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如何?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②,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③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④为治。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⑤,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名,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
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
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⑥;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著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 [1]

4
发表于 2022-8-5 19:02:11 | 只看该作者
     《素问·天元纪大论》原文中没有:元气、原氣、真气。

点评

谢谢李老先生指正。  发表于 2022-8-5 19:1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8-5 19:09:44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1]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阴阳,调於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於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於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於世,被服章,举不欲观於俗,外不劳形於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6
发表于 2022-8-5 19:12:20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有“真气”,没有:元气、原气。

点评

谢谢李老先,受教了。  发表于 2022-8-5 19:17
7
发表于 2022-8-5 21:00:36 | 只看该作者
“元气”和“真气”概念始于《内经》,《内经》有两篇文章论述“天真元气”。其中《素问·天元纪大论》讲的是《太始天元册》记录的是哲学意义上的“天真元气”,简称“元气”;而《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所论述的则是人体“天真元气”,简称“真气”,《难经》中简称为“元气”或“原气”。孙思邈书中所说的“真元气”一词则是沿用了《黄帝内经》中的“天真元气”。据此可知,人体内的“天真元气”就是“真气”。“真气”就是“元气”,元气也就是真气。一物多名,简繁相称而已。

一一应当强调一下,这种考证或训诂的方法,所得到的只是概念的本意(渊源),而不是本质。本意是相对于今意(义)而言,而本质是相对于现象而言。以经络为例,经络的本意是血管,但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经络的本质是血管。若要了解一个概念的本质,应当从现象入手,综合分析概念的组成、来源、结构、功能、作用、特征、与理论体系中其它概念的关系等等,才有可能得出相对正确可靠的结论。

点评

谢谢,陈版主指正,受教了。  发表于 2022-8-5 23:56
8
发表于 2022-8-5 22:2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22-8-5 14:33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2-8-5 13:00
“元气”和“真气”概念始于《内经》,《内经》有两篇文章论述“天真元气”。其中《素问·天元纪大论》讲的 ...

陈版主说经络的本意是血管,恐怕不会得到很多人的承认吧?

血管不是经络那样运行的!

另:论坛里还有神经派呢!

点评

欢迎王不留行君,出征,受教了。  发表于 2022-8-5 23:58
9
发表于 2022-8-6 05:14:4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2-8-5 11:12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有“真气”,没有:元气、原气。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里的“真气”,指的是人体的“正气”。真气,是人体的“元气”和“宗气”两者结合而成。宗气藏于胸中(上气海),元气藏于丹田(下气海)。宗气为后天之气,元气为先天之气,二者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开的。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授予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点评

内经:真气者,经气也。灵枢:正气者,正风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6 06:1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22-8-6 05:25:10 | 只看该作者
喻家言 发表于 2022-8-5 10:32
王锡民:论“元气”
        摘录:《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真气”就是“元气”,元气也就是真气。一物多名,简繁相称而已。

—— 把真气和元气混为一谈,是错误的。这是概念混乱!真气,就是人体的正气,它包含有元气和宗气。


真气者,经气也,运行于经脉之中,充养人体,维持生命!

点评

以象取之,真气在人体的那个地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6 06:12
感谢千总版点评,指教。  发表于 2022-8-6 05:3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2:26 , Processed in 0.0738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