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46|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中医体质新论》大家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16 14:4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体质新论》大家谈
[url=]马派传承    3天前(9月12日)[/url]





针对人体不同体质类型,因体制宜,对于怎样养生防病、怎样治疗疾病、怎样促进疾病康复,都很重要,都很实用。要想做好因体制宜,首先要弄清人的体质类型究竟有几种。《中医体质新论》提出常体、寒体、火体、特敏体这四种是最基本的体质类型。抛出这一管之见,意在引起讨论,求同存异,希望有助于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有助于推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
----马有度


.
精选点评
  • 马有度教授提出的常体、寒体、火体、特敏体是正常人群常见的四类基础体质。看了让人耳目一新,凭直觉我觉得已经超过国医大师王琦提出的九种体质论。有度教授博览群书,勤于思索与笔耕,马教授提出的四种体质论更简截和符合实际,而且也好掌握。特别四种体质中的常体确实存在,有相当一部份人身体就是健康,一辈子很少和很难生病,常体之人相当于就是禀赋有长寿基因。另外四种体质源于先天,成于后天论述也很精到,完全符合四种不同体质形成因素。最后关于如何应对除常体外三种体质,防患于未然,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为寒体,火体,特敏三种体质群体提供了指导意义。(重庆荣昌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刘世峰



  • 国医大师王琦标准将体质分为:1平和质、2气虚质、3阳虚质、4阴虚质、5痰湿质、6湿热质、7血瘀质、8气郁质、9特禀质一共九个类型。(老中医  阎建国



  • 中医体质学是近年出现的一门新学科,最有影响是九分法,但这种分类虽严谨但有些繁杂,有指导性但操作不太容易。马先生提出体质四分法,概括性强,言简明了,执简御繁,便于把握,也有助于因体治病、因体养生。其中提“特敏体”有新义,因为这类人与饮食、环境过敏有关,当今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属这种体质的较多。重视“特敏体”人的防病、保健,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很有现实意义。(中医科普作家、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



  • 马老的中医体质新论,简明扼要,切合实际,指导性强,易于操作。首先,人源于大自然,具有大自然所赋予的一切生物属性。第一就是遗传属性,即先天禀赋,从遗传上讲,不仅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还有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差别,比如我国的南北方和世界的东西方,属于内在的和内源性。第二,后天所获,与大自然的变化有关,或称外在的和外源性,其中四时冷暖是最主要的,也包括我国南北方的寒热差别,这就是三因制宜中的因时和因地制宜的概念,也是中华民族体质学说的基础。至于说特敏体,也属于大自然或外在环境引起的人体内在反应,是一种特殊现象和特殊状态,如花粉症被称为日本国民病(包括安倍在内),2~3人就有一个,过敏原就是花粉。第三,也是特别要说明的,马老的体质学说,指的是人体的生理状态,并非病理状态,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变化而来的,包括病理现象和病理状态,二者采取的应对方法和具体措施完全不同,中医体质学说并非病机学说和辨证论治,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就会误导我们的思维。最后,马老的体质学说,很容易被老百姓理解,如上所述,诸如上火和受寒之类的词语,没有几个中国人不知道,包括西医也很容易理解,甚至还有研究西药寒热属性的,这样在实际中易于把握和操作,其他的老百姓不明不白,会把人弄得云里雾里,在个人把握和操作上容易出现偏差。(中西医结合科普作家、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宁蔚夏



  • 新体质论文妙不可言!它表明了体态与病态之不同,它对养生与治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将"火体"更改为"热体"为好,特别是临床时将体质加入"三因学说"中"因人"的内容更加完美!(重庆市名中医、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  郑家本



  • 中医体质理论目前看来可能还不够完善,需要各家学说百家争鸣,黄教授于本文系统提出马老体质新论,信息量比较足,同时也构架出一个很系统的理论体系,需要好好学习,仔细琢磨研读。

    文章提出常体、寒体、火体、特敏体是正常人群常见的四类基础体质。我理解为:马老的体质新论应该是基于人的气血寒热阴阳盛衰的生理基础的,有别于王琦教授基于病理虚实的九种体质。(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认为偏虚为不健偏实为不康列为一级诊断的话,那么九种体质其实属于二级诊断,虽然已经风行全国,其实有待完善,个人认为至少可以补充四种体质类型)

    马老四种体质新论化繁为简,旨在寒热常异上作分别,使普通老百姓一听都能理解,有利于开展治疗调理与养生保健以及科普工作。
    (硕士、主治医师  张义


  • 马老新体质论富有新意,简单明了,高度精练,提纲挈领,便于掌握,对临证运用更具有指导意义,是深研中医理论、反复临证思考而得出的创新理念,值得学习、丰富和推广!(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吴朝华



  • 马师集60余年临证之经验,凝经典古籍之精华,将国人体质归纳为常体、寒体、火体、特敏体4种体质,是对中医体质论的高度概括和创新发展,实乃要言不繁,切中肯綮!对指导预防调摄、诊断用药、愈后调养等都起到了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临床实用价值极大!(重庆市忠县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陈永亮



  • 【马派传承】黄学宽先生,重庆医科大学教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名医经验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教授撰写的《中医体质新论》,得马师之真传,秉天资之领悟,积临证之酬勤,乃青中年中医之俊才。
    一读复读此文,特开吾愚窍,故有感于下,留片言只语,望大方之家斧正如何?
    【名师语录】重庆市著名中医教授马有度《中医体质新论》
    1常体☞平常健康无病之体,
    2寒体☞体质偏寒之体
    3火体☞体质偏热之体
    4特敏体☞易于化热化寒之体或说易于化风过敏之体。
    【读后体悟】此为中医辨体,四大识别提纲,要言不繁,开大道至简之法门,为执医之门径,为临证之南针。(老中医  阎建国



  • 马有度教授提出的中医体质新论,在疾病的防治养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 马派传承人——黄学宽教授学习体会也好、是自己感悟也罢!都是发自内心的认识,撰写的《新论》没有多年和马老师的耳提面命是达不到如此境界的,有力地指导临床工作,能够让更多地人知晓一下,都需要在论文 推广上和普及上下功夫。重庆马有度教授多年的两手抓!而是是常抓不懈,硕果累累是有目共睹的了。
  • 当下很多东西,包括东西方文化都在PK,在弘扬东方文化底蕴中,我们需要大量黄学宽这样的继承人,树立新一代的楷模,旗帜也都是重要的。马派传承工作任重道远也只会越做越好,做大做强做优做大!(湖北省武汉市第九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医师  马肇禹



  • 中医体质学是中医的特色学说,属于中医因人制宜的范畴内容,可以指导中医的养生、防病和治疗。黄学宽教授撰写的马老的“中医体质新论”比传统的九分法、七分法等体质分类方法更简洁、实用,更易于推广,广大普通群众也能看得懂,更可以从文章中获益。(重庆市忠县石宝镇咸隆卫生院医师  王朝健



  • 马老通过几十年临证经验总结,提出体质是人们在先后天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符合天人相应观的一种正常身心状态。马老认为,体质之基缘于先天,体质之成赖于后天。并提出常体、寒体、火体、特敏体是正常人群常见的四类基础体质。此理论对研究人体体质内涵和指导中医养生,预防疾病,诊治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周强



  • 马老认为,体质之基缘于先天,如同木之有根、水之有源,而体质之成赖于后天,并蕴含着丰富的天人合一理论,与疾病状态下的病理机制迥然有别,并提出常体、寒体、火体、特敏体是正常人群常见的四类基础体质。如此理论,对于研究体质的真实内涵和指导中医防治养均具有重要意义。
  • 在临床辨证指导应用更加精确,指导效果更加精准!分析更加确切!尤其现在的特敏体质这在临床中特别常见,儿童多发,相比传统分类更加深入贴近现代人的体质状态。伴随社会文明时代发展人身体体质状态,对外界环境的改变,自身也有对应性的一些改变,对于特殊一些体质,还需要有一些新的认识,马老观点补充概括了这些新时代的一些体质变化,又含有传统体质的分类。(精进莲花



  • 中医体质可以指导防病、治病,养生。马老的《中医体质新论》提出常体、寒体、火体、特敏体这4种最基本类型,简明扼要,概括精炼、切合实际、易于推广。(重庆市忠县白石镇两河卫生院主治医师  毛伟明



  • 拜读了黄学宽教授撰写的《中医体质新论》,引经据典,别出心裁,立论新颖,获益良多!他精辟论述和诠释了马派中医传承创始人马有度教授提出常体、寒体、火体、特敏体最基本的四种体质类型的分类方法,以及中医辩识体质在中医临床治疗实际应用,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实际应用和重要作用。显而易见,马教授提出的中医体质辩识四种类型在中医辨证论治和治未病养生保健中都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对中医理论和实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值得大力推广和普及,造福人类,善莫大焉!(中医世家  林宏



  • 黄教授的《中医体质新论》一文, 秉承马老思想,有所新悟,有所新知,是当前中医药传承创新之典型。
  • 体质学说,古已有之,现有发展。当今研发手段多样,临床观察多中心,人群也有迁徙融合等,集时代特征的体质学研究,定会有所开拓创新。祝马老团队不断有新成果!(中国中医药报社专刊部主任  海霞



  • 马老在《中医体质新论》中提出的四种基本体质分型,切合实际,易于掌握。相较于其他的体质学说,更加简明精炼,易于推广。对于防病治病以及养生保健,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重庆市九龙坡区吴泽生大环医术研究所所长  吴光速



  • 个人认为:马有度教授的体质新论与王琦教授的九种体质论各有千秋,前者侧重于健康人群体质评判,后者侧重于非健康人群体质评判,临证均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向两位老师致敬!(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陈永华)  




  • 马有度教授創立的中医体质新论,把人的体质归纳为四类,简单明了,形象生动,雅俗共赏,易学,易懂,易记,对医生,对病人,对学生,都有莫大助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永艾



  •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寒热者水火之道路也
    常特寒火分型者得辩证之纲领也(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刘元成



  • 因体开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灵活问诊精准施策方可妙手回春。(四川传媒大学编导  秦小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9-16 15:2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0-9-16 15:26 编辑

相同症状应用现代药只是根据症状不同用不同药。
因为现代药是与症状生理系统正常生理构象受体结合。
中药是与症状生理系统结构构象变化受体结合。
而这种受体结构构象变化对于不同症状者并不是预先可以知道的是随机的。
如有人是阴虚受体结构构象变化,有人可能是热受体构象变化,有人可能是气虚受体构象变化。
没有中药特殊诊断技术是不能确定症状是何种受体构象结构变化。
3
发表于 2020-9-16 15:27:57 | 只看该作者
因体开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灵活问诊精准施策方可妙手回春。
4
发表于 2020-9-16 15:28:28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受体构象变化对于不同个体却不是确定是随机的,如果不能确定同一相同症状的受体种类不同,不能针对性用药,产生药理作用。
5
 楼主| 发表于 2020-9-16 15:29: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20-9-16 08:44 编辑

这是一篇对马有度教授提出的常体、寒体、火体、特敏体是正常人群常见的四类基础体质之中医体质新论的评论性文章,个人认为马教授的常、寒、火、特四体论与王琦教授九体论相比,相同点都是对正常人群体质的分类,不同的是王氏九体论是繁琐板,其分类是基于病理虚实,繁杂不易掌握和操作;马氏四体论是精简板,分类方法是基于人的气血寒热阴阳盛衰的生理基础,易于理解、掌握。
6
发表于 2020-9-16 17:56:38 | 只看该作者
俺就说,只会老唠叨人家这里不对那里不对,不如提个自认是对的嘛。好了,现在有个马版4体质说,要创新就要左批王右批马弄个N-体质说了(N≠4,9)

7
发表于 2020-9-16 21:32:41 | 只看该作者
王琦的1+8体质分类:1平和质、2气虚质、3阳虚质、4阴虚质、5痰湿质、6湿热质、7血瘀质、8气郁质、9特禀质

马有度的4体质说:常体、寒体、火体、特敏体

字面上看去,常体≈平和质特敏体特禀质,right?由此,第一个问题是:王其余的7个“偏颇”体质能归类到寒/火2体去吗?(这个问题有现实意义:不妨想象一下,有个小区几百号人想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按王的分类法每个人都有个8-维度的分数,马的怎么评估不知道,但俺只是假定也有个方法/算法可对参加者进行体质分类。)

帖首引许多“马派”人士的捧场论述中,其中有一共同点是马的论述够“简”,4对9,减去常和敏,实际只有寒热(火)。从数字多少论当然是够简,但体质学说的效用应该以分类多少为据吗?

如大家所说,体质不是病理病机,最大的用处应是没病时可以指导如何养生,譬如没生病时可按对应个人体质的汤药喝。从这个角度看前面提到的假想实验,马的体质说只需准备清热和温里2种“养生方”,简是够简了,但实际效果恐怕不如王的分类吧?

再说了,八纲辨证有8个纲,如果按照“马派”人士分类越少越好的思维,那何不干脆推行二纲辨证?(Well,实际上也确实有人主张只需寒热辨证就足够,不过,却不似是中医界的主流认知。)



8
发表于 2020-9-20 15:06:0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也是特别要说明的,马老的体质学说,指的是人体的生理状态,并非病理状态,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变化而来的,包括病理现象和病理状态,二者采取的应对方法和具体措施完全不同,中医体质学说并非病机学说和辨证论治,不能混为一谈……

一一这个评论颇深刻,赞一个!

点评

所谓“生理/病理状态”的区分其实没有实质意义,因为很简单,无论王的9体质说还是马的4体质说还是那位一心一意批王的*abc,用于形容偏颇体质的用语如气虚/阴虚/寒-热等等,与作为病理/证的用语完全一样,这种情况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20 21:10
9
发表于 2020-9-20 15:08:5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也是特别要说明的,马老的体质学说,指的是人体的生理状态,并非病理状态,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变化而来的,包括病理现象和病理状态……

一一症状是病理现象,证即是病理状态(或过程)。
10
发表于 2020-9-20 18:03:32 | 只看该作者
         在疾病与健康的定义没有统一之前,讨论体质根本没有标准,怎么说都行,都有理,都正确。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7:05 , Processed in 0.1807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