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9-10-11 22:22 编辑
心理疾病之成因预防与治疗 仁海中西医 中医全科主治医师 于殿生 一、心理疾病概述 所谓的心理疾病,就是受心理因素过度影响后导致精神与身体不适,基本上分两类: 1. 因其他疾病而致心理疾病 先有疾病,再由疾病的特定性质与因对疾病的顾虑而出现的负面心理对身心的反作用,临床各科一般未把心理疾病和其他疾病分开,很多住院病人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反应。例如某医院83例内科住院病人,63%有主观焦虑,42%有焦虑症状,36%有孤独感,31%有不同程度的绝望感,23%有情绪忧郁。《医学心理学》 2. 因心理疾病而致其他疾病 本无疾病,而是直接由负面心理因素导致身心不适。 本文阐述的是因郁而病的成因及其应用中医药的预防、治疗。 心理疾病西医归类为精神病范畴,如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等。中医则属于内科郁病,其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如肝郁、胁痛、黄疸、胆囊炎、肝胆管炎、肝胆结石、肝肿瘤、癫狂等。 二、郁病的成因 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有积、滞、结等含义。郁病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据统计,类属郁病的病例,约占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人数的10%左右。据有的医院抽样统计,内科住院病例中,有郁病表现者约占21%左右。郁病的中医药疗效良好,尤其是结合精神治疗,更能收到显着的疗效。所以属于郁病范围的病证,求治于中医者甚多。 总而言之,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然后影响到胃肠、心、肺、肾等脏器的功能。郁病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病久则易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胃、肠、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 郁病的发生与下列情况密切相关: 社会越自由,家庭越和谐,性格越开朗者,郁病发生率越低。 三、郁病的预防 1. 社会因素 自由、民主、法治社会,人民的思想自由,是让整个社会大幅度降低郁病的最根本保证。相比而言,个别由家庭不和谐、精神压力大、性格欠开朗等因素所造成的郁病,只是散在的零星的,在整个社会中所占比例十分低下;而缺乏自由的社会,使全民精神普遍受到压抑所制造的郁病,将如同传染病般以惊人的速度、数量、占比,充斥于整个社会中。因此,促使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预防郁病的最根本措施。 2. 家庭和谐 家庭成员制造和谐氛围,可以减少或杜绝由此种因素引起的郁病。 3. 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纠结时,知道合理权衡,不要过分自责,也要恰当争取个人的权力,可以减少或杜绝由此种因素引起的郁病。 4. 保持性格开朗,勿使自己的精神长期受压抑,可以减少或杜绝由此种因素引起的郁病。 四、郁病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①心理疏导法:由中医、心理医生或善长心理疏导者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以减轻、消除患者心中的压力。 ②暴击法:由恼怒引起的郁病,可用此法,如击打沙袋等,以泄心中的愤怒。 ③呐喊法:情志不遂引起的郁病,可用此法,如去空旷地带疯狂呐喊,以泄胸中积气 ④痛哭法:因长期受委屈引起的郁病者,可用此法,如找亲朋好友诉苦,或在看悲剧电影时联想自己心中的委屈,做到彻底的痛哭流涕,以诉衷肠。 2、中药治疗 绝大多数郁病患者的发病缓慢,发病前均有一个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度的过程。气机郁滞所引起的气郁症状,如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是郁病的证候特征。郁病所表现的胸胁胀满疼痛,范围比较弥散,不易指明确切部位,一般多以胸胁部为主;以满闷发胀为多见,即或有疼痛一般也较轻,胀满的感觉持续存在。郁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其程度每随情绪的变化而增减。 1. 单纯郁病者,可用疏肝理气解郁法。 2. 郁病影响胃肠者,可用疏肝理气和胃调肠法。 3. 郁病兼血瘀者,可用理气活血化瘀法。 4. 郁病化火者,可用泄肝火镇静安神法。 5. 郁病日久致痰凝者,可用疏肝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法。 6. 郁病导致阴虚者,可用疏肝理气解郁滋阴清热法。 3、西药治疗
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的应用不予赘述。
附:参考书目:《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中医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