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14|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医道与科学主义的世纪之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8-26 06:5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医道与科学主义的世纪之战
《中国中医药报》2005.06.13
傅景华 (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 100700)

[摘要] 中医问题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中医问题涉及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然而,近代以来,利用西方科学对中医的解释、验证和改造,使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存在着普遍的误区。中医是医道,而不仅是医学。中医是和人之道,而不仅是治病之学。中医是过程之道,而不仅是结构之学;中医是化变之道,而不仅是功能之学。中华医道超越科学,并可包容人体科学!科学概念的西化与神化,不仅是中华医道的灾难,而且是人类文明的灾难。二十世纪的中医走过了孤独的旅程,曾经出现过三次对科学主义的挑战。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革命和人类认识的回归,中医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道科之战的主战场。中华民族复兴,以中华文化复兴为前提;中华文化复兴,以中华医道复兴为契机。中华医道与科学主义新一轮的世纪之战,必将引导人类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文明。

[关键词] 中华医道;中医理论;科学主义;道科之战

[中图分类号] R221 [文献标识码] A

中医与科学的关系问题,困惑学术界一个多世纪。不仅如此,这一问题与生存和健康密切相关,因此而涉及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有人说,生与死与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而生存与健康则是人类的永恒主题。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缺陷的不断显露,以及其与人类保健医疗需求的矛盾激化,中医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什么是中医及中西医的根本区别

中医本是医道,而不仅是医学。此道不同于道家或道教。医道是生命之道,而通于自然与社会之道。《黄帝内经》出现“道”字269次,多表示对本原、过程等的认识。而出现“学”字仅6次,只具有学习、学问等含义。《素问•至着教论》开篇即问:“子知医之道乎?”并谓:“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道术学技,主从以次,高下有别;中西之学,领域不同,内容各异。林亿序《黄帝内经素问》谓:“惜乎唐令列之医学,付之执技之流。”“奈何将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已为幸矣!”((《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明顾从德刻本)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中医是人类文明的大精粹。中医是天地人和通的大道;中医是神气形和通的大道。中医不属于“朴素”“自发” 的原始哲学;中医不限于人体科学与疾病医学。生命的运动方式为神气形,而不仅仅局限于形。形也并非形体。神为本,气为用,形为器。神是生命的主导方式,“神者生之制也”;气是生命的实现方式,“气者生之充也”;形是生命的运载方式,“形者生之舍也”。神绝非仅指思维意识,而包括自在的魂神意魄志;气不是组成人体的物质,而可泛指各类生命活动方式;形也不是有形实体,还包括生命空与生命场……《黄帝内经》反复强调神气形的关系。《灵枢•九针十二原》开宗明义:“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灵枢经》,明赵府居敬堂刊本)

中医的认识境域包括过程、枢机与结构,但主要是生命过程与枢机,而不仅是人体结构与功能。尽管如此,在结构领域的第二三世界,乃至第一世界的整体层次,中医也远远超越西方医学。“素问”就是生命过程的问对,“灵枢”就是生命之神的枢机。中医是过程之道,而不仅是结构之学;中医是化变之道,而不仅是功能之学;中医是生命过程化变方式之道,而不仅是人体结构功能形式之学。道可包容学,学不可替道。

生命境域包括生命物与生命空,生命物包括生命体与生命场。于是便有生命体、生命场与生命空三个世界。生命体包括实体与粒子,实体下的研究对象有整体与部件之分,整体下有系统与要素之分,部件下有器官、组织之别,组织有细胞、分子之异……西医学刚刚触及生物大分子,其研究对象在第一世界实体部件层次分子水平以下。实体只是局域性生命过程的载体。是生命空、生命场与生命体运载着生命过程。阴阳五行在场境域相当于统一场数序。中医正反、虚实、开合、动静,包括表里、出入、升降、聚散等都属于空与场运变的境域,而不是实体与功能或机械运动的概念。《灵枢•九针十二原》谓“机之动,不离其空”。就是说生命神机的发动不能离开生命空,而不是指什么“人体皮肤的穴位”。

中医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悟,但其主要特征是悟思与感思,而且在知思范畴的辩证思维,也远远超越形式逻辑。中医的求索方法主要是取象比类,从容经纬;而不是还原实证,定量分析。中医的主要境域是道、德、气,数、序、类,机、化、变,态、势、象等。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只是生道、化道、变道及病道、诊道、治道所属的范畴。抛弃与离散其主要境域,曲解与异化其从属境域,使中华医道在三大认识境域的理论与实践优势丧失殆尽,而西化“中医”在结构境域实体部件层次的劣势却捉襟见肘。

道、德、气、数、序、类等属于过程境域。道是关于对自然和生命本原的认识,是关于过程的认识,关于相互作用的认识。德是生道。“生生之谓德”。“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唐孔颖达《周易正义》本)气是运动方式,而不是什么“基本的物质”。数是作用方式,而不是定量运算的数字。数术与算术相对。后世将算术称作“数学”,从而导致范畴的混淆。既然数学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那么真正的数术应称作数道。数学描述物体的结构形式与数量关系,数道显示过程的运动方式与作用关系。序是作用序列。《周易》的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是两仪序列,二进制是其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太玄经》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是三方序列,三进制是其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类是作用类别。《素问•阴阳类论》“阴阳之类,经脉之道”论类之理。《素问•示从容论》“循法守度,援物比类”论类之法。《素问•疏五过论》“比类奇恒,从容知之”论类之诊。《素问•征四失论》“不知比类,足以自乱”论类之治。

机、化、变、态、势、象等属于枢机境域。机是一切变化的根源,万变发于一机。化乃机之动,变乃化之极。“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化变是由化至变,变化是变中有化。态是变化的方式,而不仅仅指状态。状态属形态范畴。态有神态、气态、形态之类。势是变化的属性,而不仅仅指形势。势有神势、气势、形势之异,其下又各有局势、趋势、时势之别。局势显示关系属性,趋势显示动向属性,时势显示始终属性。如中医病机的局势有虚实、寒热、燥湿等;趋势有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开合聚散等;时势有卫气营血、温病三焦、伤寒六病等。象是一切过程、枢机与结构的展现。象有神象、气象、形象之异。见其象而知其化,致广大而极精微。

中医的实践目标是促进人的生命过程的自主实现、自由发展与自行和谐,而不是干扰、替代或取消人为所能了解的部分生理功能。生命内藏自稳、自调、自限、自生、自化、自和的自在。人自己拥有调理一切失和,化解一切疾病的自在。中医摄生与治人就是调动这一生命自在。中医是和生之道,而不仅是治病之学。中医和生而病自治。生命为本,疾病为标。病态过程与生命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对待疾病应象我们对待孩子一样,要善待、引导、教化他们,而不是杀死、战胜、消灭他们。中医病因是生命运动的失和,而不是物质性致病因素。气得其和则为正气,气失其和则为邪气。中和通是生命运动的最佳态势,失中、失和、失通就会出现病态过程。病机在于求因、求属、求势,而不在于定位、定性、定量。治道在于把握病机,调理失和,调动生机。而不在于抑制症状,替代功能,切除病灶。求其所因,安其所属,调其势以使其和,乃是气治的根本原则。而中医诊治之道的最高境界在于神诊与神治。潜心内视,参悟生机,见微知着,出神入化,以气化神,以神还虚方得医道之真谛。

中医治法有神治、气治、形治之类,又有调治、刺治、药治之异,而诸法又有治神、治气、治形之别。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为纲领的药治,显然属于气治之道。药治三境界,上为神用无方,法无定法,以变应变,以化促化;中为审病求机,随机变法,依法组方,运方促治;下为辨病求因,据因立法,专方专药,随证加减。而非法为法,圆机活法,法式检押,又是对待古方、运用常法的三个层次。

二、什么是科学、科学主义与中医西化

“科学”一词系由外文翻译而来,首见于梁启超“变法通仪”一文。西方的科学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古希腊时期,第二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是工业革命时期。古希腊的科学原是指分科研究的知识,与被称作哲学家们的综合性知识相对。公元五世纪时罗马帝国崩溃,欧洲进入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十五世纪时东罗马文明的再发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运动。从此,人们高举科学和人文的大旗,反对宗教统治对人性的束缚。科学成为一种批判神学的精神武器,科学成为一种认识世界的崭新观念。由此便引发了民主革命与工业革命。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革命中,在这个科学昌明的巨人时代,以笛卡儿、培根、伽俐略等为代表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共同开辟了实验研究的天地,从而奠定了实验科学的基础。近代以来形成的西方科学,是以物质结构为研究对象,以还原实证为研究目的,以分析实验为研究方法,以定量数据为客观指标,以形式逻辑为推理工具的实验科学。这一科学体系的建立,使人类在物质结构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成就。

于是,对科学的概念便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第一是科学概念的本义,第二是科学概念的西化,第三是科学概念的神化。我们所说的科学概念的本义,是指历史形成的本质性内涵。西化是指与西方实验科学等同,神化是指绝对化与宗教化倾向。

各种辞书对科学的定义几乎都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1]或“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2]。按照这样的定义,中医的科学性根本不容置疑。“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中医不仅完全符合科学的定义,而且是任何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中医不是一般的知识体系,而是庞大的知识体系。中医不仅有分科的知识体系,而且有综合各科的理论纲纪,更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和无以伦比的实践效果。这是任何学科所不能具备的。更为重要的是,中医不仅仅是科学,而且远远超越科学,并可包容人体科学 ,从而成为未来文明追求的目标。因为中医不仅包括对有形世界的认识,而且具有对自然和生命本原,以及其发生演化过程的认识。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科学”的概念却往往与西方近现代科学混为一谈。更令人震惊的是,科学概念的西化绝不是少数人的观念,而是普遍泛滥于当代思想界与科技界。如果科学作为近代以来形成的实验科学体系的代名词,那么不仅中医不是科学,而且中国古代并无这样完整意义的实验研究体系。所以不仅国外学术界,甚至中国自己的所谓主流学术界,都不承认中国古代有真正的科学。

科学概念的西化表面上看来似乎并不可怕,但是同时伴随着科学概念的神化,便使人类文明跌入几乎不可自拔的泥沼。鉴于现代科学在物质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于是“科学”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圣坛,“科学”成为鉴定一切、衡量一切的标准。“科学”的统治地位逐渐变成了象中世纪的宗教一样不可动摇。中医与中华文化被取代、被废弃、被消灭已是理所当然的结局。科学概念的西化与神化,不仅是中华医道的灾难,而且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在这一人为的前提下,就象把西医称作“现代医学”,把中医称作“传统医学”,然后再提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口号,是钻进自己设计的圈套一样;把西医纳入“现代科学”,其指导思想定为现代唯物主义的哲学,把中医纳入“古代科学”,其指导思想定为古代朴素自发的哲学,然后再争论“中医是不是科学”?“是不是需要现代化”?完全是跳进自己挖掘的陷阱。

人们既然高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为什么不用数千年中医实践去检验“科学”是不是绝对真理,却用只有二百年的西方医学理论把中医及其实践检验的体无完肤?任何真理都需要实践的检验。何况科学有非常具体的含义,科学绝不是唯一的真理。用“科学”鉴定其它理论与实践,甚至否定一切不相容的文化,就会使之变成科学主义,从而根本上背叛了科学精神。

于是,“中医教育”沿用所谓医学教育方法,并在大量安排西医学课程的同时,中医教材尽量采用西医学的解释。“中医科研”全面采用西医的思路、方法和价值标准。实验研究、动物模型、还原分析、客观标准、定量数据成为“中医科研”的几乎全部内容。课题的设计、立项、鉴定、评级完全按照西医的标准与规范。“中医临床”以辨证分型为特色而纳入西医病名之下,使其变成辅助疗法;“中药研究”实际上是植化研究而提取有效化学成份,使其变成辅助西药……现今所谓“中医学”与中华医道背道而驰,是不伦不类地嫁接于西方科学的畸支。

挥舞科学主义的利剑,曲解、改造、消灭中医的主要力量,不是西医学界,更不是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而是中医界自己。张灿炠老中医说:“亡中医者,中医也,非西医也。”邓铁涛老中医说现在的中医是“泡沫中医”。“什么叫作泡沫中医?很简单,就是在五颜六色的表象下面,已经没有中医的内涵”[3]。李今庸老中医愤然作诗痛叹今日中医:“吾人生性太愚钝,发展中医愧无能,卅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4]吕炳奎老司长痛声疾呼:“中医面临灭顶之灾。”崔月犁部长生前沉痛指出,中医会“出现象日本消灭汉医一样的悲剧”。[5]

三、二十世纪中医对科学主义的挑战及二十一世纪的道科之战

人们把科学主义对中华文化的否定,以及后者的自卫往往称作“科玄之战”。“玄”的含义显然是“玄学”。其实,中华文化的精髓是道而不是学,更不是什么“玄学”。何况“玄”字也是被歪曲的。甲骨文的“玄”字,喻义对本原的追溯。“玄之又玄”就是追溯再追溯,直通那自然和生命的本原。道与学是包容关系,本无战事可言。并非谁要挑起论战,而是科学主义的统治已占据了与之不相容的各个领域,中华文化与中华医道被改造和被排斥得几无立锥之地。

二十世纪中医走过了孤独的旅程,曾出现过三次对科学主义的挑战。二三十年代,在废止中医的劫难中,广大中医界奋起抗争。同时在理论上捍卫中医的传统,并且主动吸收西方医学的知识,以试图实现其中体西用的理想。张锡纯衷中参西,恽铁樵中西汇通,杨则民奋力为《内经》之哲学争辩……中医并没有被废除,还在民间得以巩固。

五十年代,在中医政策的鼓励下,中医又一次奋起论争。老中医纷纷撰文阐述中医理论,特别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的正确性。但同时也出现了以西医解释中医的倾向。八十年代,迎来了中医挑战科学主义的春天。中医理论发展的热潮汹涌澎湃,大有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而气薄云天之势。着名科学家钱学森还提出震惊全国的观点:中医的发展“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革——科学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再一次出现跟文艺复兴一样的大事”。不过这一短暂的历史,很快被中医“现代化”的浪潮所淹没。

然而,就在人们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力图实现中医西医化的进程中,西方早在上世纪初就出现了麦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的挑战,从而引发了亘古以来最为强大的二十世纪风暴和第三次科学革命。随着相对论、量子论的问世,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分形论、超循环论、混沌论等以磅礴的气势席卷全球,现代科学理论处在深刻而又广泛的危机与变革之中。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科学家、哲学家惊呼,这一骤然兴起的伟大变革是向中国古代道的归复,是向中医原理的归复。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革命和人类认识的回归,中医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道科之战的主战场。所以,中医现状面临的根本性、全局性的关键问题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西化”。中医未来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目标也有两个字,那就是“东归”。“西化”就是向西方医学的异化,向“现代科学”的异化。“东归”就是向东方文化的回归,向中华医道的回归。西学东归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性过程,中医西化是人为造成的阶段性误区。

唯有中医可以承担战胜科学主义的伟大使命,是错误导向坐失了这千年等一回的历史机遇。为什么要提出战胜科学主义的战略呢?近代的欧洲,高举科学的旗帜与宗教统治作战,致使人类进入了崭新的现代文明。面对新时代的伟大成就,科学的地位便日益上升,几乎成了真理的代名词。然而,当科学主义取得统治地位的时候,便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巨大障碍。众所周知,科学发展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正如科学否定宗教统治,从而迎来现代文明一样,必须否定科学主义统治,人类才能实现未来文明。

西方文艺复兴带来现代科学,中华文化复兴迎接未来文明。中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中华医道复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契机。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与生命之道是相通的,中华医道既是生命之道,更包含着自然与社会之道。揭示生命之道,便可揭示自然与社会之道。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生命之道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中华医道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

我们是华夏民族的传人,我们要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儿孙。我们不能挖断自己身前身后的根。所谓“与时俱进”,就是与时代俱进。二十一世纪是东西文化交会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认识东归的时代。与时俱进就是要复兴中华文化,复兴中华医道!与时俱进就是要尊重科学精神,批判科学主义!中华医道与科学主义新一轮的世纪之战,必将引导人类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文明!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祁芳.名老中医的忧思[J].健康报,2001.11.28.

[4]郝光明.中医药院校还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吗[J].现代教育报,2001.8.10.

[5]崔月犁.序[A].崔月犁.中医沉思录[C].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年.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 ... 02x49x.html?type=-1

点评

不懂装懂的胡扯淡。  发表于 2018-8-28 23:15
中医与西医在医疗市场竞争,以失败为最终结果,表现为患者的90%从中医的诊所走向西医的医院。  发表于 2018-8-28 23:1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07:00:40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8-8-27 21:14:00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就是科学,没有科学主义。创造“科学主义”这个伪概念来反对科学,是别有用心。

点评

科学与科学主义是两个概念。不可混淆。  发表于 2018-9-23 17:14
科学主义是指西方科学中心主义。其核心理念是机械还原论(即天人相分)。其与天人合一观恰好相反。所以,批判科学主义实质是批判西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8 06:43
4
发表于 2018-8-27 21:26:11 | 只看该作者
这傅教授,把中医学弄的都快成为神学了。

傅教授说【中医是医道,而不仅是医学。中医是和人之道,而不仅是治病之学。中医是过程之道,而不仅是结构之学;中医是化变之道,而不仅是功能之学。】

我想请问傅先生,什么是?中医是和人之道,什么是人之道?其实,人之道,就是生理之道。中医学是生理医学,不要把中医学弄的那么复杂。

点评

和人之道即古人说的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的医人之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8 06:48
5
发表于 2018-8-28 06:4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8-28 06:44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8-27 21:14
科学就是科学,没有科学主义。创造“科学主义”这个伪概念来反对科学,是别有用心。

科学主义是指西方科学中心主义。其核心理念是机械还原论(即天人相分)。其与天人合一观恰好相反。所以,批判科学主义实质是批判西化。跟别有用心扯不上

点评

支持  发表于 2018-8-28 06:46
6
发表于 2018-8-28 06:4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8-28 08:10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27 21:26
这傅教授,把中医学弄的都快成为神学了。

傅教授说【中医是医道,而不仅是医学。中医是和人之道,而不仅 ...

和人之道即古人说的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的医人之道。是因为天人合一观既适用于医国医人,也适用于医病;而以机械还原论核心理念西医只适用于医病,且限于治标而不能治本
7
发表于 2018-8-28 09:57:16 | 只看该作者
……
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科学家、哲学家惊呼,这一骤然兴起的伟大变革是向中国古代道的归复,是向中医原理的归复。

小高,我看你老师好像在梦中都能写文章耶,而你至今只能指来指去。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就是你的搞笑功夫看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点评

中医是医道真不是搞笑。原因在于,中医是对阴阳五行的演绎。而阴阳五行恰恰是道。正如古人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即阴阳是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8 10:46
8
发表于 2018-8-28 10:46: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8-28 10:48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8-8-28 09:57
小高,我看你老师好像在梦中都能写文章耶,而你至今只能指来指去。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积极 ...

中医是医道真不是搞笑。原因在于,中医是对阴阳五行的演绎。而阴阳五行恰恰是。正如古人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道《素问•金匮真言论》说的阳中之阴(金)阴中之阳(木)阴中之阴(水)阳中之阳(火)阴中至阴(土)合在一起,恰好是一个完整的阴阳。可见,阴阳与五行的区别就像我们看一座山脉时,横看成岭侧看成峰的区别
9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21:16:4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医科无战事。中医要科学化,而不是要与科学对立。中医与科学对立,找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21:23:00 | 只看该作者
科学不是现代科学,科学不是西医;中医科学化不是中医现代科学化,不是中医西医化。中医现代科学化和中医西医化是错误的,必须坚决纠正。

点评

西医难道不是医学科学。这一句话,你就否定了自己。你连自己的错误都纠正不了,难道还能把正确的变成错误的不成?  发表于 2018-8-28 22:4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7:12 , Processed in 0.0622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