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008|回复: 1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是“脾主运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8-15 22:0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是脾主运化?这个问题,这几天大家讨论了许多页,还把脾胃学说形成过程,从尚书到清代,都综述了一遍,可是就是没有说,为什么是脾主运化,怎么就不是肝、肾主运化?


陈斌先生问我说为什么简单问题要搞复杂化呢?
我反问: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没有人考虑呢?您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吗?


这是明确中医理论来源的大问题,也是决定中医理论发展方向的原则问题。这个根本认识不明确,中医理论就要走进死胡同。
2
发表于 2018-8-15 22:28:55 | 只看该作者
问得好!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
3
发表于 2018-8-15 22:31:1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不是就要,而是已经走进死胡同了。
4
发表于 2018-8-15 22:34:49 | 只看该作者
与五行的“土”的作用有关。五行中“土”的作用与其它四行不同,它是阴阳的载体,是五行运行的根本。
5
发表于 2018-8-15 22:48:2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明确中医理论来源的大问题……

一一是中医理论来源的大问题,还是中医脏象学说来源的大问题?
6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23:17:4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8-15 22:48
这是明确中医理论来源的大问题……

一一是中医理论来源的大问题,还是中医脏象学说来源的大问题?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藏象,藏象学说的来源,自然就是中医理论的来源。有了藏象学说,才有中医理论。
7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23:21: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8-8-15 23:23 编辑

温习一下经典:

1、《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
《难经42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


2、《素闷·本病论》:“饮食劳倦即伤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
《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

3、《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4、《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通调入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
大家思考一下,1、2、3、4条经文,在认识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8
发表于 2018-8-16 02:14:11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是“脾主运化”?
这个问题好像很深奥,很神秘,其实很简单。为什么是“脾主运化”?因为是“自然而然”而已。同样问题,如果你也发问,就会觉得很可笑!譬如:为什么用脚走路?为什么用嘴吃饭?为什么用眼睛看?为什么用耳朵听?为什么日月在天上?为什么山河在地上?为什么火是热的?为什么冰是凉的?一句话:“自然而然”而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18-8-16 05:14:2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8-15 15:17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藏象,藏象学说的来源,自然就是中医理论的来源。有了藏象学说,才有中医理论。

有区别的。

中医理论的内容,有脏象,气血津液,经络学说,有证候,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中医理论源于中国古人的医疗实践。

脏象学说,源于解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18-8-16 05:18:31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8-15 18:14
为什么是“脾主运化”?
这个问题好像很深奥,很神秘,其实很简单。为什么是“脾主运化”?因为是“自然而 ...

为什么是"脾主运化"?古人的一种感性的归纳,如此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 15:21 , Processed in 0.0573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