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22|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识一下考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26 16:3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考据:也叫“考证”。研究历史语言等的一种方法。根据事实的考核和例证的归纳,提供可信的材料,作出一定的结论,考据的方法主要是训诂、校勘和资料蒐辑整理。清代乾隆、嘉庆两朝考据之学最盛,后世成为考据学派或乾嘉学派
2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33:28 | 只看该作者
         
名词解释

考据

即“考证”。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

引证解释

1、指对古籍文字音义和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辨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一:“ 文潞公 为平章事,首请立庙於 洛 ,终无所考据,不敢轻作。”

2、根据事实查考证实。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盖其所传,皆可考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命御史 杨桓 辨其文……且以出处始末考据以上。”

明 李东阳 《<篁墩文集>序》:“历代以来忽於考据者,多失之疏略。”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舅太太万想不到,问了一句就招了姑老爷这许多考据。”

3、研究历史、语言等的一种方法。通过考核事实和归纳例证,提供可信材料,从而作出结论。考据方法主要是训诂、校勘和资料的搜辑整理。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孟子》:“引‘雨我公田’以证 周 用助法,考据之学也。”

清 冯桂芬 《阙里致经堂记》:“ 汉 学善言考据,凡名物、象数、文字形声、训诂,非 汉 儒不传。”

朱自清 《经典常谈·文》:“当时汉学家提倡考据,不免繁琐的毛病。”参见“ 考据学 ”。


现代考证,只要看看俞平伯的《红楼梦辩》、《红楼心解》,再跟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比较一下,就明白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还是不完善的,因为那时‘甲戌本’还没有发现,胡适的手中只有‘戚本’和‘程本’,而且胡适认为程本优于戚本。

3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37:26 | 只看该作者
       俞平伯的《红楼梦辩》、《红楼心解》,再跟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同一本红楼梦,考证出不同的结论,都是仅供参考。
4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39:13 | 只看该作者
     考据的范围与内容主要有二:一是考订古书;二是考证史事。此外,文字校勘与注释,其中也有年订内容。所谓考订古书,主要是指考证古书的作者、年代、卷次以及文字的异向;至于古书的真伪,将由辨伪学去专门进行。
      按照考据中证据形式的不同分其为三种:理证、书证、物证。不论哪种方法,都要具有确实与丰富的材料。所谓考据,就是拿出证据,这与沦述有本质的区别。

5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42:22 | 只看该作者
      1  理证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考据方法,要想掌握好它,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外,还要有卓越的识别与判断能力,正如陈垣先生所说: “考证贵能疑*疑而后能致其思,思而后能得期。”(《通监胡注表敝•考证篇》)否则,不是发现不了问题,就是会犯主观武断的错误。因此,动用理证方法时必须要小心谨慎。
       2  书证是指利用谓书、上书等各类档案资料以及各种书籍为依据,考证史料正误的一种考据方法。
解放以后,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又出土了大批古代书简:从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中亦发现丁珍贵的帛书;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更发掘出众多的竹简、木族,这些均成为研究和考证古代史料的宝贵依据。
       3  物证是指以出土的龟甲、金石以及其他考古器物为依据,考证史料正误的一种考据方法。刻在甲骨上的卦辞、青银器上的文字,以及石碑上的碑铭等等,与竹帛、写卷,以及雕版书籍相比,更能耐久不损,流传久远,成为考据工作中不叮多得的证据
       物证的起源很早.南北朝时颜之推便旨创出用金石文字考订文献的方法,在考证所依据的资料方面开拓出这样一个重要的领域。其后,随着考古事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今后它亦必定成为最为重要的依据资料之一。
      考据方法共有上述三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三种力法每每是相互参合面使用。这样既可使证据更加充分.又可使说理更为透彻。

6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44:17 | 只看该作者
       考证派的缺点

  考证派的缺点比较多。考证,谈何容易。因此,往往是个虚名。重视证据,证据也很多,但是,具体哪个问题时,往往都是孤证。没有旁证。

  比如,后四十回是续书,是俞樾最早从一首诗的附注里发现的。孤证。没有旁证。

  比如,比脂砚斋,130年来,名不见经传。据说,此人最早出现在清朝裕瑞的“枣窗闲笔”里,但是,这本书,初版于俞平伯被批判两年之后的1956年。真伪还在争论之中。

  此外,还发现一些怀念“曹雪芹”的诗歌。这些诗歌所怀念的“曹雪芹”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否同一个人,也不能得到确证。

  考证是个诱惑人的名字。但是,谈何容易。于是,也借用索隐的手法。挂考证的羊头,卖所以的狗肉。不见得是无心之过,因此,很猥琐,很龌龊。
7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45:10 | 只看该作者
        考证需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需要。
   但是,应该反对过度考证,用“历史”来考证“小说”,然后得出“荒谬”的结论再来反驳“历史”。实在害人不小!!
8
发表于 2018-6-26 16:45: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6-26 16:47 编辑

清代文人惧怕文字狱,多研究训诂学。
9
发表于 2018-6-26 16:53:5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核心本质与属性是医学,医学的核心特征是实践,强调的是医学规律与原理。考证与训诂必须服务服从于医学规律与原理,而不是相反。

点评

考证服从的是事实,不是服从什么规律,更不是服从什么政治。  发表于 2018-6-26 20:0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6:57:04 | 只看该作者
      
《康平本伤寒论》的发现经过,及其承嗣关系,因文献资料匮乏而不甚清楚,仅从大冢敬节先生为印行《康平本伤寒论》的凡例及该书的跋中获知。《康平本伤寒论》系由日本侍医丹波雅忠先生于康平三年二月十七日(1060年)抄录,全书共1卷,12篇。和气朝臣嗣成先生于贞和二年十二月是五日(1346年)又抄录一本,全书共2卷。丹波雅忠的抄录本后被高野山隐士山秋五徂收藏,再转入
尚方先生收藏,和气朝臣嗣重的抄录本由和气氏自家收藏。其时还有其他几种抄本,但都限于收藏而未刊行。直至昭和丁丑年,(1937年),日本现代汉方医学家大冢敬节先生,
尚方家藏遗书中发现丹波雅忠的抄录本,参校和气氏家藏抄录本,又对照《宋本伤寒论》和《注解伤寒论》,对其进行了校勘,并加以眉注,由日本汉方医学会刊行。1946年,我国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与大冢敬节先生互相交换著作而获得《康平本伤寒论》排印本,叶先生如获至宝,并准备在国内重印而函告大冢敬节先生,嗣后大冢敬节先生将《康平本伤寒论》原抄本赠叶橘泉先生。叶橘泉先生亲自校勘,并请陆渊雷、范行准、李畴人等名家作序,请余岩、洪贯之名人作跋,于1947年由上海千倾堂刊印发行。1954年上海千倾堂又再版印刷刊行,1986年湖南科技出版社根据1947年上海千倾堂版,重新排版印发,至此《康平本伤寒论》得以在国内广泛流传,而研究者日益增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21:31 , Processed in 0.1794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