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02|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江学者定纷争:青蒿素到底算中药还是西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20 18:4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再次引发关于中药与西药的口水战:
有人认为此奖意味着中药终于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扬眉吐气,不再因药理机制不明确、作用成分不明等原因受人诟病;也有人指出,青蒿素的发现是借助了严格的现代化制药手段,现代医学才是最大功臣,中药的“不科学性”依旧存在。
当然也有人指出中西医结合才是从诺奖中应得的启发……
10月7日,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孔令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很多人习惯把化学药物与中药对立起来,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联系,化学药物来源于中药和天然药物,两者治病时起作用的物质基础都是化学成分。
青蒿素到底是中药还是西药
1971年10月4日,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屠呦呦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并成功得到了青蒿中性提取物“191号样品”。该样品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
那么,屠呦呦提取出来的青蒿素究竟算是中药还是西药?
“现在临床上用的青蒿素大多是它的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珀单酸酯等等。这些都是化学药物,不算是中药。”孔令义解释说,“但是青蒿素本身是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纯化合物,按照现在执行的中国西药审评办法,从中药中提取得到的天然化合物可以算是中药的一类新药,也可以算做化学药物的一类新药,两条路都能走得通。”
1973年,屠呦呦课题组研发出了青蒿素的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将抗疟的疗效提高了10倍。目前临床使用的都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很少直接使用青蒿素,因为纯化合物不溶于水,而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经过了筛选和毒性试验,具有抗疟疗效好、水中溶解度大的特点。
由此可见,青蒿素作为纯化合物既可以算作中药,也可以视为西药。但是,青蒿素的衍生物或者说它的结构修饰物通过了化学反应,不再是纯化合物,而是属于化学药物的范畴,应算西药。
2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18:49:33 | 只看该作者
有专家解释,中国历史上多个药典记载了青蒿主治“疟疾寒热”,但都有一个同样问题:没有给出科学的服用方法。
孔令义认为,青蒿成为真正有用的药物,是经历了严格的现代制药流程之后。
当屠呦呦确认青蒿的粗提取物对鼠疟、猴疟原虫抑制率达100%后,一套现代制药流程便启动了。这种“提纯—再试验—测定化学结构—分析毒性药效—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提取工艺的优化—生产工艺”的模式,是所有现代正规药物出厂上架前必经的流程。
经过这个流程后所得的青蒿素,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毒副作用都非常明确。而这个过程,与传统的五行相生等中医理论和君臣相佐等中药理论,已经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专家认为,青蒿素作为世界上新兴的抗疟疾类药物,其发明过程与1820年诞生的老牌抗疟疾药物奎宁,以及阿司匹林、吗啡等药物其实非常相似。其实质都是古人通过经验发现了某些植物具有特定治疗,但只有经过现代方法提取某些有效成分,如同柳树皮中提取阿司匹林、金鸡纳树中提取奎林、罂粟树中提取吗啡一样,当青蒿素从青蒿这种植物中剥离开来,成为疗效和不良反应都十分明确的真正药物时,才能真正意义上造福人类。
这也是所有现代药物的研发路径。在这方面,青蒿素可谓给中国的传统药物做出了榜样。
3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18:50:37 | 只看该作者
经过这个流程后所得的青蒿素,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毒副作用都非常明确。而这个过程,与传统的五行相生等中医理论和君臣相佐等中药理论,已经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4
发表于 2018-2-20 21:21:4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用中国古代证实了的有效的中药,借用了没用国界的科学方法,在中国制造的药物,怎么成了西方的药了????!!!
       我家种的大米,在我家里用我家买的西大洋牌大铁锅,做成的大米饭,不是我家的大米饭,是西大洋家的大米饭!!!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个……
5
发表于 2018-2-20 21:34:13 | 只看该作者
          青蒿素,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药。不是西医的药。西方医生使用中国药治病。
      我是一个中国医师,我自信,我自豪。
      科学无国界,中国人用科学理所当然。不能因为中国医师做个手术,就变成了美国医生。青蒿素,不能因为使用了科学方法,就变成了美国的药物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3:29:27 | 只看该作者
青蒿素是“文革”期间集中全国力量用人海战 术研发出来的。动用了数十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后才发现了青蒿素。中医和中医典籍提供的众多药方没有 派上用场,和拿着一本《中国植物志》一个一个往下筛选的效率差不多。有人从青蒿素的发现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中药中当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 还未被挖掘出来的化学药,但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恰恰说明想从中医典籍的记载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药物极为困难。青蒿素发现之后虽然有无数的科研人 员试图从草药中再创奇迹,却再也没能找到第二种能被国际公认的新药,也就并不奇怪了。
7
发表于 2018-2-21 18:34: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4-11 10:29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8-2-20 10:50
经过这个流程后所得的青蒿素,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毒副作用都非常明确。而这个过程,与传统的五行相生等中医 ...

一种药物是中药,还是西药?不在于它是什么成分?还是怎么研制出来的?而是看你怎么看待它和应用它。比如阿司匹林片,如果你用它止疼,退烧,它就是西药;如果你用它发汗,散寒,活血,它就是中药。又比如黄连,你用它抗菌,它就是西药;如果你用它清热燥湿,它就是中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18-2-22 17:11:09 | 只看该作者
青蒿素属植物萃取物,属西药性质。没有讨论的价值。
9
 楼主| 发表于 2018-4-11 17:14:25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8-2-20 18:49
有专家解释,中国历史上多个药典记载了青蒿主治“疟疾寒热”,但都有一个同样问题:没有给出科学的服用方法 ...

中医药原理不可能被现代化,也没必要现代化。
  或只能有限的现代化及科学化。
  现代医学在生理及病理方面的研究发现是要远落后于中医药的应用水平的,或它们在原理方面并不是在相同的水平的。
  以现有的生理病理的研究是不能说明中医药的原理的。
  现代医学对于生理病理的研究并不包括与中医药应用相关的部分。
  如对于像心烦纳差,少力,现代医学并没有相应的药物可以治愈,或者在产生的原理方面并没有研究过。
  但中医药却是可以治愈这类症状的,且这些症状可在很多疾病中存在表现的。
  在中药的应用中,也表明了这些症状与疾病间是有必然性的联系的。
  然而这些联系是如何产生的,现代医学却根本不知或根本没有认识到,也就根本不可能加以研究的。
  这说明现代医学是基本没有能将中医药的原理加以科学说明或科学化的基础条件的。
10
发表于 2018-4-11 18:13:16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2-21 18:34
一种药物是中药,还是西药?不在于它是什么成分?还是怎么研制出来的?而是看你怎么看待它和应用它。比如阿司匹林片,如果你用它止疼,退烧,它就是西药;如果你用它发汗,散寒,活血,它就是中药。又比如黄连,你用它抗菌,它就是西药;如果你用它清热燥湿,它就是中药!

千总说的非常准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0 22:51 , Processed in 0.0562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