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08|回复: 1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14 06:2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15 01:46 编辑

       中西医结合医学交出成绩单 获世界关注
(副题)首次颁发“中西医结合终身成就奖” 千余海内外专家共话中西医结合

        “近五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新成果。中西医结合医学经历了一个甲子的发展与壮大,以‘源于中医、西医,高于中医、西医’为宗旨,通过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碰撞融合,集百家之长,荟萃精英,在争鸣中探索,在困境中突破,在实践中创新,成长为中国创造、影响世界的新兴医学,获得了世界关注。”
          这是记者从2017年12月7-10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了解到的。本次大会以“弘扬结合医学成果,服务人类健康”为主题,于广东省观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汇聚了来自中、美、英、德等28个国家的150余名专家。会议客观、真实、全面地展现了近些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成果,赢得了海内外专家的普遍认可。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了本次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卫生与健康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助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国出台的《中医药法》,从法律层面对促进中西医结合提供了一系列法律保障。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国政府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描绘了未来一段时期卫生与健康事业、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制定了一系列事关中西医结合根本性、全局性发展的政策举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工程,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促进中西医结合作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并作出专门部署。 在服务体系方面,截至 2016 年底,中国共有中西医结合医院 510个、实有床位 8.9 万张,形成了以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主体、医疗机构中西医结合科室为基础、 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提供中、西医适宜技术的中西医结合服务体系。据统计,2016年有7200余万人次接受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确立了 39 家 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重点建设单位,着力打造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龙头”集群。在防病治病方面,中西医结合在SARS、甲流、肿瘤、心脑血管病等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疾病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探索了中西医协作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在一些领域的诊治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组织开展中西医协作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试点工作。在教育体系方面,中国有48所高校开设了中西医结合医学本科教育,有45所和18所高校分别开展中西医结合硕士和博士的培养,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教育和 课程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机制。据统计,2016年中国高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培养了 8600余名的毕业生。在科学研究方面,确立了“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等研究思路,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与宏观辩证相结合”、“菌毒并治”等新理论,开拓了证候内涵、配伍规律、中药药理等研究新领域。青蒿素、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等一批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和临床疗效,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反响。在人才队伍方面,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共有专业技术人员 8.8 万人。涌现出一大批中西医结合专家和领军人才,比如获得因发明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屠呦呦女士,运用 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疗法大幅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五年无病生存率的陈竺院士,获得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称号的陈可冀院士、吴咸中院士、沈自尹院士,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陈香美院士等,在引领中西医结合学术方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发挥中医药、西医药在维护健康中的优势和作用,中国政府把发展中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谋划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中医药的法规政策,确立了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出台了中医药法,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建立了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今年10月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健康、坚定不移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坚强决心和信心,这必将为中国政府发展中西医结合带来巨大的发展势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亲自推动中医药工作的发展。2013年8月,习近平在会见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时强调,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15年12月,习近平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年的贺信中强调,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2016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2017年1月,习近平在访问世界卫生组织时,把针灸铜人塑像作为“国礼”赠送世界卫生组织,并强调,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融合发展。2017 年7月,习近平在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时指 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大会聚焦“弘扬结合医学成果、服务人类健康”的主题,对于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与西医药融合发展,推动新时代中西医结合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国强进一步指出,我们应坚持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理念,尊重世界各国在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尊重世界各国推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发展的理念和行动,尊重各个医学体系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的价值和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坚定主导者和积极推动者,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我们发展中西医结合的政策举措和经验成果,愿意与世界各国就发展中西医结合开展对话合作,愿意与支持各类中西医结合学术组织开展交流往来,促进中西医结合与其他医学互学互鉴、协调发展、相互补充,共同造福人类健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出席开幕式并在致辞中表示,中西医结合医学伴随新中国成立而诞生,伴随祖国强盛而壮大,历届中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中西医结合事业。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工作方针,也是中国政府长期实行的国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于1981年,以“团结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以促进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培养科技人才,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学做出贡献”为宗旨。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致力于促进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为探索人类的健康与疾病提供新思维,是中西医结合学界的最高学术盛典。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药科大学承办;以“弘扬结合医学成果,服务人类健康”为主题。共2600余人参会,其中有6位两院院士,来自28个国家的国外学者150余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内学者2400余人,就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历史、前沿技术、不同专科领域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展开充分的交流和研讨。大会设置10个分会场,有8个专委会参加,包括代谢病、心血管病、烧伤、麻醉、眼科、生殖、耳鼻喉、肾脏病专委会,同时将新成立3个专委会:消化内镜、临床药理与毒理、分子生药学专委会,内容涵盖基础、临床、药学等多个专业领域。以27个大会报告,169个专题报告,47个专委会成果展板和壁报等等多种形式,为国内外同道提供近距离学习,深度交流的机会,搭建友谊与合作的平台。
         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还首次设立“中西医结合终身成就奖”。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决定,陈可冀院士、吴咸中院士、沈自尹院士被授予“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该奖项旨在表彰三位院士在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在临床上为广大患者带来的良好疗效,在国内外取得的良好声誉,以及其为传播中西医结合理念作出的突出贡献。
           会议同期颁发“2017年度步长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初审和终审,评出获奖项目共43项,最终获奖项目为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8项、科普奖3项。
           会上,“代谢组学之父”Jeremy K. Nicholson、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黄璐琦、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黄荷凤、德国药监局联邦药物和医疗器械研究所教授Werner Knöss、世界整合医学论坛主席Robbert van Haselen、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伦敦南岸大学教授Nicola Robinson、查尔斯大学医院中医中心主任MusilFrantišek、中日友好医院脊柱上颈椎中心主任谭明生、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李建生、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儿科学教授Jean-Paul Collet、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等中西医结合相关领域的两院院士、海内外著名学者,就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历史、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做特邀报告;围绕中西医结合在不同专科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交流,搭建友谊与合作的平台。
          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在大会上发言时指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中国医学科技工作者的独创,是中国医学科学和卫生工作的一个优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是广大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之家,为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长期以来,中国中医科学研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挂靠单位,学会工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学会工作,希望学会在陈香美会长的带领下,在广大会员的支持下,进一步科学规划,开拓思路,全部布局,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为维护人民健康、实现全民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德国药监局联邦药物和医疗器械研究所教授Werner Knöss指出,全球对草药和传统药物的需求急剧增加,正在引发这些产品的全球销售和应用的问题。在过去十年中,世界不同地区已经制定了不同的监管框架,但目前世界各国的联络日益增加,需要加强沟通,以探索最佳做法并确定统一的技术要求。因此,必须发展将新技术整合到草药监管中的应对措施,并建立包括监管者、企业家、科学家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有效沟通平台,以便为患者和公共卫生更好服务。
          伦敦南岸大学教授Nicola Robinson介绍了英国针灸和太极均被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治疗的情况与整合医学新机遇。她表示,英国针对幻肢痛的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应用于其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以及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性。在一家伦敦医院开展的研究中,太极作为一种自主治疗方式有助于改善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呼吸机能,目前正在开发相关的应用程序作为该项研究的支撑。因此,倡导中西医结合有助于发展更多合作研究的机会,进一步充实证据基础并促进医疗整合。
          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体现了国内外中西医结合医学工作者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顺应人类健康的发展大势、顺应人民生活的美好期待,把卫生与健康事业同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使中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成为中国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史的里程碑式的标志。
        附件:
        为庆祝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的召开,张伯礼院士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名誉会长致词一首:
        浣溪沙•《致香美院士》
一波三折始挺秀,冬寒夏暑终金秋,结合医学立潮头。
健康已成天下事,优势互补道无休,融合发展会全球。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06:2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13 22:30 编辑

        右江民族医学院

唐乾利副校长率队参加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2017-12-11 17:34   


2017年12月7至10日,中西医结合学界的最高学术盛典——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深圳与东莞交界的观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中、美、英、德、日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大会主题是“弘扬结合医学成果,服务人类健康”。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是一次凝聚中西医学结合智慧的最高学术盛典,每五年举办一次,得到中国政府的有力支持和世界各国结合医学工作者的高度赞誉。大会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强为陈可冀院士、吴咸中院士、沈自尹院士颁发了“中西医结合终身成就奖”荣誉证书。我校党委常委唐乾利副校长率附属医院黄照河副院长、黄志群主任、陆钢副教授及在站博士后、部分在读研究生全程参加此次学术盛会。

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现场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医学模式,是联系中医西医的桥梁与纽带,经历了一个甲子的发展与壮大,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大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热爱,为促进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成绩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会议将邀请中西医结合相关领域的两院院士、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研究成果、创新领域做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致力于打造一个最具影响力的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与知识互享的平台,推动世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烧伤与创面再生治疗分会现场
烧伤与创面再生治疗分会在12月9日举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姚树坤教授,右江民族医学院副校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烧伤(与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唐乾利教授,美宝集团董事长、北京荣祥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徐鹏总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博士生导师罗成群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Raul Guzman教授等来自中国、美国、埃及、泰国、阿联酋等11国的二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烧伤与创面再生治疗学术分会。

我校副校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烧伤(与创面修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唐乾利教授致开幕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副校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烧伤(与创面修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唐乾利致开幕词。他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提高我国烧伤创疡与创面修复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医疗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开幕式后,唐乾利教授首先做了题为《PTEN-Akt-VEGF/EGF信号系统在慢性难愈合创面中的动态表达及MEBT/MEBO的调节效应研究》的报告。该研究是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旨在探究MEBT/MEBO在促进血管新生及表皮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和应用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提供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来自美国的哈佛医学院Raul Guzman教授,则对糖尿病足溃疡的现代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报告。哈佛大学医学院和中国一些医院已经开展相互交流与学习,进行糖尿病足溃疡等慢性创面诊疗的标准及程序建设,疗效改进等,为用再生医疗技术阻止糖尿病足截肢做出努力。
美国的哈佛医学院Raul Guzman教授对糖尿病足溃疡的现代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报告
此次大会,还特别举行了研究生与博士后学术论坛,数十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站博士后参加了此次讨论。我校部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联合培养的4名在站博士后(钱力、廖献就、张曼、罗启胜)在论坛上作大会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及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此次学术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与学术分享的平台,为培养学术接班人,促进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会议主持人及专家与部分研究生、博士后合影留念
来自世界各地的再生医疗专家借此学术契机交流了学术,切磋了技艺,分享了成果。再生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医生与专家在“争鸣中探索,在困境中突破,在实践中创新”。此次大会,将进一步提高再生医疗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水平、提升再生医疗技术的临床实践价值能力,也将进一步强化再生医疗技术的世界化发展,使再生医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再上新台阶。(文/钱力 廖献就 王金花  图/王金花 编辑/杨承锐 审核/黄培标)




【关闭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06:30:10 | 只看该作者
         这次大会,大量的西医专家教授参加,以西医药理、病理实验证明中医为主要内容,一个中医研究都没有。大会报告,清一色西医实验。这说明中医已经引起了西医的广泛关注,是好事;另一方面也说明中西医结合的方向是西医科学化。
         王国强、陈凯先等人的报告,都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方向是中西医融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郑永齐则明确说:下一次中西医结合大会,不要讲结合、整合,希望能够听到中西医融合。当我把《中西医融合观》《伤寒论现代解读》两本书赠送给他的时候,他很惊讶,并要求我签名留念。我不知道会起什么作用,也许石沉大海。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06:46:24 | 只看该作者
     陈香美院士做了: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学术报告,我还没有整理出来。
5
发表于 2017-12-15 07:0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12-15 03:2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14 22:30
这次大会,大量的西医专家教授参加,以西医药理、病理实验证明中医为主要内容,一个中医研究都没 ...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郑永齐则明确说:下一次中西医结合大会,不要讲结合、整合,希望能够听到中西医融合。当我把《中西医融合观》《伤寒论现代解读》两本书赠送给他的时候,他很惊讶,并要求我签名留念。

一一看样子这位先生信息很闭塞啊。网络时代,不应该如此闭塞落伍啊。

点评

不是信息闭塞,而是…… 我参加了在广州的第三届,在天津的第四届,在东莞的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天津,我有幸在大会作了20分钟的大会发言,题目就是中西医融合观,可以在网上查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5 07:34
6
发表于 2017-12-15 07:08: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12-15 04:1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14 22:30
这次大会,大量的西医专家教授参加,以西医药理、病理实验证明中医为主要内容,一个中医研究都没 ...

我不知道会起什么作用,也许石沉大海。

一一不要将医学的进步寄托于某个名人或某次大会之上。应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会由量变而发生质变,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点评

谢谢先生赐教  发表于 2017-12-15 07:40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07:18:59 | 只看该作者
  陈香美院士:中西医结合的内涵。


   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与基础
   中西医结合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疾病临床疗效。
    中国智慧引领现代医学。
    运用中医的哲学思维……指导现代医学研究的顶层设计和结果解析。
    用西医的科学思维、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诠释和挖掘中医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07:34: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15 01:47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12-14 23:03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郑永齐则明确说:下一次中西医结合大会,不要讲结合、整合,希望能够听 ...

       不是信息闭塞,而是……
        我参加了在广州的第三届,在天津的第四届,在东莞的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天津,我有幸在大会作了20分钟的大会发言,题目就是:中西医融合观,可以在网上查到。
        2005年,在广州,当我把《中西医融合观》这本书赠送给陈可冀及其秘书时,他们非常惊讶说:中西医融合观都出来了!在会上把《伤寒论现代解读》赠送给邓铁涛大师的时候,他说,能把<伤寒论>解开,能把所有的证与西医融合,我要好好看看。王国强、吴咸中……我都赠送了。
        2012年在天津,陈凯先院士、吴伟康教授、陈香美教授……我也赠送了。
         可惜,至今石沉大海。

点评

开会的时候大家说的都是客套话,不可认真。譬如邓国医,说“要好好看看”,实际上看了没有?可能有,可能没有。如果看了,什么反应都没有,那本身就是个“表态”。 我坦白,我是没看过这书,也没准备去看。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5 12:12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07:39:2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来自万方

作者
李同宪 , 李月彩
摘要
      中西医融合指的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理论由概念与理论构架组成,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才能够成为具 有活力的理论。中、西医理论之所以没有融合,是因为在研究同一个客体(疾病)时使用的参考系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只有找到二者的共同参考系,就能够实 现中西医理论的融合。中西医融合的原基概念是“象态”,“象”是中医藏象的象,即现象;“态”是系统论中的状态。在医学范畴内系统的稳态就是生理状态,系 统的稳态失衡就是病理状态。为了区别生理与病理的不同,把病理条件下的象态称之为“证态”,生理条件下称之为“象态”。中西医融合已经成为理论界、医学界 的共识,只是没有找到路径与方法。象态与证态理论体系是中、西医的共同参考系,是实现中西医融合的正确路径与方法。

出版源
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nbsp;2012
被引量
0
10
发表于 2017-12-15 11:28:2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14 23:34
不是信息闭塞,而是……
        我参加了在广州的第三届,在天津的第四届,在东莞的第五次世界 ...

2005年,在广州,当我把《中西医融合观》这本书赠送给陈可冀及其秘书时,他们非常惊讶说:中西医融合观都出来了!在会上把《伤寒论现代解读》赠送给邓铁涛大师的时候,他说,能把<伤寒论>解开,能把所有的证与西医融合,我要好好看看。王国强、吴咸中……我都赠送了。
        2012年在天津,陈凯先院士、吴伟康教授、陈香美教授……我也赠送了。
         可惜,至今石沉大海。

——老先生的学问其实已经胜过于陈可冀、邓铁涛、吴咸中、陈凯先、陈香美等诸位先生了。

至于王,只是行政领导,所拥有的,只是一种行政权力,一种暂时的权利。一但退休,就什么都不是了

点评

不敢当,谢谢先生的评论。  发表于 2017-12-15 15:3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6:15 , Processed in 0.1011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