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436|回复: 8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12 14:5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12 06:54 编辑

     初病在经,久病在络,这句话出自清代名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他同时提出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

                请大家讨论,请赐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2 17:55:38 | 只看该作者
      “初病湿热在经,久病瘀热入络。”“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2 18:0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12 10:04 编辑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

         络,经,腑、藏,由浅入深发生发展。这是中风的发展规律。张仲景《金匮要略》。
         叶天士:  “初病湿热在经,久病瘀热入络。”
         
         有没有矛盾?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16:03:10 | 只看该作者
         营、卫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其生成要通过一系列的脏腑气化活动,如脾胃的消化运输,心脾的气化输布,然后分别营养人体各部,故《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胃,以 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这里所谓 “清”和“浊”主要是从功能上的差异而言。“清”是指营气的作用比较柔和,“浊”是指卫气作用的慓悍滑利,无所不到。
        “卫主气”,“营主血”,营藏于血,为血中之能量和动力,卫藏于气,为气中能量和动力。卫属阳而营用阴,阳主外而阴主内,故从所处位置而言,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说,这虽不是绝对的,还是可以说明营和卫在内、外概念上的不同。从作用方面讲,“卫” 有捍卫於外的“保卫“”用;“营”有充盈于内的“营养”作用。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16:10:48 | 只看该作者
         卫气营血在《内经》中,所论多指生理功能和维持功能活动的营养物质。《素问•营卫生会篇》说:“人受气于谷,谷入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所谓“卫”者,水谷之悍气;“气”者,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译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营”者,水谷之精气、“血”者,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四者都是从营养饮食中来,它们是补充机体所需的一种物质力量。卫是附于气的,营是附于血的,卫气是卫护和调节机体功能和抗邪的作用,营血是营养和补充机体物质的要素。而作为温病辨证依据的卫气营血,则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迸一步引申其义。用以阐明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作为区分证候类型,标志病情浅深轻重,概括病机的传变过程,确定治疗方法的依据。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16:17: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13 08:20 编辑

               “卫主气”,“营主血”,营藏于血,卫藏于气。卫属阳而营用阴,阳主外而阴主内,故,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说。能不能推导出:气行脉外,血行脉内。

         请赐教。

点评

误:叶香严外感温热篇: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31 07:36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16:28:0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论,每一个概念都与中医理论中的其他概念发生关联,联系,差之分毫谬之千里。我们对于每一个概念的理解,解释,解读,都必须考虑到与其他概念的关联、联系,每一个概念都不是与其他概念无关的、孤零零存在的。

点评

中医理论是不完善不成熟的,根本原因是还没有准确认识到最基本的概念。比如这个话题中,你能准确的说清什么是元气,什么是阳气,什么是卫气吗?卫气和元气、阳气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当于不认识基本物质,就做化学实验  发表于 2017-12-13 19:59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06:07:22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络是西医的微血管,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两大类。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即主要通路;络脉是经脉的分支,错综联络,遍布全身。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别络是络脉中较大者,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具有加强十二经脉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并能通达某些正经所没有到达的部位,可补正经之不足,还有统领一身阴阳诸络的作用。
        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属络脉的再分支,分布全身,难以计数。孙络在人体内有“溢奇邪”“通荣卫”的作用。
         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浮而常见”的络脉。其分布广泛,没有定位,起着沟通经脉、输达肌表的作用。
        络病是指邪入别络、孙络、浮络、血络等而发生的病变,由于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输布贯通的枢纽,且细小广泛,功能独特,所以一旦邪客络脉则易使气血运行和津液输布失常,主要发生络脉瘀阻、络脉绌急和络虚不荣三种病理变化。叶天士所谓“久病入络”即为络脉瘀血,络脉绌急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络脉收引挛缩,络虚不荣则因络中气虚无力,血行迟滞而停瘀。

        与中医理论是否矛盾?
9
发表于 2017-12-15 11:12:0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14 22:07
有人说:络是西医的微血管,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

有人说:络是西医的微血管

——基本正确。

10
发表于 2017-12-15 11:12: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12-15 03:21 编辑

经与络,本来是同一样东西,经脉与络脉,都是脉,脉管,血脉,都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区别只是在于,一个是主干,一个是分枝。

但叶天士老先生这里提出的“初病在经,久病在络”、“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很显然,这里的经与络在概念内涵上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这里,经与络已经不再是主干与分枝的关系(都同时运行气血),而是气的通道与血的通道之区别。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来理解,这是将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与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区分剥离,“经”(气的通道)与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相对应,“络”(血的通道)与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相对应。

并且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在早期或初期阶段,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变化较灵敏,血液流变学及血管病理改变(如血管硬化)则相对较后些,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初病在经,久病在络”,“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则是比较吻合疾病发展过程中病理改变的一般规律的。

点评

先生的见解与吴以岭院士的络病学是一致的。 在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络病学独占鳌头,出尽了风头,大会即心血管分会,都是报告络病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5 11: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 14:41 , Processed in 0.0997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