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93|回复: 1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因”一词的疑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24 16:4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代的中医,讲中医内容时,经常像模像样地要讲“病因”,可是这个词来历不明、含义模糊,大家谁知道“病因”的来历和定义,请介绍。
另外,现代医学有没有“病因”这个概念?如何定义的?大家知道的话也介绍一下,好做个参考。
2
发表于 2016-6-24 20:21:47 | 只看该作者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其实这三因很早就有提出,成书专门提出并详细论证的是南宋陈无择。
传统中医经常提病机。

点评

本书三因说,一般认为是对疾病的分类。 讨论这个问题,有个前提,就是如何定义“病因”一词的概念。如果《内经》有这个词汇,这就好办了,定义就按《内经》的来,如果《内经》没有这个词,只能后人定义。定义明确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24 23:26
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23:26:00 | 只看该作者
箋疏 发表于 2016-6-24 20:21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其实这三因很早就有提出,成书专门提出并详细论证的是南宋陈无择。
传统中医 ...

本书三因说,一般认为是对疾病的分类。
讨论这个问题,有个前提,就是如何定义“病因”一词的概念。如果《内经》有这个词汇,这就好办了,定义就按《内经》的来,如果《内经》没有这个词,只能后人定义。定义明确了,才可以判断三因说是不是讲病因的。


另外,西医好像也没有明确使用病因这个概念。西医明确的一个概念是“病原体”,但病原体的范围是很明确的,只包含寄生虫、微生物致病的疾病,与其他疾病无关。

点评

西医的知识,本身学习有限,停留在大学所学知识和后来看的一些新版解剖学图谱还有一些科技信息大体的大事件,没有系统学习,不做评论。对于中医,一直在不断汲取营养,尽管愚钝也有所得。 按我的个人理解,中医注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24 23:43
4
发表于 2016-6-24 23:43:3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6-24 23:26
本书三因说,一般认为是对疾病的分类。
讨论这个问题,有个前提,就是如何定义“病因”一词的概念。如果 ...

西医的知识,本身学习有限,停留在大学所学知识和后来看的一些新版解剖学图谱还有一些科技信息大体的大事件,没有系统学习,不做评论。对于中医,一直在不断汲取营养,尽管愚钝也有所得。
按我的个人理解,中医注重或者对病机病候的阐述比较详细,比如独立成书且非常详细的《诸病源候论》(多次翻阅过一部分,尚未细读),中医治病,不多是根据症状分析病机吗,八纲五脏,感觉中医治病很讲究时机,看准了,当机立断,干脆,彻底,个人无临床经验,也不具备条件,只是就读过几本书而纸上谈兵,仅此而已

点评

这个问题暂时不需要临床内容,咱们能把自己对“病因”如何认识谈出来就可以。欢迎先生继续。。  发表于 2016-6-25 15:31
5
发表于 2016-6-25 08:22: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16-6-25 11:25:51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最早可追溯到《左传》医和六气病源说,《内经》已禀承此说并进一步发挥或尽量完善病因学说,但病因一词,《内经》似未见有载。
7
发表于 2016-6-25 11:30:11 | 只看该作者
《内经》的百病始生,则是讲病因的。

点评

《百病始生篇》似乎讲发病为主,篇首几句话,有风寒等为病因的意思,但从整个中医六淫学说看,六淫是不能当做病因的。 本篇重点还在发病过程的认识: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25 15:34
8
发表于 2016-6-25 11:33:45 | 只看该作者
《灵枢》有百病始生篇,《素问 至真要大论》有百病始生的内容。

点评

《灵枢•百病始生篇》:“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25 20:31
9
发表于 2016-6-25 12:33: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6-25 04:34 编辑

简述病因学的概论:

一般来说,所谓病因,应当包括致病因子和条件(包括通常所谓诱因)两方面的因素,它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致病因子是指能够引起某一疾病的某种特定因素而言。例如伤寒杆菌能引起伤寒、疟原虫能引起疟疾,等等,因此,伤寒杆菌就是伤寒的原因,疟原虫就是疟疾的原因。原因是引起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没有这个因素,相应的疾病就不可能发生。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仅有致病因子对机体的作用,往往还不足以使疾病发生。例如,与同一感冒患者密切相处的许多人,虽然都可能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但其中可能只有少数人发生感冒而大多数人并不发生。这里,感冒是否发生,就取决于某些条件是否具备。条件是指在疾病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而言。有些条件可使机体的抵抗力(resistance)降低或易感性(susceptibility)、敏感性(sensitivity)增高,从而使机体的在相应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易于发病;有些条件则可使相应的致病因子能以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强度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疾病;例如,免疫功能不足、过劳、月经期、过敏性鼻炎等等条件能使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降低或易感性增高;因此,具备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条件的机体在接触感冒病毒后就易于发病,而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机体(这是大多数)即使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一般也不致发病。促使感冒发病的条件还有年龄因素(学龄前儿童感冒发病率较高)、季节因素(寒冷季节中感冒发病率较高)与感冒患者相处特别密切而持续又较久等等。

许多条件是一些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等。例如,夏季和初秋天气炎热有利于肠道致病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在外界环境中繁殖,也有利于苍蝇的孳生,从而使肠道致病菌易于传播;同时,炎热天气可能使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和肠蠕动减弱,消化道的抵抗力可因而降低,而且炎热季节中人们爱吃生冷食物,与肠道致病菌接触的机会可能增多。因此,炎热季节中容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等等。冬春季天气寒冷,人们在室内停留时间较长,如通风不良,居住拥挤就有利于呼吸道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因而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等。我国吸血虫病主要见于长江两岸和南方湖沼水网地区,是由于这些地区适宜于中间宿主的大量繁殖,而水源又易被含有血吸虫卵的人畜粪便所污染的缘故。

也有许多条件属于社会因素。大量事实表明,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大影响。在我国解放前,统治阶级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人民精神苦闷,生活贫困,营养不足,又加上过度劳累,因而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弱。同时,恶劣的卫生条件又使各种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得以大量繁殖孳生,各种劳动保护措施又十分欠缺。这些条件(社会因素)就决定了旧社会中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猖獗流行和工伤事故、职业病的大量发生、而娼妓制度的存在,又使性病广泛传播。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生活水平、劳动条件和卫生条件都逐步有所提高和改善,休质也不断有所增强。多年来,我国在党的卫生方针指引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有效措施,取得了卫生保健事业各方面的伟大成就。例如,解放前在我国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鼠疫、天花等已经绝迹,黑热病早在五十年代末就已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也逐步得到控制,而娼妓制度废除,也使性病逐步趋于消灭等等。但是,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卫生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以及医疗卫生设施的不足,某些社会因素尚未得到应有的控制,因而在疾病防治方面也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例如,随着工业发展而出现的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的污染,饮食卫生管理不善以致病毒性肝炎和一些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等尚未得到充分的控制,等等,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区分致病因子和条件的作用和意义,对于许多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不同情况,我们既可以侧重于采取在体内外消灭致病因子或防止其侵入机体的各种措施,也可以侧重于采取排除相应各种条件的措施,或者采取两者并重的办法,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例如,目前对防止疟疾的流行来说,消灭致病因子(疟原虫)是主要的,因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应当是彻底治疗疟疾现症患者,疟疾流行区居民普遍预防服药,消灭蚊虫和防止蚊虫叮咬等。对于消灭天花来说,全民接种牛痘疫苗,以排除对天花的免疫能力不足这个条件,却是最有效的措施。对于防止结核病的流行而言,则针对致病因子(结核杆菌)的措施如隔离和治疗开放性肺结核患者,乳牛结核病的防和牛乳的消毒等等,以及排除发病条件的措施如不断改善营养和居住条件,合理安排工作以及接种卡介苗以增强特异免疫等等,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应当尽可能兼顾并重而不能有所偏废。
10
发表于 2016-6-25 12:3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6-25 04:38 编辑

中医的六淫病因学说,从现代医学来看,更多的是偏重于致病条件,而不是致病因子。比方上呼吸道感染与肺炎,其病因多是病毒或细菌,而不是外感风寒。外感风寒,是属于上呼吸道感染与肺炎的致病条件。

点评

中医的六淫病因学说,从现代医学来看,更多的是偏重于致病条件,而不是致病因子。------此语当删去“从现代医学来看”一句。  发表于 2016-6-26 16:2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12:53 , Processed in 0.0557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