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亦谈《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3 17:2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亦谈《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7:21:4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经典《内经·素问》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论述,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医理论的糟粕、谬论和错误之处。持这种观点的人,实乃不明白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理论的体系是什么?就中医理论而言——实际上是就《内经》理论体系而言,《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其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最高理论。(赵洪钧《<内经>时代》语)“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这句话屡遭诟病的原因,是这些人仍然没有真正读懂《内经》的缘故。读读赵洪钧先生《<内经>时代》及本人拙著《补注》,或可释疑解惑。
肝左肺右,不是指实质脏器肝和肺的具体解剖位置,而是根据天人相应体系及比类取象方法推演而来。“肝生于左”,是指肝的生理特性——肝气主升发、条达、舒畅,以升为顺,春季应之,方位在东;“肺藏于右”,是指肺的生理特性——肺气主肃降、收敛、肃杀,以降为和,秋季应之,方位在西。但根据“天人相应”体系及“比类取象”方法来推演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其结果是或然性,即不确切。因为是否与临床相符,则全然不顾。然而若用现代解剖生理去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则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因为《内经》的体系并不是建立在解剖生理基础上的。
要承认,中医理论是存在缺陷的。以目前的眼光分析,中医重大理论的缺陷就是缺少现代解剖生理这个“硬核”。那是因为时代的限制,中医理论不重解剖重关系。问题是,现代解剖生理与中医的“天人相应”体系、比类取象方法及阴阳五行说相抵牾。如何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答案是:“宏观融合、通约硬核”(赵洪钧《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第四讲:脏腑学说与解剖生理的兼容和抵触·附文》),即中西医结合,别无他途。读读《<内经>时代》、《中西医结合二十讲》则会认为,此乃赵先生经过深思熟虑的结论。而目前中医的临床不正是如此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7:24:2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歧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7:25:01 | 只看该作者
【汇释】
1、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九·知针石》:
⑴“黄帝曰:愿闻禁数。歧伯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杨注:“五脏之气所在,须知针之为害至要,故欲察而视之。”
⑵“肝生于左。”杨注:“肝者为木在春,故气生左。”
⑶“肺藏于右。”杨注:“肺者为金在秋,故气藏右也。肝为少阳,阳长之始,故曰生也。肺为少阴,阴藏之初,故曰藏也。”
⑷“心部于表。”杨注:“心者为火在夏,居于太阳,最上,故为表。”
⑸“肾治于里。”杨注:“肾者为水在冬,居于太阴,最下,故为里也。心为五脏部主,故得称部。肾间动气,内理五脏,故曰里也。”
⑹“脾为之使。”杨注:“脾者为土,王四季。脾行谷气以资四脏,故为之使也。”
⑺“胃为之市。”杨注:“胃为脾腑也。胃贮五谷,授气与脾,以资四脏,故为市也。”
⑻“鬲肓之上,中有父母。”杨注:“心下鬲上谓肓。心为阳,父也;肺为阴,母也。肺主于气,心主于血,共营卫于身,故为父母也。”
⑼“七节之傍,中有志心。”杨注:“脊有三七二十一节,肾在下七节之傍。肾神曰志,五脏之灵皆名为神,神之所以任物,得名为心,故志心者,肾之神也。”
⑽“顺之有福,逆之有咎。” 杨注:“人之上顺血气,下顺志心,有长生之福;逆之,有入死地之祸也。”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7:26:10 | 只看该作者
2王冰注:
“肝生于左。”王冰注:“肝象木,旺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
⑵“肺藏于右。”王冰注:“肺象金,旺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也。”
⑶“心部于表。”王冰注:“阳气主外,心象火也。”
⑷“肾治于里。”王冰注:“阴气主内,肾象水也。”
⑸“脾为之使。”王冰注:“营动不已,糟粕水谷,故使者也。”
⑹“胃为之市。”王冰注:“水谷所归,五味皆入,如市杂,故为市也。”
⑺“鬲肓之上,中有父母。”王冰注:“鬲肓之上,气海居中,气者生之原,生者命之主,故气海为人之父母也。”
⑻“七节之旁,中有小心。”王冰注:“小心,谓真心神灵之宫室。”
⑼“从之有福,逆之有咎。”王冰注:“从,谓随顺也。八者人之所以生,形之所以成,故从之则福延,逆之则咎之。”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7:28:08 | 只看该作者
3马莳《素问注证发微》:
“此将陈禁刺之数,乃先以脏腑之有定次者言之也。
夫刺脏腑者,皆有要害,不可不察。
肝象木,木主东方,故肝生于左。后世以为其脏在右,其脉在左者非。
肺象金,金主西方,故肺藏于右,虽其形为五脏之华盖,而其用则在于右也。
肝为少阳,阳主于生,故曰生;肺为太阴,阴主于藏,故曰藏。
心属阳,居于膈上,故心部在表;
肾属阴,居于膈下,故肾治于里。心为五脏部主,故称曰部;肾间动气内治,故称曰治。
脾所以运化水谷,以灌五脏,故脾为之使;胃所以纳受水谷,无物不受,故胃为之市。
且膈者,膈膜也,心下膈上为肓。心为阳,父也;肺为阴,母也。肺主于气,心主于血,主宰于身,故膈肓之上中有父母者,正此心肺也。
心在五椎之下,故背之中行有神道,开一寸五分为心俞,又开一寸五分为神堂。皆主于心藏神之义。然心之下有心包络,其形有黄脂裹心者,属手厥阴经,自五椎之下而推之,则包络当垂至第七节而止,故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盖心为君主,为大心,而包络为臣,为小心也。《灵枢·邪客篇》谓:‘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而少阴之脉出入屈折,皆如心主之脉行也,则小心之义晓然矣。杨上善以肾为二七之旁,名曰小心,然以二七为七节,以肾为心,未安。或者以七节之旁为膈,乃以膈为小心;又或者以脊有二十一节,自长强而逆数之,则肾为七节。俱未安。
夫脏腑在人之位次,隆重如此,故刺之者,顺其所而不伤则有福,逆其所而伤之则有咎,所谓要害之当察者以此。”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7:28:51 | 只看该作者
4吴昆《素问吴注》:
“肝生于左。”注:“象《巽》之位于东也。”
⑵“肺藏于右。”注:“象《兑》之位于西也。”
⑶“心部于表。”注:“象阳之主乎外也。”
⑷“肾治于里。”注:“象阴之主乎内也。”
⑸“脾为之使。”注:“五脏受气于胃,不能自至也,必脾气运动而后能至,是脾为之使也。”
⑹“胃为之市。”注:“胃为水谷所归,无物不有,犹之市也。”
⑺“膈肓之上,中有父母。”注:“膈,膈膜也。肓,膈上无肉空处也。阳气谓之父,万物之所资始也;阴血谓之母,万物之所资生也。肺主气,心主血,父母之象也。”
⑻“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注:“脊共二十一节,此言七节,下部之第七节也。其旁乃两肾所系,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相火也,相火代心君行事,故曰小心。”
⑼“从之有福,逆之有咎。”注:“从,谓顺其令,全其真也。逆,谓反其令,丧其真也。心者,人之所生,神之所舍,顺之而全其真,则水有天命,福之道也;逆之而丧其真,则生理水绝,咎之道也。”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7:29:16 | 只看该作者
5张介宾《类经二十二卷·针刺类六十四》:
“肝生于左。”注:“肝木王于东方而主发生,故其气生于左。”
⑵“肺藏于右。”注:“肺金王于西方而主收敛,故其气藏于右。”
⑶“心部于表。”注:“心火主阳在上,故其气部于表。”
⑷“肾治于里。”注:“肾水主阴在下,故其气治于里。”
⑸“脾为之使。”注:“脾土王于四季,主运行水谷以溉五藏,故为之使。”
⑹“胃为之市。”注:“胃纳水谷,无物不容,故为之市。”
⑺“鬲肓之上,中有父母。”注:“鬲,鬲膜也。肓,心之下,鬲之上也。鬲肓之上,心肺所居。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心主血,肺主气,营卫于身,故称父母。”
⑻“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注:“人之脊骨共二十一节,自上而下当十四节之间,自下而上是为第七节。其两傍者,乃肾俞也。其中,则命门外俞也。人生以阳气为本,阳在上者谓之君火,君火在心;阳在下者谓之相火,相火在命门,皆真阳之所在也,故曰七节之傍,中有小心。”
⑼“从之有福,逆之有咎。”注:“从谓顺其气,逆谓丧其真也。上文八者,皆人生神气之所在,顺之则福延,逆之则咎至,乃所谓藏之要害也。”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7:29:40 | 只看该作者
6张志聪《素问集注》:
⑴“黄帝问曰:愿闻禁数。”注:“数,几也。言所当禁刺之外,有几也。”
⑵“歧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注:“五脏有紧要为害之处,不可不细察焉。”
⑶“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注:“肝主东方乙木,肺主西方辛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左东而右西,是以肝左而肺右也。曰‘生’曰‘藏’者,谓脏体藏于内,脏气之从左右而出于外也。
⑷“心部于表,肾治于里。”注:“部,分也。心为阳脏而主火,火性炎散,故心气分布于表。肾为阴脏而主水,水性寒凝,故肾气主治于里。”
⑸“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注:“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以溉四旁,故为之使。胃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容,故谓之市。”
⑹“膈肓之上,中有父母。”注:“肓,音荒。膈,膈膜也。内之膈肉,前连于胸之鸠尾,旁连于腹胁,后连于脊之十一椎。肓者,即募原之属,其原出于脐下,名曰脖胦。夫阴阳者,变化之父母;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中有父母者,谓心为阳脏,而居膈之上,肾为阴脏,而居肓之上,膈肓之上,其间有阴阳水火之神脏焉。”
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注:“七节之旁,膈俞之间也。小,微也,细也。中有小心者,谓心气之出于其间,极微极细,不可逆刺以伤其心也。盖背为阳,心为阳中之太阳,是以脏腑之气,皆从膈而出,惟心气之上出于俞也。”
⑻“从之有福,逆之有咎。”注:“从之者,从其脏气之所出,神转而不回者也。逆之者,逆其脏气回还,而有回则不转之咎也。”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7:30:02 | 只看该作者
7高士宗《素问直解》:
⑴“黄帝问曰:愿闻禁数。”注:“数,条目也。帝承上二篇之意,谓刺要、刺齐,其中必有所禁,故愿闻禁数。”
⑵“歧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注:“五脏之气,从内达外,由经遂而出于孙络皮肤,有紧要为害之处,不可不察也。”
⑶“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注:“人身面南,左东右西。肝主春生之气,位居东方,故肝生于左。肺主秋收之气,位居西方,故肺藏于右。心为阳中之太阳,故心部于表。肾为阴中之太阴,故肾治于里。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以溉四旁,故脾为之使。胃为水谷之海,众物所聚,故胃为之市。”
⑷“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注:“鬲,胸膈也。肓,脐旁肓俞穴也。鬲之上,肺也,天也。肓之上,脾也,地也。天为父、地为母,故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自上而下,第七节之两旁,鬲俞穴也。小,微细也。中有小心,言心气出于鬲俞之穴,极微极细也。从,顺也。从之者,刺得其宜,顺其上父下母,以及心气之所出,则神转不回,故有福。逆之者,刺失其宜。逆其上父下母,以及心气之所出,乃回则不转,故有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5 14:54 , Processed in 0.0945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