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10|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蒿素诺奖与传统中医究竟是什么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2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09:21: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09:47: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09:58: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0:11:2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15-12-12 10:1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5-12-12 10:13 编辑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12-12 09:47
看来,葛洪的治疟处方千古以来,好像没有什么名气?早已被中医界忘却了。就连中医科学院院士--屠呦 ...

说开中医的经验传播,情况复杂。一种情况,中医的的书籍,都是公开的,只是太多,有的书重视有的书不重视。有的可以直接供临床应用,并作为指导原则与方法,就如伤寒杂病论。有的就像一个不常用的库房,医生没现成办法的时候,进里面去翻,或许就翻出好东西来。
一种情况是,许多神秘兮兮的秘方、验方,其实并不密,只是蒙人了。本来书上记得明明确确,但年轻医生没用过,没把握,老医生知道效果好,可是不给他讲,就成秘方了。我听到一个故事,这是当事人讲的,西安中医皮肤专家姜老先生,您知道,和杜教授齐名,年龄长杜7、8岁吧。

姜老也是几辈子家传治皮外科,全国闻名。姜老的父亲年轻时跟一位老师多年。情同父子。老师有一膏药,治疮疡效果极佳。但老师不讲,徒弟也不敢问。后来到老师年老,不能看病时,才告诉徒弟,原来就是一味黄连。
徒弟因此事感触极大,对儿子(就是姜老)交代,以后一律不要保守经验,谁要学就让学,不会影响你。
姜老带徒弟很多,真的不保守。他配的几种药,药方是公开的。这故事是姜老的儿子讲的。
一种情况是,有的医书很受推崇,只要讲中医问题,总能在该书里找到论述,用来辩论最好了。可是书里面的方子,讲方剂经常讲,医生却常不开。张景岳的著作就是典型例子。
还有的书,名气大,没人看。医学史上名气大,因为书成于一个关键时刻。但临床意义不太大。大家讲医史的时候,把这些搬出来,炫耀我们中医源远流长,。炫耀完了,就再放回去。类似庙里的城隍爷。到节令上。打扮了。抬出来巡街,热热闹闹,节令过去,放庙里。灰尘一身也没人管。葛洪的《肘后方》就是此类。屠呦呦最后找到肘后方,也算是踏破铁鞋了。


中医书籍、流传、应用的情况各式各样,学习中医的途径也百花齐出,说起来很有意思,闲了当故事聊聊也还有趣,且这些故事有一定学术价值。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0:29: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发表于 2015-12-12 10:31:56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12-12 10:29
李老师好!又读到您的高见。您说的很对。很多秘方其实非常简单。正因为简单,医家才要保密。 否则大家都 ...

“米子地”---不明白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0:38: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
发表于 2015-12-12 14:23:57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12-12 10:38
“米子地”---不明白

------------------------------------------------------

奥。关中人人说陕北话,让陕北人没听懂,呵呵。

应该是糜子地。
糜子打出来的是软黄米,比小米大点,粘性大,粘性就像糯米。都是做年糕,糯米做的是白色的,软米做到是黄色的。
糜子的米,一煮,就黏黏糊糊,形容人犯迷糊就像糜子熬的一锅汤,再严重的,干脆陷入糜子地里走不出来了。这就是糊涂到家了。


中医现在就被陷到“文化”这块糜子地了。岳兄比方 得非常形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21:18 , Processed in 0.1158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