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100错
1、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
上述所说的意思是说:妇人不长胡须是因为气有余而血不足,不足营养口唇,所以胡须不得生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女人性腺分泌的激素是雌激素,分泌雄激素量很少,所以妇人不长胡须。而不是因为血少的缘故。男性长胡须是因为,男性性腺分泌的是雄激素,雄激素能使人生胡须。如果把男性性腺切除,他原有的胡须也会脱落,不再生有胡须。所以生不生胡须,主要在与雄激素分泌的多少有关。所以说“妇人无须是因为气有余而血不足,不足营养口唇,所以胡须不得生成。” 的说法是错误的。
2、右眼视力比左眼视力好的人属于天理难容,左撇子的人属于地理难容,能成立吗?“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黄帝内经》作者认为:右眼视力比左眼视力好的人属于天理难容,左撇子的人属于地理难容,这两类人不符合天地阴阳的大道理。
3、《黄帝内经-素问-宜明五气篇》记载道:“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篇》记载道:“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神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到底是脑渗为涕还是肺为涕?《黄帝内经》各篇论文作者各说各话,互相矛盾。后世信徒,基本上采取“不争论”的原则,各取所需,很少评论谁对谁错,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稀里糊涂。稀里糊涂的理论,稀里糊涂的治疗,稀里糊涂的痊愈。
4、“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又说:“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还说:“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食。”“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入定,夏晏食。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疾病的传变不一定都按照上述的传变规律进行。死的时间,也不一定在他们说的那个时间。
5、“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胆不过是一个储藏胆汁的小囊,需要的时候流到胃里帮助消化脂肪性食物。这个小囊能够掌控十一藏吗?如果没有了这个小囊,十一藏都乱套了吗?人就完蛋了吗?
6、人体不只是五脏,而是七脏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说:“……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又说:“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还说:“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十二个自然段,有三处提到“五脏”。在金匮真言论中说:“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 这说明《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是“五脏”。
其实人体是七脏,心、肝、脾、肺、肾、脑、胰。有人说脑是奇恒之府。其实脑是脏,因为脑没有亦腑的地方(奇恒之府是亦脏亦腑的器官叫奇恒之府。),所以脑是脏,不是奇恒之府。胰是脏!因为胰主运化,不是脾主运化。有人说,脾就是胰,脾包含胰。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脾是脾,胰是胰,脾和胰是两个形态、组织、结构、功能完全不同的两个器官。有胰用你脾包含干什么?所以应该说七脏。有人说用五脏来配合五行,所以只说五脏。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你说用五脏来配合五行,为什么在腑上就说六腑呢?怎吗不说五腑呢?所以还是七脏为对。说的全总比说的不全为好!
7、天癸不是肾中产生的,是性腺中产生的 。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说:“天癸至,天癸竭”在这里说的“天癸”是指有生育能力的物质,即男子的精子,女子的卵子。在这里说“天癸”的产生是与肾有关,也就是说天癸是肾中产生的。
其实,天癸不是肾中产生的,是性腺中产生的。
8、人总是要死的,没有与天地同寿的 。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中说: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以上黄帝内经白话文中解释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
黄帝内经中说的这句话有点炫,说的夸大不真实。人怎么养生、修道也不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人总是要死的,没有与天地同寿的!说修道养生可以长寿是可能的,但不能没有终了的时候。所以从古至今,中医就好夸大事实。以后还能提到中医就好夸大事实的例子。
9、要治未病,也要治已病
《黄帝内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说:“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而鑄錐,不亦晚乎。”
这一段说的是,告诫人们要作好预防工作,说明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但要治未病,也要治已病。因为病人没预防好已经病了,医生不能不治,而且要耐心地去医治。作为医生即要治未病,也要治已病,这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医生。
10、人体是七窍、七脏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说:“九窍、五藏”。 人体九窍、五脏指的是那“九窍”、那五脏呢?我认为人体是七窍、七脏。七窍是耳、目、鼻、口、舌、肛门、尿道。有人说,耳是左右两个、眼目也是左右两个,所以是九窍。按理说,两耳应该算一窍、两目也应该算一个窍。七脏是脑、心、肝、胰、肺、脾、肾。有人说,脑是奇恒之府。“奇恒之府”是亦脏亦腑、非脏非腑。其实,脑没有亦腑的地方,它亦脏,所以脑是脏而不是“奇恒之府”。胰是脏!有人说,胰是脾,脾是胰,胰和脾是一个器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胰和脾是两个器官,就像哥俩一样,哥俩不能说是一个人。所以脾是脾,胰是胰,应该是两个脏器。所以,人体是七窍、七脏。
11、涩味不能列入酸味之中,淡味不能列入甘味之中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说:“阴精的化生,来源于饮食的甘、酸、苦、辛、咸五味”。我认为应该是七味,还有涩味和淡味。有人说,涩味列入酸味之中,淡味列入甘味之中。其实,涩味列入酸味之中,淡味列入甘味之中是不对的。因为涩味不是酸味,如,白矾是涩味,它和山楂的酸味是截然不同的。苡仁淡味几乎是无味,它跟党参甜味是不同的。所以,,涩味不能列入酸味之中,淡味不能列入甘味之中。
12、我认为应该是七脏七腑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中说提到:“五藏六府”。在《黄帝内经》中“府”和“腑”是等同的。有时《黄帝内经》中的通假字是很常见的,腑和府常通用。例如《素问?五脏别论篇》中:“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这里的“腑”字是六腑的“腑”。《素问?五脏别论篇》中:“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
这里的“府”字同“腑”也指六腑的“腑”。
另外,我认为应该是七脏七腑,不应是五脏六腑。七脏是脑、胰、心、肝、脾、肺、肾。七腑是脊髓、胃肠、血管、胆、淋巴管、气管、膀胱。
13、《黄帝内经•阴阳别论》中说的死期不一定准确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几诊得无胃气的真藏脉,例如:肝脉来的形象,如一线孤悬,似断似绝,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十八日当死;心脉来时,孤悬断绝,九日当死;肺脉来时,孤悬断绝,十二日当死;肾脉来时,孤悬断绝,七日当死;脾脉来时,孤悬断绝,四日当死。”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中又说:“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上面说的几日几日死,不一定对。死的日期要根据病情、病的日期、病人体质和护理情况来决定。所以上面说的不一定准确。
14、心不主神明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证明人的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都由大脑中产生。心不能产生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不能神明出焉。有人说,中医的心不等于西医的心。那么请问中医还要不要科学和真理,如果要真理,那就是脑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都由大脑中产生。如果不要科学和真理,那就可以心主神明,也可以说肝主神明、肺主神明等等。反正不用科学为依据。为什么《黄帝内经》中说:“心者,神明出焉。”因为黄帝内经时期,科学不够发达,人们错误地认为是心主神明,不知道是大脑主神明。所以人们说话都是“心想事成”和用心想一想。这个错误延续至今。当然也有人知道了是大脑主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所以,有人改为你用脑想一想。还有人说你大脑进水了,说这个人笨,反应不灵敏。
15、肝不能谋虑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还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我说,肝不能谋虑出焉。谋虑出焉的是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