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7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7 15:0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疾病概念的认识与定义,是中西医结合最核心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西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区别与联系。

西医是辨病论治的,而中医则是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以辨证为主。然中医所言的辨病,与西医所言的辨病,不是一回事。西医所言的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核心在于病因,有病因,才有病,没有病因,则不是病,称其为症状,或某某综合征。在感染性疾病中,西医通常直接以病因命名,如结核病,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在内伤杂病中(非感染性疾病),虽然病名多以病理直接命名,但也是强调病因的存在,以病因为疾病概念的核心,如原发性高血压病,定义是原因不明的血压增高,虽然原因不明,但不明不是不存在,只是一时不明而已。对于病因明确的,继发于其他疾病发生的高血压,西医则认为是症(症状性高血压),而不是病。从这里可以看出,病因在西医疾病概念中所占的核心作用。

中医辨病则不然。从中医病名则可以看出,一类的病名,如咳嗽、胃痛、水肿、黄疸、头痛、眩晕,中医谓之病,从西医的角度看,只是症状诊断。还有一类病名,如伤寒病、温热病,这里的病名,是疾病的分类,并不是真正的病名。也有一类病名,如感冒、疟疾、 肺痨等,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疾病名,但从数量上是少数的,不是主流的。从西医的角度看,中医的辨病,一类是疾病的分类(外感与内伤),一类是症状的诊断(咳嗽、胃痛、水肿、黄疸、头痛、眩晕),二者都不是病理学层面的诊断。相当于西医病理学层面的诊断,是中医的证候诊断。中医的证候诊断,更多的是反映机体在致病因素(特定和非特定)作用下引发出现的病理过程或状态,重点在病理过程或状态本身,而不是病因。如肝阳上亢,在症状表现上类似于西医的高血压,但中医不存在原发性肝阳上亢与继发性肝阳上亢之分。不管是原发性高血压病或继发性高血病,中医皆可诊为肝阳上亢。如外感温热病中的卫气营血诸证,也不是病因诊断,与细菌病毒无对应的关系。卫气营血诸证,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病理生理学的诊断,其所对应的,是机体感染细菌病毒后引发的炎症反应的不同阶段,包括从SIRS(各系统炎症反应综合症)到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不同炎症阶段。再比如中医的风寒证与风热证,此处的风寒或风热,当从病理的角度,而不是从病因的角度来理解。风寒证不能理解为风寒邪引发的证,风热证不能理解为风热邪引发的证。因为风寒邪可引发寒证,但也可以寒从热化,表现为热证;风热证可由风热邪引发,也可由风寒邪引发转化。

个人的观点,中医证的本质,是机体在致病因素(特定和非特定)作用下引发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状态,核心在病理过程或病理状态。而西医病的本质,则是机体在特定致病因素作用下引发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状态的集合,核心在病因。
2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15:09:55 | 只看该作者
客观上的疾病,有三个要素,病因、病理、症状。西医辨病论治,中医辩证论治,都离不开,同时也不能超越这三个要素,只是对应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12:15: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5-5-11 04:31 编辑

一、在内伤杂病领域,中医证候诊断,有其局限性。证候诊断,本质上是病理诊断,不是病因学诊断(客观意义上的病因),并且偏重于病理生理学层面,整体上言,在病理解剖学层面是缺失的。如心脏瓣膜病变引发的心功能不全,中医从症状上进行辨证,可以得出心气虚、心阳虚的证候诊断,但心气虚、心阳虚只是部分程度上概括反映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并不能反映出心脏瓣膜病变的存在及程度。所以从症状出发,只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不够的,应当与西医的病理解剖学诊断与病因诊断结合起来。

二、在内伤杂病领域,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或诊治模式是十分合理先进的。以临床症状为导向,以内在病理状态为核心(在内伤杂病领域,病因已不再是疾病核心的因素,疾病核心的因素是机体内在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定病位、定病性、定彼此标本轻重缓急关系,整体、全盘考虑病人的病理状况,偏重于从横断面考虑处理机体内各种病理过程、病理状态之间的相互复杂关系。
4
发表于 2015-5-11 17:22:48 | 只看该作者
一、在内伤杂病领域,中医证候诊断,有其局限性。证候诊断,本质上是病理诊断,不是病因学诊断(客观意义上的病因),并且偏重于病理生理学层面,整体上言,在病理解剖学层面是缺失的。
二、在内伤杂病领域,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或诊治模式是十分合理先进的。


实践证明,以上观点是正确的。中医的辩证施治确实不能明确诊断出病因和明确解剖层面的病理变化,但是通过辩证施治却可以祛除病因,甚至改变和治愈病例层面的病理变化。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18:38:42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5-11 09:22
一、在内伤杂病领域,中医证候诊断,有其局限性。证候诊断,本质上是病理诊断,不是病因学诊断(客观意义上 ...

实践证明,以上观点是正确的。中医的辩证施治确实不能明确诊断出病因和明确解剖层面的病理变化,但是通过辩证施治却可以祛除病因,甚至改变和治愈病例层面的病理变化。

——谢谢千总回复支持。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18:39:19 | 只看该作者
在西医病名下进行辨证论治,其实是辨证分型论治,机械、教条、死板,有辨证之名,无辨证之实。辨证论治的核心、精髓、灵魂,是以临床症状为导向,病人机体内在的病理状态为病症诊治过程的核心,定病位、定病性、定彼此标本轻重缓急关系,从横断面来考虑处理机体内各种病理过程、病理状态之间相互复杂、动态变化的关系。而现有的西医病名,多是以某种特定病因引发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状态的集合,以病因为疾病概念的核心,强调的是一种从病因到病理之间纵向的思维过程。
7
发表于 2015-5-13 21:42: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段讲西医病与中医证各自的内涵与特点。简明扼要,见解深刻且准确。接下来,还有许多问题,1,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的优劣。2.中医辨证与辨病各自在中医临床的重要性。3,如何处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的关系。4,如何处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病、辨证的关系。


请陈斌先生继续,并请各位朋友发表高见。
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2:06:19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5-13 13:42
这一段讲西医病与中医证各自的内涵与特点。简明扼要,见解深刻且准确。接下来,还有许多问题,1,西医辨病 ...

这一段讲西医病与中医证各自的内涵与特点。简明扼要,见解深刻且准确。接下来,还有许多问题,1,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的优劣。2.中医辨证与辨病各自在中医临床的重要性。3,如何处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的关系。4,如何处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病、辨证的关系。

——在讨论病与证的中医内部,中西医之间关系时,有一点应当注意,那就是必须区分流行传染性疾病(外感病)与非流行传染性疾病(内伤杂病),不同的疾病范围内,其具体病与证的中医内部、中西医之间关系是不同的。这一点,绝大多数研究者对此认识的不够充分。

点评

陈先生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我再另一个帖里提出,没有引起大家注意,在转贴过来: 搜索 复制 张仲景六经病部分和杂病部分的对比大家都知道,不用说。 再看看《温病条辨》目录: 卷一·上焦篇 风温、温热、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22:57
9
发表于 2015-5-14 22:5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5-5-15 09:22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5-14 12:06
这一段讲西医病与中医证各自的内涵与特点。简明扼要,见解深刻且准确。接下来,还有许多问题,1,西医辨 ...

陈先生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我在另一个帖里提出过,没有引起大家注意,再转贴过来:
搜索
复制



张仲景六经病部分和杂病部分的对比大家都知道,不用说。
再看看《温病条辨》目录:
卷一·上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
伏暑
湿温、寒湿
温疟
秋燥
补秋燥胜气论
卷二·中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
寒湿


这些病名,一般是是定义、基本病机、辨证分型依次论述,辨证的范围清晰。
内伤杂病的范围模糊,如果真的完全依靠辨证论治,网络原野,南辕北辙的情况难免出现,当医生的大概心里都能认识到。
就如“桂枝下咽,阳盛立毙”之训,在杂病、平人中,桂枝汤没听说吃死人,也肯定吃不死人。热病就不一定了,许多热病,紧治慢治都免不了死人,再吃错药,药物的刺激加上治疗的延误,死人的事恐怕就会发生了
在本帖,我想提醒大家一下,中医自古注重热病大于注重杂病,所以很多理论、认识,甚至包括入门知识,学习方法都是针对热病的,而现代,中医治的几乎全是杂病,学习古医学内容,要注意区分热病与杂病的不同。


因为中医热病内容丰富,所以从热病上来看中医辨证与辨病关系。


在热病学说中,基本方法是在辨病的前提(或曰范围)下辨证,杂病中是不是也应该用这个方法?如果不用这个方法,还有什么好方法?
如果用这个办法,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如何确定中医病名。

搜索
复制

搜索
复制

10
发表于 2015-5-14 22:5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5-5-15 17:47 编辑

陈先生讲:西医病名下进行辨证论治,其实是辨证分型论治,机械、教条、死板,有辨证之名,无辨证之实。
搜索
复制

否定采用西医病名,不知道还可以用什么病名来指导辨证论治?
搜索
复制

搜索
复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36 , Processed in 0.0601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