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321|回复: 1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清中医西化危害,走出中医复兴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30 14:0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1-30 06:01 编辑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长期以来,中西医结合名义下的中医西化主导着中医学术的方向和阵地,使中医在自己的故乡举步维艰,生存势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李慎明在《中医药立法重在破“五化”》一文指出:中医思维弱化,中医评价西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特色优势淡化,已经普遍存在。

中医缘何缺乏科学定位

从行业自身讲,习惯于用行政方式推进与管理学术,忽视了中医学的科学性与临床地位。对于中医学的科学定位,至今中医界人言人殊。

中医学术管理的行政化,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及其习惯影响直接相关。在计划经济时期,不论学术还是事业,人们总是习惯地向上看,中医学术这种专业人员分内的事,又总是以推进中医事业方式,由行政来领导、号召、规划、管理。所以,专家的特长与责任被淡化了,中医自身的学术特色与科学原理被忽视了,长官意志代替学术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传统中医者强调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应当相互尊重团结一致。中西医结合是用西医实验研究的方法来研究、改造中医,其结果是导致中医理论体系与辨证论治的临床技术体系彻底消亡。而中医西化者则强调西医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全世界公认的主流医学,认为中医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地区的传统医药一样,只不过是经验疗法或经验医学而已,不重视甚至不承认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技术体系。从科学学、软科学来看,这种违背常理的职能规定是一种常识性的错误。其根源是,当时并没有从基础理论的源头上,真正搞清什么是中医,什么是西医。也就是说,没有在中西医比较的前提下,明确中医的科学定位。

制定中医科学发展战略

时下,应就“中医我是谁、西医它是谁,中医我是怎么来的、西医它是怎么来的”展开一场讨论。只要把这四个问题分辨清楚了,“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学”这两个提法就会无缘面世,更遑论把中医西化美化为中医现代化、创新、发展云云。因为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可通约性的医学科学体系,两者不可能用相加的方式捏合为一种医学科学体系,也不能用中医同化掉西医,或者用西医同化掉中医。就像人们不能用哲学同化掉化学,或者用化学同化掉哲学一样。

从中医科学学、软科学研究的角度看,首先,必须坚守中医学自身的科学原理及其特色。不论规划中医学术发展,还是研究中医事业管理,始终要将中医的原理与特色作为不可动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按照科学学、软科学的研究视野和思维方式,在研究讨论问题或困难时,要问题、原因、出路三方面综合考虑,以原因分析为重心;在研究讨论未来发展时,要历史、现状、未来三方面综合考虑,以历史研究为重心;在研究讨论发展战略时,要上策、中策、下策三方面综合考虑,以上策为目标,以中策为底线,以便能有效地保证中医在自身科学原理下的健康发展。

中西医结合“十种”提法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流行的中西医结合提法或解释有如下内容:把创造新医学、新医学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把临床上的中药和西药并用,或者中药和西药的杂投,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把运用西医还原性研究方法,对中医进行验证、解释、改造的科研,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把运用西药的理论与方法对中药进行西药化的研究,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把教育上中医课程和西医课程双管齐下,混合安排的做法,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把管理西医的思路和方法,用来管理中医的做法,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把懂得西医,又懂得中医的医药工作者,称之为中西医结合人员;把先学西医,再学中医的“西学中”工作者,称之为中西医结合的力量;把中西医结合,称之为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把运用还原性研究方法经过西化的“中医”,称之为“中西结合医学”。

以上这10种提法,都是由中西医结合这一提法包装而来的学术性“口号”。在缺乏中医与西医科学定位的前提之下,任何一条学术口号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这容易让人联想到,轰轰烈烈的中西医结合名义下的中医西化,原本是一场找不到起跑线的田径运动。

走出中医复兴之路

2009年国务院关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三定方案”中,中西医结合已不在中医药管理局的基本职能之中。因此,进一步澄清中医西化的盲区,无疑成为摆在学术界面前的首要任务。

半个月之前,世界顶级的美国《科学》杂志“专门给中医弄了个专刊”的消息,作为“喜讯”在国内不胫而走。该专刊中所载的几篇论文,基本是用西医的观念与方法,验证、解释、改造中医的代表作。如果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医,率先介绍的应该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内的原汁原味的中医内容,而不是变异为西医味的东西。如果想让中医走向世界,更应该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内的原汁原味的中医,因为西医味的东西人家早就有。如果希望中医与世界接轨,应该知道中医学之轨从古到今就在中国,而不在西方。如果说是为中医走向世界而铺轨,那就应该铺中医之轨,走中医之路,而不能将中医之轨改为西医之路。

中医事业是一种文化产业,国外没有可供参照的经验,跟着西医走则因为缘木求鱼而误入歧途。因此,推进中医学术进步,驱动中医事业发展,一定要高度重视中医科学学、软科学研究——从中医科学原理中探求中医学术发展的科学道路与事业管理的科学方法。遵照中医学术发展的科学道路与事业管理的科学方法,求得中医学、中药学的复兴与发展,方能对得起人民大众防病治病的需要,方能对得起时代的要求。

笔者认为,要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彻底颠覆了民族文化自卑症的百年沉疴,首先应纠正困扰中医发展的中西医结合名义下的中医西化,同时,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把握这一文化复兴的大好时机,推进中医获得更深入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

来源: 科技日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1-30 15:04: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KAIDI 于 2015-1-30 15:10 编辑

中医思维弱化,中医评价西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特色优势淡化。

   所谓的中医思维,就是中国的文化思维,并不是科学机理原理的思维。所谓中医评价西化,这是种固守文化思维,反对科学原理的渗透与解释的排外主义。所谓中医学术异化,也是要保持过去的文化解释中医而拒绝科学知识进入并最终被科学解密。所谓中医技术退化,这就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市场经济所绑架,形成没有要点的多样化。所谓的中医特色化优势淡化,也是市场绑架而分化成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法。
   看清人体内外热调节系统的存在,这是中国中医几千年研究的基础。就是现代科学知识进入中医学,就是中医学走进现代化的自然出现!
   这就要科盲的中医学者,认真学习现代的解剖学,物理学与化学知识!补充现代科学知识,作到浴火重生,才能使中医学现代化!
   否则,就是再有几千年,中医学也只能在模糊与极不明确的中国文化的演绎与猜度中茫然的走过!
   历史上的中医学没有进步,就是中医学被没有科学知识的中国文化人所掌握,而不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所掌握并运用!
   所以中医学的现代化,就像现代的各种先进的技术领域一样,要由科学知识所统领,而不是被文化知识所盘据!
   中医去中国化而科学化,才是中医学走进科学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所以中医学学者,应有开放的胸襟,作推动新医学的动力而不是绊脚石!
3
发表于 2015-1-30 15:11:52 | 只看该作者
      造福子孙后代的东西,无所谓东化、西化。谁的方法能有效解除患者病痛,就用谁的。
      学了内经,再学张仲景,是什么化?学了明代的,再学清代的,是什么化?为什么学了中国的,就不能学习西方的?请问,马列主义理论是从西方来的,还是在东方创立的?
4
发表于 2015-1-30 15:26:10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1-30 15:12
什么是温度?去查字典。张铁生和你是同学吧?

就是古代人也知道温度是指什么!
  所以我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学习张铁生,交白卷!
   从不知道温度,就看出你和张铁生一样,不会!所以不要再装B!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5-1-30 15:34:40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30 15:11
造福子孙后代的东西,无所谓东化、西化。谁的方法能有效解除患者病痛,就用谁的。
      学了内经, ...


死守文化解释医学科学的中医阵地,才是科盲的中医人赖以生存与有信念支持的支点出现!科学化中医学出现,中西医学完美融合新医学出现。中医人就像古代至高无上的巫婆,会失去信念的支持点的!古代谁要提起巫婆,人人会肃然起敬的,而科学化的今天,人们一提起巫婆就不一样了!有点比喻的不合适,但原理一样。
  文化中医者有软肋!害怕科学化中医学的到来!
  但二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8:1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1-30 10:19 编辑

全球中医药论坛严禁重复发贴!全球中医药论坛是交流中医学术的平台,不是中医西化的阵地,希望李先生及论坛同仁警醒并自律!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07:26:46 | 只看该作者
发展中医必须以中医为主体,兼收并蓄。传承中医,必须在深入研究中医情况下,读中医经典,师古不泥,创新不离宗。
8
发表于 2015-1-31 08:49:35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1-31 09:23:46 | 只看该作者
《内经》的产生是古人观察自然,并用文化知识高度概括总结的文化性知识。所以用现代科学知识解释这些文化性总结。才是时代的要求与科学进步的必然!
   而愚蠢的中国后人,继续用文化几千年解读的内经,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枉然的!更可恶的是这帮蠢才尽情享受西方世界的科学知识的文明成果,坐着外国科学发明的汽车飞机,用着外国人发明的手机电视。但拒绝科学知识走进文化中医学!
  不仅可耻,更加可恶!
   中国的文化人,为读书而读书,并被古文化所禁锢。这就是古中国高度文明,但最后科技落后的必然出现!
   愚蠢的中国后人。还有底气再拒绝现代的科学知识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15-1-31 15:09:45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31 07:26
发展中医必须以中医为主体,兼收并蓄。传承中医,必须在深入研究中医情况下,读中医经典,师古不泥,创新不 ...

铁骨铮铮,中医的脊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07:25 , Processed in 0.0577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