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93|回复: 1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五行本质来自宙生命及其能量运动——w651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30 20:3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4-8-31 04:34 编辑

五行是中华先圣直接观察宇宙生命及其能量运动的结果,是在八卦图与河图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生命系统构造与生命能量运动的模型。如果要通俗地加以解释,它最初是用于描述“日出日落”,即太阳能量在地球生命体的运动状态,具体而言,就是描述东西南北中五个时空的能量状态,再进一步说,是描述东西南北中五个时空的“在天”和“在地”能量状态,在地成“形”——即水火木金土,成“味”——即咸苦辛酸甘,是有形定位(方)的能量,在天为“气”——即寒热風燥湿和寒热温凉平,是活性的、运动的、做功的能量。中医中药的许多奥妙都藏在这里。受篇幅限制,不宜展开。
       要正确理解五行,有以下几个焦点必须注意:
       第一,如上所述,五行有“在天”和“在地”两表,而不是大家熟悉的水火木金土一种表述。如果不能认识到五行有“在天”“在地”两表,那么人体的“藏”“腑”和药物的“气”“味”就不能与五行对接。
       第二,土枢四象的五行系统,五行之间没有所谓的胜复乘克关系。在地五行,乃成形的能量,不存在类似金克木这样的关系。但是,有顺“生”关系,即土枢动水生木,土枢动木生火,土枢动火生金,土枢动金生水,水火金木生土。这里说的“生”,是促进生成的意思,而不是一类物质可以直接变成另一类物质。
       第三,五行的结构,是土枢四象的轴轮结构,而不是大家熟悉的五角星结构。所谓轴轮结构,就是土居中央,水火金木分列北南东西四方,这是生命组织系统的最佳构造模型。
       若想轻松学好正确的中医,首先要从五行的胜复乘克中跳出来,从五角星中跳出来。然后掌握在地五行定位(方),在天五行(寒热風燥湿和寒热温凉平)做功(致病和治病)的五行模型。受篇幅限制,不宜展开。
       第四,河图象数是对五行的数理描述,因此,也有“在天”和“在地”两说,即天一生寒,地六成水;地二生火,天七成热;天三生風(东方气温),地八成木;地四生金,天九成燥(西方气凉);天五生湿(中央气平),地十成土。突破这一点认知非常关键,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全面正确地理解五行的意义和人体藏腑的生理、病理、治理以及药理了。
       前面讲了,在地五行是成形的能量,在天五行是活性运动做功的能量。为什么北方称寒水?因为天数为“一”,天数代表太阳能量的级数,“天一”就是太阳能量很少,故在北方,在冬季和夜晚,为寒。余类推。
       有了对五行及河图象数的全面认知,中医的病理就通通有了统一的定解,再不会各执一端,异说纷呈。比如发热,无论何因引起,也无所谓实热虚热,热就是热,病机(即病所。关于病机,在以后的贴文中会有详细解释)都在三焦(这里涉及三焦的正确认识,在接下来关于藏腑五行的帖文中有详细解释)这个“天七”热腑。三焦之“热”,过热为邪,即病为“发热”。若是“天九”之“燥”与三焦“天七”之“热”合邪,则定有“潮热”。 受篇幅限制,不宜展开。
       第五,五行有“方”位,因此,人体藏腑和药物气味也有了“方”位,以至于病有“方”、药有“方”、治有“方”,这就是中医治病为什么叫“开方”的真正原因。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还问题,那就是“辨证察机”,即通过辨证(前提是熟练掌握五行生机的生理和病理),搞清楚病机(是指病的方位,也就是那个藏腑病了,而不是指发病的关键因素)和病因(即五淫中致病的淫邪),开方治病就是用药物的五行气味治理病机,消除病因。受篇幅限制,不宜展开。
       建立在上述五行认识基础上的中医,既是直观形象的学问,又是充满逻辑的学问。因此,中医在现代科学思维占据主流地位的情况下,依然很好学,很好用。上述思想,经过本人以《伤寒》全部方证和刘渡州、范中林等名医医案的论证无疑。
       五行是中医的命根,气味是中医的命门。若是丢了五行,中医便死,若是丢了气味,医者如盲。中医的现状是,两者都快丢光了。因此,旧有“行医五十年方知四十九年之非”,今有“寒窗十年不能临床开方”之叹。我们看到所谓铁杆中医,真正强调五行气味的有几个?而真正吃透了五行气味的就更是稀缺了,其中将五行与气味完全对接的,可以说前所未有。您若是能静下心来读一读这个帖子,即便您不同意我的观点,也定有启发和收获。
说到五行,大多数人会追溯到《尚书•洪范》,说那是最早的文字记录。但是,很少有人去思索,在文字记录之前,五行的思想渊源是怎样的。或者有人会想到河图八卦,但是,对河图八卦的理解就只能听别人怎么说了,完全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和独立的见解。
       今天,我想提醒读者,《易经》(《周易》)上很多关于太极阴阳八卦河图的文字信息都是错误的,学习《易经》时要了解,上古圣人发明八卦,只有图画,没有文字,所有文字都是后人加上去的。这些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只是后人对八卦图画所表达的全部信息的其中一种解读,其中很多甚至大部分解读是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8-30 20:56:06 | 只看该作者
丢了五行刀,还有一把六经剑,不怕   不怕
3
发表于 2014-8-30 21:07: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发表于 2014-8-30 21:11: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21:20:20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8-30 13:11
五行的本意是好的,古人是想借助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把五脏的复杂关系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殊不知五脏之间的 ...

否定中医五行,虽然中医科学化了,却丢掉了中医思维,降低了中医疗效,中医无特色谁之过?
6
发表于 2014-8-30 21:31:00 | 只看该作者
       受篇幅限制,不宜展开。
==========================================================
     回复:
    论坛上空间大得很,先生尽管放开说,我天天看,不懂的,请教先生。
    反对者,请认真学习完了,再发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家没有说完,反对也反对不到点子上。
7
发表于 2014-8-30 21:36:11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8-30 21:07
《周易》引入中医是一个极大地错误,误导国民意识,让中医蒙上了巫医的嫌疑。医易同源是毫无根据的误导。中 ...

你懂易经吗?
8
发表于 2014-8-30 21:38: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21:48:37 | 只看该作者
亦之先生就在西医解剖那里弄点神经血管去填补中医经络学说,自我感觉还不错,认为这就是创新中医。反过来说,刘亦之先生对中医五行不了解,也无需理解,因为他治病从来不用中医思维,就按神经分布下针,用不着中医思维!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8-30 21:52:1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15:30 , Processed in 0.0769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