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10|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推崇民国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6 18:1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4-7-7 06:24 编辑

   回归中医,必须重视经典,而对于诊断学的追本溯源,也必须从新认识四诊八纲的重要意义。回看民国初年的中医教材,其中饱含着更多的中医固有理念,与历代前贤的思想更为接近。
   金少陵先生编撰的《诊断学正科教材》也是记载一段历史的珍贵文献,其中对于脉诊、望色、证候观察论述特别深入细致,而对于西方仪器检查虽然略有涉及,但是绝没有仰望叹服的崇拜,更不会一味追求大仪器检查的客观化,变成“照单开药”的推销员,更不会完全忘记了四诊八纲,成为变了味的中医。
   钱学森先生曾经感慨,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我想,这与统编教材不无关系。现代教育只注重“系统、规范”的“授业教育”,而远离了古人“解惑、传道”的探索精神。蔡元培先生主政北大的教学改革,兼容并包,人才济济,大师们都是讲的个人研究成果,而不是统编教材。学子们把老师当做榜样,当做先行者,站在巨人的肩头继续前行,因此,能够不断发现更优秀的大师级人才。散养的马群里才会产生千里马,填鸭式的圈养自然飞不出金凤凰。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一个萌生于中华神州大地,一个诞生在欧罗巴列岛之滨,各自独立发展数千年,在近代相遇在一起。
   当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时候,西方的医学家借助当代的科学成就,迅速更新诊察手段,把画家的解剖图,物理学家的显微镜、爱克斯光,化学家的各种药水,都引入医学领域,使西方的医学诊察手段堂而皇之地仪器化了,并且与洋枪洋炮一起乘着航海大船来到了闭关锁国的东胜神州。
   中医虽然是作为东道主的国医,在华夏大地已经独步医疗舞台数千年,但是,对于和传教士一起来的这个医学体系,由一开始的冷眼旁观,到信心不足的《医林改错》,再到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口号的提出,可以看到中医学固有的技术壁垒不再坚挺。不少医家改弦更辙,提出了很多革故鼎新的举措,都是为了迎合西风东渐的时代潮流,《衷中参西》已经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从初期的中西医合流之愿望,到作为祖国医学遗产之整理,中医学经历了濒临灭绝的强势冲击。
   然而,解剖实证、抗菌手术大行其道之后,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生命的复杂性和顽强的自组织能力,呼唤长期被漠视而又擅长“扶正祛邪”的中医。
   在各种西医措施用尽,被宣布为“不治”的病例中,中医经常创造出起死回生的奇迹,即使是第一次突袭地球的新瘟疫SARS、禽流感,中医学也表现出某些西医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养生保健“治未病”的健康医学,使中医学重新找回了自信自立的力量。自组织理论、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等新学科,都和中医学有了共同语言,而过度检查、过度医疗造成的看病难、看病贵,不仅在中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即使富如美国也严重地拖累了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低碳环保的国医再次赢得人们的信赖。
   回看中医近代坎坷,可以给人深刻的启示,摧而不垮,打而不倒的中医,自有其辉煌的历史底蕴,也有其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更有未来伟大复兴的巨大价值。
   建国前的南京,作为当时的首都,聚集着很多中医名流,面对西医学术的巨大冲击,他们迎难而上,依靠深厚的学术素养,与时俱进,编写出在形式上与西医不相上下的各种教材,为新时期的学术传承培养了大批岐黄传人。那时的教材都是初创的“山寨版”,没有国家组织编写,也没有统一印刷发行。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当时的中医名流,不少人属于科举落第的饱学儒士,或者是“废科举兴新学”之时没有找到合适岗位的文化精英,比如章太炎在苏州办国医学院,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等当时就在那里系统学习,他们草创的中医教材,都是上接历史传统,下启建国之后的统编教材,是中医学术传承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承载着历史发展不能斩断的脉络。
   金少陵先生说得好:“国医诊断,不藉器械,而探赜索隐,真有洞垣一方之妙。其所恃之具,曰目,曰耳,曰口,曰指;其所引之法,曰望,曰闻,曰问,曰切。问者,口问其所苦及经历,以求病之过去及现在;切者,指切其脉管;闻者,耳闻其声音;望者,目望其面舌色泽,以求病之现状也。惟四者之中,各能断病,要当相互合观,庶无谬误。”
   西医的检查只能是参考,而不是必须照着去做的出发点。在西医的检查面前如果放弃了色脉四诊,中医就会变成发现不了目标,评价不了结果的“聋瞽之学”,就会异变为还原论医学的附庸,降低为只是一种治疗手段的二级学科。
   也是就说,中医如果废弃了修炼了几千年的四诊八纲,和西医一样只依赖仪器检查,国家所说的“中西医并重”,中医自身所追求的“卓然自立”,必然无从谈起,中医学的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难以找到可以实现的途径。
2
发表于 2014-7-6 18:43:03 | 只看该作者
建国后初期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教材是不错的。
3
发表于 2014-7-6 21:07:24 | 只看该作者
世人皆知,曹教授写书,每有机会,总要插上句邓国医英明伟大之类的颂词。(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

如今刘主任说曹教授“推崇民国中医”,究竟是暗示曹教授认为
 1) 邓国医是“民国中医”,抑或系
 2) 邓国医不如“民国中医”?
搞不懂。
4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21:12:48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7-6 13:07
世人皆知,曹教授写书,每有机会,总要插上句邓国医英明伟大之类的颂词。(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

如 ...

萧先生认为?金少陵先生说得好:“国医诊断,不藉器械,而探赜索隐,真有洞垣一方之妙。其所恃之具,曰目,曰耳,曰口,曰指;其所引之法,曰望,曰闻,曰问,曰切。问者,口问其所苦及经历,以求病之过去及现在;切者,指切其脉管;闻者,耳闻其声音;望者,目望其面舌色泽,以求病之现状也。惟四者之中,各能断病,要当相互合观,庶无谬误。”
   西医的检查只能是参考,而不是必须照着去做的出发点。在西医的检查面前如果放弃了色脉四诊,中医就会变成发现不了目标,评价不了结果的“聋瞽之学”,就会异变为还原论医学的附庸,降低为只是一种治疗手段的二级学科。

点评

我认为?嗯,想想看:对1),民国时代邓国医还未有机会“写信给党中央挽救了中医”,所以邓国医不可能是“民国中医”。故用简单的排除法,只剩下2)合理,即邓国医不如“民国中医”。是这个意思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7 05:52
5
发表于 2014-7-6 22:17:53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7-6 13:07
世人皆知,曹教授写书,每有机会,总要插上句邓国医英明伟大之类的颂词。(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

如 ...

歌颂自己的老师体现了“尊师重教”、“吃水不忘挖井人”等传统美德,无可厚非。曹先生此文,是为《诊断学正科讲义》写的序言,估计与邓老先生无关。

点评

嗯,曹教授说过,中医还是要搞政治,此言深得邓国医精粹;但讲到推崇医术,确与邓老无关。先生此言说得也是。  发表于 2014-7-7 06:00
6
发表于 2014-7-7 05:52:43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7-6 21:12
萧先生认为?金少陵先生说得好:“国医诊断,不藉器械,而探赜索隐,真有洞垣一方之妙。其所恃之具,曰目 ...

我认为?嗯,想想看:对1),民国时代邓国医还未有机会“写信给党中央挽救了中医”,所以邓国医不可能是“民国中医”。故用简单的排除法,只剩下2)合理,即邓国医不如“民国中医”。是这个意思吧。
7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07:29:23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7-6 21:52
我认为?嗯,想想看:对1),民国时代邓国医还未有机会“写信给党中央挽救了中医”,所以邓国医不可能是 ...

      我真有点怀疑萧先生的理解能力了,这不是说的很明白了吗? 西医的检查只能是参考,而不是必须照着去做的出发点。在西医的检查面前如果放弃了色脉四诊,中医就会变成发现不了目标,评价不了结果的“聋瞽之学”,就会异变为还原论医学的附庸,降低为只是一种治疗手段的二级学科。
      邓老先生快100岁了,也就是当年在评审你恩师赵洪均毕业论文时投了反对票,何至于几十年了你作为他徒弟还耿耿于怀。这样做人活得累。

点评

刘主任真有趣,“曹东义推崇民国中医”明明是你自己点出来的话题。正如王叔文先生说,“歌颂自己的老师体现了‘尊师重教’”本来正常不过,现在不是又要搞邓国医学术思想的交流会么?邓老坚持了近30年的用五脏相关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7 20:31
8
发表于 2014-7-7 13:24:32 | 只看该作者
清末民国有许多伟大的医家
9
发表于 2014-7-7 13:52: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4:31: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4-7-7 06:40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7-7 05:52
呵呵,曹东义老师支持推崇气功治病铁骨先生怎么看???!!!

气功是古人的臆想,正是这些不 ...

欢迎刘亦之先生参与讨论,首先不能离题。这个主题是讨论曹东义主任推崇民国中医。曹主任为什么推崇民国中医,因为民国中医是中医的脊梁,他们尊崇中医理论古训,写出了很有分量的中医正科讲义。如:《内经之研究》、《难经之研究》、《病理学正科讲义》、《诊断学正科讲义》。这些中医重要文献,得以正式出版,为学习热爱中医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22:28 , Processed in 0.1662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