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852|回复: 18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融合观 下篇 外感染热病证态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9 07:3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4-6-8 23:4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2006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
     以下连载是出版前的原稿,与正式出版物有差别,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请批评指正。

点评

就按你说的办,我一定会批评,再加上指正。  发表于 2014-6-10 21:06
2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07:4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4-6-8 23:42 编辑

        目录:
    第一章 卫分、太阳表证一前驱期证态
一、太阳表实一重感冒证态
二、太阳表虚一感冒证态
三、风温卫分一前驱期证态
四、暑湿表寒一感冒证态
五,湿遏卫气—前驱期证态
六、秋燥卫分一感冒证态
七、风寒表郁一不典型感冒证态
八、太阳表实兼水饮一气管炎证态
九、太阳表实兼内热一重感冒证态
十、表热下迫大肠一胃肠型感冒证态
十一、燥热犯清窍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证态
十二、太阳少阴两经感寒一老年感冒证态
第二章 气分、阳明、少阳一典型期证态
一、气分一Sepsis综合征
(一)热入气分一SIRS证态
(二)暑热伤气一高热、失盐失水证态
(三)热毒炽盛一败血症证态
(四)湿热、暑湿弥漫三焦一菌血症证态
(五)热扰胸膈一上消化道功能障碍证态
(六)上焦气热烁津一早期败血症证态
二、肺部感染综合征“
(一)风热壅肺一急性肺炎证态
(二)燥热伤肺一急性间质肺炎证态
(三)暑伤肺络一咳血、鼻衄证态
三、胃肠道感染综合征
(一)感染性腹泻综合征
(二)湿温一亚急性肠道传染病综合征
(三)黄疸综合征
四、急腹症综合征
(一)结胸一胸腹腔感染综合征
(二)肠腑不通综合征
(三)少阳一肝胆胰感染综合征
(四)蓄血综合征
五、风湿综合征
(一)少阴阳虚寒湿一类风湿证态
(二)血虚寒厥一重症类风湿证态
(三)风湿相搏一风湿性关节炎证态
(四)湿热郁于经络一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证态
(五)心阴心阳两虚一心肌炎证态
六、水电解质紊乱一阳虚、亡阳综合征
(一)膀胱蓄水一渗透压调定点异常证态
(二)心阳损伤一电解质紊乱心功能障碍证态
(三)脾胃阳气损伤一冒肠功能障碍证态
(四)少阴阳虚水泛一低血钾,低血钠证态
(五)津气欲脱一感染性休克证态
(六)寒厥四逆一低容量休克证态
七、邪扰心包一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卫、表一感冒证态
(二)气分一典型期证态
第三章 营血分一MO[)S证态
一、热灼营阴一早期M()DS证态
二、热人心包一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三、热盛迫血一DIC证态
四、血热动风一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五、气营(血)两燔证一中毒性脑病颅内高压证态
第四章 余热未净、阴虚一恢复期、慢性期综合征
一、少阴阴虚火旺一疲劳综合征证态
二、邪留阴分一异常消耗、低毒感染证态
三、热耗真阴一异常消耗证态
四、阴虚风动一异常消耗、离子紊乱证态
五、太阴虚寒一营养不良证态
六、少阴阴虚停水一泌尿系感染证态
七、余热未净一恢复期证态

点评

祝贺李同志本论坛“第一矛盾人”命名成功。  发表于 2014-6-9 16:02
哈哈!老李同志就是喜欢卖矛又卖盾。一方面大喊中西医不可通约,另一方面却弄出所有题目都是中西医通约。所有中医之证都成了西医证态。果真不负本论坛“第一矛盾人”之称啊!李同志每一发言就证明一次   发表于 2014-6-9 16:01
3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5:35:1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卫分、太阳表证-前驱期证态

   
     中医认为:太阳和卫分,都是指的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西医认为:机体阻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宿主防御功能,非特异性宿主防御因子包括:正常菌群、遗传因子、自然抗体、完整的皮肤粘膜的形态和结构、正常分泌物、吞噬作用、NK细胞、非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纤连蛋白、激素及营养等。当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时,机体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其临床表现是一组类似于感冒的非特异性征候群。《伤寒论》称为太阳表证,温病学说称为卫分证,传染病学称为前驱期,现代感染病学称为感冒征候群。
     这一组类似于感冒的非特异性征候群是所有外感热病(感染病)首先出现的,如果不传变这一组非特异性征候群就称为太阳病、卫分病、西医称为感冒,如果传变这一组非特异性征候群则称为太阳经证、卫分证、前驱期。其病理学基础是感染的急性期反应,包括早期的应激反应。太阳经证、卫分证、感染病的前驱期是一个证态。许多感染病的轻型与前驱期的表现与感冒的临床表现相似,所以,许多感染病的前驱期、轻型很难与感冒相鉴别,即就是现代医学也很困难。
     急性期改变: 感染、创伤、炎症和某些肿瘤可诱发一系列宿主应答,伴有特征性的代谢改变主要表现为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异常,同时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也有改变。由于应答往往出现于感染或创伤的几小时或几天之后,故称为急性期改变。急性期改变包括肝脏合成许多在健康时见不到的蛋白质,其中以c-反应蛋白为标志,可作为疾病的指标。血浆中糖蛋白和球蛋白浓度的升高是血沉加快的原因。与此相反,肝脏合成蛋白质却减少。由于糖原异生作用和能量消耗的增加,肌肉蛋白分解,可导致消瘦。常见嗜睡、白细胞升高、血清锌和铁水平下降血清铜上升,这些改变大部分是由致热源性细胞因子所引起。由于发热和急性期改变对机体有保护作用,一般认为除心脑血管病和易发生痉厥患儿外,发热在40 ℃以下时一般不使用解热药。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大致相同,临床表现有急起发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5~7天),有自限性。其发病机理以流行性感冒为例,流行性感冒病毒颗粒吸入呼吸道后,吸附在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继而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复制,复制的子代病毒,以出芽方式从上皮细胞内排出。一个复制过程的周期为4~6小时,排出的病毒扩散感染至附近的细胞,并使大量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染,变性、坏死和脱落,产生炎症反应,临床上可出现发热、肌肉痛、白细胞降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但不发生病毒血症。起病4~5日后,基底细胞层开始增生,形成未分化的上皮细胞,两周后纤毛上皮细胞重新出现和修复。这就是《伤寒论》中六、七日愈、十二日愈的病理学基础。六、七日愈、十二日愈都是大约数字,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多以7、14为周期(如西医伤寒病的分期),《伤寒论》以6、12为周期,这是由于西方圣经中上帝创世记以7天为一个周期,《伤寒论》以六经为一个周期,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在感染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感冒,几乎所有感染病的早期都可能出现感冒样表现,必须鉴别,因为治疗感冒的发汗剂(西医为解热镇痛剂)治疗其他感染病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太阳经证与温病卫分证的 鉴别其实质是感染病中可发汗证与不可发汗证的鉴别,这与现代医学中感冒与其他感染病的前驱期鉴别相一致。麻黄汤与阿司匹林类一样不能用于诊断不明确的发热疾病,特别是某些传染病的前驱期,如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猩红热等。再如发热,腹痛患者在诊断不明确时禁用泻下剂及止痛剂,中西医的原则是一致的。
    鉴于感冒,流感在不同季节,不同传入途径,不同亚型病毒感染会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而西医没有特效病因治疗,对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只采用对症治疗。中医则不同,根据季节及临床表现,按中医外感热病学的分类分为春季:风温的卫分证、夏季暑湿及湿温的卫分证、秋季秋燥表证、冬季的风寒表证等,有一套完整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某些方剂对同一季节,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的传染病前驱期及其他感染病的早期及轻型也有效果。例如:冬春季节是流脑、麻疹、猩红热、肺部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及感染病的好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前驱期与感冒的临床表现一致,同属于风温卫分证,使用辛凉解表剂,如银翘散等。再如夏秋季节是消化道感染病的流行季节,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痢疾等,其前驱期的临床表现与胃肠型感冒类似,中医则认为夏秋季节是湿温病的流行季节,湿温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要病变,方用藿香正气散、香需饮、霍扑夏苓汤、三仁汤等治疗,这些方剂也是治疗夏秋季节胃肠型感冒等消化道感染病早期的有效方剂。同样,秋燥邪在卫分时,相当于秋季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的早期,可用桑杏汤等治疗。严冬季节,青年体壮者,感受风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等,经确诊为感冒或流感时,方可用麻黄汤治疗。
    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急性期重要反应之一,对中度发热病人一般不急于解热,除非发热过高或者有特殊情况者外,解热可与病因治疗同时进行。在病因未明时,特别是发热早期(发热前3日),西医一般使用对症治疗,此时中医有系统的治疗方法,不仅能迅速改善症状,而且副作用少,对于传染病的前驱期、其他感染病的早期诊断尚未明确时,也可应用,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对于轻症尚有治愈之效。

点评

李先生说,卫分、太阳表证-前驱期证态。 ———————————————————————————— 我用你的话反问你:你凭什么说太阳表证就是感冒前驱期,有何根据?在显微镜底下看见病毒了吗?中医四诊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9 21:53
4
发表于 2014-6-9 21:53:1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6-9 15:35
第一章        
       卫分、太阳表证-前驱期证态


李先生说,卫分、太阳表证-前驱期证态。
————————————————————————————
     我用你的话反问你:你凭什么说太阳表证就是感冒前驱期,有何根据?在显微镜底下看见病毒了吗?中医四诊也不用显微镜啊!进行细胞切片了吗?如果没有这些证明,就是靠蒙啊?
     现在用你的话,反问你最合适。
     哈哈!看你这个矛盾人,能编出什么花花样来回答你的巨大漏洞。
     我本不想说这些,但一看到你的发文,全部都是你自己否定的内容。只好提醒你。
     有句话叫做,钻头不顾尾巴,你的尾巴露那么长,你怎么不照照自己啊??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06:35:53 | 只看该作者
       先生拿不出先天之精的细胞学证据,我可以拿出太阳表证的病毒学证据!
    不信,先生可以接着向下看。

点评

还得用你的话反击你:太阳表证是张仲景总结出来的,你敢说张仲景见过病毒吗?这是不是自欺人呢?谁信呢?哈哈!我让你瞎捣乱。这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发表于 2014-6-10 08:50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06:41:51 | 只看该作者
一、太阳表实-重感冒证态   
    【中医别名】太阳伤寒证,伤寒证,太阳表实证,伤寒表实证,表实证,麻黄证,麻黄汤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无汗、头痛、身肢疼痛。舌淡红,苔白薄润。脉浮紧。
【证态概念】中医认为风寒表实证其病邪是风寒,其病机是风寒束表,卫遏营郁,肺气失于宣降。应当与风寒表虚证、温邪侵袭肺卫证、温病卫分证相鉴别。西医认为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其临床表现大致一样,治疗方法一样,根据多年来诊治经验与理论分析,麻黄汤的适应症是:已经确诊为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身体强壮、高热无汗的年轻人。其禁忌症在《伤寒论》中已经论述。
     源于《伤寒论》
    35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解说  本条所列的临床表现与重感冒完全一致,它与表虚证的鉴别要点是无汗、脉浮紧。
【诊断标准】
(1)典型临床表现
(2)符合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诊断标准
(3)无汗、身体强壮的年轻患者
【鉴别诊断】
      (1)与温病卫分-传染病的前驱期及轻型相鉴别,与其它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温邪侵袭肺卫证)相鉴别。不仅对中医是困难,而且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也是很困难的问题。如果明确诊断有困难,可以按照温病卫分证辨证施治,不宜使用麻黄汤。一般的说太阳表实-重感冒证态是由病毒引起的,白细胞会低于正常,病人不出汗,有明显的寒象如畏寒、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涎清稀、脉浮紧等。卫分-前驱期证态以感染的病原体不同,白细胞或高或低,一般表现为热象,如恶寒不明显或者短暂恶寒即发高热,咽痛、痰黄,口微渴,脉浮数。另外流行病学资料对鉴别诊断很重要,当时、当地有什么传染病流行,应当首先考虑正在流行的传染病。
       (2)与太阳表虚-感冒证态鉴别:太阳表虚-感冒证态临床表现一般比较轻,体温在38℃左右,出汗,脉浮缓;太阳表实-重感冒证态临床表现比较重,体温在39℃以上,不出汗,脉浮紧。
感冒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七天,病情的高峰期在发病后的第二、三天,在病情的高峰期用桂枝汤或者麻黄汤治疗,只要适应症及用药方法掌握正确,24小时内体温应当下降。在桂枝汤中有“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在24小时内可以连续服二到三剂。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第16条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汤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与现代医学也是相符的,对于感冒发热的病人不可能都作病原体检查,有些病原体检查需要一周或一周以上才能出结果,在传染病(流感除外)的流行地区、流行季节,对发热的病人一般不用发汗方剂,根据各种传染病的前驱期,决定观察的时间。所以时间概念必须有,但是各种传染病、感染病的前驱期是不同的,具体到每个病人其前驱期又不同,因此时间概念又不是绝对的。在《伤寒论》中,在时日之后都要讲述当时的临床表现,以是否出现各器官系统的特异性征候(少阳证、阳明证、气分证),所以,发病时间与临床表现的紧密结合,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1)麻黄汤的适应症是确诊为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无汗、身体强壮的年轻患者。必须严格掌握。
(2)西医使用对症治疗及早期口服盐酸金刚烷胺(肾功能不全及65岁以上老年患者慎用)或金刚乙胺。高热及全身酸痛严重者,可用镇痛退热药物,但应防止出汗过多而致虚脱(与麻黄汤的禁忌症一致)。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3)荆防败毒散加减:本方可以加减适应症比较广泛,不象麻黄汤的适应症那么严格。
       麻黄汤药理作用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
     药理研究
(1)解热:用霍乱、伤寒、副伤寒甲、乙四联菌苗,鲜酵母,内毒素所致的动物发热实验证明,麻黄汤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2)动物实验证明麻黄汤具有增强唾液腺、泪腺、汗腺的分泌作用,具有较强的发汗作用。麻黄汤的发汗作用与方中麻黄、桂枝药对有关。
(3)祛痰、止咳、平喘作用:麻黄汤能够显著扩张支气管,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支气管收缩,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其平喘的主药为麻黄(麻黄碱)。
(4)抗病毒、抑制细菌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证明本方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5)抗炎、抗过敏作用,抗低体温,调节免疫功能等。

点评

把中医和西医掺一块了,这是弄的啥事啊? 你说中西医不可通约,往一块弄就能通约了。瞎扯!  发表于 2014-6-10 21:08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6:37:25 | 只看该作者
      [还得用你的话反击你:太阳表证是张仲景总结出来的,你敢说张仲景见过病毒吗?这是不是自欺人呢?谁信呢?哈哈!我让你瞎捣乱。这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发表于 7 小时前 IP:61.167.27.234 ]
      回复:
    张仲景不认识病毒,也没有见过病毒,但是他与病毒打过仗,而且战胜了许多病毒。

点评

这个不用争了的。每个时代都有微观的局限性,或者说表达不一样而已。萬病風為始。看不到病毒并不代表沒有。但中醫也不需要去看什麼病毒,因為中醫以氣感之,調勻氣運就可以了。不是說有病毒就生病了的。主要還是看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2 10:06
我还得用你的逻辑质疑你:病毒是外国人于1898年才发现的。张仲景是1800年前的人。你说张仲景与病毒打过仗,请拿出证据来?莫非是你是张仲景之前就发现了病毒。  发表于 2014-6-10 18:38
用你的话说,是不是你用显微镜看见张仲景战胜许多病毒了?接着臆想,接着忽悠。  发表于 2014-6-10 18:22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6:16:53 | 只看该作者
       《 伤寒论》中 83条~89条是麻黄汤发汗法的禁忌症。
83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咽喉干燥指口干综合征,不是指一般的慢性咽炎这类疾病,当然严重的慢性咽炎也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峻发汗剂。在干旱季节和地区,具有 咽喉干燥的病人也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峻发汗剂。因为大量发汗后引起机体失盐失水,会加重 咽喉干燥,或者引起其它病变。
84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淋家即久患淋证的病人,淋证泛指现代的泌尿道感染,包括泌尿道细小的结石等。这类病人要求经常饮水,目的是保持对泌尿道的冲洗作用,引流通畅,感染不易复发。大量发汗后引起机体失盐失水,尿量减少,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复发,出现血尿。另外麻黄素对毛细血管具有先收缩后扩张的作用,以及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已经慢性充血的泌尿道粘膜,也会起到促使其出血的作用。
85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疮家:指久患疮疡的病人。痉:筋脉拘急、项背强直、肌肉抽搐。本条的意思是:经久不愈的皮肤感染,形成溃疡、脓肿,长期的渗出以及感染、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机体损失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大量发汗不仅能促使感染扩散,而且能够引起严重电解质紊乱,病人就可能出现肌肉痉挛。
86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久患鼻出血的病人。额上陷、脉急紧:额上陷脉指的是额部外侧(相当于太阳穴)凹陷处的动脉,就是颞浅动脉。颞浅动脉的跳动快而有力,血管壁的紧张度高。眴:指眼球转动。直视不能眴即眼球不能转动,只能向前直视。
      鼻衄是一个症状,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多:(1)局部原因:在鼻中隔的前下区,粘膜下就是软骨,粘膜很薄,没有粘膜下层,却有五条小动脉在此交汇;发热使呼吸加快,鼻粘膜蒸发量加大,鼻粘膜干燥,加之鼻中隔的前下区的特殊结构,粘膜容易干燥、破裂出血。如果有鼻中隔偏屈,在鼻中隔突出侧形成鼻腔狭窄,气流通过狭窄区时速度加快,蒸发量加大,粘膜容易干燥、破裂出血。(2)出血性疾病。(3)动脉硬化高血压病。(4)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上这些病理状态都不适宜使用麻黄汤,因为麻黄汤发汗作用大,容易引起机体失盐失水,加重鼻粘膜干燥;麻黄汤还具有升高血压作用会促使鼻出血的发生。麻黄汤具有升高血压作用,引起颞浅动脉的跳动快而有力,血管壁的紧张度高。颞浅动脉与在鼻中隔前下区交汇的五条小动脉统属颈外动脉的分支,它们搏动的情况是一致的。直视不能眴即眼球不能转动,只能向前直视等。另外长期鼻衄也会引起贫血,与亡血家,不可发汗相连续。
87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亡血家:平常有出血的病人,往往有失血性贫血。寒栗而振:即寒战。本条的意思是:平常有出血的病人,往往有失血性贫血,或者处于低血容量状态,这时大量发汗,病人还很快进入休克代偿期,出现寒战。
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恍惚心乱:神志昏沉模糊,心慌不安。阴疼:尿道疼痛。本条的意思是:汗家,即平时经常出汗的病人,包括自汗和盗汗 ,机体已经处于水电解质紊乱的抵偿期,再大量发汗机体很容易进入低血容量状态,出现神志昏沉模糊,心慌不安,小便后尿道疼等临床表现。
89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蛔虫病在古代是非常普遍、非常严重的疾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使用麻黄汤发汗,改变了蛔虫的外环境,蛔虫扰动,就会呕吐蛔虫。
    以上都是强发汗剂如麻黄汤的禁忌症,在西医看来都是非常正确的,中、西医是一致的。可见《伤寒论》对汗法的禁忌症有了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禁忌症的机理解释与西医不一样。
麻黄素对毛细血管具有先收缩后扩张的作用,以及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以容易引起出血的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立克次体病的前驱期为禁忌症。由于麻黄汤使用不当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除了流行性感冒之外的传染病都不宜使用麻黄汤。
荆防败毒散加减:(待续)
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5:58:04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王锡民 我还得用你的逻辑质疑你:病毒是外国人于1898年才发现的。张仲景是1800年前的人。你说张仲景与病毒打过仗,请拿出证据来?莫非是你是张仲景之前就发现了病毒。  发表于 昨天 10:38 IP:113.7.39.193
. 王锡民 用你的话说,是不是你用显微镜看见张仲景战胜许多病毒了?接着臆想,接着忽悠。  发表于 昨天 10:22 IP:113.7.39.193 .
     
      回复:
    “病毒是外国人于1898年才发现的”,病毒可不是在1898年以后才存在的!
    由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等引起的流感与普通感冒也不是在1898年之后才存在的疾病,这些疾病(感染病)在张仲景之前就已经存在若干万年了!人类与感染病的斗争至少也有万年以上的历史吧!
    显微镜只是把隐象的细菌变成了显象的细菌,显微镜只是人类眼睛的延伸。

点评

一个连“鸟语”的文化含义都搞不清的人,在这里高谈阔论,当版主,会出大事的。没文化真可怕,当版主更可怕。实在让本鸟叔感到振精而鸟蛋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 15:35
你是猜的呢?还是用显微镜看到了呢?若不是看到的,就是猜的吧?猜的算数吗?是不是糊涂了?懂不懂科研证明啊?  发表于 2014-6-12 21:17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6:07: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4-6-11 08:09 编辑

        欢迎继续发难。谢谢。我一定逐一回答,直至先生没有疑问或者我回答不上来。
        欢迎大家批评,谢谢。

点评

你并没有答上来。还瞎吹?  发表于 2014-6-12 21: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7:09 , Processed in 0.1260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