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5-3-2 22:30:38
|
只看该作者
<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
《未来:希望与挑战共存》
作为治疗学上的一次革命,干细胞移植在发展过程中免不了要经历曲折与坎坷,尽管目前其进展尚不十分顺利,但唐朝枢教授相信,开启干细胞宝库为人类造福仍是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随着干细胞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与临床试验的长期观察,人们终将有能力获得全能的胚胎干细胞,有效地控制植入的干细胞按照需要定向分化成目的细胞,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干细胞移植后各阶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医学问题,尽管我们目前还没有这些能力。而正因为干细胞移植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有鉴于此,唐朝枢教授坚持认为,现在还不是大规模推广这一新技术的时候,目前不仅不能作为医疗服务项目,更不能作为创收项目。当务之急是加强临床研究而非临床应用,同时也要考虑到伦理、知情和病人利益,以引导我国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推向深入,为学科发展和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葛均波教授则归纳出了几个未来的临床发展方向:为了客观评价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急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移植对象可能由心梗或严重缺血病人扩大到特异性心肌病和心肌炎患者,心脏功能很差的病人可能收益最大,而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也可能是受益对象;细胞移植途径的选择应从怎样使病人受益最大上考虑,经冠脉内移植、心内膜下移植或心外膜移植,与心脏介入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应用不仅能改善心肌供血,也能通过再生心肌细胞代替瘢痕组织,更有利于改善心室功能,而静脉移植途径与内科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治疗途径;虽然目前用于移植研究的细胞种类较多,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骨髓间质干细胞可能是最佳选择对象;供体来源将仍然主要是自体细胞,因其具有不存在排斥反应、来源充足和无伦理纠纷等优点,但异种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在一定条件下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细胞移植与促血管新生、增强细胞保护等基因治疗技
术联合应用可能会拥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葛均波教授认为,在干细胞能安全地实现其“许诺”前,得先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神经干细胞移植契机与困惑》
《健康报》2005.02.28 5版发表褚晓明文章《神经干细胞移植契机与困惑》,其中。有一篇张愚教授的文章:《神经干细胞移植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张愚:宣武医院细胞治疗中心主任。1989~1994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读博,1994~2000年在斯坦福大学学习。承担人事部择优资助项目,国家重点“973”及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在知名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篇,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具有较高造诣。
文章内容如下:
近年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的培养中都可以分化成为神经细胞,并且已经在小鼠、大鼠模型移植实验中取得明显疗效。另外,考虑到这些细胞取材比较困难,有的学者将目光转向取材相对容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自体移植以规避免疫排斥,而且可以转化/分化成神经细胞并产生疗效,具有优越性。基于这些结果,人们一度乐观地认为,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已经指日可待。
但遗憾的是,有同样多的问题阻碍了干细胞移植向临床的推进,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虽然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都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但是分化成为特定神经细胞的比例并不高,而且每次人工诱导分化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无法做到产出细胞完全均一。将尚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及其所产出的具有相当随机性的细胞直接移植给患者,这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其他组织干细胞如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尽管也能向神经细胞分化,但几乎没有实验能够证明这些具有神经细胞抗原标记的跨胚层分化细胞,的确是有功能的神经细胞。
第三,先前进行的移植实验,甚至临床实验,所观察到的疗效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物质基础。例如,脑卒中移植治疗没有证据说明移植细胞可以通过梗死区和下运动神经元建立功能联系;帕金森病的细胞治疗出现的疗效和移植细胞生存状态不相匹配的问题等。与此同时,已经进行的很多临床实验都没有发现长期疗效,无法为细胞移植治疗的可靠性提供直接证据。
第四,干细胞存在致瘤性是国际共识和研究焦点。北京大学干细胞中心则证实,成熟度相对高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同样具有较高的致瘤性。宣武医院的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分化出的细胞移植后,在发挥疗效的同时,具有较强的致瘤性。从理论上讲,只要具有分裂增生能力的细胞被植入动物体,就具有形成肿瘤的可能。
当然,上述干细胞研究中面临的困惑,并没有关闭细胞替代治疗研究的大门,恰恰相反,当人们急于进行移植治疗的热情趋于理智后,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就为新的进步提供了契机。国际上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灵长类动物实验,希望能够系统地通过细胞筛选、调整分化程度等,探索干细胞移植用于临床的方法。
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必须经过灵长类(猴)动物实验,这是因为,首先,小动物神经系统的生理病理状况和人相距很远,人类要复杂得多;其次,需要通过灵长类动物实验来决定细胞的用量,植入位点和时机;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需要通过灵长类动物观察移植细胞的致瘤性。少量细胞移植不长瘤且具有疗效,但到一定数量的移植,就必然产生肿瘤。究竟是什么细胞直接产生了肿瘤?神经系统肿瘤的根本来源是什么?这些细胞的特性是什么?如何保证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前提下抑制其过度增殖?还有一系列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因此,只有通过细致的临床前大动物(猴)试验,才能进入干细胞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时代。
《论坛反应与交流》
《经纬论坛》
Qinggong:不错。
Darknova:在看到技术的进步意义的同时,还是不能忽视对其副作用的研究--因为人性注定了在潜意识里只会对好的一面的关注更多,而在思想上对不好的一面产生天然的“抗体”。
《37℃医学社区》
sufeng66:我经常想到一个问题:医学的发展有很多时候仅仅是让某系人延长生命甚至是苟活而已!与拿钱买命无异!
杨鸿智:你的问题已经超越了医学的范围.按生物学原来的进化规律,一个生物在完成了生育任务后,就算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全部任务.很多生物在这以后会很快死亡.哺乳动物有了一个进化,就是在生育子代以后没有立刻死亡,而是继续生存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用来照顾子代,保证子代有更高的成活率.而对于人类来讲,人们要求生育后的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越长越好.这已经是脱离了生物学规律,完全是社会问题了.人要求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社会的大家的生活都更好一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延长生命是最基本的一条.这样看来,我们医生的工作除了自然科学的一面外,还有社会科学的一面.我们的工作为人们带来了真正社会意义上的幸福.这有什么不好吗?可能有一些人的生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我们延长生命的技术一定在整体上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增加幸福美好的因素。
《同济医学论坛》
Dommy:首先,我感谢www.medbbs.com.我还要感谢楼上的大哥!给我上了一堂让我茅舍顿开的课!
巍子:如果真正的技术得不到发展,过个几十年恐怕到处都是克隆器官了...这篇文章真的一针见血,我个人也不认为那些半拉子技术有太多质量,不过真的很赚钱,病人越治越多,病的种类也越治越多,这世界反了!我学中医,未病先防这一点记得很牢,可是现在这社会,只有巴不得人都多得病才医生才能好好生活,郁闷。
《丁香园 《健康报-医生论坛》在线投稿》
Shiyiwang:楼上的说得太好了,有些医学技术的发展,其实是延长了无意义的生命,增加了生者的负担。
《凯迪社区 → 凯迪BBS互动区 → 健康社会》
鸣远:原来医学对于生命还有一些遗憾。
《中国思维 → 思维学术区 → 思维天下》
涉生版主:医心,医肝,医肺,还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