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92|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典”专题(包括国内外“非典”动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4-20 06:4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桂枝汤在 2003/04/22 11:01am 第 1 次编辑]

专家提出防治非典须注重基础免疫增强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胥金章) 解放军302医院的病理专家在研究中发现,防治非典型肺炎须注重基础免疫增强。这一发现为非典型肺炎的治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302医院病理科主任、全军传染病病理专业组组长赵景民告诉记者,他和同事在研究中发现,重型非典型肺炎患者全身免疫器官均发生严重的出血坏死性炎症,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减少,并在淋巴细胞内发现了较多病毒样颗粒。这表明重症非典型肺炎患者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损伤。
    赵景民认为,注重免疫增强和调节剂的应用,对重症患者适时输入白细胞或进行输血治疗,能够起到增强免疫功能、利于病毒清除的作用。
    专家们在研究中还发现,非典型肺炎患者肺组织及免疫器官中以冠状病毒颗粒感染为主,其它器官则以衣原体样颗粒感染为主。据此,专家们作出了冠状病毒与衣原体为协同致病作用的判断,即冠状病毒为“元凶”,而衣原体为“帮凶”。
    据专家介绍,这些发现为广州治疗非典型肺炎的治疗经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早期足量激素和给氧治疗能够控制肺部炎性渗出,减少肺透明膜形成,有利于防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注重抗病毒药物与抗菌素应用并举,以抗病毒为主。
    这些发现得到了病理专家们的普遍认可,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来源:新华社 2003年4月19日  
2
 楼主| 发表于 2003-4-20 06:50:51 | 只看该作者

“非典”专题(包括国内外“非典”动态)

[这个贴子最后由桂枝汤在 2003/04/20 06:54am 第 1 次编辑]

人民网“非典”动态可查:http://www.peopledaily.com.cn《专题大全》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
3
 楼主| 发表于 2003-4-20 06:59:26 | 只看该作者

“非典”专题(包括国内外“非典”动态)

疫病同环境有密切关系
--------------------------------------------------------------------------------
● 卓秉胜
  今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和大自然的惩罚——沙斯作殊死搏斗。这不是危言耸听,但大家应该思考我们日愈严重的环境问题。
虽然沙斯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找到,但只要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生态功能继续被破坏,即使找到治疗方法,也同样会有其他的病原体出现。
人类的记忆总是那么短暂,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1998年在香港与广州所发生的“禽流感”,这种传染病据说是由鸡所引发的,那场灾难的后果就是成千上万只鸡被送进了煤气炉销毁。
  1996年与1997年相继在马来西亚和台湾爆发猪瘟,也同样可怕。还有那源自英国并且近几年已经席卷世界的的疯牛症……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还有各种以前没有的天灾,频率一年比一年多,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厄尔尼诺现象,读起来一点也不顺口,而在1997年之前,恐怕一般人很少听说过。近年来全球性气侯的突变,令大家不得不重视这一重大环境变更的现象。
  以往,可怕的天灾似乎只出现在遥远的非洲,出现在电视机里,但近年来却无处不在。一直在享受上苍特别恩宠的欧洲,去年就爆发了罕见的特大洪水,夺走的生命和财富不可计数。我想我们更加不用提中国和东南亚了。
  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本来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个近乎完美的生态体系。而我们人类则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对自然无休无止的,贪婪的索求。地球的生态功能——自我净化与自我造血,正在迅速消失!
  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国家、某个人的问题,保护环境也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多关注环境,多采取实际的行动,我们或许才可以无愧于下一代。
4
 楼主| 发表于 2003-4-20 07:01:16 | 只看该作者

“非典”专题(包括国内外“非典”动态)

沙斯不等同非典型肺炎
--------------------------------------------------------------------------------
● 幼吾
  留意到4月17日的《联合早报》开始使用“沙斯SARS”这名词取代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一词。早报采取这名词,可以说是使用更贴切的专称来报道严重肺炎,值得赞许。
  严格来说,非典型肺炎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为SARS)是不一样的肺炎。非典型肺炎患者病情较轻,不必卧病在床榻,可行走自如,也称“能行走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它也称为“社区获得性或群落性肺炎”类型的呼吸系统疾病(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或CAP)。
  这类肺炎,很多患者没有症状,不需卧床,而且大多数能够痊愈,死亡率低,一般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macrolide)和四环素类(tracyclines)抗生素,以及新一代的抗生素如azithromycin(阿奇霉素),clarithromycin(克拉霉素)等等都能克制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微生物。
  但沙斯(SARS)是一种新发现、或新出生的严重肺炎,由一种冠状病毒感染引发,传染力强,和医学课本所写的非典型肺炎感染(atypical pneumonia)大不相同。
  “沙斯SARS”这名词是世界卫生组织所用的名词。在3月下旬该组织发现有一种能致死的肺炎流行病正在世界各地散播,于是发出警告,把这种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为SARS。
  很多国家都用SARS这名词,台湾也用SARS来报道,只有中国和我国的传媒还用非典型肺炎这名称。
  非典型肺炎感染(atypical pneumonia)还会继续存在,如果我们把它和SARS混为一谈,恐怕日后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惊慌,甚至歧视。在这时候为SARS正名正是时候,希望电视电台也尽快使用沙斯”SARS,取代非典型肺炎这名词。

·作者是本地资深医生
5
发表于 2003-4-20 07:37:16 | 只看该作者

“非典”专题(包括国内外“非典”动态)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朱玉  张景勇) 为什么有的非典型肺炎患者很快就会死亡,而有的则能痊愈?对这个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给出详细解答。
   李立明说,现在有人很恐慌,认为得了非典型肺炎马上就会死亡,其实根本不必过度惊慌。第一,我们在广东做过一个调查,历年出现的与这次不同的非典型肺炎的病死率为4.2%,而这一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死率在4%左右,所以大家不必过度惊慌。第二,对死亡病例我们也做了分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症状比较重,起病比较急,就医相对比较晚,等到医院以后已经到了疾病快速发展期,所以会造成死亡,这是一类病人;第二类病人主要是伴随和并发其他疾病,譬如说这个人原来就有心脏病,或者就有糖尿病,这次又得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这部分病人的病死率比较高。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得了非典病死率都很高,大部分人得了这个病通过医院及时有效的救治,完全可以康复。   
   李立明还分析了非典病人的个体差异:男女之间发病没有差别,在年龄上有一些特点,15岁到59岁年龄段的人是高发,占病例总数的70%至80%。这和常见的那种流感型的肺炎有很大区别,因为一般流感型的肺炎都是老年人、小孩比较多,而这种病是青壮年多。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这次病例有很突出的职业特点:医护人员比较高。

来源:新华社 2003年4月19日  

6
发表于 2003-4-20 07:38:11 | 只看该作者

“非典”专题(包括国内外“非典”动态)

北京青年报     (2003-04-19)
  本报讯 自非典型肺炎病毒被发现来自动物后,各种野生和家养动物逐渐浮现在人们视野当中。昨天,中科院动物所蝙蝠研究专家张树义教授向本报记者表示,在1998年有的国家尼巴病毒暴发中,狐蝠将尼巴病毒传播给人的方式,对当前寻找非典型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启发意义。
  4月16日,香港大学宣布,已完成非典型肺炎病毒的基因图谱排列,发现病毒来自动物,并由动物传给人的。至于是什么动物,则有待研究。
  张树义告诉记者,1998年,尼巴病毒暴发。结果查明,这种人兽共患病病毒的寄主是狐蝠,而当时感染尼巴病毒的一些病人,也出现了非典型肺炎症状。
  根据记载,尼巴病毒传播速度很快,健康家畜可能是通过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如尿、唾液、喉气管分泌物等,病畜的典型特征是急性高烧、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而病人均为畜场或屠宰场工人,表现为起病急、发烧、头痛等,一些人出现类似非典型肺炎症状。
  张教授介绍,翼手目属于哺乳动物纲,是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包括大约1000个物种。翼手目分为小蝙蝠亚目和大蝙蝠亚目,小蝙蝠亚目的成员俗称蝙蝠,使用回声定位,主要捕食昆虫;大蝙蝠亚目只有一个科———狐蝠科,包括42属173种,都不使用回声定位,主要吃水果,故被称作果蝠。狐蝠科的42个属中又专有一个狐蝠属,包括59种。事实上,蝙蝠家族仿佛是一个天然的病毒库,在过去的40年里,共从各种蝙蝠体内分离到约40多种病毒,这些病毒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人兽共患病病毒。大多数新兴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已经存在很久,长期进化过程中,蝙蝠对这些病毒已经具有忍抗性,不显现病症,只有当这些病原体转移到新的宿主或产生突变,才引发新的疾病。
  狐蝠是怎样将尼巴病毒传给人的呢?研究人员认为,由于当地森林面积减小,食物不足,迫使狐蝠从传统的森林环境中迁移到森林边缘附近的果园取食,而当地有许多养畜场与果园毗邻,被狐蝠污染的果实掉到地上,被家畜吃掉,从而把致命的尼巴病毒带到人类社会。
  与非典型肺炎不同的是,当时并没有发现尼巴病毒可在人之间传播,而且,尼巴病毒属副黏液病毒,与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不同。
  张教授强调,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果蝠是传播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的“罪魁祸首”,但尼巴病毒的传播方式或许会给人们以启发。专家认为,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延伸,一些像狐蝠一样携带有各种病毒的动物,因为其栖息地发生很大改变,与人类和家养动物发生“亲密接触”,一些以这些动物为宿主的病毒便传播给家养动物或直接传染给人。

7
发表于 2003-4-20 13:08:54 | 只看该作者

“非典”专题(包括国内外“非典”动态)

非典带给国人的不单人预防和治疗问题,更重要的是态度问题,年前,广东就出现不少例病人,传染性很强,医生都很警觉,可中国各地方习惯的掩盖子的做法就是不报道,不给老百姓事情的真像,真到香港报道了,才仓促进行所谓避谣形式的宣传,并很快宣称病原体为衣原体,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好多医生都不太相信,广东的大医院不少,中山医院的实力也是相当雄厚的,衣原体还查不出来?还治不好?不就是大环内脂类、奎诺酮类等药物就相对有效吗?还会死人????
果然,香港出现病例后,政府的态度就不一样,客观了许多,也正视了,也很快就提出病原体为冠病毒了。
就象美伊战争期间,中国发现的几起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战争,可类似学生中毒这样的事情,必得到实在掩不住了才开始宣传。
我们需要的是科学客观的态度,老百姓也不都是傻子。
8
发表于 2003-4-20 13:31:49 | 只看该作者

“非典”专题(包括国内外“非典”动态)

明天我贴两个最新的上来.
9
发表于 2003-4-20 13:38:36 | 只看该作者

“非典”专题(包括国内外“非典”动态)

介紹一個香港網站給大家:內有一個專題是專講非典型肺炎,請參考!
http://hk.ktop.com.tw/forum.asp?forum_id=90&cat_id=24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4-20 15:34:37 | 只看该作者

“非典”专题(包括国内外“非典”动态)

逼近元凶 探秘北京“非典”实验室  千龙新闻网  
安全:实验室高度隔离
  在SARS病毒流行的日子里,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10多个国家共建设了13个SARS核心实验室,以求通过科学研究早日确诊病原,尽早让这场灾难过去。
  昨日上午10时,记者跟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来到了百米之外的SARS检验实验室。当记者跨入实验室大门后,才发现这只是一座很普通的三层楼房,两个SARS实验室均位于三层。除了几个实验室安有防护门外,其他房间看起来和任何一栋民宅的房间几乎没有两样。而走出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只是穿了一件白大褂。
  接待记者的是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的副所长刘海林。她告诉记者,两个SARS实验室主要是由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的研究人员来承担,所以实验室就设在了所里。她表示,实验室内外每天都会根据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主要实验台也都被高度隔离,所以在实验室外是很安全的。
  防护:不露一丝皮肤
  10时10分许,记者跟随刘海林副所长和林长缨博士走上了三层。记者踏上三层楼房走廊走了10多米后,就被一个隔离墙挡住。林博士从墙后给记者拿出一次性隔离服、隔离帽、橡胶手套以及特制的口罩,还取出一双隔离鞋套。记者穿戴好抬起头,才发现自己已经像电视里看到的医护人员一样,都变成了全身包裹的阿拉伯人。
  顺着走廊走到尽头,就直接进入了实验室。进入室内,首先看到的是一面巨大的玻璃墙,墙外放着各种卫生用品和药物,是安全区也是监视室;而墙内是隔离间,安放着实验室的核心部件——实验台。
  刘海林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安全,林博士和一位女医生要模拟做一组SARS病毒的血清实验,所以他们推门走进实验室前还必须再增加一层隔离措施。于是记者看到,林博士先穿上了一层连体的银白色厚型“猴衣”,然后再穿上和记者一样的蓝色隔离服,接着又戴上了两层口罩、防护眼罩以及橡胶手套……最后达到的防护级别,用林博士自己的话讲就是:“不能让一丝皮肤露出来。”
  核心:“生物安全柜”
  10时20分左右,实验开始。在外边监视的刘海林告诉记者,实验的内容是对一例SARS病毒的血清进行“免疫荧光实验”。操作实验的实验台是从美国进口的“生物安全柜”。该柜下部是一个长约2米的操作台,上部有一根粗大的通风管,看起来更像一个超大型抽油烟机。
  刘海林副所长说,“生物安全柜”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通过它独特的结构确保研究人员的安全。
  此外,记者还看到,在隔离间内还有一台紫外线消毒灯。刘海林副所长表示,每次实验完后都会启动该灯进行消毒。
  实验:样本一个不漏
  看着隔离间的两位专家忙碌,刘海林告诉记者,他们的研究是不放过每一个病人的病毒样本。原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调查队(简称“流调队”)只要发现一个病人,就会采集该病人的血清和“咽拭子”,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多种研究分析。所谓“咽拭子”,就是拿一个消毒后的棉签,在病人咽喉的后部擦拭一下,取回多个带病的细胞进行分析。
  对每一个病人样本的分析和研究都是一项很费时的工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经常得通宵达旦地工作。但是目前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过苦叫过累。
  人物:从没想过害怕
  SARS病毒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它在人类历史上都很罕见。在北京疾控中心的SARS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接触的都是活的、仍具有很强侵犯力的病毒样本。那么,他们害怕吗?
  从比利时著名大学生物医学专业毕业回国的林博士回答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害怕。他告诉记者,他已经有7、8天没有回家了。这些天里,他吃在单位,住在单位,几乎每天都要参与实验。但是他认为,能向这人类百年不遇的大挑战叫阵,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值得的。
  SARS实验室里还有多位女性研究人员。她们中有为了驱走SARS病毒殚精竭虑的刘海林副所长,还有两位刚刚休完产假的女研究生。而和林博士一起参加试验的黄医生,她的孩子也是刚满一岁。
  这些可爱的研究人员,虽然牺牲了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投入到了最危险的工作中,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因此而退缩半步。
  计划:与WHO携手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SARS基本确认是一种变种的冠状病毒时,北京疾控中心的SARS实验室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昨日上午,刘海林副所长告诉记者,他们的实验一直是按照病毒分离、电镜、免疫荧光、中和实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向进行的。接下来他们将考虑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展开最新的研究,以争取早日降伏病魔。
  精确细节 “非典防护”全过程
  在进入病区之前,医护人员就穿有一套平时的隔离衣,到病区后,再穿一身一次性的“猴衣”,也就是那种只有一个出口,在肚子前方用拉链封闭的隔离衣,上至头上的帽子,下至脚上的鞋套,每一部分都与外界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的第一层隔离衣的穿着顺序是,先戴上隔离效果达到很高要求的口罩、穿戴上平时医生戴的那种帽子、衣服,再给两只鞋套上鞋套、最后再戴上手套,穿完第一层隔离衣后,再套上第二层隔离衣。当他们从病区出来后,首先需要脱掉最外边的那套“猴衣”,装进一个密封的袋子,并立即进行焚烧,医护人员向外走的通道是一个消毒的过程,边走边消毒。到了第二个出口后,医护人员会脱掉里面的第二层隔离衣,装进一个专门的袋子,立即进行高温消毒,出来后,还有专门的医护人用酒精棉为他的鼻子、耳朵、眼睛周围、嘴的周围进行消毒,还有84消毒水喷洒在他的手上,立即进行全面消毒。
  权威解读 专家讲“隔离”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市卫生局防治非典专家组成员唐耀武昨天接受本报专访——
  记者:一提到“隔离”,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恐慌,以为被隔离的人就是感染上了“非典”,甚至以为从此就永远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
  唐耀武:需要正确看待“隔离”这个名词。到底什么是隔离?隔离是一个医学的概念,所谓的隔离分为肠道隔离和呼吸道隔离。对于肠道隔离的概念就是注意吃的食物、碗筷等与其他人分开;呼吸道隔离则是指防止病菌通过空气的传播被呼吸到体内。隔离还分为三种,一是不要在家里待着,需要到有呼吸道或者肠道隔离条件的指定医院进行治疗,这样才有利于病人的治疗,也有利于减少病原,同时可以防止他与他家人或其他人的接触,不让疾病再传播下去。
  至于为什么呼吸道隔离需要到医院去,因为在家进行肠道隔离的,只需要将他的用具、碗筷、吃的东西等经过严格的消毒等措施后再使用,而呼吸道隔离在家进行比较困难。
  还有一种隔离,是将曾经和“非典”病人进行密切接触的人送到专门医院进行观察检疫,二是限制他的活动,让他待在家里,不让他出去上班、购物、串门等等可能与他人接触的情况,同时也需要他通知和自己有过密切接触的人,注意自身的防护,或者建议去医院做个检查。
  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被确诊的疾病患者送往的医院是专门有严格隔离措施的医院,而和“非典”有密切接触的人如果被送往医院,则是另外一所有隔离措施的医院,住在医院里的普通患者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病房的旁边是不是“非典”患者,那是不可能的。
  记者:到底该如何理解隔离的意义?
  唐耀武:隔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可能是“非典”的病人在早期隔离起来,防止病菌进一步传播。市民应该正确理解隔离的概念,因为在目前这种疾病流行的情况下,一旦发现可疑病人,就需要将其立即隔离起来,让医生、专家来进行诊断,确定其是否感染上了“非典”,可能被筛选出来的都不是,实际上最终被确定感染上“非典”病毒的病人确实只是一小部分,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慎重起见,不漏掉一位可疑病人,防止病毒的再次传播。
  记者:在家隔离的病人,谁来监督其是否就是待在家里,是人盯人的那种吗?
  唐耀武:我们的医护人员还没有达到可以人盯人的那种状况,我们可以通过他单位的领导、街道居委会等来监督,但目前多数人还是很好地配合了医生的工作,知道自己需要隔离后,就待在家里,没有出去上班。
  记者:什么样的人容易被感染?
  唐耀武: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容易被感染。所谓的“密切接触者”是指,和病人有过生活史、工作史的人,比如他的家属、亲人、好朋友、同事等等,比较容易被感染。所以一旦发现一位可疑病人,医护人员将会立即通知其家属、经常来往的好朋友等密切接触者来做检查,如在两周时间内没有任何异常现象的,就可以出院了。
  前沿接触不必太慌张
  来自“非典热线”64274209、64212486的建议——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走进非典热线咨询室和热线员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64274209、64212486。
  推开热线室的门,正对门口的墙最上方醒目地写着“向SARS宣战打赢首都保卫战”几个红色大字。这面宣传墙大致分成了几个板块:最左侧的一块介绍有关非典的相关知识,接下来的一块介绍应急工作流程,旁边的一块介绍现场处理工作流程,其中这两块介绍流程的版面用了鲜明的图示法,看上去一目了然。最后一块是工作人员最近一个月的排班表。
  中间的大桌子分成了两个部分,靠近墙这面的桌旁坐着3位热线人员,他们不仅要接听热线电话,同时还要收发三台传真机的有关资料。他们对面则是只接听电话的5位热线人员。热线人员的手里有着关于非典的相关资料,热线人员一边接听电话进行解答,一边对内容进行记录。用来记录热线内容的表格上还将电话内容分成了几类,比如症状表现及预防措施等几项。热线人员则用“正”字来记录每位咨询者拨打热线的内容,这样就可以统计出一天共有多少人拨打热线并且对应的具体内容的统计。“丁零零”电话声音不断响起,不到20分钟的工夫,热线人员共接到近30个咨询电话。记者注意到,每个热线人员的面前都放着几袋润喉片和一个水杯,还有小瓶的消毒液。在热线室门口的右侧,有一部英文咨询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接到的英文咨询电话大概有三四十个。记者看到,在热线室的一角,堆着折叠床铺。
  热线室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称为信息组,趁着信息组负责人周素梅稍有空闲的时候,记者采访了她。她向记者介绍道,信息组共有13个人接听热线,其中有5个人是24小时接听热线。热线人员中年龄最小的24岁,年龄最大的有50多岁了。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安排得很紧,回家以后和家人说话的机会都很少。这里,每天接到的热线将近3000条。
  在接听热线的过程中,热线人员曾经接过这样两个热线:这个人的体温是37度,他就觉得自己得了非典,还有个人在电话里先是大哭,然后就说自己到过人多的地方,肯定得了非典。“人们现在对于非典过于恐慌。现在正是春夏交替的季节,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人们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还是可以预防非典的。截止到现在,还没有接到一例与非典症状相似的热线。”周素梅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0:57 , Processed in 0.0756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