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6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中医论坛网络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学》(绪论)文字编辑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 14:1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DMINOPE=却波渔翁|南方的风铃|奖励积分 50|谢谢分享|1235987368][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9/03/02 05:09pm 第 2 次编辑]

临床中医论坛网络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学》(绪论)文字编辑版

主讲:庆泩堂
同学们,大家好!
第一次开课,我们讲的中医基础理论主要是以五版高等医药院校的《中医基础理论》为教材,今天我们开始讲绪论。
绪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学习中医,首先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学习的方式方法的问题,其实不但学习中医,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如此,东看一本书,西看一本书,那是不行的,搞不清中医怎么学习,你看书就没有用。怎么学习中医呢?那你头脑里一定要有阴阳这个概念,单纯的阴,或单纯的阳,那就不叫中医,学出来也是错误的,根本没有用。就是说我们很多的中医爱好者,都多少懂点中医,为什么看了半天书,也看了半天的方子,最终结果还是不会,什么原因呢,除了没有系统的学习之外,方式方法不对这也是很主要的。更有的中医爱好者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自以为看过几本市面出售的中医科普书,背过一些汤头歌诀,就以为会中医了,开始乱开方剂.......其实这是根本认识上的错误。一个中医爱好者和一个临床医生水平差距的是很远的,中医是个“眼高手低”的职业,学容易,但精很难,精就体现在你的处方是否有效。我们为何要讲这个教材呢?因为教材上的知识,基本是没有错误的,这是集体编篡的结果,是经过国家教科委审定认可的,这和市售的那些个人中医科普书籍有着本质的不同,现今个人的中医出版物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学术认识上的偏差,有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知识,在你们没有鉴别是非能力之前,最好就是从中医学院的统编教材学起,这样至少不会误导你们,所以,谦虚加勤奋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基本前提。
在学习中医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人的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这个是很主要的。如果你掌握不了这个,那你就没有办法学习中医。为什么西方人学习不了中医呢,他们的思维的方式方法和东方人不一样,从小生活的环境也不一样,没有接受中国的传统教育的环境,从小接受的都是西方的教育环境,在西方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直线模式,而我们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曲线模式,因为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学习不了中医。老外的思想都非常的单纯,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在天津中医学院上学的时候,一个以色列的学生,以色列人非常的聪明,这点是世界公认的,老师讲的穴位,尤其是督脉这一溜,老师讲过之后,他们就能记个八九不离十,一般讲过两三遍就能记住了,你说以色列的思维就那么强,考试也自然很厉害。但是要讲到针刺的手法上,不行了,他就不懂了,怎么不懂呢,针刺的时候,常用的有三种手法,其中有补法(顺时针方向为补)有泻法(逆时针方向为泻),如果我们又是顺时针又是逆时针的情况下,这个方法中医称为平补平泄法,你看这就是三种方法。你给他讲顺时针为补,他可以理解,逆时针为泻,他又可以理解,但是你告诉他平补平泄,他理解不了了,又补又泻,不跟没操作一样吗,他就这么问你,他说你这样不行,白扎针,没有效果,问他为什么呢,他说,补完不能泻,补完又泻,一边补一边泻这不和没扎针一样吗?你说他这个问法对吗,也对,但是我们临床当中用针刺的平补平泻的方法是最多的,比单纯的补和泻用处要多很多。
其实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中医是一个阴阳的问题,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里还分阴阳,阳里还分阴阳,就是这样的,他是这么一种思维方式,所以你搞不清楚这种观点,你怎么看书都不行,怎么都学不了,你就理解不了。这种思维通俗的说是一种复合思维,你学中医一定要建立起这种思维,你没有这种思维那你就永远学不了中医,你也学不好,看什么书都没有用,看一大堆方子,都是死东西,不会用啊,再好的方子不会用,给你辆汽车不会开,那没有用。这也是很多的中医爱好者看了半天书搞不懂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复合思维。还有一种就是走到极端了,认为用温阳药不对马上全转成寒冷的了,这个观点都是错误的。开处方该用附子也得用啊,该用干姜也得用啊,不用不行,辩证论治,中医的核心和灵魂就是辩证论治。学习任何一门知识,方式方法和观念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一定头脑里要有一种轮廓,一种思想,然后你再去学习中医,再去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再去学习围棋,学习气功,学习中国的琴棋书画.......都能学好,你没有这个观点,你再聪明,你什么也学习不了,老外再聪明也不行,所以他们学不了中医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我们这个国家的传统思维模式和观念,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随便拿一个病来说,就说咳嗽吧,在中医里,任何一个证,他都有八种可能行,就是中医说的八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这个概念你一定要掌握,一定要记住,哪怕现在理解不了,这是绝对没错的,没有怀疑的可能行,都有八种可能性,不要一出现咳嗽就想到伤寒了,你不能老这么想,思维太单纯了,这就没有办法学中医,再教你都不可能学会,就是任何一个证都有八种可能性。我希望大家今天通过学习之后,我们每一课都要有个收获,不要收获很多,每一课会一点就不错了,今天这节课这句话就是重点,就是任何一个证都有八种可能性。比如腹泻的孩子,你马上想到着凉了,形成这种惯性思维那不对,孩子一腹泻你马上想到,是不是有积食的可能性,或者吃坏了的可能性,有没有寒热虚实的存在.......等等。你开方子的时候,你马上打个问号问一问自己,想一想,上课的时候,我们讲过这个问题,一个证就有八种可能,这就是进步了,起码你有辩证论治的意识了,不要总是很单纯的那种概念,不是热就是寒,那个太简单了,临床中不是这么看病的,临床当中的病症也不会那么简单,这是一个重点。
绪论的第一段基本上说完了,绪论第一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介绍的是一个经过,中医学其中有些关键的东西,大家对着书看一下。重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下面的第二句话,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这是一句很关键的话,阴阳五行嘛,实际它来源于《易经》,《易经》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的根本,所有的东西都来源于这里。易当变动讲,经当不变讲,本身就是矛盾的,这实际上就是阴阳,这两个字就说明一个问题:阴阳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在这里呢我还得说一下,得反复强调这个观念问题,我们看中国的太极图,太极图的结构就是一个圆里面是一个绕着的弯,里面是黑白两块,黑的里头有白的,白的里头有黑的,很形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美国人他那个思维是什么样的呢,他也是一个圆,但是左边是黑,右边是白,界线很清楚,一半黑一半白组成的,所以美国人的思维不是对就是错,西医就是这样,正好符合西医的特点,是细菌就是细菌,是病毒就是病毒,一切都遵循化验,所以西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仪器在看病。但是有的病往往细菌里有病毒,病毒里有细菌,那有那么完全是细菌没有病毒呢,只能说是比例的问题,你去医院化验,白细胞高,那你能说里面只有细菌,绝对没有病毒吗?他们的这种思维就决定了他们必须这么做,他们觉得是对的,教育也是这么教育出来的:1就是1,2就的2,3就是3,没有1.5、2.5的概念,这就是西方人的思维。你看西方人出去,一请客吃饭,都得讲好,这是公司请客,或者所这是我请客,或者说这是AA制,提前都讲好,中国人行吗,三个人吃饭,那谁能说各人买各人的单,那没这事吧,那这饭还怎么吃啊,思维方式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这是很关键的。西方人的思维阴就是阴,阳就是阳,西医也是如此。现在呢又出现第三种人,印度人。印度人的思维也是一个圆,这个圆要么是全黑的,要么是全是白,印度是佛教国家,没有自己的思维,人都很散漫,全都是信仰宗教,全为宗教活的,思想是空白的,要么是全黑,要么是空白。还有一种人,日本人,日本人也是圆的,中间有块黑的,周围是白的,他们就是说连自己的思想都没有,完全服从命令。对比来看,就是中国的思维比较复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一下就复杂化了,他们就比较单纯,要么阴要么阳,要么纯阴要么纯阳,要么阴阳都没有,完全服从,中国人就不是。
我反复的讲这些,都不是废话,有的同学说了,跟中医学有关吗?讲这些东西,太有关系了!你思维方式不转变,你学不了中医,因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你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你怎么能学中医呢,你肯定就学不了嘛。为什么中国人学英语很困难呢,关键掌握不了他们的语言结构和文化特点,所以学起来很吃力。所以你要想学习任何一种东西,你一定要想了解他们的文化,这样你才能学好,了解他们民族的文化,国家的文化。所以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中医是非常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一门学科,所以你要先把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这些内容了解和熟悉,再学中医就简单了,而且也容易上道。举例就训练军队来说吧,日本人是怎么训练的呢,日本人完全服从命令型的:长官喊:“齐步走!”,士兵开始走,长官不喊停士兵就不敢停,训练日本军队就是这样。前面悬崖,长官不喊停就不敢停,就往下跳,所以日本注重的是武士道精神,在二次世界大战上,他们炸美国的军舰时飞机全装满炸药,只给单程的油,上机之后舱门就全部焊死,不允许跳伞,然后就起飞吧,就自杀式攻击。美国人的训练方式则是,长官喊:1、2、3、4、5,到悬崖边了,士兵会回头问你,长官还走不走?士兵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美国人这种是非观念只用两个单词来表示,是或者不是,他们思维模式就是这样,一分为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对的就是对,错就是错。而我们中国人的训练方式呢,士兵走到悬崖边了,开始原地踏步:表面我还是在走,但实际我不走。我不敢不走啊,我在执行你的命令。在中国对的也可能是错的,错的也可能是对的,想必“塞翁失马”的故事大家一定知道的,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可以转变为阳,阳也可以转变为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学习中医是非常重要的。
我这样讲,就差不多,别的方面,也没什么了,有的东西,一看就看的懂。这里有几个重要的。
整体观
中医看病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不是把人分割开的,就是你这个脏腑,其实像临床中我们经常看病,有人问我,五先生,给我辩个证吧,我给他说了,脾胃虚弱,他自个就补脾去了,不是说了嘛,脾胃虚弱嘛。这个观念是不对的,我一告诉你脾胃虚弱,你马上补脾,你又落到西医的思维里去了,很单一化嘛,西医才是那样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西医。中医是怎么看病呢,第一步虽然通过辨证论治是脾胃虚弱,但是还要进行第二步辨证:导致脾胃虚弱的原因在哪里?这个原因就很多了,或者调补肝肾,或者调理心肺,或者是脾肝肾三脏合调......不调和金(肺)木(肝)水(肾)火(心),光治土(脾),那肯定是错了。单纯的健脾,那永远是错误的,永远健不了脾,绝对不是说见了脾胃虚弱就单纯补脾,那样没有一个能补好的。我们的中医爱好者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孩子脾胃虚弱,比如补了一年的脾,怎么还脾胃虚弱啊,关键你没考虑五脏的生克乘侮和阴阳五行,这是我们在后面讲了,非常重要的,我只是举这一个例子。肝病也是如此,肝气不疏,调肝吧,那又不对,中医张仲景说了,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这是中医的整体观,我们学习中医一定要建立这种观念,你现在不懂可以,但你要知道这种观点是对的,不用质疑的,我百分百保证是对的。这是今天讲课的第二个要点,就是这种整体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老是存在这种哪虚补哪,哪实泻哪,那种很单一的思想,是很错误的,如果这个思维框框打不开,你也学不会中医。
整体观还表现在脏腑经络里。中医上脏腑不是单一的脏腑,西医解剖学说上所说的脏腑功能仅仅是中医学说所说的脏腑功能的一部分,这个在后面都有专门的论述,绝对不是说像西医那么胃就是胃,胃就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绝对不是,我们又要必须纠正,什么叫藏象学说呢,就说这个胃,西医解剖学所说的胃就是纳食腐谷消化的作用,而中医认为这仅仅只是胃的作用之一,胃还主管经络呢,上面联系着肺,下面联系着大肠.......针灸上通过刺激足三里,可以达到补胃或者降胃的作用。为什么保健我们灸足三里呢,足三里在腿上,跟胃有什么关系呢,胃在人体的中间呢,他就是一个经络传导的作用,通过刺激足三里起到补胃或者降胃这样一个目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你不用怀疑,都是强制性的理解,就是说学习中医,有些东西你可以现在不理解,但是你一定要记住,头脑里一定要有这种印象,有这种概念,这样你学的时候,后面的问题弄懂了,前边的问题也通了,不能死纠缠在一个问题上,因为每个人都有认识上的盲区,或许这个不理解,或许那个不理解,或许能理解1+1=2 ,但是不理解2—1=1,这都很正常的呀,这是非常正常的,你不理解可以,但是必须知道有这个概念,这是藏象学说。
中医非常重视这个胃,所有的外感病都跟胃有关系,为何如此说呢?这是土生金的问题,金为肺,土对应脾胃,这里不要讲的太复杂,什么坤土,乾土,那样太复杂,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这是母子之间的关系。土为什么能生金呢?金子不是从土里挖出来的嘛。所以一个人肺气强壮与否,能否抵御外邪,全来源于胃,主要是看这个胃。胃要是不好,要想孩子身体健康,那是做不到的。所以为啥反复强调积食的问题,道理就在这里。尤其是感冒发烧以后,不要马上给孩子大鱼大肉的荤食,有的妈妈心疼孩子,感觉孩子病了一次,瘦了,就着急的要补,这是错误的。中医有句话是形容温病的,是“炉烟虽熄,灰中有火”,虽然是不发烧了,但是体内的剩余的邪热还没有完全消除,这时要保证肠道的干净和疏通,别增加胃的负担,等余热彻底消除之后,再补也不迟。   
为何积食会导致感冒、发烧、咳嗽?很多人都不理解。胃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不能有东西的,刚吃完饭后有东西那是对的,如果胃里一天到晚有东西,那就是积食了,因为人体器官有一个体功的作用,胃就不停的要腐熟食物,它就不停的忙,不停的消化,它就顾不上肺了,妈妈总是忙,就顾不上儿子了,土生不了金了。什么情况下能土生金呢?胃里正常吸收饮食以后,腐熟完后,它把吸收的精微物质传给脾,在脾的作用下,地气上升为云,这里又有个肾的关系,就是底下那个火,肾火,实际上是肾阳。脾胃是锅,肾阳是火,相当于柴火,通过火的作用,把胃转给脾的精微物质输送给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中医描述水液在人体内一个整个的代谢过程。一旦积食以后胃老是不停的工作,不停的工作,肺气就得不到充盈了,自然而然就虚了,虚就很容易导致外邪,孩子就很容易感冒。     
越是有积食越容易再由外邪导致感冒,胃本身就已经化热了。内里头本身就有热,再外面夹风、寒、湿,这就形成复合病了:或者寒包热,或者寒包热夹积食,或者热里有寒,或者寒里有热,或者夹痰饮,或者夹淤血.......其实这时就是温病了,这时切忌单纯的使用麻黄汤或桂枝汤。使用麻黄汤桂枝汤的时候胃里是不能有热的,如果单纯的用麻桂发散,哗一下形成星火燎原了,把胃里的热肺里的热全发散出来了,那还了得,那受不了啊,所以这个时候用的方法就得辩证论治了,或者寒热并用,或者辛凉清解.......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而辨证论治的使用。 那咳嗽是怎么回事呢?积食怎么导致咳嗽呢?胃里有积食了,中医上大小肠皆属于胃,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不降,肺气就降不了。肺气不降就咳嗽,肺之变动在咳嗽,发烧那都是严重程度了,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积食积到一定程度了,突然就高热了。高热了,还是肺气不通的问题,肺主通调水道,皮毛应该开合的,底下不通,全都顶到上头了,就形成热症了。所以孩子有病发烧的情况下,一定要保证二便的通利,一定要死死记住。门户都打开了,再烧也烧不到哪里去。就怕发烧后大便不通,还便秘,小便黄,那就坏了,那一下就高热,孩子一下就到40度。小便相当于家里的下水道,大便相当于家里的垃圾桶,肺相当于家里的窗户。孩子出不了汗等于是窗户关了,小便黄等于是家里下水道堵了,便秘说明家里垃圾桶满了。都堵了,那邪气(细菌,病毒)不都出来了?能不发热了吗,热根本出不去了嘛。
所以外感病,中医是强项!  
不但是生病发烧的时候,平时这二便就非常重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人生病以后,第一个弱的是胃,看繁星回复的,说他们家孩子精神状态又恢复到如初了,精神状态怎么恢复呢,胃得好,精神才能有,能吃了能喝了,见过有这样的人不能吃不能喝精神还能好的吗。中医讲望神,神很重要。大家都有经验,孩子有神,活蹦乱跳,这基本没问题,孩子精神一打蔫,肯定里面有问题。神来源于胃,中医很注重胃,那位说了,中医不注重肾吗,肾的东西也来源于胃,肾的精、气也来源于胃,要能吃啊,不能吃哪来的精啊,第一步啊,能吃能喝,肾精肾气自然充盈,不能吃不能喝,病入膏肓,躺在床上,病人眼神那都不对了。这些问题要连贯的分析,这才行。
辩证观
中医治疗学也包含有辩证观点,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标本缓急:这里的比较典型的某某的儿子,某某的儿子总是在不停的在治标,咳嗽刚一好了,又积食,感冒又来了,那没有办法,你总是在治标,我确实很想治本,但总腾不出手来,总有问题,腾不出手来治下面,调理肝肾,所以他总在治标,她理解不了,那没有办法。急则治其标,中医来讲,有表一定要解,不一定感冒了才是表症,那不一定,凡是上焦的病都可以定位表症,比如咳嗽,当然这种咳嗽我说的是表症的咳嗽,还有内伤的咳嗽,肾虚也能导致咳嗽,肝虚也能导致咳嗽,这两回事。在中医有一个概念,只要有表症一定要解,没有说跨过表症直接治里面的,没有这样的,你说我不管感冒了,直接补肾吧,那不对,比如说我用药可以兼顾,什么叫兼顾呢,比如说,像补气解表法,代表方剂人参败毒散,助阳解表法,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固本,麻黄解表,这是法则,法则是不能变的,有表症必须解表,但是根据情况的程度我们可以调整用药。有时候必须要单纯解表,急则治其标,标本缓急,我举个例子,有一个80岁的老太太,平时比较虚,突然感冒了,这时就要“急则治其标”只能先治疗感冒,比如用人参败毒散解表,这是表里兼顾法,等表症解了,再来补虚。
人为什么有的人死于外感病?关键是里头没有底子了,真正有外感病时是不管我们用辛凉解表法还是辛温解表法,需要调动的都是人体的正气来抗御外邪。凡是外感病都可以理解为敌人来侵犯国家了,表邪嘛,这个时候的抵抗就要靠国家的财力和物力(这好比人的身体内的精气神)。如果这时身体里没东西,还怎么打仗?平时调理的是人体的精气,不要等渴了才挖井,那就晚了,所以平时没病的情况下就得调理,调理的人体脏腑的气血阴阳,调理的人体的作用是什么呢?第一,养精气神,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活蹦乱跳呢,这是其一,其二,平时得给你的身体存上储备粮准备好弹药,把你的底子打起来,等鬼子来的时候用,别等鬼子来了你什么也没有。这个道理一样好比我平时吃点好的行吗?吃点好的行啊,现在谁家也不缺吃少穿,但是为何孩子总是得病呢?还是身体发育不好呢?脾胃弱,越是山珍海味越是害了孩子。脾胃不弱,即便是粗茶淡饭孩子也一样身体结实,关键是能不能吸收的问题。
缓则治其本,就是平时就得中药啊,气功啊,饮食上调理,我们很多人被“是药三分毒”给迷惑了,总以为吃的好就行,光顾着急则治其标了,忽略了缓则治其本,缓则治其本就是中医所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比如乳腺增生这个不管,就那么一点嘛,黄豆那么大嘛,没事,再一检查,指头那么大了,西医说没事嘛,多检查就行了,再一检查鸡蛋那么大了,还没事吗,动手术去了,一检查,恶性的,乳腺癌,怎么办呢?那你平时干什么去了,黄豆那么大干什么去了,非要长到跟鸡蛋那么大呢,这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不懂什么叫“不治已病治未病”。
正治反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要说理解也好理解,寒者热之,在坐的可能都能理解,寒病嘛,寒病我得用热药,胃寒嘛,总用干姜附子,不是说这种方法错误,是辩证错误,前提是不是寒,只有是寒了,才能用热的方法,如果不是寒,或者寒里加虚,后边不还有句话嘛,虚者补之。寒里加虚这种情况你光用姜附这不行啊,更多的情况人体没有那么单纯的病,单纯的病是很少见的,十个患者里面最多有一个,或一个都没有,理中丸或理中汤,最多一年都见不了一个,哪有那么单纯的病啊,就是个理中汤啊,或者风寒感冒,你一看就是个麻黄汤,哪有那么巧,没有,一般人感冒了都不看,等到找你看了麻黄证早过了,都是化热了,或者以里热为重了。有时候我不太喜欢用麻黄,思维太单纯了,很的都绕过去了,证早过了。看病要取效,临床很重要,见不到病人,坐在那里空想,是不是麻黄汤啊,是不是桂枝汤啊,不能坐在那里看着电脑空想,你想不通的,就说这个看病,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寒病,寒者热之,寒病的病人并不是那么单纯,可能加有气滞,可能加有血瘀,可能加有痰饮,但是他本质是寒,脾胃虚寒,大便无力,面色晄白,精神倦怠,但你这时候开理中汤,你思维就很单纯,你没有考虑里面的垃圾问题,什么是垃圾啊,病人有寒了,加有痰饮了,我们这时用半夏理中汤。有的病人确实虚寒,但是他舌质有点发黄,红,有化热的表现,那我们用连理汤,理中汤加黄连,要兼顾到化热,这时如果光吃理中汤,热“哗”一下全发起来了,舌头溃疡,小便黄,大便干燥......病人吃了你的药很难受,病人明明是个虚证,为什么一吃你的药就坏呢,我们临床当中很多呀,他就是不懂里面的技巧,看病是有技巧的。不要单纯的补,看有没有加有气郁,加有气郁用治中汤,理中汤加青皮陈皮,这样病人吃了你药好受啊,排气多,老打嗝,舒服,因为已经提前考虑到气郁的成分,吃完干姜附子之后会产生气,气会郁在里头,提前在处方里加上青皮陈皮这两味药,打上预防针:我把扶上马之后再送你一程嘛。
连理汤,治中汤,这才是中国人的思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有人问了,我为何用理中汤无效?张仲景错了吗?张仲景当然没有错,人家定的是法,理中汤,那是大法,在脾胃虚寒情况下不二治法。所以为什么叫经方,那是不能改变的。寒邪侵入太阴,只能用理中汤或理中丸,只有这一个法,但是他给出的是方剂,这又是阴阳,他不告诉你法,你去分析吧,其实方就是法,法就是方,方中有法,法中有方,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多奥秘啊,张仲景说,我都说出来就没意思了,你可以自己通过方去研究法嘛。比较典型的王焘的《外台秘要》,里面全是方剂。学中医啊,就是你到什么程度看什么书,不要说上来我要看孙思邈的书,那你看的懂吗,你肯定看不懂,循序渐进,这个是很主要的。
异法方宜,我经常给大家说,不同的地域、气候、时间、人的不同的习惯、职业,治法都要变。那天我给大家讲的,中医没有规律吗,中医肯定有规律,什么叫规律啊?比如一年当中什么时候最热啊,肯定是夏季最热啊,这是不变的,这就是规律,变的是一年当中热的是哪一天,你能说三伏天那天最热吗,那不一定,这个里面就存在变数,这就是不变当中有变化,看病一定有规律的,但是规律里边一定有变通,这就是刚给大家讲的易经这两个字,有不变的地方,不变的是法,最基本的理法是不会变的,变的是方药嘛,治法是不会变的。比如张仲景给出的是宪法,寒邪入太阴,就得用理中汤,这是不二的法则,所以叫经方,这好比国家的宪法,谁没事能触犯国家宪法呢,所以在宪法下面有生出很多小法律,什么婚姻法,民事纠纷法,包括什么遗传法、土地法........平时容易触犯的就是这些法,两个人打架斗殴,你能拿宪法判处吗?所以你治病也是如此,你要拿宪法治病,宪法你得加减嘛,不要老开理中汤,多开一些连理汤,多开一些治中汤嘛,多开一些吴萸理中汤嘛,这不就把宪法和地方小法律综合起来了吗,你有效率马上就高了,你的医疗技术肯定马上提高,你总拿宪法治病,看谁都是触犯了宪法,看那些犯罪的,那不对。所以处处都有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宪法当中有小法律,这就叫阴中有阳,但是小法律又来源于宪法,这就是阳中有阴,他就是这么一个关系。我们学经方,先把宪法搞懂了,搞懂了再去变通嘛,小柴胡汤别总用原方嘛,用柴胡黄芩,把别的裁掉,用二陈汤加柴胡黄芩,柴芩二陈汤,这都常用的方子,或大柴胡汤跟白虎汤合用,大柴胡汤加石膏,知母,综合起来使用,总之,方中有法,法中有方,中医是活泼的,中医是变化的。
这就是异法方宜,“凡治病不察五方风气,衣食居处各不相同,一概同治,药不中窍,医之过也。”试问,不论大江南北,凡是感冒,全给麻黄汤?桂枝汤?这是典型的西医开中药的模式。这是没有结合当地的气候考虑,一定要结合到当地实际气候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叫因地制宜,实际分析,你像在上海啊,常州啊,热啊,为什么温病发源地,吴鞠通啊,叶天士,都是那边的人,江苏,苏州,阴山啊,这些地方,他那地方形成这种理论一定是有根据的。虽然患者都在南方,假如就是脾胃虚寒,虽然也要用到干姜,但是要少用一些,另外还要结合当地的气候,这样才有效。异法方宜在治疗外感病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你能不能有效,一定要结合这个,治疗大人跟小孩一样吗,这绝不是仅仅是剂量小一个方面的问题。
病治异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比如麻黄汤并不一定就仅能治疗感冒咳嗽,这里是一个病跟证的关系。比如感冒了身体痛如果辨证为风寒表实证可以用麻黄汤,不感冒,不咳嗽但是仅仅就头疼,如果辨证是风寒表实证一样用麻黄汤,这叫异病同治。同是感冒了,而且还咳嗽,先分风寒风热,一个风寒感冒一个风热感冒,风寒表实证的感冒我们可以用麻黄汤,风热表证可以可以用桑菊饮,这叫同病异治。用一个方子,这个人是咳嗽,这个人是胃胀,虽然是症状不同,病不同,如果辨证是少阳郁阻证的小柴胡证,就都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中医奥秘就在这里,方子来回来去,一个方子能治很多病。
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不仅仅是描述风景,而是通过写景喻理,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之一。我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我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孙中山先生说过“最复杂的事情,其实最简单,但是要想搞好最复杂的事情,先要从最简单之处学起”。学习中医也是如此,我们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中医,认识中医,扎实的掌握中医基础,这样才能学好中医和认识中医并且能把中医知识运用到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绪论就讲到这里,大家晚安。
文字
2
发表于 2009-3-2 15:11:55 | 只看该作者

临床中医论坛网络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学》(绪论)文字编辑版

你好啊,我们在这里见面了!
3
发表于 2009-3-2 15:22:32 | 只看该作者

临床中医论坛网络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学》(绪论)文字编辑版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9/03/02 03:24pm 第 1 次编辑]

王焘《外台秘要》,纠风铃整理笔记一字。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7:01:59 | 只看该作者

临床中医论坛网络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学》(绪论)文字编辑版

下面引用由千古医帝2009/03/02 03:11pm 发表的内容:
你好啊,我们在这里见面了!
医帝原来在这里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7:08:10 | 只看该作者

临床中医论坛网络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学》(绪论)文字编辑版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03/02 03:22pm 发表的内容:
王焘《外台秘要》,纠风铃整理笔记一字。
谢谢渔翁先生.
我现在已经不能修改了。
6
发表于 2009-3-2 17:11:35 | 只看该作者

临床中医论坛网络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学》(绪论)文字编辑版

呵呵,我赴俎代庖了,鉴谅!!!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3月02日 05:13pm 时添加 -=-=-=-=-
预祝节日愉快!谢谢分享讲座!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7:18:43 | 只看该作者

临床中医论坛网络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学》(绪论)文字编辑版

渔翁先生太客气了。
渔翁先生节日快乐!!!
大家节日快乐!!!
8
发表于 2009-3-2 17:38:49 | 只看该作者

临床中医论坛网络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学》(绪论)文字编辑版

为中医的振兴做贡献,好!大力支持。
9
发表于 2009-3-2 17:51:26 | 只看该作者

临床中医论坛网络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学》(绪论)文字编辑版

五积散先生深入浅出,讲得精彩!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7:56:16 | 只看该作者

临床中医论坛网络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学》(绪论)文字编辑版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2 05:38pm 发表的内容:
为中医的振兴做贡献,好!大力支持。
欢迎仁海先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30 23:34 , Processed in 0.1346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