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7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7 09:0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不能用管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曹东义
(石家庄   050031 )
(通信地址: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209号、联系电话:0311-86738352)
作者简介:
曹东义,1958年出生,男, 河北省衡水市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师从于余瀛螯研究员,获硕士学位。现在为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呼吸病防治,主持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研究”。著有《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以及发表《外感热病学说演变》《广义狭义温病论》等论文40余篇。
目  录
什么是中药1
中医如何驾御中药2
正确认识精粗与纯杂3
尽快“解放”中药,恢复中医创新能力5

为了说清楚为什么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我们有必要从什么是中药、中医如何用中药谈起。
什么是中药
中药虽然大多属于植物药,历代的中药著作也称为《本草》,中药还是不能等同于植物药,这并不是说中药之中还有动物药、矿物药,而是说中药是古人经过大量实践发现、用中医理论总结概括出来的药物。我们说附子、干姜热,黄连、知母寒,但是,你用它们分别埋起来也觉不出附子干姜的热,也观察不到黄连知母的寒。这种药性的寒与热,是作用于有病的人体之后显现出来的,属于中医的“研究成果”,是中医几千年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符合其理论体系、用其特定的语言表达经验结晶。恰如“中医发展战略”课题组长贾谦研究员所说,中药离开了中医就变成了毫无用处的一堆垃圾。此言乍听颇不顺耳,细思日本小柴胡汤事件、欧洲减肥的关木通事件,就知此言深有见地。因为不用中医的理论使用中药,就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毒副作用,所以说“中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周礼•医师章》就说:“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素问》也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而且,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之中,药、毒不分,药就是毒,毒就是偏性。医生用药之偏性,纠正、弥补病人的偏性,以达到平衡,恢复健康。正因为中医心里经常存有“毒”的观念,所以才讲究地道药材、讲究配伍、讲求炮制、讲求辨证论治、讲求治与养结合。因此中医能够变毒为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中医如何驾御中药
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一味药就含着几十种以上的化学物质,一包中药十几味,经过煎煮之后,什么成分煎出来了,煎出来多少,煎出来的成分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新物质,新的、旧的物质如何吸收,如何分布,如何代谢,如何起作用等等,都是一本糊涂帐。现代药理学、药物化学最精密的法宝“定性定量分析”,在如此复杂的中医药面前失灵了,成了摆设。过去我们都毫不客气地说,中药太粗糙、太原始,完全不符合精密、实证的现代科学要求,而且其中除了重金属,还有许多对人体不利的化合物、致癌物、致畸物,简直是最不安全的药物,其“有效性”也完全没有经过循证医学的证实,因此大有必要立即停止使用。事实果然如此吗?
当然不是这样,尤其是经过了神农尝百草,经过了几千年的反复验证、总结,充分证明了中药在中医手里的安全有效性。那么,中医如何驾御如此复杂的中药呢?首先,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认识,是用宏观的方法,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人体患病时的整体状况、状态,而不是仅仅纠缠于复杂的微观世界。毫无疑问,人体从健康到疾病,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是极其复杂而庞杂的。以SARS(非典)感染为例,不仅是病毒进入了人体,进行复制,引起了毒血症。从病毒来说,有多少个病毒侵入,为何能够侵入,如何进入,怎样复制,如何致炎,并不容易搞清楚,尤其是每一位患者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别。病者的基因如何调控,细胞因子如何表达,各种致炎因子如何打破原来的平衡。
在新的患病的环境下,如何调节体温,如何调节呼吸,如何调节心率血压,如何调节酸碱电解质,如何在新情况下进食消化吸收,如何在发病的时候睡眠等等,都是正在发生着的一系列不容易说清楚的化学物理变化。过去西医只讲求抗病毒,仿佛只要有了抗病毒药物,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一贯追求精度很高的抗病毒药物,力求达到“效专力宏”,其他的环节仿佛都是无关紧要的。可是,这一次SARS疫情的流行过程给我们上了很深刻的一课:在没有一种有效抗SARS病毒西药的情况下,现代医学却“治愈了”数千例的SARS患者!靠什么治愈的?靠病人的自我恢复能力!
中医虽然有对抗的治疗措施,但是多数情况下不追求对抗。不是要消灭致病因素,改造病人的器官,颉抗阻断病人的受体,改造病人的基因,不是这样的“我来拯救你”似的强行介入、切除、移植,而是“我来帮助你”,因势利导,使淤滞的血液重新流动起来,使痰饮重新化为津液,再一次参加到生命的代谢过程之中;使过度亢盛的趋于减缓,使过度衰弱的逐渐强盛起来,脏腑之间失调的联系逐渐恢复,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重新取得平衡。因此就能“长生久视”,“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所以中医是行王道的医学,而不是追求霸道。邓铁涛教授说,人的身体里自然就有抗击病毒的东西,我们中医治疗只要把病人的身体搞好,把病人的内环境协调好,病人怎么具体的抗病毒我们不用管。这就是中医的高明之处。当然,把病人的状态调整好,这就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
中医对于中药的概括,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扶正祛邪、活血化淤、理气化痰、清热除烦、和胃降逆、平肝息凤、醒神开窍、软坚散结,等等等等,都是把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反映,用特殊的语言进行概括,并且使病机与治疗法则、方剂药物,有机地连成一体,称为“理法方药,完整一套”。复杂的病情,配以复杂的药物,而不是用单一的化学制剂“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药物与病情紧密切合,丝丝入扣,环环相连,因此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所以说,中医药是善于处理复杂病情,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手,是善于改变微观的医学。
正确认识精粗与纯杂
现在人们的心目中,中药就是粗糟、混杂的初级药物,无法与西药的精细、纯净相比,这种认识并不正确。西药治疗是针对靶点,不精纯就无法使用,所以必须纯之又纯;中医药广泛调整,从器官、细胞、到基因多层次作用,并非缺一不可,故无须斤斤计较。
毫无疑问,中药进入人体循环的时候,决不是草根树皮的直接进入,而必定是“分子水平”的药物,甚至是亚分子的电解质,只不过中药汤里分子种类太多、数量多少不一,非常难于计数罢了。并且,中药的配伍经常调整,药味的产地有所不同,炮制或繁或简,煎煮的火候或文或武,药引子或放或不放,引经药或多或少。也就是说,你计算清了这一碗汤药,下一碗汤药就又会大不相同了。这正象人体的病症一样,此一时的理化特征是这样的,彼一时的理化特征就会是另外一种状况,决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数值上。
我们过去过分迷信了现代医学、现代科学的精确度,以为分析化学看透了世界,研究透了人体。这种认识大谬不然。以现代科学所能达到的精度而言,人体生理和病理的精确度是不可穷尽的,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人体的体重精确到多少微克,或将人体的身高精确到多少微米。肌体组织之中有一个炎症细胞也不等于患了炎症,没有找到或偶然在组织中找到一个突变的细胞,也不能据此即确诊为是否患有癌症。我们不可能精确地指出病人在那一秒之中“发病”,也不可能在手术中一个正常细胞也不损害地切除肿瘤,更不可能在临床上使用的抗菌素一分子不多一分子不少地杀灭细菌。同一个药厂的同一个车间,其生产的不同批次的青霉素,需要分别做皮试,这说明尽管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十分清楚,也知道控制质量的重要性,但每一批次的药物却有需要重新皮试的差别。我们在化学试剂商店购买的各种“单质”化合物,都标示着“分析纯”的标签,除了所含的主要成分之外,都毫无例外的、不可避免的含有许多“不相干的”化学物质,不是人们不想“纯洁”,实在是“金无足赤”无法做到“仅此一种,别无杂质”。
人每天都进食许多谷肉果菜,而不是靠各种“药片”提供纯净的营养;不能也没有必要按每天多少微克的精确度补充各种食物营养。有一个龋齿、长几个粉刺也是病,但我们总不能将他(她)标示为“病人”,否则世界上可能就没有健康的人了。通过了解碘、铁、钙、钾、锌、硒等无机元素的缺乏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使我们认识到体内含量较少的物质,也往往具有某些重要作用。而这些微量元素的摄取,并不需要我们精打细算地予以补充。每一味中草药都富含着几十种以上的成分,如果对每一味中药都定性定量分析之后再应用,那将是难以做到的。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云:“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比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因此,不必要的精细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以极细微的单位称量宏观的物体,更易造成误差。
不同器官的细胞,携带着相同的基因,干细胞的不同分化,是多个基因不同调控的结果。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有多种,再加上肺间质之中的细胞共有十几种之多,使肺脏除了呼吸功能之外,还具有免疫调节、内分泌代谢、水电解质平衡、心脏血流调节等一系列的功能,肺脏的疾病可以影响全身,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也可以影响肺脏,它已经不能用单一的解剖概念来解释了。其他的实质脏器也与此相似,心的非循环功能、肾的非排尿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发现。以器官解剖来评价王清任“越改越错”,已经“过时了”。
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都与环境交换物质,进行代谢。组蛋白与非组蛋白对于基因开合的影响,细胞膜不同蛋白分子的结构状态,膜蛋白表面的多糖分子的复杂结构,以及这些复杂结构的同分异构的功能状态,已经远远超过了细胞因子分泌与表达的复杂性。可以说,生命科学刚刚脱离了器官解剖的婴儿时节,远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发达状态。再过一千年,回过头来看今天的器官移植、支架、切除、化疗, 也许“幼稚”、“不科学”的结论早已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尽快“解放”中药,恢复中医创新能力
中药与西药分属于不同的体系,被不同的思想驾御着,有着完全不同的使用理念,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物质,不应当使用同一套标准评价、管理。尽管西药的管理与现代科学挂上了钩,用上了分析化学,似乎是精细无比,质量可靠,疗效准确,代谢途径清晰。但是,用分析化学“定性定量”的最先进武器评价、管理中药,中药的使用势必越来越不合法,因为一味中药之中就有几十种以上的成分,已经很难说清是如何起作用的了,必须反复提纯才够“药品”的规格(美国把中药当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如果再将十余味中药生药混在一起共煎,其复杂性不知又增加了多少倍,它们的安全性、有效性、代谢过程都是未知数,因此说中药汤剂“完全不符合现代药理学”的要求,几乎具备了被禁止的全部理由。
其实,食品的安全问题,正是由于科学化肥、农药的使用,促长剂、防腐剂、保鲜剂、增色、增味剂的使用,在现代科技的五花八门的打扮下,我们食用了几千年的食品才越来越不安全了。我们曾经信奉“民以食为天”,谁料想会来一个“民以食为害”!
君不见,中医治病传统的丰富剂型丸散膏丹,在临床上已经越来越少了,产生新的丸散膏丹的难度几乎等于上青天。一般的中医、甚至是中医泰斗,也难于创制新的丸散膏丹。中医药的创新在古代是那样容易、方便,而在现代却举步为艰!我们虽然天天在喊发展中医,而实际上却将中医的手脚束缚起来,中医如何能够发展、如何能够创新?
按照微观精细的“世界观”看现实世界,一切都是杂乱无章的。既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病情。在时空唯一的坐标系里,一切物质运动都是不可重复的。“原子一元论”的微观分析方法,一直左右着现代医学,而基因与众多细胞因子调节的复杂程度,用特异物质的单一作用已难于解释。
如果用宏观的世界观看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的轮回,人体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中医学既有“原子一元论”的物质精气学说,又有阴阳平衡、依存、制约的矛盾论,更有五行系统互相制约、协调的整体论。并且,重视人的主观意识,重视人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用十分简便的方法概括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执简驭繁、驾轻就熟地掌握着化学物质十分复杂的中药,安全有效地解决了许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这都是中医学具有强大生命力,越挫越勇、不可战胜的原因。
我们必须对草根树皮这样看似“腐朽”的“弃物”,进行重新认识。因为,所有的草根树皮,都是有生命的物质,是多少亿年进化的产物,它们把“自然界杂乱无章”的无机元素组织起来,“制成了”很有结构规律、对人体很有益处的化合物,可以养生,可以疗疾,可以延年,可以益寿。
当然,能够化害为利,变腐朽为神奇的法宝,掌握在优秀的中医手里。如果抛开中医的理论、经验,就可能会适得其反,就会中毒身亡。因此,古人就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之说。聪明如孔夫子者,也在季康子送给他药物的时候,十分真诚地说:“丘未达,不敢尝”。神农尝百草,古人善总结,才有了丰富的中医药的理法方药。
“废医存药”的经念不下去了,我们为什么不给中医药以宽容和尊重?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无知,去否定魔术的艺术价值;我们在接受笑星智慧的时候,也没有要求他们整容之后再上台。我们为什么不对中医药宽容些?尊重些?即使是为了那些没有办法弄懂的中药,即使是为了没有特异物质能量输出输入的针灸、拔罐、按摩,我们也应当反省一下现代医学模式。从头到脚,可以手术介入、改造、切除的器官组织是否太多了?在阻断细胞受体、颉抗人体原有化学物质,改造病人基因之前,是否应当给中医药以机会,让中医试一下?刘海若是幸运的,因为凌峰教授给了中医机会。笔者认为,由于中医药的简便廉验,即使是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也值得这样做。更何况,广大农村现代医疗条件很差,仪器不够先进,手术不够普遍,可支付的费用十分有限,更应当首先考虑大力发展中医药。
总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医药的问题,是一个战略的问题。应当把自由还给中药,让中医有更多的创新的机会。因为他们已经创新了几千年,他们有一套成熟的办法,可以保证安全有效。因为他们已经把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保卫了几千年;已经把一个正在觉醒的中华民族,领到、帮助到了现代社会。难道我们一定要因为它的表面的粗糙、繁杂,而窒息它绵延了几千年的生机吗?
2
发表于 2006-5-17 12:57: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好文章!顶!
3
发表于 2006-5-18 04:55: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先生有掩盖中医问题之嫌,
西医迟早可以解译中药的成分,
我们不能夜郎自大,知耻<落后>而勇,请先生三思
4
发表于 2006-5-18 04:57: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我不是危言耸听,洋中药已经在扩大我们国内市场了
我们应该做实事了
!!!!!!!!!!!!!!!!!!!!!!
5
发表于 2006-5-18 13:18: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曹先生不容易,这么长的文章发出来,辛苦了  向你致敬
6
发表于 2006-5-18 13:20: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就是你说中西医都不一样,可为什么要用西医的方法来管理中医呢?
怨谁?
7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15:56: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曹东义答复:SARS流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服过中药进行预防。然而,预防服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抗病毒、提高免疫力。这立即就引来了质疑的声音:你抗的是什么病毒、见过SARS病毒吗?提高的什么免疫力、有实验依据吗?应用现代医学的理论不仅没有为中医预防用药找来依据,反而带来了尴尬,原因就是抛开了中医的传统理论。现代医学的理论只能勉强做我们治疗后的说明工具,而不能做我们防治前的指导思想,否则就只能走先实验室后临床的路子,而且会导致临床汤方立即被禁止使用的恶果,就会彻底丢弃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这个问题很严重,希望引起关注。
8
发表于 2006-5-18 20:02: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东义 先生,我们为什么不能思考中医理论自己有问题呢?????????????
如果中医理论没有问题谁敢这样对中医呢??????????
9
发表于 2006-5-18 22:2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东义 先生,我们为什么不能思考中医理论自己有问题呢?????????????"m?|
如果中医理论没有问题谁敢这样对中医呢??????????!\R
哥白尼有没有问题,难道没人敢这样对待吗??????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5-19 09:36: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我认为,中医依据的证候,几千年来、几万年来未变,中医使用的治疗工具未变,因此,中医的工作性质也不会变。在这个意义上,西医还没有入门,不是需要中医检讨自己,而是没有知音。在这个领域里,中医已经十分优秀,无须经常自查自纠。我们应当自豪才对!现在市场淘汰的是优秀的,谁优秀,淘汰谁!不信,我给你举一个例子:
一个药丸,相同的质。有人卖1元,有人卖10元,有人卖100元。物美价廉的1元,市场立即淘汰你;卖10元的,勉强维持生计;卖100元的,被评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优,他的日子怎样?这就是当今的事实!现实!
中医立法应当“一揽子解决”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曹东义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673835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中医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中医药,把中医与西医放在完全同等的地位。然而,现行的有关中医的法规,都是把中医与西医放在一个法律里论述,虽然有区别性条款,但都是附载的内容,是参照西医的内容立法,而不是专门管理中医的法律,由此造成中医药独立法律条款的缺位,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
因此说,不是修改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而是应当建立《中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医师法》、《中药药品管理法》《中医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医教育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中医药特色的保存,保证中医药的独立法律地位不受侵犯,为中医药的不断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中医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的中医医疗机构,完全可以放开。这样以来,不用政府投资,就能极大地缓解农民就医难的问题。放开不是放任,“游击队”也应当是有组织的。可以参照驾驶证年检制度,规定不同年限的农村医生,定期培训、考核;实行医疗差错事故记分、淘汰制。
中医医生的资格,应当纳入同行业评审制,自学考试、师徒传授与学历教育,应当一视同仁。因为历史上中医的教育是完全行之有效的,自学与跟师也是最经济、快捷、不走样培养中医人才的好方法。建国前中医有50—80万人,其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医的队伍始终“人气不旺”,甚至经常出现“乏人乏术”的危机,主要是过分强调学历教育,束缚中医发展手脚的造成的。现在甚至异化到了“学历越高,实验越精,越不会看病”的怪现象,现代教育培育不出中医的临床人才,尤其使农村严重缺乏中医人才。即使是从农村出来的人,接受了正规的中医教育,就回不去了,学历越高,越与农村无缘,中医已经远离了自己体系产生、养育的“地气”,走的是一条脱离农民的道路。“土生土长”是中医的一种特色,农村曾经是中医药实践经验的实验场、理论运用的验证基地,历史上许多少名医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
中药典籍历来称“本草”,虽然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而众多,但是它的安全性远比单一成分的西药安全;尽管有的中药有毒,但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验证,优秀的中医都能化毒为药,变废为宝。一个中医,就是一个制药公司,就是一个流动医院,可以在广阔的农村,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买枪容易,买药难”的欧美,中药可以按食品、食品添加剂在杂货店里随便购买,而在它的“出生地中国”,却受到种种限制,这也不可,那也是假药,中药的安全性在它的祖国,难道比在“人地生疏”的欧美还没有保障吗?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历来是中医的特点,也曾经是新中国“备战备荒”的基本国策,今天为何要弃之不用?自制丸散膏丹,曾经是中医创新和积累经验不可缺少的手段,限制它们就难于发展中医。一剂汤药只能吃一天,变成散剂、粉剂可以吃一个月,既节省药源又节省费用,可是汤剂合法,粉剂非法,这难道不是怪事吗?这不是我们过去的法律出了问题吗?
中医的诊断、治疗,有自己的标准,不能按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因为,如果按现行的办法,中医的任何治疗措施都难以证明其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是完全没有“循证依据”的,中医的学术地位永远不会按照这种评价标准确立起来。因此,必须另立《中医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不能动不动就说中医是误诊误治。因为,美国FDA也说不清中药所以有效的原因,当然中医也不能通过“倒举证”而证明自己清白。而在先秦,中医就能正确评价自己,完全能够“籍其事,而制其食”,中医自己完全能够评价什么才是高明的医生。
总之,中医的问题,长期未能恰当解决,在中医走向世界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符合中医特色的法律,应当“一揽子解决”中医问题,而不是小修小补,隔靴搔痒。
2006、5、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5:30 , Processed in 0.0598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