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89|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药发展之我见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 08:2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7-21 16:21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09/01 08:27am 第 2 次编辑]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青岛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一、中医药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中医药,什么是传统医药。所谓中医药,就是中国的医药,而不是什么传统医药。中国医药自古以来就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凡是有用的东西,均来者不拒,并随着时代的进步,随时吸收当代科技成果。她将汇集所有当代医药的精华于一身,为患者提供与时代科技水平相适应的、相对最完善的医疗服务。传统医药,只是继承了某一时期医药的有用部分而停滞不前。当代的中国医药,确切地说,就是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并吸收包括西医知识在内的中国传统医药。有人说中西医理论无法沟通,事实则不然,中、西医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病人,同一个病情,只是侧重于从宏观、微观不同的角度,对其解释不同,治疗方法各异而已。二者是完全可以结合、直至融合的,这只是时间问题。
       毫无疑问,缺少了中医理论根本精髓的西医,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完整的人体割裂开来,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而不是完整的医学,其缺陷越来越让人们明了;而缺少了西医对危、急、重症抢救技术的传统中医是有病态的“骨感”美,虽气质高雅,但却不能成为丰腴的现代“美人”。
       众所周知,传统中医在宏观上的科学价值是任何医学都无与伦比的;西医在微观上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但中医最终必定在医学中占居统治地位,必定会将西医知识溶化在自己象海洋般的“机体”中,使西医知识成为中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中医自始至终注重整体调整,西医则往往顾此失彼。宏观可囊括微观,微观可补充宏观。这是由于中医长于宏观、西医长于微观的医学特点所决定的,尽管人们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但这是迟早的问题。
       中医之所以能够吸纳西医知识为中医“添枝加叶”,就是因为阴阳学说以及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理论涵盖得太大,从而可以囊括西医的所有知识。
      中医理论是主体,西医知识是辅佐;换言之中医理论是灵魂,西医知识是肢体。——这就是未来的中国医药。

二、中医的前途
       中医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就是既要坚定不移地继承中医精髓,又要主动地学习、吸收西医对危、急、重症等的诊疗技术,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当代科学技术。
       中医自古以来就是主流医学,只是西医进入之后,因为在对病人危、急、重症的抢救方面逊于西医,所以才成了辅助医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医的缺陷越来越被大众所发现,中医的优势越来越让大众所明了,中、西医的主从地位也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缓慢地发生着转变。中医成为中国未来的的主流医学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也无法抗拒的。但有个前提,必须是吸收了西医长处的中医,才能成为未来中国的主流医学。作为政府应该顺应潮流,积极推动这一历史性的医学变革,以便为中华民族的繁延做出非凡的贡献。

三、随时代完善中医理论
       对于中医理论就应该持科学态度,其中的精髓,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其中的谬误,也要决不吝啬地摒弃。对于西医与现代科技的优秀成果,也同样要主动地吸收。如此使中医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适应于临床需要。
       中医主要是从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西医则主要是从微观入手的。从两种医学所用的思想特点、以及研究方法来说,西医知识恰好是中医理论的补充,是中医在微观方面认识疾病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医师们已经越来越明了这一医学发展趋势。

四、中医教育
       中医的振兴,首先在于中医教育。中医教育首先要灵活地不拘形式地实施,可公办、私办、学校、私授、自学等。教材方面,要在继承中医理论精髓上下功夫。过去的中医学生学到的东西不可谓不多,但能表现出中医本质的东西并不多。其中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等,理、法、方、药罗列得不可谓不详细,但是真正的中医精髓学习到了没有?我们是不是真正地从理论过渡到临床上了呢?没有。从中医的中专到大专,甚至到本科,我们的中医教育恰恰忽视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临床经典著作的充分重视。这三本经典临床著作才是开启中医宝藏的最直接、最正确的“钥匙”。中医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应该成为必修课。要在整个修业期的前半期修完,以便使中医学生先学好中医理论,这样可以做到先入为主,并一定要让学生明了中医比西医更科学,然后再学习西医知识,以避免学生西医化。其它诸如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推拿(针灸专业学生除外)应该毫不怜惜地做为课外读物,也可以将其中较重要的部分附在相应的西医教材上,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以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中医教育的宗旨,也同样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
       其次,中医学生要加大对西医知识的学习力度,诸如西医的生理、解剖、药理、诊断、内科、外科、妇科等为必修课,一定要让中医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临床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后能独立地处理危、急、重症病人。

五、中医院校师资问题
       教师要由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人员担任。为了加大加快中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防止教师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贻误中医子第,就应该从各地选调中医临床能手充实中医教师队伍。临床能手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不得低于70%。临床少于十年者不得从教,认为中医不科学者不得从教,反对西医者不得从教。


六、对中医医生的政策待遇问题
       国家政策要向中医生倾斜,以便鼓励中医生的成才、敬业。首先在执业范围问题上,要给中医毕业生中、西医双执业资格。因为中医生的成才要远比纯西医难得多,而事实上,这些学生经过一定实际训练,其集中、西医之长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也完全可以胜任中、西医临床工作。不得给有能力执业者任何执业范围的限制。
      中医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大体上要在纯西医工资水平上,再提高三分之一以上。以鼓励西医也积极学习中医,从而可有效减少纯中医与纯西医对病人的误治率与伤害率。
      对于民间中医,应该定期进行业务考核。视其考核情况,准许其或中医、或中、西医双资格执业资格。

七、不拘一格挖掘培养中医人才
1、在注重中医全日制教育的同时,应该不拘一格、广开才路,可定期(如二至三年)对社会人员(无年令、性别限制)进行中医招聘考试,充实到相应的医疗单位,或准许其自行开业,以便鼓励有条件、有意向的社会人员学习中医,从而可部分缓解中医人才匮乏的紧张局面。
2、对全国西医队伍进行中医培训,使其成为中医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在中国有中医这个得天独厚的特殊条件,应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有计划地改造纯西医,以避免很多用中医药极易治疗的疾病,却让纯西医任意失治、误治。要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髓,去武装西医头脑,指导西医临床,以从根本上改变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治疗理念。并从根本上杜绝西医人为地对病人和社会增加巨大经济浪费,以及避免对患者的完全可以避免的人身伤害。如此,将在大幅度提高国民体质的同时,也将大量节省医疗方面的人力、财力资源。

八、中医常识的全民普及
       中医理论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并非高深莫测。中医理论的根本所在就是阴阳学说,无论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养生保健,抑或治疗,都是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一根本大法,并通过“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理论来实施的。为了灌输这一中医原理,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由浅入深地进行全民中医常识普及教育。
      中医普及教育首先是对在校学生,然后是普通民众。就如同学生普及“生理卫生”知识一样,要对学生从小学开始进行有关应用中医理论进行养生、保健、诊断与治疗原理的常识灌输。例如感冒初起,在病情不复杂的情况下,就无需看医生。
       如此,不但可以为民众提供养生保健常识,还可以为生病后,自行判断应用何种方法治疗比较
科学、比较有效,以便打下有赖于自身的识别能力的基础,而不是任凭庸医草菅人命。
                                                                                                              二00九年八月三十日
2
发表于 2009-9-1 08:43:5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发展之我见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从先生的文章说:“一定要让中医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临床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后能独立地处理危、急、重症病人”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西医?
那既然如此,我又不明白了,难道医院里的每一个中医师都要有上手术台的能力?不上手术台就是落后?难道的每天突发疾病比慢性疾病还多?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全中国的医院就有一个科室就可以了,那就是:急诊科。

还有,对仁海先生说的:“鼓励西医也积极学习中医。”我不能同意,。西医这些人真能将中医学好吗?中医冒充西医乱开药出现的医疗事故比比皆是,但从来没影响到西医的名声,但有很多西医冒充中医,开的方子“不三不四”疗效根本不行,以至于很多老百姓给中医扣上了“不科学”的帽子,这笔账中医找谁算?
3
发表于 2009-9-1 09:22:5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发展之我见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楼主的“传统医药,只是继承了某一时期医药的有用部分而停滞不前。”之说,不乏有一叶障目之虞。此种偏颇,也正是楼主“侃侃而谈”里的欠缺。在大谈“论见”里,实为“西改中”卖力气……

-=-=-=-=- 以下内容由 大实话2009年09月01日 09:47am 时添加 -=-=-=-=-
对于先生的建议,俺有几点不敢苟同。如若想让中医有抬头生息的话,眼前的提高远比普及更为“关键”。
假如说,中医专业水平不“达标”(疗效),事实疗效在其专业团队里都找不到归寓,那有拿什么去“普及”?说干脆点,那并非成就健康,倒有让迷失方向的中医自我,反让“野蛮操作”给彻底阉杀了不是?
4
发表于 2009-9-1 09:52:5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发展之我见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9/01 08:23am 发表的内容:
对全国西医队伍进行中医培训,使其成为中医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计划地消灭纯西医
痴人说梦,就是让你当卫生部长,你也做不到吧?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0:04:1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发展之我见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下面引用由yszyzy2009/09/01 09:52am 发表的内容:
痴人说梦,就是让你当卫生部长,你也做不到吧?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杜绝纯中、西医的误诊误治。——这是中国医学早晚必须要走的路,只是时间问题。
6
发表于 2009-9-1 10:42:2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发展之我见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医十治十者,上医也。医十治九者,中医也。医十治八者,下医也。过此而下者,不可视其为医也,当慎而细观之。所医不治者,谋财害命也,乃凶犯贼子者也。
如果有关部门调查一下医生的疗效、病人的治愈率,就全明白了!
言行相顾,圣人称其君子。言而行不逮,圣人讥其为朽木、为粪土。
当今的医生不悟大道,虽师从名门,或文凭高高,乃曰得道,殊不知救人绝非纸上谈兵。偶尔道中得一小法,法中得一小术,误打误撞,连诌带蒙,救得三人两人,便称名医大家,即使治死者无数,仍然振振有词,诚可笑也。始也不悟大道,却欲速成。差年错月,废日乱时。不识五行根蒂,安知三才造化?名医笑庸医,西医笑中医,奈何节序而入于泉下,令人寒心。“医闹”说明当今的医生确实是有问题的!今古圣贤,谈经论道,得闻于世。而世人不悟,欺己罔人,以失先师之本意。不顾身命,狂求财货,互相推举,以救人为名,其实好利,而志在黄白之术。西医也不例外,西医就是古人所说的尸解而已。当今有太多的医生根本就不能治病救人,却挂羊头卖狗肉,愚弄百姓,草菅人命,实在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医生如果把病人的病给治好了,收取一定的费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把病人给治死了或者没治好,他们凭什么要钱?他们把人给杀死了或者治得病情更加严重了,为什么没有人惩治他们?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权力可以胡作非为?如果医生不能治的病就老实承认,病人的家属是能够理解的。可是有多少医生承认自己不能治呢?他们拿着病人的钱,拿着病人的身体,做着自己的实验,这样的好事实在是难找呀!难道这不是在害人吗?害完死人害活人,常使其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天理难容啊!
握槌不见鼓,有矢难觅弩。生旦净末丑,一群二百五。
执迷不悟,死路一条!
假如医生们不再是用老鼠做实验,假如医生们不再是用病人做实验,而是在自己的身上做实验,才可以名副其实地称自己为医生!因为老鼠不等于人,病人更不是实验品。我们古代的圣医们都是这么做的!假如医生们不再是为了赚钱而行医,假如医生们不再是为名为利而行医,而是真正为了治病救人,才可以名副其实地称自己为医生!因为只有不为赚钱而行医,才不会昧着良心去骗人。只有不为名为利而行医,才不会昧着良心去害人。我们古代的圣医们都是这么做的!假如今天的白衣战士们都是个体医生的话,也许早已成为白骨了,早就让人给砸死了。事实胜于雄辩!白骨精喜欢干什么?吃唐僧肉啊!望世人好好地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再好好地看看这个世界,到底谁是白骨精?古人到底在说什么?
故医者,决定命运,关乎生死,不可不察也。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误国误民,害人害己呀!
7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7:03: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发展之我见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下面引用由河南岐世雄2009/09/01 08:43am 发表的内容:
从先生的文章说:“一定要让中医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临床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后能独立地处理危、急、重症病人”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西医?
那既然如此,我又不明白了,难道医院里的每一个中医师都要有上手术台的能力?不上手术台就是落后?难道的每天突发疾病比慢性疾病还多?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全中国的医院就有一个科室就可以了,那就是:急诊科。
还有,对仁海先生说的:“鼓励西医也积极学习中医。”我不能同意,。西医这些人真能将中医学好吗?中医冒充西医乱开药出现的医疗事故比比皆是,但从来没影响到西医的名声,但有很多西医冒充中医,开的方子“不三不四”疗效根本不行,以至于很多老百姓给中医扣上了“不科学”的帽子,这笔账中医找谁算?

  

“从先生的文章说:“一定要让中医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临床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后能独立地处理危、急、重症病人”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西医?”
——是,中医有了能与西医相抗衡的抢救技术,自己的特长才会淋漓致尽地发挥出来,才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对病人的失治、误治。
“那既然如此,我又不明白了,难道医院里的每一个中医师都要有上手术台的能力?不上手术台就是落后?难道的每天突发疾病比慢性疾病还多?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全中国的医院就有一个科室就可以了,那就是:急诊科。”
——不足以评论。
“还有,对仁海先生说的:“鼓励西医也积极学习中医。”我不能同意,。西医这些人真能将中医学好吗?中医冒充西医乱开药出现的医疗事故比比皆是,但从来没影响到西医的名声,但有很多西医冒充中医,开的方子“不三不四”疗效根本不行,以至于很多老百姓给中医扣上了“不科学”的帽子,这笔账中医找谁算?”
——中医谁学谁会。让西医学习中医,这是时代的需要,是中国具有中、西医国情的需要,最终是为了国家卫生事业的需要,并不是为了中医与西医之争的需要。在国民身体健康决策的高度上,中、西医之争是不可置否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20:07:1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发展之我见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09/01 08:0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大实话2009/09/01 09:22am 发表的内容:
楼主的“传统医药,只是继承了某一时期医药的有用部分而停滞不前。”之说,不乏有一叶障目之虞。此种偏颇,也正是楼主“侃侃而谈”里的欠缺。在大谈“论见”里,实为“西改中”卖力气……
-=-=-=-=- 以下内容由 大实话 在 2009年09月01日 09:47am 时添加 -=-=-=-=-
对于先生的建议,俺有几点不敢苟同。如若想让中医有抬头生息的话,眼前的提高远比普及更为“关键”。
假如说,中医专业水平不“达标”(疗效),事实疗效在其专业团队里都找不到归寓,那有拿什么去“普及”?说干脆点,那并非成就健康,倒有让迷失方向的中医自我,反让“野蛮操作”给彻底阉杀了不是?
  

“楼主的‘传统医药,只是继承了某一时期医药的有用部分而停滞不前。’之说,不乏有一叶障目之虞。此种偏颇,也正是楼主“侃侃而谈”里的欠缺。在大谈“论见”里,实为“西改中”卖力气……”
——并非别人被“一叶障目”,是君被障耳。什么中改西,西改中的,适者生存,中医之所以萎缩,就是不“适应”社会环境。
“对于先生的建议,俺有几点不敢苟同。如若想让中医有抬头生息的话,眼前的提高远比普及更为“关键”。”
——当年西医刚进中国之时,中医们学好经典者不乏其人吧?可情况怎样呢?遇上西医后,还不是照样溃不成军?因此说,中医要想振兴,继承与发展一样也不能少。
“假如说,中医专业水平不“达标”(疗效),事实疗效在其专业团队里都找不到归寓,那有拿什么去“普及”?说干脆点,那并非成就健康,倒有让迷失方向的中医自我,反让“野蛮操作”给彻底阉杀了不是?”
——普及是为了让民众认可中医,让民众在治疗具体疾病时,能认清是中医合适,还是西医合适,而不是要让民众都成为中医。
9
发表于 2009-9-1 20:20:5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发展之我见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9/01 05:03pm 发表的内容:
“从先生的文章说:“一定要让中医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临床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后能独立地处理危、急、重症病人”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西医?”
——是,中医有了能与西医相抗衡的抢救技术,自己的 ...

。。。。。。。。。。哦,原来中医谁学谁会啊,知道了,那为什么现在许多中医开的方子疗效不行?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20:44:2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发展之我见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下面引用由河南岐世雄2009/09/01 08:20pm 发表的内容:
。。。。。。。。。。哦,原来中医谁学谁会啊,知道了,那为什么现在许多中医开的方子疗效不行?
那是学不得法。并不代表中医难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22:48 , Processed in 0.0923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