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023|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组方用药九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6 21:5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DMINOPE=王勇123|青山不老|奖励积分 25|发表了有临床有价值的文贴!|1230351537][这个贴子最后由青山不老在 2008/12/26 09:57pm 第 1 次编辑]

临床组方用药,最见功夫。青山不才,试将个人心得发表于此,请各位行家指正。
一,准
用药准确,此为组方时第一要点。常见之中药,多达数百,其类似者甚多。故合格医家,当深研药性,明其特点,归经,毒性,用量,力求准确,万不可流于泛泛。以解表药荆芥,防风为例。两者均能解表,性质似乎雷同。然差别仍显然。防风比荆芥性急,所入稍浅。而荆芥性稍缓,且可入血分。故,表之轻症,可选防风;而表之重症,当用荆芥。此细微之处,不可不察。
用药准确,此中隐含前提,即辩证准确。若经验丰富,四诊合参,并必要时辅以西医检验,则可洞若观火。知其病机性质,深浅,部位。再选精兵,方可直捣巢穴。
用药准确的另一个含义是充分发挥主药之特长。大多常见用药,皆一药多功。纵然某病有多药可以胜任,亦应选其发挥最完全者,不可随便大意。
2
发表于 2008-12-27 12:25:35 | 只看该作者

临床组方用药九诀

这样用药最切实临床,最科学!好文章,欢迎先生继续!
3
发表于 2008-12-27 15:03:12 | 只看该作者

临床组方用药九诀

好文章,欢迎先生继续!
4
发表于 2008-12-27 22:59:42 | 只看该作者

临床组方用药九诀

二,良
临床组方,当用良药。此言良字,其义有三。
1,药材地道,质量良好。此义人人皆知,不必细述。
2,若药性功用相仿者,当尽量选择其毒,副作用较小者。用药攻疾,如发兵讨贼。战场却在病家体内。须知,杀人三千,自损八百。虎狼之药,常使贼去楼空,此点不得不慮。更近一步,若有食疗方法可用时,当首选食疗。若能以非药物方法康复者,当避免使用药物。故医中高明者,当明晓针灸,按摩,外治,导引等法。如此,方可针对具体,选其对病家最有利的方法治疗调整。
3,选用之药,应易寻易购。不可好奇,专选非常用之药。药之好坏,重在是否切中病机,与价格无关。且珍稀药材,常价格高昂,假药泛滥。于此,医者不可不察。
5
发表于 2008-12-28 14:17:38 | 只看该作者

临床组方用药九诀

好!选择良药治好病,不滥用药.

-=-=-=-=-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2008年12月28日 02:19pm 时添加 -=-=-=-=-
盼先生继续!
6
发表于 2008-12-28 14:40:12 | 只看该作者

临床组方用药九诀

三:法
针对病灶血位经脉脏腑,内外兼顾,协助人体祛疾!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8 15:29:05 | 只看该作者

临床组方用药九诀

三,度
组方用药言度,指用药之量。
临床用药,药量大小,常为疗效关键。轻难去病,重伤身体。纵有书籍药典可参考,然因人各有异,病有不同,故殊难确定。要做到药量准确,一须对药性有明晰认识,二须有前辈之训示,三须有临床使用之经验,更需对病机有准确之把握。
杏林中,常见不同流派之特色,因传承,在一些药物的认识上,自有特色。如火神派用附子干姜。其量,远超常规。然一派之特色,非药量所能概括。理,法,方,药,浑然一体。故,若非得到心要,私自效法,常邯郸学步,轻者贻笑大方,重者频出意外。此诚为初学者之大忌。
又,药量之大小,亦与组方之技巧有关。若精通反佐,合力,监制,引经等法,其药量必然有所不同。某学医之初,见一长辈书方治疗哮喘,其麻黄用量达24克。请教其理,答,此方有监制,有反佐,病重而病家身体素健,无妨矣。果然,此方一剂知,两剂轻,三剂霍然。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8 15:52:47 | 只看该作者

临床组方用药九诀

四,制
用药言制,监制也。病者,偏也,药者,亦偏也。以偏正偏,组方用药之常法。然一药之性,常功用多出,间或有毒副作用。故此,监制之法,当为临床者必知。若论监制之法,概举有二。
一,改性。若选用之药,部分与病机相合,部分有违,可加用其他药物,调整全方性质。试举一例。反复外感发热者,常正气不足。论理可用黄芪。但黄芪性温,与病家发热不合,又恐留恋外邪,于此时,可增加辛凉解表之药和清热之药。知其法,黄芪可用矣。
二,补缺。预知选用之药或有后患,组方时,可预留药物,以作伏兵。例如,选用麻桂,浮萍之类解表,若慮过汗伤气伤阴,组方时,可选用黄芪,浮小麦等配伍。如此,病去而正复,不留后患矣、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8 22:17:25 | 只看该作者

临床组方用药九诀

五,反
用药言反,反佐之意也。
以药疗疾,对治是其常法。寒者,温之;热者,凉之;凝者,破之;躁者,安之;虚者,扶之;实者,泻之。然完全对治之法,弊端显然。若遇邪盛正衰之人,药病相格,疗效不彰。当其时,反佐之法,可建其功。
反佐之法,经方中可见应用。具体事宜的原则是,辅助之药的某些药性与君药的药性部分相同,部分相反,与病邪的性质有部分相同。
试举实例说明。
夫治咳喘,常用麻黄,若辅以五味子,此即反佐。因麻黄主开,而五味主合矣。两者配合,效稍缓,而力更沉。又如风温风热之解表,常用薄荷,石膏,此时,稍加荆防,则疗效快捷而持久。
又,扶正与驱邪,温阳与养阴亦可成为反佐。此点尤为重要。盖因,想反相成,本阴阳之至理也。
10
发表于 2008-12-29 12:15:16 | 只看该作者

临床组方用药九诀

下面引用由自然奥妙2008/12/28 02:40pm 发表的内容:
三:法
针对病灶血位经脉脏腑,内外兼顾,协助人体祛疾!
欢迎先生参加讨论,并且发表了意义的见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7 00:17 , Processed in 0.0909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