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26|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聂广:谈中医药的“守正创新”(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5-16 22:2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聂广:谈中医药的“守正创新”


     今天上午的202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专家访谈”环节,我谈了自己的看法:

      国良提出这样一个访谈,是个很好的话题,也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我先抛砖引玉吧。

     今年5月,成都会议上有一个青年辩论赛,也是关于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何者重要”的问题。我作为评审专家之一,领略了正反两组辩手的唇枪舌战。当然,辩论赛的胜负不在于观点的谁对谁错,而取决于双方的语言风度、团体配合和临场发挥。但是,我们今天面对这个话题,则是要深入进去,认真剖析,全面理解这个观点的精髓和本质。

     对于这个话题,关键是如何理解“守正”。何为“正”?湖南中医药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他们的戴爱国校长发表了主题为“做守正创新的新时代中医药人”的演讲。他提出,守住“三正”:一是守中医药文化之正,即坚守其独到的内涵特质、思辨哲理;二是守中医药经典之正,他举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研究抗疟药的科研实验中遇到瓶颈后,从《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最终研究出青蒿素;三是守科学精神之正,即对已知的成果持怀疑态度,对未知的领域怀探索精神。

     我觉得,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正”,一是中医特色,或者说中医思维,即中医的话语体系;二是中医的治病经验。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1957年夏,主席在青岛感冒,遍用诸法而未收效,当时山东省委书记舒同推荐刘惠民老中医为主席诊疗。当夜派小飞机送到青岛,刘惠民为主席诊过舌脉后,开了三剂小青龙汤加炒枣仁等药。主席用过一剂后汗出而愈,又服几剂后睡眠也有改善。主席很高兴,询问了许多话题,包括“上火”是什么意思。

     刘老用中医理论解释后,主席笑着说:“你讲的这些我不懂啊,你看怎么办?”略微思索一下,刘老回答说:“西医学了中医,再用西医的话讲出来,主席就懂了。”主席听后,非常高兴地站起来,说:“对喽,所以我说,关键的问题在于西医学习中医。”

     这个故事值得思考:为什么刘惠民老中医会认为,主席听不懂中医理论,却能够听懂西医理论?而且,主席也认可这种说法。这是一段颇有意味的对话,主席学贯中西,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常言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何况还有著名老中医在一旁辅导,难道中医理论这么深不可测?显然,主席和刘惠民老中医都意识到,现代社会已经来到“科学时代”,是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语言通行的年代,中医迟早要走上这条路。因为,这个时候,毛主席已经做出了“西学中”的伟大决策。

     事隔64年,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也是我们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中医不仅要有疗效,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和语言总结出来。这说明,中医的“守正”并非要坚持中医学的话语体系,而是要坚守中医治病的临床疗效,即中医学的经验技术。

     为什么人们说,中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不会看病,甚至不如师带徒人员?说明中医学哲学化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存在严重的脱节,花费大量时间并没有获得指导临床实践的确切知识。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非常强调“抢救老中医经验”,现在也一样。最近正在申报全国第四批国医大师和第二批全国名中医,这也是重视老中医经验的体现。

     因此,我理解的“守正”,即是坚守中医药的治病经验和临床技术,而且要通过创新,用科学的方法和话语体系进一步检验和提高中医药治病的疗效。

     结合新冠疫情,病原学就是新冠病毒,而且其基因组系列、变异的亚型,完全是客观真实的,也是可操作、可检验的,没有必要“寒湿”、“湿热”,或者“戾气”、“邪毒”地争论不清,而且不可能争论清楚的。这就是中医思维、中医话语体系的缺陷,它属于幻想的、猜测的,缺乏现代科学的实证基础,就不要当成“精华”或者“特色”去坚守。

     值得坚守的是,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比如,与其他的重症感染性疾病一样,重症新冠肺炎的过度炎症反应,也就是炎症因子风暴,或者说细胞因子风暴,这是临床救治的关键环节。中医有个截断扭转疗法,就是早用清热解毒、早用攻下通里、早用凉血活血。在预警新冠病毒肺炎有可能发展为重症的时候,提前应用这一类药物,可以从不同环节、不同途径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血管炎、血栓形成和栓塞等,从而减轻因炎症而导致的器官损伤及其功能衰竭。这也是“肺与大肠相表里”、“活血化瘀”临床经验的开发应用。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现代医学RCT研究中,临床观察表中往往把大便次数增多,视为药物不良反应。但中医的“攻下通里法”恰恰是治疗急性重症感染的重要思路,而且临床效果非常明显。这就是对现代医学的观察指标,提出改进的必要,就是创新。我觉得,这才是理解“守正创新”的精髓和价值。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个人理解,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来自科学网 聂广博客
2
发表于 2022-5-17 01:32:35 | 只看该作者
二是守中医药经典之正,他举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研究抗疟药的科研实验中遇到瓶颈后,从《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最终研究出青蒿素;

Well,《肘后方》是经典。一方面,如果真要从经典中去发掘,恐怕到现在还没发现青蒿素。另一方面,如果把《肘后方》算入经典,那恐怕很多医书都要算是经典,到时又是沙坭俱下,每遇到新问题,仍然是用试错的方法去应对。

再说了,说屠呦呦是创新榜样应该没有人会有异议,但屠是守正的榜样吗?光这论坛里很多自认“守正”的人,就认为屠根本不代表中医,何来守中医之正?难道又是“气宗的剑术了得、剑宗的内功高强”?

总之,把屠的青蒿素研究说成是守中医经典之正的范例,不管从那个角度去看都犯驳。

故此,自认守正的人(一个完美例子如刘博士力红),即使给他条件,恐怕终其一生,都不会做出屠的贡献;反过来说,不受所谓守正为束缚的人,反倒可能对中医药做出突破性贡献。所以,“守正”真有那么重要吗?我是不知道啦。至少,连个“正”字是什么都未能说清楚,能守出个鸟来?






点评

守正创新中的正就是天人合一观。也就是说,天人合一观已经将中医的守正与创新融为一体了。你信不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5-18 11:40
3
发表于 2022-5-17 09:00:26 | 只看该作者
   正,就是阴阳五行。
   新,就是中西医融合观。

点评

阴阳五行既不代表正也不代表邪,而是中性的东西。例如,癌症病人肿瘤生长的过程就是阳化气阴成形的过程,但你不能怪其阴阳。另外,素问•金匮真言论说的阳中之阴(金)阴中之阳(木)阴中之阴(水)阳中之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5-19 13:18
4
发表于 2022-5-17 09:29:38 | 只看该作者
        刘惠民为主席诊过舌脉后,开了三剂小青龙汤加炒枣仁等药。主席用过一剂后汗出而愈,又服几剂后睡眠也有改善。
================================================
        小青龙汤为什么能够治愈毛主席的病?毛主席得的是什么病?
         我用西医给大家讲讲,看看大家、普通老百姓能不能听懂。如果大家能够听懂,请给一个鼓励。
         毛主席得的是:阻塞性肺病,感冒后复发。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肺炎,现在统称阻塞性肺病,感冒是引起其复发、加重的最主要原因。
          肺胀-阻塞性肺病证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09:33:19 | 只看该作者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1957年夏,主席在青岛感冒,遍用诸法而未收效,当时山东省委书记舒同推荐刘惠民老中医为主席诊疗。当夜派小飞机送到青岛,刘惠民为主席诊过舌脉后,开了三剂小青龙汤加炒枣仁等药。主席用过一剂后汗出而愈,又服几剂后睡眠也有改善。
……毛主席得的是:阻塞性肺病,感冒后复发。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肺炎,现在统称阻塞性肺病,感冒是引起其复发、加重的最主要原因。
          肺胀-阻塞性肺病证态。



一一应当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之急性发作期(相对于缓解期或稳定期)。
6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09:34:4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正”,一是中医特色,或者说中医思维,即中医的话语体系;二是中医的治病经验。



一一赞同这个意见。

点评

不知道陈总版这句话中的“我”是谁?因为原帖作者聂广没这样说,刘也没这样说,融合观的跟帖也没这样说。 相反,原帖作者聂广说: 摆明与总版所说相反,所以不知道这句话的主张从何而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5-17 10:15
7
发表于 2022-5-17 09:37:51 | 只看该作者
    肺痿肺痈咳嗽水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14
【原文】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干姜     甘草各三两     五味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8
发表于 2022-5-17 09:46:15 | 只看该作者
      肺胀-阻塞性肺病证态。2020年出版的《中西医融合观之三     融合观》291页~294页,有详尽的论述。
       中医认为,外感风寒(感冒)是肺胀反复加重的主要原因。
9
发表于 2022-5-17 09:50:07 | 只看该作者
     即将出版的《金匮要略》现代解读,对于相关条文,逐条逐句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09:56: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2-5-17 01:59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22-5-16 17:32
Well,《肘后方》不是经典。一方面,如果真要从经典中去发掘,恐怕到现在还没发现青蒿素。另一方面,如果 ...

再说了,说屠呦呦是创新榜样应该没有人会有异议,但屠是守正的榜样吗?光这论坛里很多自认“守正”的人,就认为屠根本不代表中医,何来守中医之正?难道又是“气宗的剑术了得、剑宗的内功高强”?


一一屠(女士)先生的研究成果,应当是传承借鉴了中医药的经验(用药)。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一病,诊断治疗的核心目标与对象是病原体、病因,这个是西医辨病论治的模式,与继承发扬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无关。

点评

所以,陈总版也不同意刘校长用屠的青蒿素研究来示范什么叫“守正”,right?  发表于 2022-5-17 10: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3:03 , Processed in 0.3723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