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卫生 红色传承 | 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旗手——吴咸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2-19 17:1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物简介

吴咸中(1925— ),辽宁省新民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首批国医大师。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主要奠基人和全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拓者。首倡“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推动了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药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创立并不断完善了中国中西医结合急腹症诊疗体系,实现了外科治疗学的重要变革;在重症胆管炎、重型胰腺炎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等外科急危重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市重大科技成就奖等重大奖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新急腹症学》《腹部外科实践》《承气类方的应用与现代研究》等为其代表性著作。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等职,曾任天津市南开医院院长、天津医学院院长和名誉院长、中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与名誉会长等职。先后五次当选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向上滑动,可查看更多↑)

古圣今贤,莫不以立德立功立言为本,于医尤然。非盛德不可操此仁术,非明哲不能通其至理,非精诚难成苍生大医,务有精敏之思、果敢之勇、圆融之智、坚持之守,始可承国粹、创新知、起沉疴、济斯民。余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凡五十余载,谨遵此旨,深有所感,特书之与同道后学共勉。

——吴咸中

1995年8月5日,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来天津观察中西医结合工作时,称赞“南开医院是全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旗帜,吴咸中是全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旗手”。消息不胫而走,业内外无不称羡,流传至今,盛名不衰。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等桂冠相继加冕,又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市重大科技成就奖、全国中西医结合终身成就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但吴咸中始终强调:“荣誉应当归于党,归于我们这个团结的集体,我只是其中一个代表而已。”

传奇家世 一门四名医

1925年,吴咸中出生在辽宁省新民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五个孩子都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除三子专攻农业外,其他皆从父命以医为业,并都攀上了各自的高峰——长兄吴执中后来成为中国职业病学的奠基人;二兄吴英恺(原名吴择中)成为中国心胸外科的先驱;姐姐吴振中成为眼科学家;吴咸中本人则成为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家。

中西兼修 奠事业鸿基

1943年3月,吴咸中考取南满医科大学,1947年7月,吴咸中来到二兄吴英恺主持的天津中央医院外科做实习大夫。此时,吴英恺已先后创造了三项亚洲或中国第一。他的业绩威望、成功经验、言谈举止、耳提面命,皆如细雨润土,对吴咸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50年冬,吴咸中参加第一批抗美援朝医疗队时已经成为优秀外科医生。1953年,他被授予天津市特级劳动模范称号,并当选为医院的工会主席,1956年,他31岁时便被任命为外科副主任。吴咸中的迅速成长还得益于虞颂庭教授的精心培养,使他在普通外科和血管外科领域的成绩引起广泛关注。

从1959年2月至1961年8月,吴咸中参加了天津市第二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其间,他带领一组外科医生赴河北省沧州市整理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的经验,又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外科医生在天津市几家综合性医院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工作。按照统一制定的诊断、治疗标准,治疗各种急腹症几百例,并先后发表了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急性溃疡病穿孔的临床报告和有关急性阑尾炎辨证论治和“下法”应用的理论探讨等文章,打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第一炮,被称为天津市继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之后的又一朵“红花”。研究班毕业时,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学中医而探骊得珠者”“辨证如老吏断狱,施治如老匠斫轮,令人起观止之叹”。吴咸中在95名同学中位居榜首,荣膺以卫生部李德全部长名义颁发的唯一金质奖章,并从此开始了献身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奋斗历程。
2
 楼主| 发表于 2022-2-19 17:14:16 | 只看该作者
临阵受命 创研究基地

从1962年年初,吴咸中往返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南开医院之间,卫生部决定将南开医院作为全国首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基地。于是,天津市抽调27位“西学中”骨干集中到南开医院,并聘请全市著名中西医专家担任顾问,组成以王勃东为主任、吴咸中为副主任的科学技术委员会。1964年冬,正式调吴咸中任南开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他很快制订了发展规划,建立了实验研究机构并取得了一批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成果。1965年10月,在向新成立的原国家科委中医药工作组汇报后,得到原国家科委和卫生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卫生部随即决定在天津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现场会。

1970年夏,卫生部筹备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吴咸中在会上报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成果。吴咸中编辑出版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第一部学术专著,与遵义医学院合作,出版《中西医结合急腹症通讯》,并接受卫生部的委托,连续9次主办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学习班,为全国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骨干力量。吴咸中于1973年作为中华医学会代表团团长赴日本报告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实现了中日医学交流的破冰之旅。

1975年5月,原天津市科委批准成立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吴咸中任所长。同年9月,由卫生部主持在天津市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经验交流会。《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新急腹症学》《急腹症方药新解》等一系列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研究已经从肯定疗效发展到总结规律、确立新体系的深入阶段。在世界卫生组织1982年公布中国在世界领先的五项医药项目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荣列其中。

攻急腹症 创立新体系

急腹症是腹部外科急性疾病的简称。吴咸中以其深厚的外科学基础和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深刻了解,决心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领域深入探索,实现外科治疗学的重大变革,主要贡献可简述为以下几点。

创立并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新体系

吴咸中始终以“肯定疗效,探索规律,研究机理,改革剂型”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总思路及基本内容,博采中西医两法之长,形成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体系,对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胆道感染和胆石症以及急性胰腺炎等几大类急腹症,分别制定了分期分型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与方法,明确治则与方药的选定、手术指征与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指标等。上述诊断与治疗方法被连续载入多版《黄家驷外科学》等外科权威著作中。

吴咸中始终把继承、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出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医学和药学的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是学科创新发展的根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B超、纤维镜与十二指肠镜在国外刚刚起步,他敏锐地感知这项技术对于中西医结合的重大价值,立即派人到日本学习,并引进了相关设备器械,使中西医结合诊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采用十二指肠镜进行胆胰管造影和引流技术(ERCP+ENBD),联合中药活血清解灵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SCT),已使这一困扰肝胆外科的危重性疾病的病死率由当时的20%左右下降到2%以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项工作是中医药、手术和微创技术三种治疗方法的完美结合,标志着中西医结合进入向高层次发展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刚刚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他再次认识到这项技术对中西医结合腹部外科的潜在影响,并在国内首批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后,在他的指导下,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技术开展肝外胆管结石的两镜联合手术和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技术开展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三镜联合手术,并在手术前后应用中药治疗,加强了清热利胆效应,促进残存胆泥的排出,取得显著疗效,居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的推广,微创外科中心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培训和推广基地之一。



以“六腑以通为用”的学说为指导,创立急腹症中医治疗“八法”

根据经典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中医治疗八法,按照急腹症的病机,吴咸中创立了“通里攻下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理气开郁法、清热利湿法、温中散寒法、健脾和胃法、补气养血法”八法和相应的代表方剂,形成以中医药为主的非手术综合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疑难急性疾病取得重要突破

吴咸中带领团队在急性重症胆管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四个重大疾病的诊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但提高了临床疗效,还说明了肠屏障功能障碍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用通里攻下法干预肠道是一个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愈机理也基本阐明。

首倡“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中医理论实验研究方法学

在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的初期阶段,吴咸中即在全国率先提出“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研究思路。在“九五”期间,他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攻关课题“优质高效复方中药的示范研究——大承气颗粒”,对通里攻下法代表方剂大承气汤进一步进行开发,最终形成优质高效的大承气颗粒。他主持的通里攻下法的研究揭示了其“胃肠效应”“腹腔效应”和“整体效应”的作用机理,证明通里攻下法具有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清除肠道菌毒、缩小内毒素池、保护肠屏障、抑制过度炎性反应、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等综合作用,从而可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进而为防治危重症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揭示出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法的科学内涵,丰富了祖国医学“六腑以通为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等学说,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通里攻下法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与基础研究”于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
 楼主| 发表于 2022-2-19 17:14:49 | 只看该作者
大师风范 睿智揽全局

从20世纪80年代起,吴咸中担任天津医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行政和业务方面工作的繁重程度超乎寻常。他为自己重新制订了工作时间表:“一年当两年,一日三单元(上午、下午、夜晚),假日干半天”,并特请书法家将自己的摘句写成条幅,挂在办公桌的正对面,时刻警醒自己,上面写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沙堆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谦虚谨慎,好自为之。”

当1983年接替朱宪彝教授担任天津医学院第二任院长的次日,他曾赋诗明志:

市委领导下令文,千斤重担顿加身。

胸怀一片振兴志,何惧夕阳近黄昏。

举目求贤三伏渴,鼎力任能五内真。

尚望诸君多进教,净身洗耳候佳音。

可见当时确是踌躇满志,但现实对他提出三个挑战:一是高教战线百废待兴,困难重重;二是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医学院理应进入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但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令人忧心忡忡;三是作为天津市第一个试行院长负责制的高校,无经验可循,改革创新则如履薄冰。吴咸中迎难而上,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终于将这些难题逐步破解。到1991年卸任院长时,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科技水平、基本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最令吴咸中感到欣慰的是,他采取“兼容、开放、联合”的策略,把天津医学院的相关基础学科、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外科和天津市中西医院结合急腹症研究所三个不同行政隶属关系的单位联合组成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于1989年成功地被列入原国家教委第一批重点学科,到1997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天津医科大学为“211”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时,仍是全校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教委联合柏宁顿(香港)教育基金会授予吴咸中首届“孺子牛金球奖”。

吴咸中以战略家的眼光不断探索发展全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新目标、新途径、新方法,积极向国家提出合理化建议。1982—1983年,他带领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的一组专家对全国11个省市的30余家中西医结合机构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以“广阔的道路、光明的前景”为题的长篇调研报告,为中西医结合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周全的建议,并提出了三种医学力量“应是海陆空,协同作战,不应是魏蜀吴,鼎立三分”的著名论断,对三种医学力量“长期共存、共同发展”的方针提出了有效的补充和生动的说明,在业界引起普遍赞同。吴咸中始终认为,中西医结合是具有原创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医学科学实践,要将现代医学与中医的理论精华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长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探索过程,兼容并存是基础,优势互补是不可逾越的关键阶段,结合创新则是终极目标。中西医结合的成果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空泛的争论和武断的结论都于事无补。

由于吴咸中在中西医结合事业上的卓越领导地位和伟大功绩,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于2018年授予他“中西医结合终身成就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9年授予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在南开医院住院部大厅里,吴咸中手书的院训“中西结合、德高医粹”赫然醒目,其下庄重地陈列着一大幅红木展示牌,雕刻着“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业医记”,以载其功,以彰其德。

在吴咸中96岁华诞之日,他的新作《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出版发行。洋洋30万言,以真实的历史、哲学的思考和亦庄亦谐的文风,介绍了他学术成长的过程和感悟,将为有志于献身医学事业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可成为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发展史的重要文献。

(供稿:天津市南开医院 王兴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02:21 , Processed in 0.0551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