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8日讯(记者李玉莹)自己的100多篇论文被中国知网(运营方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擅自收录,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打起了维权官司且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此事经长江日报独家报道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为什么在这么大年龄了还坚持站出来维权?怎么看待自己的文章被知网下架?70多万元的赔偿款会如何使用?针对读者和网友关心的话题,长江日报记者12月8日独家对话了赵德馨教授。老人说:“中国知网必须要改革,不能输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
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每天仍在坚持写作。记者高勇 摄 对话实录: 【01】最关心的是“尊重知识创造者” 长江日报记者:为什么这么大年龄了还要坚持打维权官司? 赵德馨:别看我快90岁了,我(精神)状态还不错,每天能够写点东西,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这个问题,是我近10年和其他同行交流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的。作者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是不合理的,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必须要去解决。 长江日报记者:很少有专家学者来主动维权,为什么您愿意做这件事? 赵德馨:一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被侵权了,二是很多年轻的学者虽然受到了“欺负”,但他们不敢主动去维权,因为他们还要靠中国知网来评职称或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很多考核要依赖知网。我已经退休了这么多年,不在乎这些。我最关心的是“尊重知识创造者”这个问题。 长江日报记者:谁帮您打的官司? 赵德馨:我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委托了律师。 【02】维权的事很多都是律师在帮忙处理 长江日报记者:您在维权过程中主要做了哪些事情? 赵德馨:在诉讼过程中我会给律师提供帮助,比如被侵权的一些文章是和其他人共同完成的,我就会一个一个去联系合作者,让他们授权我去做这个事情,但也有少数人害怕“得罪”知网,持不干预的态度。 长江日报记者:赔偿损失的标准是怎么计算的? 赵德馨:判决书上也写了,法院参照《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每千字100到300元钱不等。 长江日报记者:获赔的70多万是怎么处理的? 赵德馨:我年纪大了,维权过程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律师在帮忙处理。除了支付一部分律师费、维权费,剩下的我会用于学术研究。 【03】“一家独大”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对于知网下架且不再收录您的文章这件事,您怎么看? 赵德馨:不免费(给他用)就下架,说明知网一心只想牟利,没有承担起文献平台促进知识公共传播的义务。如果是真的想促进知识的交流,就不应该下架我的文章,而是要考虑怎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长江日报记者:现在有人想看您的文章怎么办? 赵德馨:除了中国知网,其他文献平台也收录了我的一些文章。以后最好能有两个或多个和中国知网良性竞争的平台,“一家独大”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在维权的过程中,中国知网有没有跟您提到过和解? 赵德馨:没有,对方态度很强势,不愿意和解。 长江日报记者:您与中国知网的官司是否已经全部结束? 赵德馨:基本上已经结束了,还有一些零散的案件在处理。 【04】法院的判决给了我应有的公正 长江日报记者:那么多专家学者被侵权,您认为他们应该怎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赵德馨:法院的判决给了我应有的公正。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样站出来维权。中国知网传播知识的前提是尊重创作者,不能打着传播公共知识的幌子去侵权和牟利。 长江日报记者:报道后,您的学生、同事、朋友、同行怎么看待这件事?
赵德馨:从昨天到今天,我的手机上陆陆续续收到了不少祝贺短信,都表示很支持我的做法,但同时也有一些同仁在微信群里反思,为什么他们之前没想过维权。有位学者说,知网下架文章的做法不妥,目前的结果对大众获取学术成果很不利。有位高校老师讲到,自己学校每次审核论文,都要以知网收录为准,如果没有,就等同于没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长江日报记者:您希望通过这起维权案例来传递出什么诉求? 赵德馨:中国知网必须要改革,不能输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对我个人来说是维权,但是对于整个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层面来说,它是个大事。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认真地研究一下,怎么更好地去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知识创造者,落实知识产权政策,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论文被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九旬名教授维权获赔70多万元 期刊是知网的供货方,知网成被告是知识产权交易问题 【编辑:张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