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说的历史与纠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0-15 13:0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行说的历史与纠误

          关于于建成关于"五材学说"联系到当今的"五行"理论,有对的方面、也有不对的方面。对的方面是:五行延伸到社会大家的事情管理上的"威、畏、靖、慈、和″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共建并用,是五种枢机于一体的治理社会的法术。在古代这五种法术,是存于文化中的素材,为气势性情的类别,故简称为"气性″,并不是当今中医学按西方殖民化"唯物论"带到阴沟里的五种物质?!是其不对之处。
        五行说起于殷商时代,当时出现了四方和中央的观念,东方甲乙为木故生其"威″、南方丙丁火故生其"畏″、西方庚辛金故生其"靖″、北方壬癸水故生其"慈″、中央戊己土故生其"和″,"和"为环枢、统领四厥、总为一体、永不分离、兼而用之,故有"道器同体、形与神俱、和合生物、兼容共利、体用一元"之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自然观!在"道法自然、和于术数"的自然逻辑思维秩序!并不是当今己经对自然生态分裂与对立了的"主观″或"客观的平面、线性、悖论、冲突形式逻辑突出一端的混乱剧面。
        从于建成引入《左权》内容原文,再翻译之也不是那些偏见:"子罕曰:晋楚两国的势力大,往往以气势威胁周围的弱小国家,经过气势威胁统领这些小国之后,又继续使用慈善的办法,促使这些国家相互和谐起来,以标槁大国来共同这个大事,予以达到互相共存为目标,这是不用兵之恶以达到目的相互共存之威力。如果小国动乱了、也会波及到大国,大国如果不用气势相威胁,小国就会骄横而生出动乱、其动乱之后民就不能聊生,其国也势之亡也。这时,可利用五种恩威并施的办法:威、畏、靖、慈、和之五德,让各个诸侯国达到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承制关系存而用之,不可偏轻偏重的走邪于任何一端!给予中正的环枢以用之,古人讲:"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这才是圣人早已所兴之事,而邪人或小人只抓其一端、而废其四绌,或仅用兵之以靖?!动不动的用兵予以讨伐,不知道兵者为恶的不祥之征,不到万不得已而用之,而不用"威严、生畏、慈爱、和谐等法?这是不行正道的缺德!可明君是举兴存之法、昏君行废亡之术,法为上、术为下;上工之法为谋、下工之术为兵;兵过之后、毁于一旦!法与术的不对门路,不顾一切的以兵谋之,是生死存亡的一念之间,但用兵以略在这个世上己经是不愿悔改的长视久固的劣迹!人们很早已经深痛恶绝了,可致民众灾难深重,必须记住历史教训、以师为鉴。
        上为正译,人体这个小社会就不能用兵者来对待,否则是残垣断壁、尸横遍野!圣人之德、才是正道!
        故五行在《史记、高祖本纪》正义引古微书《合试图》:"水火土木金名居一方,一岁三百六十日,四方分之,各得九十日。土居中央并索四方各十八日,具成七十二日″(此历法遗迹,见"管子″之书)。说明五行代表五方、五季、五气、五味、五色、五脏主使承制循运之大义,而不单纯的是五种物质?!在《吕氏春秋》言之:"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这里不是机械愚木脑袋的守成,而是天地人的联贯看待普遍关系与过程,在天地之间周而复始、往来循行功能上作文章。五行即五常之"运气″,水曰流顺、火曰升明、土曰备化、木曰顺疏、金曰审序的自然逻辑,不与物争、自当其位、整体联动、承制天成,既无太过、也无不及,五气之化、阳舒阴布、纪周度行、各布政于五位、中五之道生德、无相干犯(不对立、矛盾、斗争)。如有干犯,则是五行的太过或不及之偏走邪的失常之态,也就是在说自然、社会、人体或人的思想意识生病了!
        儒教把自然五行的五气五德,演变成了社会化和人性化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德,脱离了自然上的本义,致以不能够遵从自然之纪的守度,无法守度的执行标准、到了含糊其词的地步,也不能同大同文化时代"威、畏、靖、慈、和"的五德观念相一致,不能中正统观守其法!致五行的五德产生混沌与混乱?!
        为了说明五行的问题,古人是作了慎重考虑的,不由某个人的难识与不知,就给予轻易的否定?!这是在缺智!从现存文献看:最早记载五行概念的是《尚书》,《尚书》有两篇文章介绍了五行,一是《夏书、甘誓》、二是《周书、洪范》。另一部文献《虞书、大禹谟》指出了五行的具体名目,先秦《逸周书》指出了五行相生承制的关系,不管是自然理解、还是社会治理、人生的安身立命(医学),都逃不出五行的重要法理!五行是天地人运行之机,丢掉五行则失去天地人相互化生和承制之法理。那就成为个十足的白痴!请不能完整掌握五行五运之理的外行者,不要再不慎重的对于五行给予否定或歪曲的评议。

点评

关于《甘誓》里的“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什么意思,建议读读https://wenku.baidu.com/view/38059368a6c30c2259019e84.html#  发表于 2020-10-22 06:14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5 14:3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10-15 14:38 编辑

修正稿:五行说的历史与纠误

        于建成关于"五材学说"联系到当今的"五行"理论,有对的方面、也有不对的方面。对的方面是:五行延伸到社会大家的事情管理上的"威、畏、靖、慈、和″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共建并用,是五种枢机于一体的治理社会的法术。在古代这五种法术,是存于文化中的素材,为气势性情的类别,故简称为"气性″,并不是当今中医学按西方殖民化"唯物论"带到阴沟里去了的五种物质?!是其不对之处。

        五行说起于殷商时代,当时出现了四方和中央的观念,东方甲乙为木故生其"威″、南方丙丁火故生其"畏″、西方庚辛金故生其"靖″、北方壬癸水故生其"慈″、中央戊己土故生其"和″,"和"为环枢、统领四厥、总为一体、永不分离、兼而用之,故有"道器同体、形与神俱、和合生物、兼容共利、体用一元"之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自然观!在"道法自然、和于术数"的自然逻辑思维秩序!并不是当今己经对自然生态分裂与对立了的"主观″或"客观"的平面、线性、悖论、冲突形式逻辑突出一端的混乱剧面。


       从于建成引入《左权》内容原文,再翻译之也不是那些偏见:"子罕曰:晋楚两国的势力大,往往以气势威胁管理着周围的弱小国家,经过气势威胁统领这些小国之后,又继续使用慈善的办法,促使这些国家相互之间和谐协调起来,以标榜大国来共同管理大家的事情这个大事,予以达到互相共存为目标,这是不用兵之恶以达到目的的相互共存之威力。如果小国动乱了、也会波及到大国,大国如果不用气势相威胁,小国就会骄横而生出动乱、其动乱之后民就不能聊生,其国也势之必亡也。这时,可利用五种恩威并施的办法:威、畏、靖、慈、和之五德,让各个诸侯国达到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承制关系存而用之,不可偏轻偏重的走邪于任何一端!给予中正的环枢以用之,古人讲:"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这才是圣人早已所兴之事,而邪人或小人只抓其一端、而废其四绌,或仅用兵之以靖?!动不动的用兵予以讨伐,不知道兵者为恶的不祥之征,不到万不得已而不用之,而不用"威严、生畏、慈爱、和谐等法?这是不行正道的缺德!可明君是举兴存之法、昏君行废亡之术,法为上、术为下;上工之法为谋、下工之术为兵;兵过之后、毁于一旦!法与术的不对门路,不顾一切的以兵谋之,是生死存亡的一念之间,但用兵以略在这个世上己经是不愿悔改的长视久固的劣迹!人们很早就已经深痛恶绝了,可致民众灾难深重,必须记住历史教训、以师为鉴。


       上为正译,人体这个小社会就不能用兵者来对待,否则是残垣断壁、尸横遍野!圣人之德、才是正道!


        故五行在《史记、高祖本纪》正义引古微书《合试图》:"水火土木金名居一方,一岁三百六十日,四方分之,各得九十日。土居中央并索四方各十八日,具成七十二日″(此历法遗迹,见"管子″之书)。说明五行代表五方、五季、五气、五味、五色、五藏主使承制循运之大义,而不单纯的是五种物质?!在《吕氏春秋》言之:"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这里不是机械愚木脑袋的守成,而是天地人的联贯看待普遍关系与过程,在天地之间周而复始、往来循行功能上作文章。五行即五常之"运气″,水曰流顺、火曰升明、土曰备化、木曰顺疏、金曰审序的自然逻辑,不与物争、自当其位、整体联动、承制天成,既无太过、也无不及,五气之化、阳舒阴布、纪周度行、各布政于五位、中五之道生德、无相干犯(不对立、矛盾、斗争)。如有干犯,则是五行的太过或不及之偏走邪的失常之态,也就是在说自然、社会、人体或人的思想意识生病了!
儒教把自然五行的五气五德,演变成了社会化和人性化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德,脱离了自然上的本义,致以不能够遵从自然之纪的守度,无法守度的执行标准、到了含糊其词的地步,也不能同大同文化时代"威、畏、靖、慈、和"的五德观念相一致,不能中正统观守其法!致五行的五德产生混沌与混乱?!


        为了说明五行的问题,古人是作了慎重考虑的,不由某个人的难识与不知,就给予轻易的否定?!这是在缺智!从现存文献看:最早记载五行概念的是《尚书》,《尚书》有两篇文章介绍了五行,一是《夏书、甘誓》、二是《周书、洪范》。另一部文献《虞书、大禹谟》指出了五行的具体名目,先秦《逸周书》指出了五行相生承制的关系,不管是自然理解、还是社会治理、人生的安身立命(医学),都逃不出五行的重要法理!五行是天地人运行之机,丢掉五行则失去天地人相互化生和承制之法理。那就成为个十足的白痴!

点评

五行即素问金匮真言论说的阳中之阳(火)阳中之阴(金)阴中之阳(木)阴中之阴(水)阴中至阴(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21 21:57
3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5 14:39:17 | 只看该作者
@医道慈航 老弟,传统中医药是个大智慧,想速成者专之于术之下工末位,有长远着想者则上工之法与下工之术在齐头并进、道术并重。而五行运化辨证思路,对于五脏之间相互化生与承制于一体,对于现时期疑难病的医治是机不可失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什么肺心病后期还能转为肝硬化腹水?弄懂了五行承制的裙带关系(传统中医学是关系病与因素病),把源头理清了,才是治疗大本之策略。

点评

你这样的明白人,论坛不多了,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3 07:58
4
发表于 2020-10-20 12:29:06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大作发表
5
发表于 2020-10-21 21:57:26 | 只看该作者
周现强 发表于 2020-10-15 14:36
修正稿:五行说的历史与纠误

        于建成关于"五材学说"联系到当今的"五行"理论,有对的方面、也有不 ...

五行素问金匮真言论说的阳中之阳(火)阳中之阴(金)阴中之阳(木)阴中之阴(水)阴中至阴(土)
6
发表于 2020-10-22 07:09:25 | 只看该作者
       五行的“行”,2个含义:1 发音 hang,是指分类,茄子一行辣子一行,银行、商行、心肝脾肺肾、东西南北中,等等;2 发音 xing,运动变化的意思,五运、生克制化,等等。五行,既是分类,又是运动变化,充分体现了先哲们的睿智。心肝脾肺肾再以阴阳分类,形成五脏阴阳,与阴阳融为一体形成阴阳五行统一体,依次为基础形成了中医理论构架,使得中医理论成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理论体系从哲学阴阳五行开始,到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药物的四气五味等等,阴阳五行学说贯穿始终,这是西方医学不可企及的,西方医学尽管医疗技术远远超过中医,但是,没有形成像中医这么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啊!
7
发表于 2020-10-22 07:17:00 | 只看该作者
    现行的中医教材中的“中医的哲学基础”,把阴阳五行拆开来分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是没有道理的。
8
发表于 2020-11-23 07:58:03 | 只看该作者
周现强 发表于 2020-10-15 14:39
@医道慈航 老弟,传统中医药是个大智慧,想速成者专之于术之下工末位,有长远着想者则上工之法与下工 ...

你这样的明白人,论坛不多了,赞!
9
发表于 2020-12-1 10:5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20-12-16 01:51 编辑

    内经在天元大论中的阐述“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清楚地表明其五行是地之阴阳,而地之阴阳属于自然界的阴阳关系,与人体阴阳不属同一范畴,因此认为五行是与医学无关的概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4 20:19 , Processed in 0.1489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