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306|回复: 1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脾与西医spleen翻译错位的发生及其演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27 20:4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9-12-29 14:27 编辑

中西医交流之初当时的西方医学并没有认识到pancreas是一个独立的器官,却误认为spleen具有消化功能,故明末西方传教士把spleen翻译成“脾”。


一百多年后日本的解剖学译著创制“脺”脏指代pancreas。


鸦片战争后pancreas又经历了从“甜肉”到“胰”的翻译转变,spleen则一直翻译成“脾”。


二十世纪初科学名词审查会确定“胰”指代pancreas,“脾”指代spleen。


中医“脾”与西医spleen的错位终于经官方权威确定下来,在社会上推广流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20:47: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9-12-29 14:28 编辑

王新华主编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说:“脾在五脏中是一个极受重视的内脏”,然而“近来对于脾的解剖位置及形态,基本上是避而不谈,至多说一句‘脾位于腹中’。其原因在于,心主血、肺主气、肝藏血、肾主水等,都与现代解剖学上的同名器官的功能相符,而唯独脾则不然。中医藏象学认为脾主运化,即主管消化吸收,而现代解剖学上的脾只是一个淋巴器官,主消化吸收的器官乃是胃肠,所以就感觉对不上号了。”[1]这种中西医脾功能上的错位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书中并没有讲。


2003年,有人提出中西医脾功能的不对应可能是因为中西医交流之初翻译误译的原因,中医之脾,应该翻译成pancreas,而非spleen[2]。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关注中医脾与西医spleen翻译的错位,也补充了更多的文献材料[3-6]。


不过,这些材料大都是关于中国的,对西医pancreas和spleen认识的历史考察仍很缺乏。


最近我们查阅了西医对pancreas和spleen的认识历史,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翻译的错位并不能完全归于这些翻译者,而更是由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尤其是中西医各自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中医“脾”与西医“spleen”翻译错位的发生更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20:5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9-12-29 14:28 编辑

1 明清之际脾、胰概念翻译错位的发生

1.1 《人身图说》《性学觕述》关于spleen的翻译


西方医学之传入中国始于明末[7]。当时译介过来的西医学解剖著作有两部:其一是传教士邓玉函(Johann Schreck,1576—1630)翻译、毕拱辰(?-1644)润定的《泰西人身说概》,其二为罗雅谷(Jacobus Rho,1593−1638 )、龙华民(Nicholas Longobardi ,1559-1654) 、邓玉函合译的《人身图说》[7-10]。不过成书于1622-1623年的《泰西人身说概》主要讲的是运动系统和脑,缺乏内脏解剖的内容,并没有提到spleen。其后1638年左右成书的《人身图说》在这方面做了补充,在“论脾”一节介绍了脾的形成、构造、形态、血管分布,记载当时西方医学认为spleen的生理功能有两种,一为炼粗血为细血, “脾性常动,及本性之燥热消去黑液,乃以心之热加其德,可细炼粗血兼黑液”;二是有消化功能,“留取细黑液以养其体,所驱粗黑液乃从一肢络从脾上至胃,带粗黑液以激动脾,使之觉饿,即欲饮食,亦紧皱胃膜,便坚乃易消化与觉饿也。”[7-10]Spleen具有消化功能的说法和中医脾主运化的认识很相似,这可以说是导致传教士把spleen翻译成脾的根源。不过,《人身图说》当时均为抄本流行,流传并不广泛[8]。


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于1623年在杭州编译完成的《性学觕述》,1646年刻行于闽中天主堂,本是传播神学的著作,不过也记载了一些当时的西医知识。《性学觕述》卷3曰:“饮食之精华,存于内,化为血肉精气,其渣滓则泄之于外。此养大抵由三化而成,一口化,一胃化,一肝化也……有肝有脾,是为血府,自有余热到胃。胃所化即为百骸所需,百骸各以其火输焉。”又曰:“黑液, 其性属土者也……黑液在脾”[11];可见当时西医对spleen的认识和饮食消化相关,而且“其性属土”,这与中医脾为土脏、“脾为胃行其津液”的认识十分相仿。


《性学觕述》对中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称为“中西医汇通第一人”的王宏翰(约1648-1700)在其著作《医学原始》(1692)中大量引用了《性学觕述》的说法[12-13],其中包括上述饮食三化说。此外,王氏所绘之全体脏腑图形中脾脏居左胁下,显系西医所言之“spleen”[12]。中医脾和西医“spleen”对应的传播,从《性学觕述》到《医学原始》应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步。

点评

深度好文。赞一个。请继续。  发表于 2019-12-28 07:4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9-12-28 00:10: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2-28 00:17 编辑

心主血、肺主气、肝藏血、肾主水等,都与现代解剖学上的同名器官的功能相符

点评

再加一条:心主神明。  发表于 2020-1-8 16:10
5
发表于 2019-12-28 00:28:37 | 只看该作者
心阴虚证

本证以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证候:多见平素肝肾不足,真阴亏耗,或热病后期阴伤未复者,阴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宁神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盗汗,虚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或有两颊发红、头晕目眩等症
6
发表于 2019-12-28 00:29:23 | 只看该作者
心主血?
7
发表于 2019-12-28 07:51:00 | 只看该作者
      肚子里那么大的一个肉团团, 位置、形态、重量、颜色、周围毗邻关系,中国人看见的与西医解剖学看见的是一个东东,不会搞错。这是一个共同参照物。中医的脾与西医的spleen是一个东东,不会错。
8
发表于 2019-12-28 07:55:5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之间的壁垒,来之于医生自己内心的盲目。
     西医认为自己的那一套理论是科学的,不容置疑的,置中医不屑一顾,傲慢自负。
      中医认为自己的那一套理论是经过2000多年的实践检验的,不容置疑的,置西医不屑一顾,傲慢自负。
    二者如果能够谦虚、相互学习,合二为一,壁垒自除。

点评

补:实际上,真正的中医或西医都不会傲慢自负,都是尊重对方,内省自己,取长补短。  发表于 2020-1-8 16:1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19-12-28 08:18:44 | 只看该作者
      盲目崇尚科学,结构与功能一致,结构决定功能,这是机械唯物论。
10
发表于 2019-12-28 08:26:51 | 只看该作者
结构决定功能是科学

点评

物质决定结构,物质决定功能是科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8 09:04
功能决定结构是哲学!  发表于 2019-12-28 08:5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4:07 , Processed in 0.0957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