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情志思维心理不是胎儿时期就形成的 先天的禀赋遗传对种族和生命的延续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每个人体有30亿个碱基对,其中99.9%的基因是相同的,而就是这一小部分基因的不同,导致了人的肤色、面容、高矮、胖瘦的不同,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就是孪生兄弟姐妹,只要看久了,也能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儿女肖父母,但儿女与父母又不相同。其遗传特点主要表现在形体上,在精神情志思维心理方面,由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文化沉淀、道德修养对人的个体在精神情志思维心理方面的影响大大大于遗传的影响。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差别是比较大的,或者完全相反。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胎传性疾病与父母的遗传和疾病有关,除此之外,生下来的婴儿,都应该是阴平阳秘、阴阳相对平衡的健康婴儿。 按照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35页)禀赋遗传论中所说:“可以说个体的气血差异,是先天禀赋因素在体质差异方面的一个重要表现。在阴阳方面,若先天禀赋充足,则体质无偏,即属平和质;若先天禀赋不足,则视其不足的表现,导致各种体质类型,或阳不足,或阴不足,或气血不足等,出现‘素体阴虚’、‘素体阳虚’、或‘素体气血俱不足者’。这种先天禀赋差异的存在,成为各种体质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若素禀阴不足者,一般多发展为‘瘦长型’的‘阴虚质’;素禀阳不足者,则又成为‘肥胖型’的‘痰湿质’的潜在因素。因此,先天禀赋的差异,是导致体质差异的内在条件。”王教授的禀赋遗传论,实际上就是先天决定论,他认为阴虚、阳虚、气虚体质实际上是先天禀赋不足所决定的。人一生下来就决定了他的体质类型,生下来就是病理体质,就是病理表现。与先天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和胎传疾病一样,都是先天禀赋不足所引起的,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237页)中说:“遗传因素是体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人的外表形态、脏腑功能、精神情志等个性特点均形成于胎儿时期。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对个体体质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体的体形、相貌、肤色、秉性、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气血津液的盛衰,以及与之相应的病理变化等,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遗传的控制。”遗传因素是形体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人的外表形态、体形相貌肤色等个性特点受胎儿时期的影响较大。但说在胎儿时期连精神情志、秉性的个性特点都形成了。这种说法完全是不可能的。是一种唯心的观念。一个完全与家庭、社会相隔离的健康婴儿,是无法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与人格素质的。人体的体形、相貌、肤色、秉性、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气血津液的盛衰,以及与之相应的病理变化等,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遗传的控制,但不可能是完全由遗传所决定的,更不可能形成于胎儿时期,这才是辩证观点。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控制,它的影响应该说是有限的。就以体形肥瘦为例,三年困难时期的胖子有多少,改革开放几十年,看看小学校的小朋友,肥胖的比例是不是增多了,三四十岁的年青人,将军肚是不是比以前多了起来。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后天的营养,后天的不良生活习惯,对人的胖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决定意义的。还有一个例子说明后天因素对遗传因素的改变是非常明显的。日本人早年侵犯我国时被称做倭寇,抗日战争时期称日本侵略者为小日本鬼子,日本人个子矮是有其遗传基因的,但二战结束以后的几十年,日本从孩子抓起,改善其营养结构,经过近七十年的努力,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显著的提高了,可以说在世界上日本已经不是一个小个子民族。说明后天因素对遗传因子还是有改造作用的。 精神情志的个性特点,人的秉性形成于胎儿时期的这种说法也是很片面的。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的个性特点,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后天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程度,思想修养,情操陶冶对人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对人体精神情志个性特点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他们的父母多么优秀,他们的孩子如果一生下来,就与社会、家庭完全脱离,是不会成长成为一个具有健康心理,正常情志的健康个体的。我们就以王教授提到的《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为例,黛玉抑郁症的形成与遗传并没有多大关系,父母早亡,寄人篱下,本身体弱多病,与宝玉婚姻关系纠葛,才是她产生抑郁症的关键。如果不是父母早亡,林黛玉就不可能寄人篱下,她会受到父母的呵护,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她的家境,贾母也不会拒绝她与宝玉的婚姻。在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她,会患忧郁症吗?我看是不会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就是讲这个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