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WHO在健康观念上的进步与在疾病观念上的守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2-10 17:0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HO在健康观念上的进步与在疾病观念上的守旧
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模式的转变, 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调整。我们把它看做是西方文化向东方文化回归的一种表现。因为中医学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的医学模式 。中医对健康与未病的认识是阴平阳秘,是阴阳两方面的动态平衡。是形神合一,形是形体也就是人的躯体,神是人的精神情志,人的形体和精神情志的健康是分不开的。五脏藏五志就是形神合一最明确的表证。天人相应是说的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和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治国与治病古人从来是相提并论的,国是一大社会,人体是一小社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治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把治已病与治未病和治理国家的理念联系起来。所以WHO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无病和不虚弱,而是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环境良好状态”和中医学对健康的定义并不矛盾。
过去现代医学基本上是生物医学,偏重对人的躯体的研究,把人的机体看成是一架机器,人的躯体被肢解成许多零件,变成了用许多数字堆积起来的物件,人体的健康主要被看作躯体的无病和不虚弱。而中医学从它开始起就把人的机体看成了宇宙的一部分。阴阳平衡、形神合一、天人相应的观点就是把形体与精神情志和环境结合起来,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识健康与疾病。WHO关于健康的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适应良好的观点,也就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体现。因此,中医的健康观念与WHO的健康观念有很大的一致性。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太上养神,其次养形”。都把精神情志的修炼看得非常重要。见成败无所谓,遇荣辱而不惊,也就是一种保证个体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下营造生活的能力。内经:“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的观点,也是这种整体观的体现。中医学的未病(即无病)和WHO的健康是基本一致的。中国的月亮同样是园的。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调整。我们把它看作是西方文化向东方文化回归的一种表现,是有道理的。
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和概括,相对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的理解是进步的、有益的。但它对现代医学也就是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却没有随之发生改变,这实际上是不公正的。过去西医的疾病概念,是在生物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概念,它是以生物器官的病理变化为基础的。健康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疾病概念的变化。必须对过去西医疾病的概念作出调整。但它并没有这样做。王教授在《人分九种》(185页)说:“我是这样概括的:亚健康状态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一些身心上的不适应感觉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在一定时期内往往难以确诊的状况是亚健康的一种;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如已有心血管、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某些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而尚未形成确凿的病理改变,在医学上不能定义为疾病的状态;一时难以明确临床病理意义的“症”如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症、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又如某重病、慢性病临床上已经治愈进入恢复期,而表现为虚弱及种种不适;在人体生命过程中,衰老引起的结构老化,与生理机能衰退所出现的虚弱症状。以上都属于亚健康的范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查方法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做出疾病的诊断。”从王教授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疾病的认识还是过去西医的认识。通过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查方法不能检出阳性结果,就不能诊断为疾病。而精神情志方面的疾病、脏腑功能紊乱所产生的疾病是很难检查出阳性结果的。而这些疾病又是临床上多见的。心理疾患或因不能适应环境而造成的疾病,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疾病而只能是亚健康呢?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不符合WHO对健康的定义。
王教授说:“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符合WHO关于健康定义的人口只占总人口 数的15%,而与此同时,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的70%的人则处于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WHO对健康的定义,是一种理想化的定义,不管是先前的“健康不仅仅无病或不虚弱,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环境良好与道德良好。”还是后来进一步细化的十项具体评价标准,分别从精力、态度、睡眠、应变能力、抵抗力、体重、视力、牙齿、头发以及肌肉十个方面。都是非常理想化的,几乎就是完人,15%也很难达到。王教授的流调查报告所得出的结论,健康人群即平和质人群占国人的称平和质占国人的32。14%,就冲破了WHO的比例,这种勇气是十分可贵的,我们认为相对比较起来还是可信的。而WHO对疾病人群也显得过于严格。这里所说的疾病可能都是一些危害人 类生命的大病,如各种癌症、心脑血管病、急性传染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如果把我们日常见到的,如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气管炎,慢性肾炎、病毒性心肌炎、各种病毒性感冒和流感等等,西医称之为病的10000多种病都统计起来,恐怕绝对不是15%。俗话说十人九病,可能有点夸张,但说十人中有五、六人有病,我们看还是很正常的。如果疾病人群只占15%,连王教授在《九种体质使用手册》一书(193页)说:“目前全球有22%的人群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过敏感性疾病,并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依此类推,目前我国有2亿多人患有过敏感性疾病。应引起重视。”中的过敏性疾病都不够。病有轻重,也有大小,我们不能因为病小病轻就轻视它们或者忽略它们。
病有轻重,也有大小,如果我们因为病小病轻就轻视它们或者忽略它们,这样就很难做到防微杜渐。王教授所概括的亚健康状态,其中绝大多数在中医学看来,仅管它有大小轻重的不同,但都属于疾病。王教授也说亚健康人群中90。9%人符合中医气虚、肝郁、心神不宁的诊断。在重视预防为主,防病于未然,重视对健康人群的保健养生情况下,如果对一些小病轻病不重视,不把它们当做疾病看待,而把它们视作亚健康,这无疑将使人放松对疾病的警惕。如果为了与重病、大病有所区分,把小病、轻病称做亚疾病状态,也许还要合理一些。因为它们本质就是不健康的。王教授不也说他的人分九种“一种平和是健康的,八种偏颇是不健康”的吗!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不能只落实在口头上,疾病的模式也要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这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的。西医的好多症如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症、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本身就是机体功能的紊乱,有的是明显的心理障碍。用新的健康观念去理解,它本身就是疾病,而不是什么亚健康。
躯体虚弱是不健康的,中医是把虚证当做病证来看待的,中医学中有阳虚、阴虚、气虚、血虚、阴阳两虚、气血双亏等证候。阴虚、阳虚、气虚不是什么体质类型,它们是病理现象,是病理表现。是中医的病证。
对WHO关于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人群的比例,我们不应当肓从,应该结合中国的实情来认识。由于这两种医学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对疾病和健康的概念认知不同,在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没有沟通以前是不能随便用等号的。王教授说中国的健康人群(即平和质)占中国总人口的32。14%,就突破了WHO15%的界限。但67。86%都是亚健康状态,所有总人口都是非疾病状态下的病理体质,没有疾病的分额,连(WHO)的15%的疾病人群都没有,就不合情理了。口口声声改善调整偏颇体质,防止和延缓疾病的发生的论述,就显得非常荒唐。没有疾病谈什么预防和延缓呢!不承认身体的虚弱是一种病证,把中医的病证当作体质,是王教授的体质学不能自圆其说,处处矛盾的根本所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2-10 18:11:56 | 只看该作者
   疾病的定义是什么??没有一个公认的、合理的、科学的定义,一切都是随心所欲的忽悠!
3
发表于 2019-2-11 15:21:1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了多年连疾病的涵义都未弄清楚,还讨论什么医学理论呢?
4
发表于 2019-2-14 09:46: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9-2-14 01:49 编辑

       楼主认为“躯体虚弱是不健康的,中医是把虚证当做病证来看待的,中医学中有阳虚、阴虚、气虚、血虚、阴阳两虚、气血双亏等证候。阴虚、阳虚、气虚不是什么体质类型,它们是病理现象,是病理表现。是中医的病证。”的观点是正确的。若更具体的分类:阴虚是组织结构的损伤,阳虚和气虚均为功能的损伤,两者为同一性质的疾病。若有不妥请朋友们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3:08 , Processed in 0.0686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