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证实录选35:胃息肉验案(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24 18:4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8-9-24 10:54 编辑

丁xx,女,56岁。农民,住本县岳家镇双竹村4组。2014年4月24日初诊。
胃脘胀痛、嗳气胁胀反复发作1月多,饭后和劳累后加重。舌苔白,脉沉弦。当日电子胃镜检查报告:1、慢性浅表性胃炎(充血型);2、十二指肠炎;3、胃底部多发性息肉(0.2×0.2~0.3×0.3cm)。
诊断:胃痞、胃息肉。
辨证:气滞血瘀,湿热痰结,胃失和降。
治法:行气活血,清热除湿,化痰散结。
处方:丹参30g、百合30g、台乌15g、木香10g、白芍30g、延胡15g、黄连6g、瓦楞子30g、浙贝10g、制半夏15g、连翘10g、天癸子15g、六月干30g、甘草10g。
5剂。每剂熬取药汁500ml,每次温服100ml,每日3次。
5月5日复诊:症情减轻,无其它不适,仍用原方5剂,改为每剂熬服2天。
5月18日3诊:胃胀、胁胀、嗳气已除,改用益气健脾,除湿化痰,活血散结法。处方:
党参30g、丹参30g、白术15g、陈皮12g、茯苓30g、白蔻10g、黄连6g、瓦楞子30g、浙贝10g、干姜10g、连翘10g、天癸子15g、六月干30g、甘草10g。10剂,每剂熬服两天。
6月16日4诊:患者复查电子胃镜后来诊,仅见胃体、胃窦部花斑样改变,息肉己消失。
胃息肉是指胃粘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常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患并见,也有个别无胃部疾病而单独出现者。西医治法多用电子胃镜摘取,手术费用较高,一般为每颗300元以上,并有一定风险,曾有摘取息肉导至胃穿孔的案例。中医学中有瘜肉之名,《简明中医字典》(杨华森等编著·1981)瘜:“或亦作‘息’:指寄生在身体局部的肉疙瘩。”笔者认为,应指寄生在体表孔窍粘膜或管腔型内脏粘膜的肉质小疙瘩才比较准确。《巢氏病源·鼻息肉候》:“冷搏于血气,停结鼻内,故变生瘜肉。”此外,还有声带息肉、口腔瘜肉、眼睑瘜肉、胆囊息肉、尿道口瘜肉、女阴瘜肉、直肠结肠瘜肉、瘜肉痔等等,中医仅凭四诊尚难检诊到内脏粘膜上的息肉。胃息肉常在电子胃镜检查时才被发现,初期或较小时无异常不适,发生胃炎、胃溃疡等胃的病变时才出现与这些疾病相关的症状,常致胃炎久治不愈,中医辨证多为湿热结聚或痰湿结聚,或湿热痰瘀结聚所致,治宜在主治方中酌加连翘、天癸子、生瓦楞、制半夏、浙贝、六月干、丹参等清热除湿、化痰散结和活血化瘀之品;单独的胃息肉,则以清热除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药为主,适当佐以扶正健脾养胃药组方治之。用中医药治疗胃息肉,较之西医胃镜摘取方法费用便宜,无穿孔之风险,但疗程较长,一般需2个月左右,患者需有相当耐心和毅力,乐意配合服药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原作于2015-11-1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9-25 06:46:35 | 只看该作者
胃脘胀痛、嗳气胁胀反复发作1月多,饭后和劳累后加重。舌苔白,脉沉弦。当日电子胃镜检查报告:1、慢性浅表性胃炎(充血型);2、十二指肠炎;3、胃底部多发性息肉(0.2×0.2~0.3×0.3cm)。

一一息肉小而多,可能适合药物保守治疗。单个而大,应当手术(胃镜)为宜。请杏林版主指教。
3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12:49:46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9-24 22:46
胃脘胀痛、嗳气胁胀反复发作1月多,饭后和劳累后加重。舌苔白,脉沉弦。当日电子胃镜检查报告:1、慢性浅表 ...

谢谢陈总版主评分!胃息肉单个而大,药物治疗消散慢,疗程长,患者不易接受,宜用胃镜手术摘取。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19 , Processed in 0.0499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