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年颤证治疗验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28 19:2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年颤证治疗验案 转

老年颤证是指老年人头部或肢体不自主摇动、颤抖,类似现代医学所称的老年震颤麻痹综合征,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难治病。
老年颤证是指老年人头部或肢体不自主摇动、颤抖,类似现代医学所称的老年震颤麻痹综合征,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难治病。中药治疗此病疗效好,副作用少。

【肝肾阴亏】

王某,男。72岁,2005年10月6日初诊。患者头不自主摇动5个月,曾用左旋多巴治疗后头摇稍轻,停药后又复原。3个月前经CT诊断有脑萎缩。现面色晦暗,身体消瘦,头轻摇不止,不能自我控制,头晕耳鸣,健忘失眠,性情急躁,腰膝酸软,步态拖沓,口干微苦,大便结,4~5天1次,舌尖稍红,有瘀斑,少苔,中央有裂纹,脉弦细。卢永兵主任医师用自拟养阴活血止颤方加柏子仁治之。

处方:熟地15克,山茱萸12克,白芍15克,麦冬15克,女贞子15克,知母10克,葛根15克,杭菊花10克,天麻12克,秦艽12克,田七12克,丹参10克,玄参15克,柏子仁20克。7剂,日1剂,水煎服。二诊时,头摇稍轻,头晕耳鸣明显减轻,睡眠改善,大便通。效不更方,再服15剂。三诊时,头摇明显减轻,腰膝酸软,步态拖沓,头晕耳鸣,失眠,口干基本消失。嘱上方去柏子仁配30剂,久煎去渣浓缩,烘干装入胶囊中,每天服原汤剂剂量之1/5,5个月后头摇消失,舌尖瘀斑消退。随访半年无复发。

本病属肝肾阴亏。肾主藏精生髓,肾阴亏虚,髓少而脑海空虚失用,头不能接受控制而振摇。《赤水玄珠·颤振门》说:“肾阴不足,下虚上实”。肝主藏血、主筋,肝之阴血不足,木失滋荣,虚风内动亦振摇,即《内经》所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方中熟地、山茱萸、白芍、麦冬、女贞子、玄参、知母滋养肝肾之阴;葛根、杭菊花清热平肝;田七、丹参活血养血;天麻、秦艽息风定振;柏子仁润肠且养心宁神。肝肾阴复,髓足脑充,筋脉得养,火清风息,则头之振摇可止。

【气虚血少】

洪某,男,65岁,2006年1月8日初诊。半年前做食道癌手术,2个月前查脑供血不足,两手颤抖3个月。病者面色苍白,两手手指小幅度节律性颤动,提笔书写亦抖,头晕目蒙,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纳少,便结,3~4天1次,舌淡,边有齿印、瘀斑,苔薄白,脉细弱。

处方:当归15克,川芎8克,丹参10克,熟地15 克,黄精15克,黄芪30克,新开河参10克(另炖),阿胶15克(烊化),首乌20克,大枣15克,天麻10克,秦艽10克。7剂,日1剂,水煎服。二诊时,手颤动稍轻,乏力、心悸明显改善,大便正常。依上方再服10剂。三诊时,手颤明显减轻,提笔写字无碍,头晕、睡眠改善,纳增,再进10剂。四诊 手轻微颤振,其余诸症基本消失。嘱原方配30剂,久煎去渣浓缩,烘干装入胶囊中,每天服原汤剂剂量之1/5,5个月后手颤消失。半年随访未见复发。

四肢为脾之末,血虚而兼气虚,手之筋脉不得血之荣养而颤振,乃血虚风动。正如《医宗己任编》曰:“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方中以黄芪、新开河参、当归、白芍、阿胶、首乌、熟地、黄精、大枣益气补血;田七、丹参活血养血通脉;天麻、秦艽息风定振。血足气旺,血脉通畅,手之筋脉得养则颤止。

【瘀血阻络】

黄某,男,70岁,2006年3月18日初诊。病者头振摇、两手颤抖6个月。3个月前经CT查脑萎缩。近2个月来用美多巴治疗,日3次,每次0.25克。现面色晦暗,头轻摇不止,两手颤抖,写字亦抖,神情呆滞,动作笨拙,起步困难,两脚难以离地,头晕头痛,失眠,乏力,口微干,大便如羊屎样,1周1次,唇舌暗红,舌尖密布瘀点,舌下静脉怒张,苔薄白,脉涩,血压150/90毫米汞柱。

处方:黄芪30克,新开河参10克(另炖),田七15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水蛭6克,地龙10克,桃仁10克,熟地15克,川芎15克,天麻10克,秦艽10克,酒大黄5克(后下)。7剂,日1剂。水煎服。二诊 头摇稍减,头晕头痛明显减轻,大便通,日1次。上方去大黄,服用15剂。三诊 头摇手颤减轻,手能握物,睡眠改善,血压正常。上方继服15天。四诊 头摇手颤明显减轻,头晕头痛消失,睡眠、步态基本正常。上方配30剂,久煎去渣浓缩,烘干装入胶囊,每天服原汤剂剂量1/6,美多巴用量减半。半年后诸症消失。面色红润,唇舌色淡红,瘀点退,血压正常。嘱再配20剂如上法制成胶囊服之,4个月后康复。

此为血瘀阻络,肢体筋脉缺乏润养而致。方中当归、川芎、田七、丹参、桃仁、地龙、水蛭活血化瘀养血;黄芪、新开河参益气通血脉,促进血运;秦艽、天麻息风定振;大黄活血化瘀且通便。瘀去血活,气足脉通,肢体得荣润而颤止,正如王清任日:“气通血活,何患不除。”

【讨论】

中医古籍对颤证早有论述,如《证治准绳·颤振》曰:“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中医认为本病以血虚阴亏为主,实以瘀、痰、风、火为主,治当补虚为主兼以祛邪。本病为虚风内动,脑海、筋脉失荣所致。各型颤证,均应结合理血,以活血养血为主,从而促进血运,改善微血循环,使脑海筋脉供血荣养正常而颤渐止。当方药有明显疗效时,最好制成丸散片剂,宜于服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6:12 , Processed in 0.0550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