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185|回复: 1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是真中医还是假中医?——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21 23:3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真中医还是假中医?
——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讨论
王昆文(他山之石)整理
在《中华中医药论坛》上,我注意到,在对我发的“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一文的回复中,对于我是什么人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或评论。即:
有人(华易)说:“希望中国要严格掌握培养标准,不要培养【他山之石】这样的假中医,这对中医在世界的传播影响很不好。”又说:“四是剔除‘他山之石’这样的害群之马。”“掘墓人而已。”
有人(和氏璧)则说:“具我个人在论坛的学习交流,‘他山之石’——至少是努力继承、弘扬传统中医和敢于直言现今中医界弊病的真中医。他不像有些人以“科学”的名义来否认、曲解、想剔除原本正确的中医理论。”
    以上两种评论,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的必要。本人也未想到,拙文会引起如此分歧,可能是它涉及到对中医的本质的深层次认识的问题。但我仍然坚持我原文中的观点,并欢迎批判与交流。
评分坛友同时说:  
  曹东义 说:我认为,王先生是真中医,坚守阵地,很不容易,有人不理解是误解
  华易 说:被西医吓破胆的经验中医
  成都张宾 说:您是真中医,有《坐堂医笔记》为证。
Bonbon:先生自己认为呢,先生认为自己是真中医还是假中医。貌似先生很有主见,不会连自己是真的还是假都要问别人吧。嗯,只是涉及了一些敏感词汇,先生的心是往好的方向想的。先生也只是发表自己的见解,本意是好的,要所有的人都同意自己的观点是不可能的。既然先生问心无愧,不必在意。我在你”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一文中,参与了讨论,多有得罪,望海涵。
曾宪寿:真的假不了。依我看来,先生真能够成为所谓的“假中医”,大约不算坏事;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中医处身于西化中医争当中医代表之际。——只要大家有凭商讨“科学”蕴涵的具体真义,坏事变好事?因为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成就各异,难免于真假易变!
也就是说,似当委屈先生再当一回“治病救人”的济世良医,却又有何不可?受累就受累一下吧!
马钱子:坚定支持先生!
本人:试问:一个假中医,能写出“《内经》的文化美”、“我为温习经典辩护”、“中医坐堂二十年”、“为中医学完整体系而守候”和“中医何以谢贾谦”等这一系列的文章吗?就因为我写了一篇“‘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就成为了“假中医”吗?
曹溪白:先生是真中医还是假中医,首先自己应该心知肚明,而且应该当之无愧的申明自己的态度。只要是能按照中医的理论指导进行诊治,而且有一定的疗效,就是真中医。别人怎么看,无所谓!
先生把中医置于科学之外,窃以为这个观点欠妥!科学不属于任何个人和团体,而是属于全人类。现在科学已经成了公认的是非标准,用以衡量中医也应该概莫能外。而中医是经得住考验的科学,这个毋庸置疑!
方圆的空间:是真是假自有后人评说,先生何必在意。
华易:一个认为中医不科学的人怎么可能是真中医
“《内经》的文化美”、“我为温习经典辩护”、“中医坐堂二十年”、“为中医学完整体系而守候”和“中医何以谢贾谦”--这些文字一些门外汉都可以写得出
一个在美行医几十年的老中医来出书了呢,中国大使馆还捧场   ,人家的观点是摸脉是骗人的
写出几本皇皇巨著的人都未必真中医,何况几篇小文
污蔑中医不科学。还妄称是真中医。不懂脉学的说 把脉是骗人的。不懂中医的说 中医不是科学。这些人 毕方舟子更可恶,更可怕,对中医的危害更深
本人:请问:一个“门外汉都可以写得出”的文章,在最近十年竟然被《中国中医药报》采用了约六十来篇,你怎么解释呢?他们都不能辨别真假中医么?
再请你阅读一下这一段文字,这是《中医书友会》微信公众号编辑在本月13日发表本人写的“中医坐堂二十年”一文时所加的“导读”:
“本文作者王昆文先生是中医书友会的老朋友了,他身处基层,是药店的坐堂医,每日用最真诚的心为患者服务,同时又为中医的发展写下了很多肺腑之言。我想,王老师是千千万万基层中医的缩影,在他淡淡的讲述下,我们似乎看到了很多人共同的经历。••••••”
华易:你与上面哪位行医40年的 相比,你的资历如何?
那个写了《中医误我,我误中医》的王教授,人家还是 中医大学官派的专家,给学生上了几十年的中医课呢
你的资历和他比如何?方舟子们好比日本鬼子,正面的反中医力量.王教授 好比皇协军, 比日本鬼子更可恶.
你们这些 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所谓中医人好比间谍特务。时不时发表一些爱国(中医)的小文,甚至亲自持枪上阵坐堂开方。让人一看简直比正面人物还要光芒万丈。岂不知,你们才是 “”“中医掘墓人”
曹东义 说:华先生要注意,不要乱比喻,伤害了自己人。
华易:在最近十年竟然被《中国中医药报》采用了约六十来篇,你怎么解释呢?他们都不能辨别真假中医么?
-----如果他们真有眼光。中医何以落得如此这般人人喊打的地步
本人回复 23# 华易  
请注意:我说的“中医学的本质决不是科学”(本文发表在《国医论坛》2010年第4期),而不是说的“中医不科学”。两者不是同一概念,你不要搞混淆了。说行医经历,我还真有四十年呢。无论你说我是什么中医,甚至说我是“中医掘墓人”也好,我都不介意,不会与你计较,由你去说吧!
曹溪白:回复 24# 华易  
-----如果他们真有眼光。中医何以落得如此这般人人喊打的地步
-----------------------------------
先生此言差矣!中医什么时候“落得如此这般人人喊打的地步”了?此话言过其实了吧?你是不是也想对中医搞个落井投石呢?你到底是什么心肠呢?有一些被洋鬼子洗脑或者被收买的乏走狗,借着反中医摸黑中华文化,企图奴役中国人民,难道你也想趁火打劫吗?
脉诊是中医一大特色,这个不假。脉诊虽不如西医全面运用理化检查那么精细,但可以帮助诊病,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个绝不是骗人的!有的人不善于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为有的人不精于此道,就污蔑脉诊是骗人的!不管他是谁,都应该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再说,西医利用理化检查诊病,也并不是万举万当的!西医至今还有许多疾病搞不清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华易:吃着中医的饭---还吃了40年,砸着中医的锅
行医40年的美国老中医说脉诊是骗人的,绝对比方舟子说脉诊是骗人的杀伤力更大
行医40年的王昆文老中医说中医不科学,绝对比方舟子说中医不科学杀伤力更大
曾宪寿:不该一再疏忽地直将“中医不是科学”,故意说成是“中医不科学”。
本人回复 35# 华易  
“行医40年的王昆文老中医说中医不科学,绝对比方舟子说中医不科学杀伤力更大。”
——请问:我何曾说过“中医不科学”?我说的是“中医学的本质决不是科学”。你老是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在一起,而且你根本不知道中医学的本质是什么,也未曾读过我那篇文章。可以说你对中医还知之太少,没有入门。无论资历、阅历都远不够;你说的,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
曹溪白回复 39# 他山之石  
先生的理论和实践说明先生应该是一名好中医,但先生却一再声称中医不是科学,这真是匪夷所思!目前,科学这个名词在大众的心目中约定俗成几乎等同于真理,而先生却偏偏堂而皇之地说科学的篮子里不能有中医,一下子把中医打出了科学的范围之外。不知道先生到底是不认可中医呢,还是不认可科学呢?还是为了耸人听闻呢?
本人回复 33# 华易  
我是真中医还是假中医?这本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我为什么要明知而故问呢?因为既然有一位名叫"华易”的先生在对我的一篇文章的回复中,称我是“假中医”、“害群之马”和“中医掘墓人”,那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个交待,也算是对此问题作一个回应。
      我们说,下结论或作判断都要讲证据,或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这里,我就不妨把我这些年已经在报刊上发表的大约一百篇文章的目录公之于众,大家就基本上可以看清一个眉目了,就不难下判断了。
                   本人已发表论文目录
                             王昆文
1.        三香汤加减治疗右侧胸胁痛 (浙江中医杂志1981年6期)
2.        治皮肤瘙痒症经验(四川中医1984年2期)
3.        痰热与小儿手心热(四川中医1984年5期)
4.        中医学的科学抽象法与《周易》(四川中医1989年2期)
5.        邹润安与《本经疏证》(四川中医1990年1期)
6.        仲景著作中的阳虚生风证(四川中医1993年8期)
7.        “女,阳物而晦时”新解(四川中医1994年7期)
8.        试论阳虚生风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4期)
9.        仲景用药是宗法《本经》而又有所发展(国医论坛1990年5期)
10.        仲景用药之巧探析(国医论坛1991年5期)
11.        仲景学术与《内经》(国医论坛1992年4期)
12.        邹润安对《伤寒杂病论》之研究(国医论坛1993年4期)
13.        邹润安医古文辞赏析(国医论坛1994年4期)
14.        用属辞比事法研究《伤寒杂病论》—再论邹润安对《伤寒杂病论》之研究(国  医论坛1995年4期)
15.        试论通法(国医论坛2002年5期)
16.        邹润安论“风”(国医论坛2003年5期)
17.        因痰生风证浅议(国医论坛2004年4期)
18.        《内经》“形乎形,目冥冥”之我见(国医论坛2005年5期)
19.        黄竹斋与《医事丛刊》(国医论坛2006年2期)
20.        喻洁仁医话(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年3期)
21.        因痰生风证医案拾零(同上,2005年3期)
22.        中医形态学何须重建(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2期)
23.        治病需要灵感(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6期)
24.        中医治病是靠什么成分吗(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7期)
25.        化不可代、阴阳自和是中医治病的特色(国医论坛2006年年3期)
26.        我看《中医药文化》创刊号(中医药文化2006年3期)
27.        我看中医药文化(国医论坛2006年6期)
28.        为捍卫中医的尊严和科学地位而战(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11期)
29.        中医发展50问(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12期)
30.        博之以文,约而能化——读孟英医著心得(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5月10日)
31.        中医坐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2月15号)
32.        “中医坐堂”有利于满足群众看病需求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4月4日)
33.        中医立法应从实质上解决什么问题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6月6日)
34.        读《中医战略》有感 (亚太传统医药2007年7月)
35.        至真 至善 至美——中医医院发展之我见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7月20日)
36.        中医理论何须“重建”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8月2日)
37.        中医患上了“西医恐惧症”吗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8月6日)
38.        给“纯中医”一条发展之路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8月23日)
39.        我为温习经典辩护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9月28日)
40.        一篇绝佳的“醒世恒言”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10月15日)
41.        中医可能被“淘汰”吗 —评皋永利先生对中医理论的基本认识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11月1日)
42.        “科学阐释”能“完善”中医理论吗? (同上,2008年1月23日)
43.        取嚏法可温中散寒宣阳 (同上 2008年1月24日)
44.        解禁坐堂医还远不够 (同上 2008年2月14日)
45.        谁来培植中医的根? (同上 2008年7月17日)
46.        劝君莫做杂牌医 (同上 2008年7月30日)
47.        不要轻视民间中医的力量 (同上 2008年8月14日)
48.        怎样同中医“西化”划清界限 (同上 2008年10月13日)
49.        对中医仅仅“有感情”还不够 (同上 2008年10月17日)
50 .读《中国中医药报》两年有感  (同上2008年12月18日)
51.邹润安论白术               (同上2008年12月29日)
52.中医急诊发展受限根源何在   (同上2009年3月21日)
53.从政策层面拓宽中医药大学生就业路 (同上2009年4月2日)
54.坐堂医医案拾零                (同上2009年4月27日)
55.坐堂的那些日子(1—5)    (同上2009年5月14—15;6月8日;7月16—17)
56.留言板                     (同上2009年5月21日)
57.再议发个《内经》背诵证书   (同上2009年9月3日)
58.邹润安—晚清时期又一杰出医家(同上2009年12月11日)
59.邹润安论茯苓                (《国医论坛》2009年3期)
60、邹润安论牡丹皮          ( 中国中医药报 2010、3、17)
61、从一个复杂病例谈闻诊与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国医论坛》2010年第3期)
62、什么是中医学的本质     ( 中国中医药报 2010、5、24 )
63、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医启蒙三字经》  (同上 2010、5、27)
64、中医学的本质决不是科学     (国医论坛 2010年第4期)
65、一个残疾中医师的自白     (中国中医药报 2010、7、26 )
66、私人捐资刻印中医书       (同上 2010、8、5 )
67、《笠翁本草》养生观      (《中医药文化》2010年第4期)
68、评尹常健先生对“中医五论”的批判  (国医论坛2010年第5期 )
69、文采斐然的王孟英医案    (中国中医药报 2010、11、4 )
70、中医理论体系无需重建    (同上 2011、2、23 )
71、《内经》是象思维的代表作   (国医论坛 2011年第2期 )
72、中医师需要医院来养活吗  (中国中医药报2011、4、1)
73、中医要国际化,必先本土化  (同上 2011、5、13 )
74、治病未必攻邪,养生何须论补  (同上 2011、6、3 )
75、邹润安论阿胶             (同上 2011、6、20 )
76、话说头面风              (同上 2011、6、27 )
77、《中医药法》草拟稿应当重写  (国医论坛 2011年第4期)
78、半夏为调和阴阳之要药    (中国中医药报2011、8、24)
79、邹润安论柴胡            (同上 2011、10、21)
80、邹润安论黄芪            (同上 2011、11、4)
81、无滥无遗用附子          (同上 2011、11、21)
82、比较生姜与干姜的异同    (同上 2011、9、2)
83、中医西化真的“无法定论”吗  (国医论坛 2012年第1期)
84、扶持民间中医还要加把劲   (中国中医药报2012、5、7 )
85、发展中药不能唯成分论     (同上 2012、3、5 )
86、重视病人的自我感觉       (同上 2012、5、21 )
87、中医的变与不变           (同上 2012、6、21 )
88、枳实与厚朴异同辨         (同上 2012、7、13 )
89、中医进校园是件大好事     (同上 2012、7、23 )
90、平易之药愈重症           (同上 2012、7、26 )
91、黄连与黄芩之异同         (同上 2012、9、20 )
92、传统中医有何罪过         (同上 2012、9、21 )
93、大自然是中医的老师       (同上 2012、11、15 )
94、邹润安论人参             (同上 2012、12、10 )
95 中医学的特色是什么        (同上 2013、3、13 )
96、奏起复兴中医药的号角    (同上 2013、4、22 )
97、邹润安论细辛            (同上 2013、7、18 )
98、解毒活血法治双下肢肿痛  (同上 2013、7、29 )
99、做有文化的中医人        (同上 2014、2、20 )
100、牙痛验案两则           (同上 2014、3、6 )
101、邹润安论薯蓣丸         (同上 2015、9、12 )
本人回复 41# caoxibai  

我们现在就是要破除“科学几乎等同于真理”这个“约定俗成”,要纠正这种误解。
科学在博大精深的中医学面前,还是一个“小儿科”;中医不应该拜倒在科学的石榴裙下。
本人按: 以下是韩启德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在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与云南昆明大学生的见面会上的讲话,这里我特别摘录其中一段转发。另外,我还建议大家阅读他的讲话全文,刊登在2014年5月26日的中国中医药报。
                                               
                                 “我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

  我开始说雷话了。中医是科学吗?说老实话,我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中医是人的艺术,是我们要大力推崇的,中医能看好病,无可非议;中医要大力推广,要继承发扬,毫无问题。但是中医是科学吗?这值得探讨。我们讲的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现代的学问必须包含要素,必须是可质疑的,不断地靠向真理,不断地纠错,必须是能实证的、量化的,必须用逻辑学的方法等等,科学的要素,有很多我们中医是达不到的。中医凭感觉、凭经验,但是说有没有经过实证?有。经过两三千年绵延不绝,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大量的病都看好了,这是事实。但是它并没有符合科学里面的很多要素。

  我在农村当医生的时候,也学了中医,我给人看病,学了9个月就用中医,后来找我看中医的人不比找我看西医的人少。就我的了解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并不等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不好。如果硬要把我们的中医跟现代科学去靠,永远使人觉得你不如现代科学,跟现代科学没法儿去比。

  我的一个核心的意见是我们对科学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要把科学跟绝对正确联系起来。科学只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1500年以后,在这几百年里面,一部分地球人所认定的一种体系。而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认定的体系,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体系去完全等同起来呢?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也应该吸收互相之间的长处。中西医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道路,可惜两个体系、两个哲学体系要把它合在一起谈何容易。
韩启德:中医不科学不代表不正确
  ●就我的了解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并不等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如果硬要把我们的中医跟现代科学去靠,永远使人觉得你不如现代科学,跟现代科学没法儿去比。

  ●科学只是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1500年以后,一部分地球人所认定的一种体系,而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认定的体系。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体系去完全等同起来呢?

  2014年5月24~26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在云南昆明举行。年会的一大保留节目,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和当地大学生的见面会。一个当今中国科技界的领袖级人物,一个40后,和90后的大学生轻松地聊起人文修养、探讨中医是否科学、科学是否正确……

  重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不是上音乐课、艺术课学得到的,人文渗透在人的血液里,大学生要多看小说,看经典的文学著作,包括18、19世纪的外国名著,包括现在中国好的文学作品。我经常给学生推荐好的小说,长篇的、短篇的都有,如果有同学有兴趣,我给他很大的鼓励。我们(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又推出了一项举措,当八年制最后一年的时候,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写出人文病理,我们现在叫叙事医学,除了写疾病规范的病理以外,必须写出病人患病以后的心理、家人的反映、看病过程当中有什么心理活动,你自己是怎么沟通的。
韩启德:中医不科学不代表不正确.
  本人:有学者把科学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即所谓“大殿”和“小庙”之说,认为中医应被包含在“大殿"之内。但是我认为,不宜这样分开来说,"科学”自有它为一般人所公认的定义。遗憾的是,目前各家有代表性的权威著作对此定义还有分歧,还不能统一。这正是我们要把它搞明白的地方。
    又有人说“主流学者主张中医是科学”。然而,主流学者的主张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就不容置疑吗?钱学森先生是大家公认的主流学者吧,但他却否认中医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他说:“我认为中医的经验和理论尽管是很宝贵的,但还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所谓科学。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它独立于现代科学之外。”
    既然“科学”一词的“本质定义”都不明或尚未取得共识,我们为何一定要将有着明确“本质定义”的中医归属于它?
    又有人说:“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科学’概念,它所反映和揭示的都是客观真理,故都是‘真理’的代名词。”——你认为这句话是否有错误?是否还有许多人认同?
     诚然  , “学院派中医大都是大学生、研究生,既学了中医理论,又学了现代科学理论,所以,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比例数相对较少,但也不是没有。”
    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学院派中医中的许多人对中医却学得并不深入,连中医的本质都闹不清楚,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最后甚至干脆弃中就西,投入西医的行列,有的还成为“中医的掘墓人”。
     有学者说得好:“我们忽视了自然的规律,不尊重大自然,这个真正的制定标准的人!却傻傻地追随着西方的标准,任由生命去遭罪,在所不惜。知识没有让我们开明,而是陷入‘知障’,头脑被标准控制,看不到也听不懂自然的声音。”
    归根结底,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通过“道法自然”来实现的。中医学就是这样的“道",这就是它的本质。
   吉文辉先生说:“西方人只要亲眼目睹到中医药的实效,他们才不管科学不科学哩。近几十年,来中国进修中医药、针灸、推拿的外国留学生还少吗?到国外谋生创业的国内中医精英还少吗?本来反中医应是老外们最名正言顺的,奇怪的是,倒是中国人内部却闹的最起劲。其实中医药存在了几千年,与科学不科学本不相干。科学因能够解释存在而存在,哪有存在因科学能够解释而存在的道理?即使是物质工具改善了,也不能说有了汽车、火车就不许人们用脚走路了。”
    质言之,中医学的本质就是“道法自然”,就是在宇宙和人的自然整体状态中去寻找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就是以时间为本位的认识路线。这是中国古代先贤认识事物的总的原则,它无疑是正确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它决定了中医学的性质、面貌即特色和发展。《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这就是中医学的本质、精髓和灵魂。一个“化”字,一个“时”字,一个“养”字,一个“和”字,其中道理耐人寻味。
    有些人担心,说中医如果得不到扶持或得不到现代科学的承认,就会活不下去或活得很窝囊。这完全是杞人忧天,是不自信的表现。“寿人功德自绵”的中医,“法地、法天、法道”的中医,将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光。弄清中医学的本质,就是要批驳某些人所宣扬的所谓“中西医学在科学本质上的趋同性”。如果中医的本质“被科学”了,中医也就完蛋了,或者消亡了!

    开展一场“中医的本质”的大讨论,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医学的学术特色及理论内核,而且可以对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医药等东方传统文化发展的得失    进行深刻的反思,澄清中医界内部一些人的糊涂认识。
    我认为,中医大学里的教授们都应当弄清楚中医学的本质。不然你怎么去向中医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从事临床的中医师们,同样应当明白中医学的本质,作一个明医。
    对于中医是否为科学的问题,我们从来不回避,而是在认真探讨;至于说“中医是道",也不是在“歪曲中医”,只是有人不能接受罢了。对于世间事物“说不清、道不明”的还多,岂止是中医学,岂止是医学,但这绝不影响和贬低中医学的智慧与光辉。有人说“骗子可以随意借中医行骗”,但那也不能怪罪于中医头上。
    这里,我要再次重申:中医学的本质就是“法自然”的“道”,以及研究人怎样“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是没有止境的,无限的,因而这个“道”就显得无限的大和遥远。中医学的生命力盖在于此。
中医不靠科学吃饭
      应当明确地告诉人们:中医不靠科学吃饭,不靠科学说话,也不靠科学吓人。中医是人道的,自然的医学,而不是所谓“科学”的医学。科学之于人体健康和生命,还显得十分幼稚。
     也应当承认中医不是科学,不要在“中医理论”四个字前面硬加上“科学的”三个字。不要硬把自己归属到“科学”的行列中去,那样作不仅无益,反受其害。
     易中天先生和余秋里先生都是有识之士,他们都相信中医,力挺中医。他们就是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中医的,而不是用什么所谓“科学”的标准。
     中医已经为“科学”所误而走入歧途,迷途而不知返,还在搞什么“中医科学化”,还在搞什“中西医结合”。中医“西化”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但是某些人却还是自我感觉良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学不需要现代自然科学来“解释和认定”,它解释不了,也认定不了,更不能“破解”其本质。有的中医专家说,中医学必须接受现代自然科学的“检验”和“改造”。这是完全错误的、糊涂的认识。
     梁中田先生说得好,“中医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欲将自身改造为‘科学’,非但没有成功,却被改造得面目全非,迷失了自我。”
正视“科学”,还我中医光明形象
      在天涯上见到一篇讨论中医的、引起热议的帖子,其题目是“相信中医=迷信”(8月6日天涯杂谈)。发帖上网的第七天,点击数已超过2000,回复达170多个。该文的中心意思是“中医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信仰,相信中医=迷信”。
      作者的论据是:一、中医的各种基础理论到目前为止还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是伪科学;二、其实有很多病不是因为他们吃中药好的,而是他们的病自己好的。“中药好比一只鸡,没有这支鸡,太阳也会升起来的。”于是他得出结论:中医生是骗子,同时他们也是被骗的。
      ——这篇文章错在哪儿?我认为,主要就错在对于“科学”的理解及其态度上。
      那么,“科学”是个什么东西?
      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其定义(因目前有多种解释),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当今的中国,许多人已经把“科学”一词当成了完全正确、惟一或真理的代名词,用它来判别是非、有人甚至把它无限拨高,乃至于神化。
      科学与迷信是一对相互对立的概念,但是科学也有其软肋,有其局限,也要一分为二来看待,如果无限度地推崇它、神化它,就会把在科学范畴之外的东西看成是迷信,看成是应当批判和淘汰的。
      正是由于近二十多年来科学主义在中国的泛滥成灾,使得原本就不属于近代西方科学范畴的中医学,受到在现代科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部分青、中年人的歧视和误解,把中医看成是“荒唐”和“荒谬”的,等同于“迷信”,甚至于叫喊要“抛弃中医”。他们只承认实验室验证和通过仪器检测可见的才是可信的科学依据,而凡是不能经实验验证,或他们所未能看见的和闹明白的,他们都不予承认,比如中医所谓的火、风、湿热、经络及脉象等,甚至还有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适用于衡量中医理论。
      科学虽然是伟大的、奇妙的,影响深远的,它已深入到人们生活或生产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自然和社会,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比如人造核能、“神五”飞天等。但是,科学在人类的疾病面前,面对许多复杂而痛苦的生命现象,它就像一个小学生,刚刚启蒙入学,它还有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现在有人认为,以现代科技全副武装起来的西医能够通过各种先进仪器的检查分析化验,找出病因,认准病位,说清病理变化,从而有的放矢地治疗好疾病,既使治不好,也让人死得明明白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应该说,在数不胜数、千奇百怪的疾病面前,科学还显得相当的幼稚、无知,有时甚至是无能为力。对许多疾病,它还是未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在科学之外,却还有另外一套认知疾病及人类生命现象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这就是中国历代先辈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审视和思考,付出了历史上无法计量的诊疗病例换来的经验积累及教训,从而建立起来的中医。难道中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效果不算证据么?这岂是区区一些实验室验证得出的“科学”结论和数据多能够比拟的!
      中医学的特点是:强调人的整体性、非实体性、社会性、自我检测与自我调和性、执简驭繁的简约性、仁义性,其本质或最根本的则是效法自然性,另外还有就是重视七情致病。
      虽然中医研究的不是什么化学成分、物质结构、分子、细胞及微生物等,然而它却重视研究人体无形的气化,研究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的相互影响与联系。其研究的内容以及所揭示的深层次规律,“不但超出了西医学的视野,也超出了现代科学的已有视野”,是站在现代科学之外的更高一个层次。因此,它已经踏进了医学处女地的纵深地带。你看它的视野是何其广阔:一开口就是所谓“提携天地,把握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法则天地,象似日月”,“必先岁气,勿伐天和”,“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等。这就把医道与天地之道联系在一起,把天、地、人联系起来看待和研究,三才合一,而不是把人孤立起来看待和研究,这就避免了狭隘性和片面性。所以,我说中医学的本质决不是科学,而是法地、法天、法自然的“道”,即“道法自然”。实践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医学是更接近于真理性的关于宇宙和人的生命现象的认知。
      虽然中医认为人体对于疾病有自我感知(即检测)、自我调节与修复的能力,诚如医圣张仲景所说“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即他十分重视阴阳自和的力量,但是我们也不能据此而否定中医药所起的治疗作用。因为这也是在人们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所证明了的。不然,中医药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也不可能发展延续至今。
      今天,相信中医的人很多,而且越来越多。你能说他们都是越来越不相信科学而误入歧途、坠入了“迷信”的深渊么?如果说人类的认知和辩识能力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后退,那真是匪夷所思!
      总之,如果你站在“科学”的立场,以“科学”的观点和标准来看待中医、要求中医,那中医肯定是不合格,肯定是一塌糊涂,一无是处,“毫无实据”,因而应当“抛弃”。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无论你说它是一种“信仰”也罢,说它是“迷信”也罢,“中医学,这种非常古老,充满智慧,丝毫没有欧洲特色的思想模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髦。”
洛水悠悠: 中医是医学,研究的是人的生理,病理和治理,中医是治病之学。中医不研究科学,中医是不是科学,不是中医的事,是不懂中医的人的事。
本人:说中医不是科学的,除钱学森外,还有梁漱溟、邹诗鹏、梁中天、楼宇烈、王一方、韩启德等人。
如: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博导邹诗鹏说:“说中医是科学难以自圆其说。”
山东中医药大学梁中天说:“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中医都是与科学医学完全不同的‘非科学’的医学。中医之所以渴求那‘科学’的名分,只是因于科学主义。”
北大哲学教授、博导楼宇烈说:“中医是生生之学,它不是专门治病的文化,而是整体的文化,不是分科的学问,而是多科的综合,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具’的层面,而是上升到‘道’的层面。”
原华夏出版社副总编王一方说:“中医存在和发展的理由恰恰在于其与近、现代科学的不同,正是其差异性构成了对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近、现代医学的挑战。”
傅景华说:"冲破‘科学桎梏’,复兴中华医道。`````必须否定科学统治,才能走向未来文明。”
华易:曹东义先生不止一次强调:
我认为,科学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而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及其工具。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发现真理的方法和工具,不是世界和真理本身。
因此,科学有古今之别,有广狭义之分,科学是发展的,是开放的。
因此,不能把科学只归属于西方,不是西方文艺复兴的囊中之物,而是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探索世界的方法多了起来,走出了神学之后,解放了人性,释放了能力。不能说文艺复兴之前没有科学。
世界是一个整体生成的世界,关于世界的认识和知识,也应该是一个整体(通学),或者是互通的整体,由于人的认识有局限,因此,就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分成了很多不同学科。
科学也就是分科之学。
“通学”可以包容分科的“科学”。
中医不是化学、物理学、数学等这样的狭义的“小科学”,而是全体“通学”之中的“中医科学”。(曹东义)
曹东义先生为你的书作序,你在曹东义专版 怼:中医不是科学.你是这样来回报的吗
本人:
                  中医学的本质决不是科学
王昆文
     
       近阅尹常健先生“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一文(见2010年5月17日中国中医药报),读后不知所云:文章的论点如题,但居然找不到论据,作者既没有解释“科学”为何物,也没有讲明何为中医学的“本质”。
       查《现代汉语词典》对“本质”一词的解释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是隐蔽的,通过现象来表现的。而其对“科学”一词的解释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比较上面这两个词,一个是“根本属性”,它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并且是其固有的,具有专一性;而另一个则是“知识体系”,内涵要宽泛得多,它是由若干相关的内容构成在一起。显然,把一个具有专一性的名词(本质)与一个具有宽泛性、整体性的名词(科学)连在一起划上等号,是不相宜的,很有些不伦不类。而且更重要的是:“科学”根本不是什么中医学的“本质”。因为“科学”并不是中医学所固有的、决定其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经》早在战国至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而那时候,尹先生所谓的“科学”还未诞生呢!
      虽然,我们不否认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但也不完全是),但“属性”不等于“科学”。提出“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的人,其本意是在说“中医是科学”,或者是在为此作辩护,也就是在为中西医结合寻找理由或依据。本来中西医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什么“想当然地夸大”(如尹先生所说),而现在有人就是要想“淡化”或融合这个区别,宣扬什么“中西医学在科学本质上的趋同性”等,甚至把“阻碍了中医学术进步和发展”的帽子戴在别人头上。
      尹先生说:“科技为行医之术,人文乃行医之魂,后者决不能代替前者,更不能喧宾夺主。”这就可以看出,他把“术”看得比“魂”更重要,“术”为主,而“魂”为宾。试问:如果中医连“魂”都居于次要的、宾客的地位了,它还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吗?尤其错误的是:尹先生把阴阳五行分离在“中医的科学属性”之外,把它看成“是从属的”,说它“不应该对中医的科学属性产生任何影响”。——这是什么话?其言下之意就是说阴阳五行理论与中医学的本质无关!果真如此么?
      我认为,中医学的本质,还是要从哲学和文化上来探讨,这正是它区别于西医的根本所在。邹诗鹏教授说:“中医与西医的区分不只是理论与技术层面上的,本质上是哲学及文化上的。”
      如果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那么它与同属于“科学”的西医不是可以合二为一了吗?它为什么还会与西医“无法展开实质性的交流与对话”呢?这里,我要借用祝世讷教授说过的两段话来请问尹先生:“中医所反映的人身上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规律,是现代科学也还没有涉及的。”——这能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吗?“中医学踏进了医学处女地的纵深地带,遇到了问题没能解答,但别的医学(笔者按:当然也包括以“科学”全副武装起来的西医学)连一只脚都还没有踏进来”。——请问:能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吗?“中医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却是‘未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怎们能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呢?科学在人体复杂的生命现象和深层次规律面前,显得是那样的相形见拙,有时甚至是无能为力。因之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实际上是对中医学的丰富内涵及充满智慧的深刻认识的误读和低估。
      王世保先生说:“中医本是一种与西方文化中的科学及其衍生的西医学具有本质不同的医疗知识体系,正是其与西医和现代科技具有本质的不同,才为人类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自身健康的有效途径。”
      质言之,中医学的本质就是“道法自然”,就是在宇宙和人的自然整体状态中去寻找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就是以时间为本位的认识路线。这是中国古代先贤认识事物的总的原则,它无疑是正确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它决定了中医学的性质、面貌即特色和发展。《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这就是中医学的本质、精髓和灵魂。一个“化”字,一个“时”字,一个“养”字,一个“和”字,其中道理耐人寻味。
      在医学界依然为西方中心主义所支配的今天,中医学界不应当自我从属,硬要把自己归属于“科学”的范畴中去,不能走西医实体化、技术化(机器化)和科层化(高度细化)的所谓“科学范式”的道路。
      我们说“中医的本质不是科学”,就是让中医不要放弃自己固有 的(或原有的)元理论框架(气化论、阴阳五行理论)、思维方式(直觉类比思维)和研究方法(整体观照),这样中医就不会被异化为西医而被“科学”所同化。如果中医的本质“被科学”了,中医也就完蛋了,或者消亡了!
      邹诗鹏先生说得好:“中医不是科学,并不意味着它在现代社会不能存在,其是否存在,更为根本地取决于其所依赖的中国文化传统。正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全面复兴,决定了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精华的中医文化的继续存在和发扬光大。”
      总之,中医学的本质就是“法自然”的“道”,以及研究人怎样“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是没有止境的,无限的,因而这个“道”就显得无限的大和遥远。中医学的生命力盖在于此。中医学的本质不是科学,并不表明它不正确,因为正确与否,要以中医药对人类疾病的疗效来判断。中医也不一定要打着“科学”的旗号才能生存和发展。我看尹先生怕是中了科学主义的毒,总喜欢拿“科学”与中医联在一起说事,其实这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本人回复 58# 华易  
在医学这门领域,应当是现代科学向中医“问道”,而不是中医“问道”于现代科学。诗人杜甫说:“会当凌绝岭,一览众山小。”我认为,在研讨人体复杂的生命现象及其深层次规律的这一范畴中,中医无疑是居于“绝岭”,而科学不过是要小于它的“众山”。 科学在广袤的宇宙面前,在人体复杂的生命现象面前,还是一个很幼稚的小学生。要想让中医“在科学的篮子中找到答案”,实在是一种很天真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总之,我认为,突出中医特色,不是“要与现代科学对立”,而是要走一条不受现代科学制约与改造的路。因此,“与现代科学对立”的帽子,戴不到中医人头上。  科学归科学,中医是中医。一旦在中医之前“罩”上了“科学”二字,则中医受束缚矣!试作打油诗一首,题目为“科学是个‘筐’”,诗曰:
          科学是个“筐”,
          把中医往里装;
          可惜“筐”太小,
          中医受不了。
          奉劝“装筐”者,
          勿要再瞎搞。
          中医本自然,
         “科学”统不了。
曹东义 说:科学是个中医战线,不是筐,不用装;不进来,自己玩,不好玩。
  华易 说:自己随便画一个框。就冒充科学
                          应开展一场“中医的本质”的大讨论
                                       王昆文
      作为一个中医师,你如何看待鲁迅先生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这句话?——仅仅是因为某位中医没有治好他父亲的病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吧。我由此而想到:我们大家,包括鲁迅先生在内,对于中医的本质是否都认识得清楚明白了?
      关于中医学的本质,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科学”,有人说是“天地人合一观”,有人说是“察同”,有人说是“象思维”,有人说是"状态医学”或“生物医学”,还有人说是“原始医学理念和宗教的混合物”,如此等等。总之,各说各的理,莫衷一是。这说明中医界一些人对此问题还是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正因为对中医本质认识的模糊,使许多人,包括相当一部分中医从业人员,被当今盛行的科学主义所迷惑,唯“科学”之马首是瞻,忘掉了或失去了中医的元神及本原。比如若干中医大学里的学生,就闹不清楚中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因为在他们的中医学教材里就没有讲到。因而他们对中医信仰不足,或将信将疑,甚至有的学生最终弃中就西,在毕业后纷纷报考了西医专业的研究生。因此,对他们应当补上这一课——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课。当然,这对于那些非专业学习过中医的普通百姓来说,能正确认识中医本质的人就更少了。
      唐云先生在“走出中医信任危机"(载8月3日中国中医药报)一文中说得好:“中医理论如果钻透了,那你就会看到其中的智慧和远见,你就会在治疗时毫不犹豫地信任和使用它。”因此我们应当将中医的本质明白无误地宣示给世人,从而争取更多的信奉者,也争取到更多的病人,并使每一个中医人都能做一个“明医”,即对中医本质明白于心的医生。只有对中医本质了然于心,你才能更深地体会到中医的伟大,体会到中医无与伦比的实用价值。
      笔者两年前曾经在《国医论坛》(2010年第4期)上发表过“中医学的本质决不是科学”一文(中国中医药报也曾摘要刊登了其中一部分,题目有修改)。我在该文中指出:“科学”根本不是什么中医学的本质,因为“科学”并不是中医学所固有的以及决定其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科学在人体复杂的生命现象和深层次规律面前,显得是那样的相形见拙,有时甚至是无能为力。因之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实际上是对中医学的丰富内涵及充满智慧的深刻认识的误读和低估。”笔者所表达的这一观点,并没有引起中医界比较大的反响或共鸣。有的中医专家和学者总喜欢拿“科学”与中医联在一起说事,至今依然自我从属地硬要把中医归属到“科学”的范畴中去。
洛水悠悠:回复 86# 马钱子  
华易否定的是中医,不是西化的中医。楼主是西化中医吗?楼主是民间中医,是不是中医?真中医的标准是辨脉证而治,不是什么科学。
曹东义先生说:科学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而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及其工具。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发现真理的方法和工具,不是世界和真理本身。因此,科学有古今之别,有广狭义之分,科学是发展的,是开放的。不能把科学只归属于西方,它不是西方文艺复兴的囊中之物。文艺复兴启蒙了西方,人们走出了神学的禁锢,解放了人性,释放了能力,不能说文艺复兴之前没有科学。世界是整体生成的整体,不是分步合成的碎片;关于世界的认识和知识,也应该是一个整体(通学),或者是互通的学问。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局限,因此,就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分成了很多不同的学科。
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也就是分科之学;“通学”可以包容分科的“科学”。
中医不是化学、物理学、数学等狭义的“小科学”,而是关于世界万物全体“通学”之中的“中医科学”。
中医按照“生成论”研究生命,西医按照“构成论”进行研究。生成论需要环境,离不开时空,所以才和青龙,白虎有关系。构成论从对“现有结构”的认识开始,逐渐精细观察,眼睛始终聚焦于身体之内,看不到天地万物、时空变化对人的重要性。
目前科学界、学术界,不承认中医指导理论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精津液等为科学语言,只承认中医有技术、方药。并且,按照“科学的标准要求”,中医的方药要“研究”,技术须“规范”,所以把中医列为“问题医学”。中医目前还被迫处于“废医存药”、“废医验药”的阶段,这个阶段仍然是“中医的末法时期”。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以为一部《中医药法》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目前仍然是步履艰难的传承阶段,中医的春天仍是未来才能见到百花齐放的景色,还要做好“忍冬藤”的工作。为中医完整体系而守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中医一百年的发展道路,是“求同存异,丢了自己”。希望与西医汇通,其实汇而不通;打出“中医科学化”旗号,不过是城下之盟;大力推动的中西医结合,是没有实现的美好理想。
现实不容乐观,中医百年以来“重术轻道,衰落难逃”,要想步入复兴,必须“道术并重”;在中西医的关系上,要采取“求异存同,彰显个性,走向复兴”,否则就不可能达到“中西医并重”。因为“求同存异,逐渐失去了自己”,自立已不能,如何谈复兴?!
中医有义务说明自身的学术特质,中医必须与时俱进。回归原创思维,不是保守倒退。
科学的定义很混乱,
不要拿科学说事,不要以此评价中医,这一点可以接受和理解;
但是,科学院、科研经费,都是“拿科学说事”,因此,不能否定中医的科学属性,不能不进科学的大殿。
如果科学只是一个小庙,它也没有如此神通,我们也不用搭理它,但是,事实不是这样。
科学一直在发展。科学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而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及其工具。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发现真理的方法和工具,不是世界和真理本身。
因此,科学有古今之别,有广狭义之分,科学是发展的,是开放的。
不能把科学只归属于西方,它不是西方文艺复兴的囊中之物。文艺复兴启蒙了西方,人们走出了神学的禁锢,解放了人性,释放了能力,不能说文艺复兴之前没有科学。
科学是个一个巨大的“统一战线”,包容古今一切学问。
科学不是筐,不用装;可以不进来,自己玩,但是不好玩。
科学靠中医吃饭(除非中医是谬误),靠一切真学问壮大自身,不断发展。
本人回复 98# 曹东义  

谢谢曹教授对我的肯定!
如果有人连真假中医都分辨不清楚,甚至真假混淆(或有意这样作),那实在是一种悲哀。但一个真中医,一定会得到大多数认识与了解他的人的肯定及认同。
如果我真是有人说的“假中医”,那就会人人喊打,人人可打,乃至被驱逐出中医队伍,那是理所应当的。
但如果我是真中医,那我就会理直气壮地、名正言顺地为中医事业的复兴和繁荣而呐喊,而奔走,而出力。
一位网友在读了我的“中医坐堂二十年”后,欣然赋诗一首,其中有“古稀犹然奋蹄骥”一句;《中医书友会》微信编辑王超在为此文所加的“导读”中说我“每日用最真诚的心为患者服务,同时又为中医的发展写下了很多肺腑之言。”
我十分感谢她们对我的评价和鼓励,并且将继续照此前行。
还有一名为“意在其中”的网友赋诗曰:“一届草夫堂中坐,升降浮沉辨清浊。世态百味自尝尽,和二为一是执着!”
华易:曹老师是尊重你!曹老师认为中医是科学!你认为不科学可以到争鸣版!你竟在曹版发!你好意思吗?
本人回复 107# 华易  
曹先生还转发了张效霞先生的“不要死乞白赖地为中医贴上‘科学’的标签”一文呢,——虽然他并不赞同此文的观点。学术争鸣,就要把双方的观点都展示出来,让各人去辨别、去思考。曹教授有这样的气量和胸襟。我对他历来都是很尊重的。
华易:对您个人!我没有任何成见!我也相信您的水平!只是这种认为中医不是科学这种论点!对中医的危害实在太大!比反中医还要大!
历史上每一次社会进步!都会有一些保守势力阻碍!最近的就是戊戌变法!看历史的时候每个人都痛恨慈禧!如今面对同样的历史处境!能把握趋势的又有几人
马钱子回复 113# 洛水悠悠  
中医也是科学,科学包括一切科学和中医。但是中医是独立于现代科学之外的科学医学,因此中西医见面就要掐,不掐你死我活不罢休,如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经络的存在,而至今西医就是不承认。这就是因为中西医是不同的科学!
金铃子:他山之石王先生真中医也!不容置疑,余十分赞赏!遗憾的是,王先生掉进了“科学的陷阱”,余以为,这个“科学的陷阱”是按照西方医学(狭隘的实验室科学)科学概念设置的,它包含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吗?因此“真作假来假亦真”,弄得本论坛啼笑皆非,还有什么“奇芭”证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已经认定中医是科学的,中医的疗效举世瞩目,不能以西方医学(狭隘的实验室科学)“科学方法”无法检测(只能说明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格)就认定中医“不科学”!咄咄怪事!医学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有疗效才是硬道理!
曹溪白:回复 115# 金铃子  他山之石王先生真中医也!不容置疑,余十分赞赏!遗憾的是,王先生掉进了“科学的陷阱”,余以为,这个“科学的陷阱”是按照西方医学(狭隘的实验室科学)科学概念设置的,它包含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吗?因此“真作假来假亦真”,弄得本论坛啼笑皆非,
-------------------
情真意切,肺腑之言。他山之石王先生真中医也!不容置疑,余十分赞赏!遗憾的是,王先生掉进了“科学的陷阱”,确实如此!

点评

中医望光望色,辩症论治,就是科学分析,科学方法,科学技术!  发表于 2017-9-23 12:3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9-21 23:40:52 | 只看该作者
但是中医是科学吗?这值得探讨。我们讲的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
-----------------------------------------
王老,这话是您说的吗?那“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这句话是您听谁说的?
王老这篇,引用的和自己的混的一块,看起来很乱,费劲的。

点评

回复2楼llyyjj: “我们讲的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这句话,是韩启德先生文中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2 21:19
3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21:19:0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9-21 23:40
但是中医是科学吗?这值得探讨。我们讲的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
------------------------------------ ...

回复2楼llyyjj:
“我们讲的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这句话,是韩启德先生文中的。

点评

这位韩先生我不了解,咱们要谈论科学,要以权威的定义来讨论科学,你一个“科学”我一个“科学”,这些定义不能作为讨论科学的依据。 比如,韩先生说“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我说“科学就是八卦,乾兑离震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2 23:47
4
发表于 2017-9-22 22:1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9-22 22:13 编辑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9-22 00:04
发展中医需要科学精神,就是勇于自我否定,对于中医的研究者自身来说,这一点很难做到。例如针灸刺激神经系 ...

发展中医需要科学精神,就是勇于自我否定说得好!但自我否定是否定自己的心贼,否定自己对中医的错误认识,不是让你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中医
5
发表于 2017-9-22 23:47:21 | 只看该作者
王昆文 发表于 2017-9-22 21:19
回复2楼llyyjj:
“我们讲的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这句话,是韩启德先生文中的。

这位韩先生我不了解,咱们要谈论科学,要以权威的定义来讨论科学,你一个“科学”我一个“科学”,这些定义不能作为讨论科学的依据。


比如,韩先生说“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我说“科学就是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咱们以谁说的算呢?


比如,《辞海》科学的定义是:
《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律的知识体系”。
这和韩先生说的不一样,您老说,咱们听韩先生的还是听辞海的?

点评

从局外人(非科技工作者)的角度看:这个定义很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因为除了下定义者,恐怕少有人能理解!怪不得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如此混乱不堪!  发表于 2017-9-30 09:13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17-9-23 06:32:07 | 只看该作者
各种现象是不是一科一科分出来的。
7
发表于 2017-9-23 10:03: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发表于 2017-9-23 12:25: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9-23 12:32 编辑

王先生对科学的理解比较肤浅。其实不需要硬抠“科学”这个字眼。更不要说“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
如果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那么,中医是什么?岂不成了神学?
先生看到现阶段,科学尚未把中医理论的科学原理够清楚,那是因为中医理论错误过多,中医科研人员无法分清正误,所以研究没有结果。

对中医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求科研人员要懂中医。
懂中医,这三个字非常难以落实。
懂中医,不是指读过四大经典就算懂中医!
中医的精髓在临床上,不在书本里。所以要想称懂中医,就要像你们四川那位名医蒲辅周那样,或接近于他的临床水平,
这才能叫“懂中医”。因为你只有了解人家大医是怎么看病的,才能从中提取正确的科研课题。

一旦能达到“懂中医”的程度,那么,中医临床治病的科学性也就一眼望穿。

中医原本是经验医学,是靠套经验方治病的。《伤寒》《金匮》《肘后方》《千金翼方》等等,各种各样的经验方组成了中医。
千万不要误解,中医理论是“超科学”的。中医理论超不出上述处方,没有这些处方,中医的理论就是空中楼阁。
有了这些处方,中医的理论就成了“单向导电”的半导体。
如果不是半导体,千古可有人能从《内经》里推导出一首处方?

中医经验方,千古以来运用的仅仅是科学的基本原理,而且都是些简单原理。
由于一直没有被科学揭示,故显得神秘。
新医学就是专门破解中医临床神秘技术的一门医学。
只有把中医神秘的临床绝技装到科学的篮子里,
才能让中医的神秘技术被更多的人学会。中医也才能被发扬光大。
否则,中医的临床高端人才,已经无法通过过去临床历练的方法而得到了。
因为时代过去了,条件也没有了。十三岁学医已经不现实了。
退一步说,即便神童,即便十三岁上临床,
前来看病的患者所看的病,大量的都是西医制造的“次生疾病”。
他,他的师父,他的师爷,他的业祖,他的业圣,都不知道什么叫“次生疾病”,
那也就更不知道怎么治疗了。

中医有了科学理论,就不需要十三岁上临床了。三十岁、四十岁都可以学会中医。
而且会比前人学得更好。



点评

如果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那么,中医是什么?岂不成了神学? 先生看到现阶段,科学尚未把中医理论的科学原理够清楚,那是因为中医理论错误过多,中医科研人员无法分清正误,所以研究没有结果。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3 17:06
中医望光望色,辩症论治,就是科学分析,科学方法,科学技术!  发表于 2017-9-23 12:33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17-9-23 12:37: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
发表于 2017-9-23 16:04: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9-23 08:08 编辑

       王昆文朋友帖子之名称:我是真中医还是假中医?
       无知认为:楼主是中医,至于是真中医或假中医只有先生自己才清楚,若凭文章来判断真假并不可靠?有几位朋友在本论坛发表了比先生文章还牛的帖子,其实连中医都不是,就更无从判断所谓的真假了?。

点评

确实如此  发表于 2017-9-25 13:13
你是中医吗?你比谁都牛?这是中医论坛,发帖,其码是中医愛好者,是中医的学习者和继承者。中医的标准是辨脉证治,合则真,不合则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3 17: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18:07 , Processed in 0.0576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