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9-7 18:54 编辑
立擂词: “中医的脏腑既是功能性脏腑,同时也是中医解剖上的脏腑”。古代医家的这种认识存在着”张冠李戴“的错误。
致参与本话题讨论的各位先生:溪流、陈斌、李老师( llyyjj)、太白侠、高志海、张诚敬、何九公、一吐了之、麦先生(gonmai)等各位朋友,以及各位网友:
我以自己的观点在此立下擂台,如果有任何一个人,能拿出证据足以否定我提出的“中医的脏腑是功能性脏腑,同时也是解剖学上的脏腑”的这个观点,我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观点错了。如果拿不出证据来否定我,否定失败,也请公开表明态度,不要默不作声,或硬犟。
在同一本《内经》书中,再加上《难经》,既有解剖又有藏象,所以,解剖的心肝脾肺肾与藏象的心肝脾肺肾只能是一个,而不可能是两个。如果是两个,那就低估了《内经》作者的智商。
那么,为什么二者对不上号?答案是只有一个解释和结论,那就是在“司外揣内”、“司内揣外”和“以象测脏(藏)”的对号入座的过程中,对号对错了,把消化功能的“帽子”戴到“脾”的头上去了,造成了张冠李戴现象。
我这样解释,道理很清楚,应当是毫无疑义的。不承认这一事实,只能说还不了解中医理论的构建过程。
千万不要忘记,中医的看家本领是“司外揣内”。既然是揣测,就有可能对,也可能错,就这么简单。 另外,历代医家也认识到“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内经》还说:“善言气者,必彰于物”。
至于藏象学说中的心肝脾肺肾指的是功能,这个问题当今人都知道,不用再强调。大家都明白的东西,还强调什么呢?
中医的脏腑是功能性脏腑,同时也是解剖学上的脏腑。大量证据就在《内经》和《难经》。
请看事实:
一、《难经。42难》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
二、中医理论中的证据:“肺司呼吸、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胃主受纳、小肠分清别浊、膀胱贮尿、胆贮精汁”等,散在于《内经》之中。
这些脏腑功能,古人都能从活体解剖或死体解剖结构上亲眼看见,或据此推测出来,所以才认为脏腑功能与解剖结构是同一个内脏,而不是两个。由此证明,中医的脏腑是功能性脏腑,同时也是解剖学上的脏腑。
拒不承认这个事实,恐不妥吧?那么,除此之外,难道还能有其它解释吗?
以上解剖结构作为事实证据,就可足以解释为什么脾的功能与解剖器官不统一啦!答案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内经》作者在“司外揣内”、“司内揣外”和“以象测脏(藏)”的过程中,揣测错地方了,安错器官了,从而造成了脏腑功能与脏腑解剖结构上的“张冠李戴”李戴现象。
我认为,这是唯一的正确解释。这个解释不仅能解释通,而且有《内经》《难经》上的“客观解剖证据”做为支撑。而其它任何解释都解释不通,同时都没有客观证据做支撑,都是“主观臆猜”,也都是苍白无力的。
我认为,任何“主观臆猜”在“客观证据”面前,都不堪一击。 (宏扬真理最重要,用词不当请谅解。)
我以此立擂词挑战中医界所有学者: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能否定的请拍砖,输了我宣布“立擂失败”。
(注:因大光明先生说“立擂词“不明确。特修改加上结论“张冠李戴”。实际上,内容中原有这个词,加上更画龙点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