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读经典 力求实用
2017-01-12 14:38:24 | 来源:健康报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张志远 中医人读书要广泛涉猎。中医的思想受佛、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佛家的思想。《黄帝内经》包含《素问》《灵枢》两个部分,《灵枢》《素问》都包含八十一篇。《难经》也是八十一篇,这些都是受佛教的影响。佛教认为,人生要度过八十一个关口,《西游记》中唐玄奘也是经历了八十一难才取回了佛教真经。而佛教思想也渗透到了医学、药学的领域,比如君主之官、相傅之官虽然都是外界词汇,但却渗入了中医学说中。
在读经典文献时,不能死记硬背,应该活学活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把时间用到研读重要的文献中去。在研读经典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经典的结合,把死书读活,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就是浪费时间。除此之外,在读经典时,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读书,要一字一句地认真研读。
有些人不重视《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许多药物性能,但许多人认为它过时了,其实不然,《神农本草经》才是认识药物性能的关键。以人参为例,1957年,我在灵岩寺给学生讲《伤寒》《金匮要略》时,讲到了人参汤可生津止渴,而大家平时了解的人参都是温阳的。原来这种止渴的人参是山西党参而非东北人参,这种差异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如果不读《神农本草经》,就无法了解到这一点。 读《黄帝内经》时,要重点汲取《黄帝内经》的精华部分,先浏览,寻其精华,熟稔于心。但也不能被其束缚住,读时应当安心定神,“进得去,又能出得来”。
《伤寒论》为必读之书,历代单注解《伤寒论》的著作就有六百多本。我主张要读原文先不看注解,这样就不会让注解中他人的思想先入为主,影响自己的思考。《伤寒论》在流传、整理及印刷的过程都有可能出现许多错字和张冠李戴现象,给后人学习研究造成困难。又如六经提纲中,太阳病表证与其他疾病有相似之处,然而给温病戴上太阳病的帽子是不合适的。再如书中三阴三阳、六经学说概念历代学者几百年争论不休,浪费几多光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辨证施治,力求实用,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把死书用活。
读书还要注重其实用性。大家要熟练运用经典中的方药,《伤寒论》中112张处方要背得滚瓜烂熟,达到信手拈来的境界,且要注意用药规律和特点。例如甘草,《伤寒论》中写到甘草90%为炙甘草,而《金匮要略》中则用生甘草。如葛根,有解肌发表、升阳举陷、舒经活络、解酒毒的功效,亦可治疗项背强几几,不过应当注意仅在无汗时可用。如党参,可以止渴,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并不是党参一家。如附子,可温理祛寒、温阳,用时要注意是生附子还是熟附子。(孙慧明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