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419|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层次解读“天人合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10 19:5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层次解读“天人合一”
                                                                              高旷
       摘要:“天人合一”是古代东方哲学思想的精髓,在自然与人文高度污染的今天,用现代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重新认识和解读这一命题是完全必要的,它不仅关系到个人与群体的世界观问题,更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天人合一  天 世界 自然界  环境  
       一     “天人合一” 思想的提出
       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孟子《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西汉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北宋程颢《程氏遗书卷六》:“天人本无二,不必有合。”南宋陆九渊《象山全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明朝王阳明《传习录》:“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本体只是太虚……一悟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
       其实,在中国更早的古籍中也能体悟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子,只是没有这么精炼的文字表述与总结。
       古代印度也提出了“梵(天)我合一”的观点。可见,“天人合一”思想是东方智慧的普遍性表达。
       二     “天人合一”思想逐步深入的四个层次
     1   “天”作为客观的、具体的自然界来解读。
       天即是世界、宇宙,也就是人类生存的无限与有限自然界大环境。大自然对于人来说,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地球的滋生物,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空气、光线、温度、湿度、压力、水、食物等等必需的环境条件,人与自然不可须臾分离。即便是人步入太空,还要必须配备从地球上带去的生活必需品。
从寄生与寄主之间的关系上,从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亲”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与大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毋容置疑的。
       更严密来说,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对大自然的每一个物理参数的要求都是非常苛刻的,自然参数中每一个参数哪怕是有小微的改变,人类都吃不消。例如,空气的压力、成分变化会引起高原反应;水中矿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的结石与癌变;太阳光线的直射与斜射就会引起地球温度的较大变化,极大地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
       几乎可以这么说,人类与自然(天)之间的密切关系几近天衣无缝,因为人的生理需求对于宇宙产生人类的物理学参数苛刻到几乎为零!这么说吧,当下的宇宙几乎就是为我们人类特设的!
    这个层次上得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无疑是科学意义上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形而下的最低层次。
       2    “天”作为互动意义上的环境概念来解读。
从人文意义上,“我”(人类)给大自然(包括自身)格物、命名、释义,赋予了大自然以各种内涵与意义,从而也体现了人类的文明与存在。
       从大自然(天)为“我”(人类)所觉、所识、所命、所用,无“我”则“天”(大自然)无名、无用、无益,乃至于至没有任何哪怕是讨论的任何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人)与“天”(大自然)之间也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简单地割裂的!
       这是人与自然界(天)在人文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3     “天”作为完全主观表象世界来解读。
       在谈这段之前,先探讨一个最基本的常识问题:感觉是生命体对世界(周围环境、包括自身刺激)的最简单、最原始、最基础的反应,是生命认识世界的笫一步,是一切见、闻、觉、知、识的最原始资料来源。可以说,没有感觉则其它一切一切都无从谈起!即便是阅读本文的当下,也离不开“眼见”的视觉作用。
       我们从生理科学知道,生命体所获得的几乎所有信息都发轫于其感觉器官,而所有的感觉器官都是有其刺激阈域的。譬如,人眼睛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耳朵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人的其它器官的感觉阀域也是如此的狭隘;对于器官来说,当外界刺激严重超过其适应度时,则会直接伤害器官本身,甭说接收刺激了。因此说,感觉器官自身局限性的方方面面都决定了:任何生命对周围刺激的获得都是相对的、片面的,乃至于说是残缺不全、挂一漏万的。感觉器官既是主体认识外部世界(环境)的天然工具,也是与生俱来的界限与障碍。
       但,这还不是最为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类等生命的大脑(意识)并不能够如实(客观)地反映(解读)传递过来的信息!大脑所反映(解读)的信息并不是原汁原味的,而是失去本来面目的,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过的东西。
       譬如,人眼接受到的光波就是370-740nm电磁波,反映到大脑里,却是各种颜色。且,绿色(光波)和红色(光波)的波长本来只相差180纳米左右,竟被人的大脑“加工”(反映)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色彩。更为吊诡的是,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光波的解读也会不同,例如人类的色盲现象。
       不仅仅是人类,其它动物与人一样,也是被“预先编程的智能生物机器”,科学研究证明,狗眼里的世界只呈现黄-蓝-灰三种颜色;牛、羊、马、猫等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基本颜色;鸟类可看到至少5种光谱带;鸽子能够分辨出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粪便所散发的气味,人类感知为“臭”,而蝇类可能解读为“香”;硫化氢气体对人来说是剧毒的,但对于某些深海生物是不可或缺的“氧气”;100度以上的高温对人来说是绝对不可以承受的,但对于某些深海生物来说恰恰是适宜的;甚而,几千度以上的高温环境,照样也有生物生存。对于人来说有黑夜,但对于某些能接收红外线的生命来说,可能不存在黑夜;对于能接收紫外线的生命来说,一切可能都是透明的,没有阻隔……
       由此可以推论,不同的生命意识体对相同环境条件(世界)的感觉、体验、认知与解读是不一样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客观世界”(天)的体貌在不同生命中的感觉、认知与解读中是完全不一样!这是因为不同的生理结构获得的外在“实体”信息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生命反应、解读、认可不同的所谓“世界”(天)!什么样的生命反映、解读、认可什么样的“天”(世界);怎样的生命有怎样的“世界观”(天)。
       现代量子力学的研究结论也认为:“我们看到的宇宙(天))之所以这样,乃是因为我们的存在。”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真正的“客观世界”毕竟有自己的标底与真相!要不就谈不上什么客观了。
   所以,笔者认为,彼彼一切生命(众生)所反应、认知、解读的世界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客观的,都只可能是建立在各自生理、心理等等感性功能基础上的想当然知见!包括我们人类自身的眼前世界,以及物理科学仪器下的微观世界!(我当然不反对这一切的相对真实性)
      从世界(天)是由生命意识体所反应、认知、解读、界定这个关系上来说,天(世界)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水乳交融、难解难分的,笔者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天人合一,更进一步说,是天生(众生)合一!而不仅仅是天人合一!
       从“世界”是“我”(众生)所“认识与界定”(立法)这个意义上来说,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天生合一!
       4     佛教之于“天人合一”  
      《楞严经》:不知身色,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万法唯识)。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我身既成普贤菩萨,发此心时,成就无边解脱。观一切有情,自他无别,同体大悲。”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之二:“同体哀伤者且约出假。见众生苦同于己苦,名为同体。非谓无缘同实体也。”
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一: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即是善待自身的立场出发,把不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 般若智慧成为具体实践的哲学指导。
        很显然,佛教认为世界(天)是唯心唯识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有可能脱离世界(三界),并且能够重新建立世界(极乐世界)!因为毕竟唯心故!
       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学说,是一种世界观,更是一种逻辑可以证明的事实,一种切切实实的证悟之境。
       从哲学语境上说,“天人合一”无疑是中华文明万物、万事、万理普遍联系的世界观与哲学观。这个哲学观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有某种相通之处。
      

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70632-1-1.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0 19:59:56 | 只看该作者
四    “天人合一”学说的重大意义
        1      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意义
       “天人合一”这个学说无疑对于保护地球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意义。
       地球是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人类目前的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已然造成了某种自然秩序失衡。譬如,大到臭氧层破坏、深林植被减少、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倒灌、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海洋台风频发……小到局部雾霾频发、水体污染、核原油化工原料泄漏污染、地面塌陷、土地沙漠化、生物种类减少、沿海渔业资源匮乏等等。这些环境秩序失衡的结果必然是极大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
       地球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与人类自身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毫发相牵,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无异于自觉不自觉地毁坏家园、自掘坟墓!我们必须有这种危机意识,我们也必须向全世界的人类传播这种危机意识,因为保护地球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不仅仅是某一人、某一民族、某一政府、某一国家的责任,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与义务。
      事实上,我国的环境保护任务尤其任重道远,因为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科技水平不高,但是,靠资源驱动经济毕竟不可能是长久之计,经济转型是必须的。还有,我们必须大力提高我国公民的主人公觉悟。一个缺乏主人公意识的个人或群体是不大可能爱护和保护他所居住的大环境的!权利决定责任。
       2   是大公无私、慈悲博爱的理论与事实基础
       笔者前面说过,“天人合一” 不仅仅是一种学说,更是一种切切实实的证悟之境。从上面的论证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人合一”有不同的层次与内涵,至宋明时期,陆(九渊)王(阳明)已经把这个学说发展到一个极致的哲学高度:心、物、事、理不一不异的一元(本体)论境界,几近把东方道家、佛家的境界与智慧达成一片了。
      笔者认为,没有如此形而上的精神境界与高度,是很难体悟与拥有“古仁人之心”的。譬如,“视人如己乃至爱”《道德经》;“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天律圣典大全卷》(一)第十一至诚章;“兼相爱,交相利”《墨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而这些思想恰恰是中华文明博而不散的文明根基。
       古哲人已经觉悟到自己的本体与众生的本体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同体大悲,同呼吸共命运,视众生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视众生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成就众生就是成就自己,利人即是利己,害人即是害己!所以,积极地教化众生自然之道、因果规律、制定规矩、有为无为、护持生命,以期普天同庆、普天同乐。“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所以,笔者坚定地认为,“天人合一”这种极其形而上的全息化思维,对于平衡万物、调和社会、怡养精神有着重要的指导与实践意义。
       五     “天人合一”思想的弊端
       这种主客不分的思维显然更倾向于自省乃至于向精神世界追求恒与真,这就消解了人们对外在表象世界探索的积极性,不利于人们创造丰富便利的物质生活,也就是说这种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
       笔者也不否认这点。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丰富多彩、迅捷便利的生活,加快了人类的生活节奏;知识看起来是越来越多,获得它们也似乎越来越容易,但人们却越来越看不透世界的真相;也无法保证其对人完全有益(科技可以制造各种有害的生活用品与战争工具)。
3
发表于 2017-4-11 22:03:2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主张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天人合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辨证、治则、治法、养生等的整个理论体系,天人合一正常为天人和谐。其失常的病机变化为天人失和,有"天"不与人合、地不与人合、社会不与人合及人不与天合的多种病变产生。治疗与养生的原则是法天则地,临证宜做到审察内外,谨候气宜;立法用药,三因制宜;疾病变化注意季节;养生防病,取法自然;病情推断,注意阴阳交替等。

点评

治疗与养生的原则是法天则地, ------------------------------------- 王先生,这“法天则地”如何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22:2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7-4-11 22:27:11 | 只看该作者
王勇123 发表于 2017-4-11 22:03
中医学主张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天人合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辨证、治则、治法 ...

治疗与养生的原则是法天则地,
-------------------------------------
王先生,这“法天则地”如何理解?
5
发表于 2017-4-11 22:28:04 | 只看该作者
请教千总,这篇文章内容很丰富,可是好像没中医什么事啊?

点评

中医的服务对象是人,天人合一也是中医必须遵循的。  发表于 2017-4-13 12:51
6
发表于 2017-4-11 22:31:40 | 只看该作者
这么重要的一句话,黄帝他老人家怎么就忘记写在《内经》里了。
7
发表于 2017-4-12 21:22:4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4-11 14:27
治疗与养生的原则是法天则地,
-------------------------------------
王先生,这“法天则地”如何理解 ...

先生好!我老师养生以“法天则地”经验是,吸收天之地正气,,,,,有次第,享年103。

点评

吸收天之地正气‘---------------------------------------- 呵呵,王先生啊,这可难了。要说吸天地之气,我这里时时在吸,一会不吸就弄不成。可是,要说吸的都是正气,这就难了。 怎么才能保证都吸正气呢? 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21:30
8
发表于 2017-4-12 21:30:36 | 只看该作者
王勇123 发表于 2017-4-12 21:22
先生好!我老师养生以“法天则地”经验是,吸收天之地正气,,,,,有次第,享年103。

吸收天之地正气‘----------------------------------------

呵呵,王先生啊,这可难了。要说吸天地之气,我这里时时在吸,一会不吸就弄不成。可是,要说吸的都是正气,这就难了。
怎么才能保证都吸正气呢?
再说,这正气是个什么东东?
9
发表于 2017-4-12 21:31:47 | 只看该作者
王勇123 发表于 2017-4-12 13:22
先生好!我老师养生以“法天则地”经验是,吸收天之地正气,,,,,有次第,享年103。

养生以“法天则地”经验对后世医家有重要影响,孙思邈、陶弘景、张介宾、李时珍等医学家是杰出的代表。
10
发表于 2017-4-12 21:33:5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4-12 13:30
吸收天之地正气‘----------------------------------------

呵呵,王先生啊,这可难了。要说吸天地之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9:30 , Processed in 0.0636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