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现代化的困惑与出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22 05:5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现代化的困惑与出路 - 论文

中医现代化的困惑与出路 论文关键字:理论 问题 系统 现代化 方法 发展 中医 科学 研究 西医 中医现代化的困惑与出路四川大学 陈雨思周东浩博士希望我为他的著作《中医求索》 一书写个序言,我很踌躇,因为我搞的是复杂系统研究,不是学医的,为一本医学著作写序 恐怕不大合适。不过,为了研究复杂系统,我一直都在学习中西医学理论,关注中医现代化 研究,并且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因此,在中医现代化出现困惑的今天,从复杂性研究的角 度,来谈一谈学习这本书的体会,这对沟通各个方面的意见,寻找解决中医现代化困惑的办 法,也许会有一些益处吧。一、关于中医现代化的困惑与出路中医现代化搞了几十年,取得 了比较大的成绩,到今天,却出现了困惑。正如周东浩书中说的:一些人提出“废医存药” 之说,另一些人认为中西医学具有“不可通约性”,更多的人则处于彷徨和困惑之中。这种 现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中医现代化可以说是开始于中西医结合。根据孟庆云为《中国大 百科全书图文数据光盘》写的“中西医结合”条目,早在西医传入我国的初期,就有一些中 医学家提出“中西医汇通”、“衷中参西”等口号,主张中西医结合。解放后,中西医结合大 体经历了50 年代的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60 和70 年代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阶段 和80 年代以后的机理探讨和理论创新阶段。 这些研究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应用西医方法 来研究中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问题并没有获得完全解决。近20 年来,医学 界还应用系统科学各学科理论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 来对中医进行了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问题也没有获得 完全解决。为什么应用西医方法来研究中医,应用系统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问题都没有获 得完全解决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医、西医以至于系统 科学,都遇到一个世纪困惑:复杂与不确定困惑。什么是复杂与不确定困惑呢?在现代系统 科学中,通常考虑的是从稳定性出发,通过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和对涨落的研究来弄清有序现 象的宏观行为和微观起源。这种研究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之间存在确定 的联系,从微观现象一定可以了解它的宏观现象。但是,通过对复杂系统的大量研究,人们 发现:“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确定的,从微观现 象不一定能够了解它的宏观现象。这个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在系统研究中,它导致原有系 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失效,以至于雄心勃勃的圣塔菲学派在经过十余年探索后发出了“从复 杂性转向困惑”的感叹!我们知道,与环境、生命、社会和思维相关的系统都是复杂系统。 医学正是面对人体这个复杂系统的。人们普遍认为,西医重分析,中医重综合。重分析也就 是重微观,重综合也就是重宏观,因而,通过西医方法来研究中医,就是通过“微观现象来 了解宏观现象”。 既然“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确定的”,那么,通过西 医方法来研究中医,问题就很难获得完全解决了。同样,既然“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之间关 系的复杂与不确定,导致原有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失效”,那么,应用系统论、控制论、 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来对中医进行研究,问题也就很难获得完全解决了。 由此可见,中医、西医以至于系统科学,都遇到一个世纪困惑:复杂与不确定性困惑。那么, 怎样来解决这个复杂与不确定性困惑呢?作为应对这个困惑的办法之一,是系统科学界提出 了这样一个口号:“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看待”。也就是说,既然“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之 间的关系往往是不确定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微观来了解宏观呢?为什么不可以通过 微观来了解微观,通过宏观来了解宏观,然后再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呢?推而广之, 复杂 系统有许多层次,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低层次来了解高层次呢?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同层次 来了解同层次,然后再发现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呢?这个口号应用到医学上,就是:人体是一 个复杂系统,具有基因、细胞、组织、个体等层次,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低层次来了解高 层次呢?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同层次来了解同层次,然后再发现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呢?这个口 号具体应用到中医现代化研究上,就需要改变“通过西医方法来研究中医”的传统观念,而 采用 “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以中医方法为核心,结合西医方法”的新观念来研究中医。从 层次上讲,中医现代化研究之所以要以系统观念为指导,是因为中医是面对人体的,而人体 是复杂系统之一,关于系统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对人体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不过,系统研究又 不能代替中医研究,况且系统科学本身还需要发展,因而,中医现代化研究只能是“以系统 观念为指导”。中医现代化研究之所以要结合西医方法,是因为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之间除 了不确定的一面,还有可确定的一面,因而,结合西医方法,有利于促进中医现代化研究。 中医在自己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系统观念为指导, 把这些方法搜集起来,整理起来,再结合西医方法,就可能形成一套科学而系统的中医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中医,许多问题都可能获得解决。采用 “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以中医 方法为核心,结合西医方法”的新观念来研究中医,还需要建立一些新的观念。(1)建立“中 医是复杂性科学”的观念。究竟中医是不是科学,这在学术界是有很大争议的,即使是支持 中医的学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一致。钱学森曾经说过:“中医这个东西不是现代科学 意义上的所谓科学,它是一个哲学,或者说是在早年现代科学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所谓的自 然哲学。” 如果从“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看待”的观念来看,则钱学森的这个观点已经不 够了。现在必须承认:中医是复杂性科学。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的人体信息, 是人体系统所有层次信息的综合体现,人体系统的全部复杂性,都通过这些综合信息反映出 来。中医建立了处理这些综合信息的理论,并且以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作为支撑,因而它是复 杂性科学。(2)建立“中医、西医和系统科学都需要发展”的观念。大量实践证明,中医的 治病防病效果不容置疑;西医的治病防病效果也不容置疑,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科学也不容置 疑,然而,这三门科学都是不完备的。如果西医已经很完备了,那么,它为什么不能解释中 医呢?如果中医已经很完备了,那么,它为什么不能解释西医呢?同样,如果系统科学已经 很完备了,那么,它为什么不能消除中医与西医的争端而形成统一医学呢?可见,中医、西 医和系统科学都需要发展。而根据这个观念,那么中医现代化就不是一个“要不要搞”的问 题,而是一个“如何搞”的问题。(3)建立“中医、西医和系统科学协调发展”的观念。中 西医理论要获得发展,除了加强本学科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而外,还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 特别是系统科学的成果。因为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规律的,而人体就是一个复杂系统,这些 系统规律必然也适用于它。而由于中西医理论都遵从系统规律,因而借鉴系统科学的成果, 有可能实现中西医理论的沟通。反过来说,不仅中西医要在系统科学中寻找沟通的基础,而 且系统科学也要在中西医中寻找进一步发展的根据。因为中西医对于人体这个复杂系统已经 进行了长期的精深研究,有许多东西是可能上升成为一般系统的普遍规律和原理的,这些上 升了的普遍规律和原理反过来又可以指导中西医的研究。因此,系统科学与中西医研究的结 合,既是中西医走向沟通的必由之路,也是系统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二、中医现代化概念 释义中医现代化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周东浩提到:“比较多的研究者认为:中医现代化就是 中医与现代科学、现代医学接轨,以客观、规范、定量、精确为基本要求,将中医的概念、 理论作客观化、定量化转移,采用实验、实证、分析的方法,开展中医学的实质研究、物质 基础研究,以及在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使中医气、阴阳、脏腑、经络、证 等抽象概念可以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语言进行阐释和翻译,从而使中医成为一门物质基 础明确、实验指标客观、数据精确、标准具体的科学。简言之,中医现代化就是中医科学化。” 现在,根据“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看待”的观念,这样的认识已经远远不够了;而根据数 十年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的实践,这条路基本上是没有走通的。“中医现代化就是中医 科学化”的观念,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 “中医科学化”中“科学”二字的含 义,实质上指的是“分析科学”,落实到医学上,就是指的西医。因为“中医是复杂性科学”, 所以应用分析方法或者西医方法,就不可能揭示中医的复杂性实质。(2)即使“中医科学化” 中“科学”二字是指的系统科学,也仍然存在问题,因为系统科学本身还需要发展,中医所 涉及的一些复杂性问题,系统科学还没有能够解决。所以,中医现代化研究目前只能是“以 系统观念为指导”。中医、西医和系统科学只有经过长期协调发展,才能形成中西医都公认 的系统医学。可见,“中医现代化就是中医科学化”的观念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需要对“中 医现代化”的概念进行重新认识。对“中医现代化”概念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点,就是必须承 认“中医是复杂性科学”。既然是复杂性科学,那么,中医的现代化就不是“科学化”的问 题,而是从一种科学形态发展为另一种科学形态的问题。而所谓中医现代化,就是要使中医 成为独立于当代科学之林的,具有复杂性特色的,与现代医学、系统科学相协调的,开放、 发展和包容的医学。中医现代化应该具备六个关键词:复杂(性)、独立、协调、开放、发 展和包容。由于层次和领域的不同,各门学科都要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中医的相对独立性 在于它的复杂性特色,保持和突显中医的复杂性特色,是中医独立于当代科学之林的根本所 在。虽然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是,它们之间又不是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 充的,在交叉问题是能够相互沟通的。一句话,它们应该是相互协调的。目前,中医和西医 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中医现代化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特别强调,中医的独 立是相对的。现代中医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不应该是停滞的,而应该是发展 的;不应该是排他的,而应该是包容的,现代中医应该成为开放的医学、发展的医学和包容 的医学。bK\k 为了使中医成为协调的、开放的、发展的和包容的医学,则中医与相关学科 在学科交叉之处应该是可沟通、可解释和可运用的。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1)语言可沟 通、可解释和可运用;(2)理论可沟通、可解释和可运用;(3)方法可沟通、可解释和可运 用。以语言而论,在中医、西医和系统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术语, 因此,我们实际上面对三套语言:中医语言、西医语言和系统科学语言,这些语言都有其特 定的含义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不能轻易废弃。中医现代化不是要取消中医语言,而是要使中 医语言在学科的交叉之处可以与西医语言、系统科学语言相互沟通、相互解释和相互运用。 理论与方法也是一样,在中医、西医和系统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与方 法,这些理论与方法不能轻易废弃。中医现代化不是要取消中医的理论与方法,而是要使中 医的理论与方法在学科的交叉之处可以与西医的理论与方法、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相互沟 通、相互解释和相互运用。通过中医、西医、系统科学在学科交叉之处的相互沟通、相互解 释和相互运用,就可能促进中医、西医和系统科学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医的现代化,从而使 中医成为独立于当代科学之林的,具有复杂性特色的,与现代医学、系统科学相协调的,开 放、发展和包容的医学。三、营卫学说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突破口那么,中医现代化的突破 口究竟在哪里呢?周东浩在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医营卫学说是解开中医理论现代 化这个‘超级难题’的突破口”。基于前面关于中医现代化概念的讨论,从复杂性研究的角 度,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对系统开放与封闭的研究有重 要关系,无论是平衡态热力学、非平衡态热力学、耗散结构理论,还是复杂适应理论,都与 系统的开放与封闭密切相关。著名的熵增原理,就是在封闭系统的前提下来讨论的;普里戈 金的耗散结构理论,就是针对开放系统来讲的;而复杂适应,很重要的就是对外界环境的适 应。在中医理论中,特别是在《内经》中,提倡天人相应论。天人相应论认为生命与自然息 息相通,人的生命活动、病理变化与自然息息相关。可见,中医是把人体看作开放系统的。 不过,系统科学在研究系统开放性的时候,做得非常具体,它要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分析系 统模型,具体、精确地来描述系统在特定的开放条件下将处于什么状态,将向何处发展。因 此,就中医理论与系统科学的沟通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承认人体的开放性,而在于 能否说清楚在特定的开放条件下,人体系统将处于什么状态,将向何处发展的具体细节。那 么,在中医中,有没有关于人体疾病状态变化的比较具体的学说呢?有的,那就是营卫学说, 特别是周东浩书中所阐述的营卫倾移模型,就非常类似于现在的系统模型。这个模型紧紧抓 住营卫通滞度和强弱度两个状态参量,再用脉诊等方法作为度量营卫通滞度和强弱度的依 据,从整体上来辨识和刻画营卫复杂非线性防御系统状态,并在整体辨识的基础上,逐步确 立对营卫非线性防御系统状态调控的措施,颇有点系统控制的味道。营卫学说之所以能够成 为中医理论现代化的一个突破口,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中医营卫理论与西医的神经-内 分泌-免疫理论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如果加强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可能实现两者的沟 通。周东浩在书中非常形象地谈到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在对经络思考的过程中,我 突然发现古人眼中的经络本义竟是营卫的循行通路,营卫--营养和防卫--通过某种隐秘 的通道,营卫就突然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内分泌、免疫部分如此鲜明的联系起来, 呵呵,原来秘密在此,营卫学说的重新发现,终于打开了一条我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医理论的 大门,也使得自己希望以系统论的思路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切入点研究中医有了现实 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医的营卫学说,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系统科学关于系 统与环境关系的学说,这三者之间具有比较大的一致性和沟通的可能性。它们好比科***流 汇聚的三江口,这个“三江口”的大潮涨落,有可能导致中医理论走向现代化的巨大分叉, 从而形成中医理论现代化的耗散结构分支。四、中西合参,推动中医的现代化通过中医的营 卫学说,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说,系统科学三者之间的互动来推动中医的现代化, 需要解决方法问题。周东浩认为,要达到中西医学全面正确的认识,就必须提倡中西医学比 较研究的方法,我觉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不过,在具体进行比较研究的时候,由于中西医 学存在层次上的差异性,可比性是一个必须高度注意的问题。为了使研究具有可比性,对具 有分析特色的西医学说,要从综合角度来重新认识它;对具有综合特色的中医学说,则要从 分析角度来重新认识它。例如,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说,是采用分析科学方法进行 研究获得的结果,它与中医的营卫学说没有直接的可比性,需要根据系统观念进行重新认识, 然后才能与中医的营卫学说进行比较。在周东浩的书中,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说:“疾 病的过程其实就是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自稳调节紊乱的过程,但在神经、内分泌、 免疫三者之中,免疫紊乱又居于主导地位。”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很有见地的。有了这个认 识,就可以根据系统观念来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进行分析了。根据系统观念来分析,强 调免疫的主导地位,不仅因为免疫问题涉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因”,免疫的发生和发展突 现了生命系统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整体特性”,而且因为生命系统要适应不断变化和 发展的环境,必须随时随地与环境之间进行“应答”,这种“应答”不是简单的运动回复, 而是表现为一个自组织过程。在周东浩的书中提到,有人把免疫称为“流动的大脑”,我觉 得这个简单的比喻无意中道出了生命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得以生存的秘密。对于人这个 生命来说,它有两个随着环境而发展着的非常活跃的自组织系统,一个是人的神经系统,它 针对声、光、触等内外界刺激而不断进行着信息的自组织;一个是人的免疫系统,它能够感 知细菌、病毒、异物以及体内衰老的细胞、肿瘤等这些神经系统所不能感知的信息的变化而 不断进行着生命系统的自组织,以这两个自组织系统为枢纽,再联结其他所有调节机制,就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调节网络,从而使人这个生命系统保持“运动中的稳定”和“稳定中的运 动”。周东浩的研究表明,《黄帝内经》“卫气为百病母”观点的现代引申是“免疫紊乱是疾 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这意味着,如果从系统整体角度把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看成 一个网络系统,并且强调疾病过程中免疫的主导地位,就为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说 与中医的营卫学说之间的比较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从综合角度来重新认识具有分析特色 的西医学说,就可能使中西医学具有可比性。反之,从分析角度来重新认识具有综合特色的 中医学说,也可能产生同样的效果。例如周东浩把《黄帝内经》“营卫倾移”转换为“防御 和营养系统性质偏倾、时空推移的矛盾斗争规律”来认识,但这只是转换的第一步,因为在 分析为特色的西医并没有与这种系统整体的认识完全对应的理论,所以还无法和西医直接比 较。如果从分析角度重新认识这个观点,在研究临床各种疾病和症状防御和营养系统的具体 状态和变化机制过程中贯彻这个观点,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营卫倾移就可以与西医从分析 角度所得来的关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各种知识联系上,两者才具有可比性,并最终达 到中西医学的相互诠释和理解。不过,在进行具体比较和分析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仔细把 握层次上的差异性。例如,是否能够用西医的内分泌、免疫直接来替代中医的营卫呢?我觉 得不能,因为两者存在层次上的差异。我们应该注意,中医讲营卫,主要是讲营气和卫气, 与西医讲的内分泌、免疫概念还是有所区别的。“气”这个概念,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是中 医区别于西医的一个标志性概念,虽然对“气”的研究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但是,也 不能因此就轻易废弃这个概念。从总的来看,我觉得《中医求索--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中 医现代化及营卫解读》是一本有研究的、有独到见解的、把握住了中医现代化关键问题的、 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中医、西医和系统科学各界的学生、老师、学者和专家一读。

2007
http://c.360webcache.com/c?m=444 ... 2Fp-106818485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1 04:32 , Processed in 0.1848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