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懂《伤寒》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4 10: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懂《伤寒》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原创 2016-05-03 于建成 [url=]岐黄正传[/url]
对笔者研究中医科学性的系列文章,有朋友很不以为然,指责笔者纸上谈兵,误人子弟,远不及“手艺人”临床家对中医的贡献。不是语言低俗,笔者绝不会有此前缀。再学会怎么搭好猪圈,也成为不了建筑学家,建筑鸟巢、Shanghai Tower。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验方的经验固然重要,但绝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重要,中医经验不可复制性或称弱复制性足以说明这一点。

不求甚解,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微言大义,是中医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学风。“阐发微言大义”,把中医理论作为自然科学理论的功能阐发殆尽,是很多临床家的贡献。这里举一例,被无数伤寒大家忽视或曲解的概念。

伤寒六经的日限

仲景伤寒六经之说,经数十家注释,在临床方面所收颇丰,而在理论方面的伤害却是致命的。“发幽阐微”使其愈加玄奥晦涩,今人无所适从,不得已又分为广义伤寒与狭义伤寒。试想,仲景作书为救世人,唯恐难懂而行文颇为平易近乎白话,怎么会故作“微言”而让别人去发明大义呢?况且身处众多亲属丧亡之际,又有何心思去作“朦胧诗”。

其实,“伤寒”二字,就是伤于寒冷,因顶风踏雪冒雨涉水而受冻,按西医说法,寒冷刺激致免疫功能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因“寒邪最盛杀厉之气”,故可启动“六经抗病机制”(本人造词,可美其名曰“新概念”)。此机制启动后,一日一经,六日一周,经数周而渐停。若受寒之人六经不虚,则在这个过程中,无任何症状表现而寒邪自去。若太阳经虚,则在第一、二日内(24小时)出现头项痛、恶寒、脉浮等太阳证;若太阳不虚而阳明虚,则在第二、三日发病,病起即出现发热、多汗、脉大等阳明证;若太阳阳明不虚而少阳虚,则在第三、四日发病,病起即现往来寒热、脉弦等少阳证;……。这就是说,病人如果出现症状,询问受寒之日(患者自己当然知道),便可知是何经之证,或已现六经之证可问受寒之日而佐证,这是一种极为简便可靠的初步诊断方法。

若是寒邪逐经传递,则当是发病第一天见太阳证,第二天转为阳明证,第三天转为少阳证,……。为什么古今医案伤寒大家未见到一例如此病证?可见,“伤寒传经”是由“六经抗病机制”所决定的,并非寒邪自传。

一二日、二三日等日限在仲景书中频频出现,为何诸多注释家中极少有人认真对待?可能是枯燥的数字无“幽”可发,但这个日限却是读懂仲景书的“关键词”。

细阅《伤寒杂病论》可知“六经抗病机制”是确实存在的,在《黄帝内经》构建的整体理论“四部五论”框架中,属经络论的六经说。因六经所行的是先天之气,故此机制与先天阴阳有关。

若从现代医学考虑如何解释,则要首先测定其存在,这是“经络实质研究”的课题之一,表面上看,它有点像“潜伏期”。但无论结论如何,都不影响中医理论的自洽性。

笔者把先师陈功老师十几年前的文章重新发出来,旨在强调重申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唯一的生路。点击阅读原文,关注《重申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唯一的生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6-5-4 17:13:12 | 只看该作者
謝謝,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8:39 , Processed in 0.1046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