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辨证治疗异位性皮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2 17:4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辨证治疗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又名异位性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此病多发于过敏性体质的婴幼儿及青少年,病变部位遍及脸、颈、手肘、腘窝、四肢背侧等,表现为红疹、皮肤变厚、粗糙等症状。这种病会反复发作,且患者常因瘙痒难耐而抓得身上伤痕累累,不但有碍外观,甚至引发睡眠障碍或影响户外运动及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常伴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病程长、治疗难。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四弯风”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四弯风生在每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于风邪袭入腠理而成,其痒无度。”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先天不足,禀性不耐,湿热蕴结于肌肤所致;或久病耗血,以致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形成。皮疹为红斑、丘疹或苔藓样丘疹,微有渗液。也可呈斑片而伴有鳞屑及色素沉着,多为局限性,瘙痒剧烈,抓后渗液,扩展为大面积弥漫性苔藓样变。好发于肘、腘窝、颈前、颈侧部,以及面部、眼周围、手背等处。

辨证治疗●
1、湿重于热证●
多见于婴儿期,患儿肥胖,好发于头面、颈项,或延及其他部位、皮损初起为红斑、边界不清,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丘疱疹、水疱,脂水渗出,渗液干燥结痂,痂皮磨掉或抓脱呈现鲜红糜烂面。伴剧烈瘙痒,哭闹不安,夜卧难眠。舌质红,脉滑数。治宜健脾除湿,清热止痒。方选小儿化湿汤、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苍术6g,白术6g,茯苓l0g,泽泻l0g,滑石l0g,黄芩6g,陈皮6g,炒麦芽l0g,白鲜皮l0g。
加减●
通常选小儿化湿汤加味治疗。当红斑面积较大,水疱渗液较多时,可加龙胆草、通草、生地以加强清热凉血作用,因药苦寒,中病即减;若糜烂面大渗出多,加木通、生地榆,干结后即减;由于搔抓而继发感染出现脓疱,加地丁、败酱草。根据患儿年龄用量要适宜,可分4次内服,或频频喂饮,病情基本控制后,可继服小儿化湿汤原方调治3~5天。反复发作者,当每次治愈后,可用参苓白术散(成药粉剂)善后调理,巩固疗效。l岁以上的患儿亦可用香橘丹调治。

2、热重于湿证●
多见于婴儿期。患儿瘦弱,好发于头面、颈项或延及躯干、四肢、皮损以淡红色或黯红色斑片为主,边界不清,纹理粗疏,可见密集小丘疹,无水疱,无明显渗出,表面覆有灰白色鳞屑,有抓痕血痂;伴剧烈瘙痒,眠不安,精神疲惫,饮食减少;舌质淡红,苔薄或根腻,脉沉数。治宜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选消风导赤散加减。药用生地10R,银花l0g,黄连6g,木通6g,赤茯苓l0g,薄荷3g,白鲜皮10g,生甘草6g。
加减●
通常用消风导赤散化裁。若红斑面积大,加丹皮、知母、生石膏;皮损粗疏干燥,加当归、玄参;胃纳呆滞者,加佩兰、藿香;大便干燥者,加大青叶、麻仁。因其中有些药性味苦寒,量宜轻,中病即减。

3、湿热蕴肤证●
见于儿童期及成人期初发病时,皮损以红斑、红疹、水疱或丘疱疹为主,抓破后出现糜烂面,少量渗出,结痂;瘙痒剧,便干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选消风导赤汤、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生地15~30g,黄连6~l0g,黄芩6~l0g,木通4~6g,茯苓10—15g,泽泻8~12g,车前子6~10g,银花6~l0g,白鲜皮10~15g,甘草6~10g
加减●
儿童应用消风导赤汤化裁,成人宜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泻肝汤:多用于阴虚而不甚、阳亢而不烈之高血证及滴虫性阴道炎、阴痒、带下等证,皆有一定疗效)。痒甚者,加珍珠母、磁石;胃纳欠佳者,加藿香、佩兰;大便干者,加大青叶、麻仁。

4、脾胃虚弱证●
多见于体质瘦弱者,或患者久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皮损干燥粗糙,覆有鳞屑,或兼有丘疹水疱,糜烂,渗出,自觉瘙痒。面色苍白,神疲肢乏,饮食减少,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腻,脉细弱或沉滑。治宜健脾除湿。方选健脾除湿汤、除湿胃苓汤加减。药用炒白术10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2g,泽泻12g,六一散10g,猪苓10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
加减●
上述两方均可选用化裁。这种证型的患者,当用汤剂治疗,症状基本缓解后,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善后调理。

5、阴伤血燥证●
病程较久,皮损轻度浸润肥厚,部分呈苔藓状,表面干燥粗糙;或见患处为散布的丘疹、略硬,抓痕、血痂多见,伴剧烈瘙痒;舌质黯红少津,苔少,脉弦沉。治宜滋阴润燥止痒。方选养血润肤饮、滋阴除湿汤加减。药用当归10g,熟地15g,生地30g,黄芪10g,天冬10g,麦冬10g,花粉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0g,白鲜皮15g
加减●
一般情况下选用养血润肤饮,若抓破尚有渗水者,选用滋阴除湿汤化裁:若肥厚、苔藓状明显,酌加王不留行、泽兰;痒甚者,酌加皂刺、代赭石、煅龙骨等。

经验方●
药物组成:
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珍珠母(先煎)、牡蛎(先煎)、蒲公英各30克,丹参、鸡血藤各15克,苦参、制首乌、当归各10克,生甘草5克。大便稀溏者,加焦白术10克,白扁豆12克,去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头晕、腰膝酸软、体质虚弱者,加菟丝子(包煎)、肉苁蓉各12克,淫羊藿15克。
服用方法: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为早、中、晚饮服。

外用●
青黛20g、黄连10g、冰片3g研成极细末后再合并研磨拌匀,取茶油调成糊状制成黛连油膏外涂。

中药熏洗●
黄连10g,苦参、黄芩、百部、马齿苋、野菊花、蚤休各30g,石榴皮20g。加水500 ml,煎沸,先熏后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

硫黄5g、轻粉、枯矾各2g,冰片1g,共研细末,置容器中,加75%酒精100 ml,密封,浸泡24小时。用棉签蘸液涂擦患处,每日涂擦2~3次。

黄芩、黄柏、黄连、马齿苋、艾叶各40g以1.5 L乙醚提取,用回流冷却器常压下60 ℃热浴,蒸馏,剩余物用2 L橄榄油溶解,加70 ℃的白蜡500 g混合,冷却后加130 ml马脂肪制成软膏。

马齿苋、防风、蝉蜕、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黄柏、苍术各等量研末,以陈醋调成糊状,制成药饼,贴于患处,然后点燃艾条隔药饼熏灸,7次为1个疗程。

取双侧足三里以及血海、神门等,在穴位区用碘伏常规消毒后,用灭菌注射器吸取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4 ml,快速刺入穴位,患者产生酸胀痛感后缓慢注入,每个穴位注入0.5 ml,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18 16:27 , Processed in 0.0483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