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99|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易经的一点资料【百度来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0 16:0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成书过程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就《易经》与《易传》分别而论,《易经》的成书年代古老,从其文字的生僻程度看,至少比春秋要早,具体年代已不易考证,有说西周初的,有说西周末的。《易经》六十四卦体例完整和谐不可分割,文字风格前后一致,当属一气呵成,而非几个时代的断续之作。只是其中的卦画(即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画法,不含文字),有可能是更早时流传下来的。

  与《易经》相比,《易传》的文字则明显好懂得多,有古文基础的现代人就可通读。同时《易传》的不同篇目,甚至同一篇目中不同章节运用文字的风格及内容观点也明显多变,可能不是一时一人所写。关于《易传》的作者,《史记》载为孔子,今人有认为其成书于战国时期或秦汉的,也有认为是后人在孔子原《易传》的基础上添加修改而成的,各种观点不一而足。不过无可否认的是,《易传》中多有儒家观点出现,并且努力寻找《易经》的道德伦理价值。有时读起来会感觉《易传》并不是那么“忠实于原著”的,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要感谢《易传》的,假如没有它的解释,《易经》就真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天书了。

易经研究系列著作合集

周易八卦人伦纳甲明细表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干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的是以“未济”作为第六十四卦来结尾,在看似平衡的静止之后,体现出世界本质上是运动不息的。

  如同六十四卦的顺序一样,每卦中六爻的顺序也反映事物在某细节发展阶段的规律,这种规律因该爻所处的卦的主旨、该爻的具体位置(从下至上六个位置中的哪一个),以及该爻的性质(阴还是阳)等因素综合而决定。
2
发表于 2016-1-20 20:50:26 | 只看该作者
读读李镜池《周易探源》及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发现与上说的某些内容不同。
3
发表于 2016-1-20 21:07:23 | 只看该作者
李镜池《周易探源》说:“我们现在认为《周易》(经)的编著,出于周王朝的卜史之官,成书年代,约在西周晚期”。“《易传》是儒生经师所作,著作时期,上溯战国末,下至西汉中叶”。
4
发表于 2016-1-20 21:13:45 | 只看该作者
蒋伯潜《十三经概论•第二章 周易解题(下)•十翼作者》:“盖《易》自文王作卦辞、爻辞后,已成卜筮之书,然亦仅为卜筮之用而已。孔子作《彖》、《象》以益之,于是卜筮之《易》,始一变而为论哲理、切人事之书。……故十翼中《彖》、《象》四篇当定为孔子作,《系辞》二篇及《文言》当定为孔子弟子所记,至《说卦》、《序卦》、《杂卦》三篇则由后人依托附益。”

金栋按:李镜池说:“《周易》不是文王作的,《易传》不是孔子作的。”(《周易探源》)





5
发表于 2016-1-20 21:14:41 | 只看该作者
《周易探源·序》:“《易传》的作者,二千年来都认为是孔子,甚至现在还有人这样说。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易传》不是孔子作的。宋欧阳修已经指出:‘《系辞》而下非圣人之作,以其言繁衍丛脞而乖戾也。’(《易童子问》三)从《易传》中备列几种解说或同或异乖戾不一,就可以看出不是一人之言了。《易传》的内容思想,跟《论语》所载的孔子的思想不一样,证明它不会出于孔子之手。孟子私淑孔子,极力为孔子宣传,但他只说孔子作《春秋》,不说孔子著《易传》。先秦儒家也没人这样说过。这些,近人论证已详(见《古史辨》第三册《上编》),已成定案。”

6
发表于 2016-1-20 21:15:0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20 21:07
李镜池《周易探源》说:“我们现在认为《周易》(经)的编著,出于周王朝的卜史之官,成书年代,约在西周晚 ...

《周易探源》所说具有可信度。百度百科的说法不太靠谱,没啥依据。

点评

王先生好! 《内经时代》就好比《周易探源》——《内经时代》是探源《内经》之所以然,《周易探源》是探源《周易》之所以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21:20
7
发表于 2016-1-20 21:15:36 | 只看该作者
陈鼓应《易传与道家思想·<彖传>与老庄》说:“传统的说法以《十翼》为孔子所作……但通过从欧阳修始,经崔述一直到现代学者的研究,孔子作《易传》的说法已被完全推翻。”

8
发表于 2016-1-20 21:20:3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20 21:15
《周易探源》所说具有可信度。百度百科的说法不太靠谱,没啥依据。

王先生好!
《内经时代》就好比《周易探源》——《内经时代》是探源《内经》之所以然,《周易探源》是探源《周易》之所以然。
9
发表于 2016-1-20 21:24:38 | 只看该作者
我手头有本《周易探源》,也没有怎么看,几位谁想要的话我给寄来。
10
发表于 2016-1-20 21:27: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20 21:29 编辑

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
          这几句是闭着眼睛瞎说一气。      
      《易经》中并无阴阳概念,《易传》乃后人所作。
       阴阳学说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是成熟的学说,广泛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据《国语•周语》记载,西周末期周幽王二年(即公元前780年),今天的陕西发生大地震。周大夫伯阳父应用“阴阳学说”对此次地震作了原理解释。他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这是现存的我国古代对于“阴阳”和“天地之气”概念的最早记录。在这里,天地之气即阴阳二气。在伯阳父看来,地震是由于阴阳二气运行秩序混乱,各自失去应有的位置所造成的。《国语》记事始于西周穆王,迄于战国鲁悼公(约公元前967—前453年)。这一记载有力地证明,在西周时期,天地阴阳二气学说就已经是公认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熟哲学理论了。据此推测,阴阳理论的形成要远远早于西周,可惜的是缺乏相关的文字记录。(摘自《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188页)
      



点评

甚是  发表于 2016-1-20 21:3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03:29 , Processed in 0.0568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